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30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第1091章 婚制

  弘农公主笑着谢过,就拉上傅宣先去送赵淞,他是主婚人,按理,公主和傅宣都应亲自相送的。

  王氏也连忙放下酒杯,要跟着一起送。

  赵含章欣然答应,躬身让行,等他们走出敞轩才起身,手一划伸到听荷面前,听荷连忙给她满上酒,赵含章举杯道:“来,诸位,今日是我和傅庭涵大喜,多谢诸位来吃我们的喜酒,我敬大家。”

  众人连忙举杯相敬。

  赵含章又添一杯酒,笑道:“年关将至,按律,朝廷应在腊月二十二封印,大家回去安心过年,直到初八收印后才上衙门,但今年不比从前,国家初初安定,因旱灾、蝗灾和兵灾在外流离的百姓数不胜数,又逢天寒,举国百废待兴,每日一睁眼便是各种事务纷沓而来,故一直劳累诸位同僚与我一起辛劳加班,于此,含章愧对诸位,来,这一杯敬你们。”

  众人连声说不敢,汲渊忍不住感叹道:“论辛劳,还是大将军最辛苦,我等岂敢居功呢?”

  众多官员纷纷应和,“不过是为百姓耳。”

  “说得好!”赵含章哈哈大笑道:“就是为百姓,这一杯就让我们敬天下所有有志之人,敬他们为百姓做的贡献。”

  气氛热烈起来,大家都跟着举杯痛饮。

  待大家高兴的放下酒杯,赵含章就接过一杯酒面向另一边站着的赵程,问道:“程叔父,今日婚礼乃新制,您觉得如何?可能记入‘礼’中,广为传播呢?”

  赵程还未说话,一旁的范颖已经目光炯炯,插嘴道:“我觉得可以,今日婚礼花销比旧制少多了,如今大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合该俭约为主,且同时拜父母双方,新娘的离家情绪也淡一些。”

  众官员眉头一跳,当即有人道:“大将军身份不一样,所遵礼制自然可以特殊些,但要以此为例改婚制不妥吧?”

  这个婚制赵含章可以用,别说这样的婚制了,她就是说要在皇宫里举行婚礼,他们也是高兴的,可主角换成他们就不行了。

  尤其是还没娶媳妇,或是有儿子的。

  有女儿的也不愿意,这男方都不曾上门迎亲呢,一点儿也不尊重,不行不行。

  “还是应循旧礼,哪有双方父母同时拜,两家只宴一次的道理?”

  “有何不可?”范颖道:“只宴一次,花销上便能便宜不少,连来宴的宾客也只需上一次礼,如今民生贫困,喜酒钱和随礼钱花销大了,普通百姓更难嫁娶了。”

  “财多便奢,财少便俭,这是各家的事,干昏礼何干?”

  王惠风道:“这话便甚是无理,民风习俗多随上变,不然为何会有礼呢?”

  王惠风如此开口便打掉了持这一观点的人。

  不少官员去看荀藩,他对《礼记》深有研究,又是太子太傅,此事他更有发言权。

  荀藩也不同意,目光从范颖脸上移到赵含章脸上,笑着和稀泥,“今日是大将军和傅尚书的大喜之日,何必谈论朝政这样杀风景的事,范御史若有心,不若年后上折谈论。”

  范颖浅笑道:“不过是闲话,正好同僚们都在此处,大家干喝酒也无聊,谈谈怎么了?”

  她笑问赵含章:“大将军可介意下官谈论这些事吗?”

  赵含章笑着挥手道:“我不介意,正好听听大家的意思,赶在腊月和正月里结亲的人家多,你们若定下新婚制,正好发布,让大家都试试。”

  “大将军,婚制属嘉礼之一,神圣不可犯,怎能如此儿戏呢?”

  “是啊,大将军身份与旁人不一样,婚制自然可以不与常人同,至于其他人,还是应该遵照往旧婚制。”

  赵含章道:“嘉礼是五礼中最为常用的礼,其中尤以婚礼为最,历朝历代,婚礼都要适应民间之变化而变化,我听闻,现在有很多地方举办婚礼,新嫁娘的婚服都为白色,可有人知道为何?”

  荀藩躬身道:“因中原大地连年战争,各士族及地方百姓皆渴望安宁平和,希望能够返璞归真,而众颜色中白色最为纯洁,因此多地使用白色婚服。”

  赵含章:“但婚制上有规,女子婚服应该玄衣为主,可见婚制不是不可改,总要顺应民意才好。”

  赵含章的心腹将军之一程达憋红了脸,忍不住道:“那,既是顺从民意,我不愿意,是不是便可以不遵新的婚制了?”

  赵含章掀起眼皮看向他。

  众官员后背一凉,都暗暗提起一口气。

  赵含章问他:“程将军这是要视朝廷制度于无物?诸位同僚也是这么打算的?”

  大家纷纷摇头,这个帽子可太大了,他们可不敢戴。

  纷纷去瞪程达,反对都不会反对,不会说话退到一边去,别拉他们后退。

  场面一时安静下来,气氛有些凝滞。

  一直沉默插不上话的赵程这才道:“我不认同,如此婚制没有礼可以相依。”

  气氛更凝滞了。

  赵含章转身坐在一张椅子上,沉着脸不说话,大家顿时更不敢言语了,好好的婚礼气氛都不对了。

  赵瑚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打了一个酒嗝道:“不就是个婚制吗,整得跟啥军国大事似的,不就是同拜父母,同时嫁娶,同时到小新家吗?”

  “别说拜了,只要女方家强,成亲了住到女方家中也是一样的。”

  有官员小声道:“这不是入赘吗?还不如一开始就入赘呢。”

  赵瑚心里虽然也这样觉得,但他知道,赵家信诺,要是要求傅庭涵入赘,赵淞第一个不答应,所以他直接哼道:“怎么就是入赘了?孝顺父母不应该吗,难道只有你儿子的父母是父母,人家闺女的父母就不是父母了?”

  被他反驳的官员脸色涨红,他分明不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胡搅蛮缠嘛。

  他转头和傅庭涵道:“你可不要学他们,你岳母只有三娘和二郎这一双儿女,二郎又是那样子,将来她还不得靠你们?”

  傅庭涵应下。

  眼看婚制就要这样定下,但礼这东西和一般的制度法规还不一样。

  制度法规还能时不时的改变,礼,一旦定下,后世就很难再改变,若要变,那得是改朝换代的巨变才有可能。

  甚至,改朝换代之后都不一定能,礼这东西是会刻进人骨血的东西。

第1092章 陛下没有意见

  得寸进尺,首先得先得寸,才能更进一步,而在谋寸时,对手又不是傻子,自会讨价还价。

  礼比法更难改,因为礼是治国的根本,所有法律法规的制定都要合乎礼,说白了,礼这东西在封建社会里就相当于宪法;

  所以赵含章只是伸出触角,即便是她的手下们,也有不少持反对意见,更多的是沉默。

  对于他们的身份来说,依附赵含章却选择沉默,就已经是一种表态了。

  赵含章能说动汲渊和明预表态,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她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所以愿意助她一臂之力。

  她要是真的改礼,汲渊和明预未必愿意答应。

  上千年根深蒂固的东西,岂是那么容易改的?

  赵含章叹息一声,伤怀的问道:“诸位反对我改婚制,范御史上书的继承法案及户籍改制尔等也反对,是不愿朝中有女官吗?”

  众人心中一凛,你就是最大的女官了,谁敢反对?

  众官员纷纷跪下,低头道:“下官不敢。”

  赵含章沉默的看着他们,直看得他们冷汗淋漓才开口问道:“法案和户籍改制也就罢了,卿等皆推托说年关将近,不好议事。这婚制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正好赶在过年的时候颁布,让众多新人依照新婚制而行,等过完年,都不必朝廷多费心,便可一传十,十传百的效仿开。”

  众官员咬牙,不由去看汲渊和明预。

  却见他们低着头避开了众人的目光。

  常宁垂眸思考半晌后道:“大将军今日新婚,法案和户籍改制的事不如过完年后再议,至于婚制,此属于礼,礼通不通还得辩,赵祭酒以为如何?”

  赵程却坚持,继续道:“新婚制,不通。”

  赵瑚一听,瞪了他一眼道:“你闭嘴,这是自家人,会不会说话?”

  赵程不搭理他。

  赵含章轻笑道:“通不通也不是赵祭酒一人说了算的,不如我们招天下贤士来辩一辩?”

  众官员心中一紧,却不得不应下。

  赵含章起身道:“时辰不早了,大家先回去休息吧,招待不周,过几日本将亲自上门与诸位致歉。”

  众人忙说不敢。

  赵含章挥了挥手,“去吧。”

  众人这才行礼,有序退下。

  走到后面发现王氏、弘农公主和傅宣站在院门口,连忙又作一揖,侧身退走。

  却不知弘农公主和傅宣对这场新婚仪是否有意见?

  弘农公主等他们都走了才走过来,赵含章忙笑道:“阿娘,母亲,父亲,你们也都没怎么吃东西,要不要一起再吃一些?”

  弘农公主应下,“好啊。”

  傅宣和王氏也默默地坐下。

  下人立即拿碗盛了碗饭上来,又端上来两盘重新热过的饭菜。

  国家刚刚安定下来,大家都缺吃的,今晚虽然没喝到最后,但菜都已经吃得七七八八了,看得出来,她的下属们光盘行动都做的不错。

  赵含章将几盘一看就还很好的菜放在王氏和公主面前,扭头和下人道:“剩下的你们收拾了,能留的就留,不能留的也别浪费,庄子里不是养了许多牲畜?”

  下人高兴的应下。

  弘农公主垂眸,挑拣了一片菜后问道:“你要改什么法规,竟要如此耗费心力的筹谋?”

  赵含章倒也不隐瞒,范颖上的折子又不是秘密,弘农公主和别人打听也能打听到,“先汉吕后当政时,女子亦有承继财产的权利,但后来这条法规渐渐废弛,我想完善一下,从此以后,女子亦有承继财产的权利,而除钱财和奴婢外,还有田地、房屋铺子、甚至是祭田和爵位,女子皆可承继。”

  弘农公主握紧了筷子,“纳赘承继?”

  赵含章摇头,“不,就一般承继,纳不纳赘看她们自己的选择。”

  “那赘婿可能入朝?”

  “当然可以,”赵含章笑道:“一般人有的权利,他们都有,正如家中之妻一般,她们拥有夫的权利,赘婿自然也可拥有妻主的权利。”

  轻视赘婿,何尝不是轻视妻主的一种表现?

  想要男女平等,那就是妻和夫的平等,赘婿和妻主的平等;而权利,是从义务上来的。

  想要在这个时代里实现平等,那是做梦,还是白日梦,一千多年后的世界里都没实现呢。

  赵含章能做的就是争取一些东西,从法律法规上给予女性一些权益,但现实中能做到哪一步,谁也不知。

  那个时代,建国七十多年后,依旧会有不少的人认为出嫁的女儿无权继承父母遗产呢,何况是现在呢?

  反正不管能做到什么地步,她先把法律法规立着,让有需要的女子在需要时可以有法可依,有例可循。

  弘农公主:“那他们说的户籍改制是……”

  “立女户,”赵含章道:“我放宽了立女户的条件,比如一个寡妇带着幼儿,按本朝律令,户主改为她的儿子,但幼儿为户主,多有不便,这样的情况,寡妇若想立女户,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