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瑚压低了声音道:“三娘,我知他对你也颇多意见,按说你们大房二房才是嫡支,你祖父是先族长,你叔祖是现族长,你和二郎说的话在族里还是管用的,要不你让二郎出来说几句?”

  赵含章:“……七叔祖,二郎年纪小不懂事,您可别坑他。”

  “我这是坑吗,我这是为你们着想,他要是能驳了赵铭,将来在族中也有威望啊。”

  赵含章在心里默默地同情了一下赵铭,挺可怜的,带着赵瑚这样的族人在乱世里生存挺不容易的,最主要是还不能把人丢出去。

  赵含章将四套琉璃杯推给赵瑚,“七叔祖要是想卖粮食换钱,不如直接与我以物易物,我是族人,伯父应该不会拦着你把粮食卖给我,拿了琉璃杯,再卖出去,虽然拐了一道弯,但目的达成了。”

  赵瑚一想还真是,但四十金的粮食可不少,以现在的粮价,能买……

  赵瑚悄悄的掰着手指头算,“现在外头的粮价在上涨呢,我也不多要你的,一石麦子一百文如何?那四十金就是……”

  哎呀,早知道把账房带来了,所以他最讨厌以物易物了,尤其是这种贵重东西换廉价东西,好难算哦。

  傅庭涵肚子饿了,找过来,听了一耳朵后道:“四千石。”

  赵瑚:“这么多吗?”

  他看向桌子上的四套琉璃杯,一时迟疑,这几乎是他今年夏收的收成了。

  虽然他不缺粮食,陈粮也遗留下来不少,但……

  赵含章似乎看出了他的迟疑,道:“我可以要一半陈粮,一半新粮,不过七叔祖得多给我一些陈粮。”

  赵瑚眉眼松开,“多给你一百石?”

  赵含章一口应下,“成交。”

  赵瑚就让人把四套琉璃杯装上,要出门时才想起来问,“你哪来这么多的琉璃杯?”

  赵含章冲他微微笑,“以后七叔祖就知道了,您回去让他们准备好粮食,到时候还要仰仗七叔祖家的人和我们去一趟上蔡,把粮食送过去。”

  赵瑚挥了挥手表示知道了。

  傅庭涵走到她身侧,和她一起目送赵瑚离开,“赵铭会不会很生气?”

  赵瑚一家的粮食产量在坞堡里占到前五名,她一下把人一年夏收的粮食都买走了。

第109章 君子报仇,三月不晚

  赵铭知道此事时,不惊不气,相比之前已经很有涵养了。

  毕竟明天他都要带着赵含章去见卖铁精的人,赵瑚被她买走四千石粮食算什么?

  赵铭心中哼哼,还是没忍住泄露出两分愤怒,待明年青黄不接,难民越来越多,粮价越来越高的时候,有七叔后悔的。

  不听智者言,吃亏就在不远处。

  赵含章在赵淞和赵铭的引荐下见到了卖铁精的人,嗯,只是个管事,姓何。

  现在汝南郡太守便姓何。

  赵含章下了订单,还当即买了两筐铁精后便和赵淞赵铭退了出来,“五叔祖,这何家与何太守……”

  “是一家,”赵铭道:“何太守在汝南郡有十年了,不然你以为谁敢私卖铁矿?”

  赵含章:“他这么撬朝廷墙角,祖父知道吗?”

  “知道,”赵铭道:“大伯上书弹劾过他,然后命他每年都要将所得上交四成给朝廷,而我们家也是这时候与他们搭上关系的。”

  “因为大伯的关系,我们一家拿的铁精都比别人家便宜三成,”赵铭道:“虽然大伯去了,但族长现在又升为尚书令,运气不错,他们没有调价。”

  赵含章嘀咕:“难怪我觉得价格这么低……”

  原来是走了后门。

  “铁矿在西平吗?”

  “不在,”赵铭看了她一眼后道:“要是在西平,何太守敢伸手?”

  在何太守之前,撬朝廷墙角的是地方豪强,他们可不会将所得上交给朝廷。

  自惠帝登基,贾后当政之后,天下便渐起乱势,像地方豪强侵占铁矿盐场这样的事都已经司空见惯。

  他们家要不是有赵长舆压着,以赵瑚为首的人早冲出西平,先把值钱的地方占了。

  毕竟,赵氏在整个汝南也是数得着的豪族。

  也是因此,赵长舆让何太守代为开铁矿,每年将所得的四成上交国库,他就得交。

  并不只是因为当时赵长舆是中书令,还因为他是赵氏的族长。

  在汝南这块地界上,他不得不考虑赵氏。

  赵铭意味深长的看着赵含章道:“所以在汝南,赵氏子弟多有便利,这皆是祖宗余荫。享受了祖宗荫德,那我们便要回报祖宗,最起码不能做让祖宗蒙羞之事,这样才能保持住我赵氏的威望。”

  赵含章连连点头,“伯父说的是,所以更该注意像七叔祖那样的族人,三娘也会自省,绝不辱没先祖。”

  赵铭:“……我会把你的意思转告给七叔的。”

  赵淞已经上了马车,见俩人还站在一起嘀嘀咕咕个不停,忙招呼道:“还不快上车,再不回家天就要黑了。”

  赵含章欢快的应了一声,上车去。

  买到了铁精,又开拓了商路,以及还固定了买卖铁精的人,赵含章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是真的满载而归,她回上蔡时,还带了一队车队,全是给她运送粮食的。

  赵瑚并不怎么心疼换出去的粮食,在他看来,到手的四套琉璃杯更赚钱。

  他打算自己留下两套,一套收藏,一套自用,还有两套则卖出去。

  赵含章那个傻子,十金就卖给他了,他打算一百金往外卖。

  琉璃杯虽美,也稀有,但愿意拿出百金来买的人却不多,哪怕他们欣赏的时候是惊叹连连,表现出很想买的意思,但真正开价的却没有几个。

  赵瑚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卖出一套,要不是每次拿出琉璃杯都被人夸,他都不想费这么大劲儿赚这个钱。

  赵瑚躺倒在榻上,呼出一口气道:“这钱也忒难赚了。”

  一旁的丫鬟一边慢慢的给他摇扇,一边在心里默默吐槽,一转手就赚了九十金,有什么难的?

  他们十辈子可能都赚不到这么多钱,看看赵瑚有多少长工佃户,劳累一年,上交的粮食也不过够他买四套琉璃杯罢了。

  而其中一套转出手去,赚到的却是他们两年劳作所得。

  丫鬟越想越觉心中酸涩,摇扇的动作也渐渐慢了下来。

  “郎主,”管家满头大汗的跑进来,“出大事了。”

  丫鬟立即加快了摇扇的动作,竖起耳朵听。

  赵瑚还躺在榻上,不太在意的道:“什么事值得这么慌张?”

  “于家的三太爷派人把琉璃杯送了回来,砸碎了的,说是要与您绝交。”

  赵瑚坐起来,“他什么意思?我那琉璃杯还能是假的吗?”

  “倒不是,只是外头突然冒出来好多琉璃杯,还有琉璃碗呢,价格一下就下来了,说是我们汝南郡内有人烧出了琉璃。”

  赵瑚瞪眼,“那与我有何干系?”

  “琉璃杯的价格下降了呀,差不多品质的琉璃杯,外头就卖十二金到十五金,您这……直接贵了八九倍……”

  赵瑚:“我卖的时候市面上又没有,当时它就值这个价,现在多了怪我?没有这样的道理!”

  骂完又问,“对了,谁那么本事烧出琉璃?三娘的琉璃就是和他要的?”

  “郎主,这就是于三太爷砸杯子的原因啊,烧出琉璃的正是三娘。”

  赵瑚:……

  他瞪着管家,管家也默默地看着赵瑚,“郎主,此事怎么办啊?于三太爷现在认定您是故意坑他的。”

  赵瑚跳脚,“赵三娘!她故意坑我!”

  赵瑚拖着木屐就往外冲,大有去找赵含章算账的气势。

  管家连忙去劝,“郎主,郎主,此事可不能闹出去啊,当时三娘把琉璃杯卖给您只作价十金……”

  赵瑚就在院子里停住了脚步,大太阳照射下来,让他的脸火辣辣的,也不知道是被晒的,还是气的。

  “琉璃杯都是从上蔡流出来的?”

  “不是,只有少部分是从上蔡县县令那里流出来的,大部分却是从我们坞堡里流出去的。”管家小声的道:“听说是五太爷家流出去的,琉璃烧制的话也是从五太爷那房传出来的。”

  赵瑚一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气得原地跺脚,“赵三娘和赵子念合起伙来坑我!”

  不然这么长的时间,就算赵含章有意隐瞒,赵铭这里也应该放出风声了呀。

  但他们非得等他高价卖出琉璃杯以后才出手剩下的琉璃杯和琉璃碗,还放出那样的风声……

  管家着急,“郎主,这可怎么办啊,于三太爷可不是好相与的。”

第110章 乱起

  赵瑚心痛的道:“把另一套琉璃杯给他送去。”

  管家站着继续听吩咐,见赵瑚没话了,不由疑惑的看着他。

  赵瑚跳脚,“我都把另一套琉璃杯给他了,难不成还要我亲自上门赔礼道歉不成?他爱要不要,他不好相与,难道我就好相与?”

  管家便低头退了下去。

  赵瑚原地转了两圈,最后还是气不过,大声喊道:“来人,套车!”

  他要去上蔡找赵含章算账!

  赵瑚说走就走,管家劝不住,只能站在坞堡门口目送他。

  赵瑚只带了三五护卫便出门,哒哒的往上蔡去。

  快马加鞭,天黑的时候应该能赶到上蔡的庄园。

  赵瑚气呼呼的,时不时的敲打车壁催促,“快点儿,快点儿,是你们没吃饭,还是马没吃草?”

  话音才落,车夫突然拉停马车,赵瑚惯性使然,猛的一下朝前栽去,直接撞在车夫后背上,他气急,大声喊道:“混账东西,你干什么?”

  “郎,郎主……”车夫声音发抖的指着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