魏晋干饭人 第61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抬头看了一眼匾额——陈记酒楼。

  战乱年代,在街上有些萧条的情况下还人声鼎沸的酒楼,看来,这家的东西很好吃啊。

  还有,上蔡县的有钱人似乎不少。

  赵含章和傅庭涵道:“走吧。”

  上蔡县县令和他的幕僚已经在酒楼里等着了,他们在二楼,桌子之间用屏风隔着,既雅致又透气,位置还宽敞。

  县令听说赵氏的马车到了,便要起身下去相迎,才走到楼梯口就正碰上上楼的一行四人。

  赵含章走在最前面,傅庭涵稍稍落后她一步,但正好与她齐高。

  县令惊讶的看向赵含章,再去看傅庭涵,最后忍不住去看幕僚。

  幕僚也愣了一下,回神后马上冲县令点头。

  县令还来不及说话,赵含章已经开口笑道:“是柴县令吧?”

  柴县令愣愣的点头。

  赵含章就抬手作揖,“在下赵氏三娘,特来拜见县君。”

  猜测得到证实,柴县令张了张嘴,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声音,侧身道:“女郎客气,请上座吧。”

  赵含章请柴县令先坐,待他坐下她和傅庭涵才盘腿落座,她正坐在他的对面。

  柴县令:……

  赵含章则是偏头请幕僚也坐下,“先生一起坐下说话吧。”

  常宁看向柴县令。

  柴县令微微点头,他也觉得他需要幕僚的指点。

  幕僚便也盘腿坐下,正好与傅庭涵面对面。

  就在坐下的这一刻,常宁似乎领悟到了赵含章的意思。

  他的目光在傅庭涵和赵含章之间来回滑动。不能怪他多想,实在是赵含章表现得太明显了。

  好像从进酒楼开始,赵含章便一直是领头的姿态。

  常宁不断的去看傅庭涵,见他脸色淡然,实在看不出什么来,只能放弃,主动寒暄道:“赵三娘回乡也二月有余了吧?”

  “是,”赵含章看向对面有些坐立不安的柴县令,微微一叹道:“本来该是我等上门拜见县君的,只是家中守孝,不好贸然上门,因此就耽搁了下来,没想到竟累得县君亲自来请。”

  柴县令忙道:“不累,不累,我等并没有事,只是听说傅家的郎君在此读书,所以才去帖邀请,也只是想和傅大郎君探讨一下书中经义,并没有其他意思的。”

  傅庭涵抬头看向赵含章,眼中有些诧异,便不由用目光询问她,你之前威胁人家了?

  赵含章回了他一眼,她是那样的人吗?

  自到上蔡县以后,她一直很老实本分好不好?

  赵含章见他紧张得额头冒汗,觉得不能开门见山,万一把县令吓坏了怎么办?

  于是顺着他的话题往下扯,“不知县君想和傅大郎君探讨的哪本书?在下最近也在看书,或许有缘也未必。”

第104章 憨憨

  “我,我看的是……”柴县令不由看向常宁,他哪知道自己看的哪本书?

  常宁道:“县君看的是《与杨俊书》。”

  柴县令立即点头,“对对,我看的正是此章。”他看向傅庭涵。

  傅庭涵没什么反应。

  赵含章则问道:“县君有何新的见解吗?”

  “啊?”柴县令忙道:“没有,在下觉得傅中书说的极对,我等应该共勉之。”

  赵含章就扭头看向常宁,“常先生觉得呢?”

  常宁将目光从傅庭涵身上收回,开始专心应对赵含章,“常某亦觉得傅中书深谋远虑,赏罚应当严格分明,尤其是两朝交替之时。”

  “当时是如此,当下也该当如此。”他道:“自洛阳落难,京畿一带的百姓流离在外,其中有不少进了我们上蔡县,县君忧心不已。”

  赵含章点头,表示自己也很忧心。

  常宁顿了顿后道:“县君有心收治百姓,匡扶社稷,奈何没有好的办法,听闻近段时间赵三娘的庄园一直在收拢难民,或许赵三娘和傅大郎君有建议呢?”

  赵含章闻言,冲常宁微微一笑,她还真有建议,且还不少呢。

  “县君既然有心收治百姓,为何不将过路的难民都留在上蔡呢?”赵含章道:“县城外边有不少丢荒的田地,这些年来,或是天灾,或是人祸,不少百姓丢地逃亡,余留下来的地都荒废了。”

  “从前是人口稀少,不得不荒,现在既有了人口,何不将荒废的田地分给难民们耕种,如此既安排了难民,又恢复耕地,”赵含章道:“这不就是匡扶社稷了吗?”

  哪那么容易?

  柴县令张嘴就要说话,常宁手一动,在案桌下按住他的腿,止住他的话后叹息道:“三娘善心,我们县君也有此想法,但留下来的难民吃穿是一个问题,住也是问题,更不要说种子和农具等,他们可什么都没有,而衙门如今囊中羞涩,更难支援。”

  他道:“而且,难民入城,入乡,入村,总会有偷盗之类的事发生,严重的,还有抢掠杀人一类的事,我们县君是有心而无力啊。”

  常宁正要引出他们的目的,赵含章突然道:“我倒有一个办法。”

  常宁的情绪一顿,柴县令都忍不住好奇起来,“什么办法?”

  “归根结底,县君不能安顿流民是因为没钱,那我们只要挣钱就好了。”

  柴县令忙摇手道:“使不得,使不得,三娘你刚从洛阳回乡不久,我也早有听闻,三娘回乡时遗落了行李,我岂能再拿你的钱?”

  赵含章顿了一下,她怀疑自己漏听了,但她视力可能有问题,听力不该有问题啊。

  她扭头看向傅庭涵。

  傅庭涵接触到她的目光,忍不住低下头去笑,眼角都笑出皱纹来了。

  赵含章心里啧啧两声,顺着柴县令的话道:“县君,我虽艰难,但宗族在西平,有长辈们帮扶,一点钱还是拿得出来的,何况我们这上蔡县有钱人这么多,我拿不出钱来,他们还能拿不出来吗?”

  柴县令不说话了。

  常宁忙帮着推辞道:“怎敢白要三娘的钱?”

  “县君若觉得过意不去,或是不好交代,不如与我等做买卖就是了,”赵含章道:“丢荒超过三年的土地,按律都是要收回衙门的,我想现在衙门手里应该有很多土地吧?”

  赵含章道:“我愿意出钱买下一些田地,这样可以安排一些难民住下,而县君呢也可以用这笔钱安顿一批难民,若是怕他们进城生事端,可以暂时禁止他们入城,容许他们在聚集之地开设集市,县君以为呢?”

  “啊,对,我们是想问你为何要收这么多难民的。”柴县令终于想起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常宁强忍着捂脸的冲动,只能抬头对着赵含章干笑。

  赵含章道:“县君和常先生刚才不也说了吗,县君有心收治百姓,匡扶社稷,三娘虽是一介女流,但看百姓流离,社稷危难,心中难安。”

  “祖父在时,最忧虑的便是国家社稷,不管是为忠、为义,还是为孝,三娘都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赵含章道:“而我除了有些许田地,些许钱财外也没其他的东西了,所以便拿出田地和钱财安顿难民。”

  柴县令叹息道:“赵三娘心善啊,要是这上蔡县的人都如你一般,我还何须如此操心?”

  常宁彻底说不出话来了,这上蔡县的人要是都和赵含章一样,这县里哪还有县令的立足之地?

  看着一脸感动的县令,常宁停顿了很久才重新建立起为主效力的信仰感,扯出一抹笑道:“可据我所知,赵三娘收拢的难民不少,但报到县衙这里落籍的却不足其一半。”

  “是吗?”赵含章浅笑道:“可能是常先生看错了,或者是这两日收拢的难民没来得及上报而已吧。”

  她道:“我那庄园就那么大,里面能藏多少人?县君要是不信,不如派人进庄园查一查?”

  柴县令哪里敢捅这个马蜂窝,立刻表示不用了,“我看三娘也是一片丹心为社稷,又怎会做隐匿良民之事?”

  “当然,”赵含章肯定的道:“三娘虽没有高大的品格,但奉公守法还是知道的。”

  “是是是,估计是衙役看错了,报给了常先生,先生忧虑,因此有些小题大做,”柴县令道:“待我回去就把胡说八道的衙役罚到乡下去,看他以后还乱说话吗?”

  “倒也不必,”赵含章笑道:“就是一瞥眼的事,看错了也是有的,毕竟不是一个一个的数,就跟数蚂蚁一样,两堆蚂蚁乍看上去数量都差不多,但一数才知道相差的有多离谱。”

  “是是,一定是他们看错了。”

  赵含章就起身,和柴县令道:“县君可以想想我的提议,有了钱,县衙才能救人,不然囊中羞涩,难民就是饿晕在县衙门口,你们想煮碗粥给他们吃都困难,这不都是因为没钱吗?”

  柴县令心动不已,不顾常宁的暗示问道:“可田地廉价,这得卖多少地才够安置难民的钱?”

  赵含章立即道:“其实我们可以双管齐下,除了卖地外,在下还有一门生意可以和县君做。”

第105章 合作

  柴县令感兴趣的问,“什么生意?”

  赵含章:“我手上有几套琉璃杯和琉璃碗,县君也知道,我才回上蔡,与县里的士绅皆不熟,又正守孝,所以好东西只能收在手里,县君若肯居中做保,待我将这些琉璃杯琉璃碗卖出去,我可以给县君留一些。”

  柴县令瞬间心动,“不知琉璃杯什么样,我未曾见过,哪里能肯定适合谁呢?”

  赵含章立即道:“待我回家便送一套来给县君,县君用着若觉得好,可请人烹酒赏杯。”

  柴县令欣然答应。

  天下人谁不知道赵长舆擅经营,其家富堪比皇室?

  他手里的藏品应该不会差的。

  一直到赵含章告辞,被正经请来的傅庭涵都没说几句话。

  他步履轻松的踩着凳子上车,将帘子撩开,转身冲赵含章伸手。

  赵含章扶住他的手上车,坐下后还从窗口那里和柴县令寒暄,“县君若有空,可以到我的庄园一坐,我请县君用茶。”

  柴县令哪里敢去,赵含章那庄园里不知藏了多少人,万一他看见了不该看见的,直接就回不来了怎么办?

  这些年,地方县令因为和地方豪强不睦,被遭遇土匪的还少吗?

  他一点儿也不想自家人某一天收到他回城途中遭遇流民或者土匪,最后身先士卒,为国尽瘁的消息。

  柴县令等赵家的马车一远离视线,脸上的笑容就落下来,他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赵家的女郎都这么猛吗?”

  常宁:“……县君既然知道她不是好相与之人,为何还要答应与她合作?”

  柴县令理所当然道:“她不好相与,与我和她合作有什么关系?”

  他道:“这上蔡县里,有哪个士绅富商是好相与的?”

  常宁:“县君,她虽然才回上蔡,但她祖父是先上蔡伯,赵氏就在西平,族人分布在汝南各处,她会与上蔡的士绅富商拉不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