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47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每份报纸在书局的出价是一文半,在外的统一售价是两文钱,一份报纸他们能拿半文钱,有的孩子利害,一天就可以卖出一百份,那就能赚五十文,比大人打工赚的钱还多。

  但书局要求很严格,只要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而且会偏向孤儿和家境贫寒的孩子,一旦超过十二岁书局就不要了。

  小孩排在队伍末尾,很快就轮了上去,计数的文员才接过他的单子,就听到后面有人喊,“邸报没有了,最后一份已出。”

  文员就道:“邸报没了,市井小闻还有,要不要?”

  小孩瞪大眼睛,“怎么这么快?以往邸报都要卖过午时的,我,我只要邸报。”

  “今日有中书郎的文章,还是写的大将军和大官议事,当然卖得快,除了《市井小闻》还有《学海无涯》,你都不要?”

  小孩着急起来,他可是先拿了钱的,这会儿哪还有心思去选要哪种报纸?

  “不要了,”他接过单子,立即跑出去,目光在刚出来的人群中扫视,很快就在一群小孩中找到了一个眼熟的。

  他挤过去,一把抓住她,“闻四娘,你可是拿到了邸报?”

  被他抓住的女孩比他还矮一个头,头发稀松又黄,只遮过耳朵,就这么披散着,大约只有七八岁的模样。

  她捂住比自己的肩膀还宽一些的麻布褡裢,问道:“是啊,你想干嘛?”

  “我有贵客,已经先收了钱,你让我二十份好不好,算我买的。”

第1122章 课制

  闻四娘摇头,“那不行,我也有贵客,我统共就拿到了二十份。”

  小孩着急起来,“你怎么不多要点?”

  “没了呀,我是第二次拿的,他们不许我要太多,说是要留一些给第一次拿的人。”

  小孩急得团团转,看了一圈,拿到邸报的小孩早跑光了,见闻四娘也要跑了,他连忙拉住她,问道:“你的贵客要的急吗?”

  “倒是不急,都是老客了,是太学那边的学生。”

  “那你把报纸让我吧,我跟你一起算,”小孩取出那串钱道:“你看,十八份报纸一串钱,我平分你一半。”

  闻四娘犹豫起来,“可太学那边都是老客……”

  “要多少份?我跟你一块儿去收,我们退他们一半的钱。”

  闻四娘就道:“十二份,我们还需要再收十份,退十文钱。”

  俩人都不用掰着手指头算也知道这一趟他们是赚了,目光一对视,当即决定合作,俩人就一起朝酒楼狂奔而去。

  谢魮他们早等着了,两个孩子气喘吁吁的跑来,小心谨慎的点出十八份邸报交给他们。

  确认无误后俩人就行礼后离开,他们一出酒楼就直奔街尾那些饭馆和茶寮,转了一圈,终于以两文钱的价格收回了十份报纸,展平,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就立即赶往太学。

  把两份全新的邸报送到预定邸报的学生手上,又去找剩下的十人,和他们说明今天邸报很火热,以至他们抢不到足够的新邸报,这是别人看过的旧报,他们可以低一文钱出给他们。

  太学学生一听今天的邸报竟如此火热,当即展开来看,随口问道:“你们多少钱收的邸报?一般人都不舍得卖吧?”

  就算是已经看过的邸报,一般也没人舍得出手。

  大多人是会将邸报收藏起来,不仅自己可以反复看,还能给家中子弟认字,学习所用。

  这上面说的可都是国策,一点也不比一旬才出一期的《学海无涯》差。

  两孩子道:“我们两文钱回收的。”

  他们也知道邸报难回收,不像《市井小闻》,也是两文钱卖的,但回收是论斤的,一份《市井小闻》可不值钱。

  但邸报和《学海无涯》不一样,低价收不回来,要么平价回收,要么高价,难收得很,今天也是他们运气好,找到几个不是那么有钱的士子,他们看完之后就愿意转手卖了。

  学生一听,勉强从报纸上移开目光,给他们两文钱道:“怎好叫你们饶进去一文钱?拿去吧。”

  闻四娘就要推回去,就听见学生惊呼一声跑了,“张兄,张兄,你快看,招贤考的规矩变了,要先过州试……”

  闻四娘合上嘴巴,把钱收好,和小伙伴对视一眼,俩人就在附近找了一棵树坐下,然后点钱,分钱。

  在太学里分钱最安全了,也不怕被人看见了抢去,所以两个小孩就在树底下把钱分了。

  分好钱,他们就高兴的朝书局冲去,把今天他们领的报纸成本还回去。

  闻四娘给钱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对,却又没想起来有什么不对。

  排在她后面的小孩点出五十份的报纸钱时也总觉得有些不对,可同样不知哪里不对,他明明来取了两次报纸,为什么只需要给一次的钱?

  虽然后一次他没取到报纸,可他的确是卖了两次报纸。

  一出书局的大门,洛阳城报时的钟声响起,俩人跳脚,瞬间把心头的那点疑惑都给丢了,撒腿就往学堂跑。

  俩人气喘吁吁的跑到学堂,先生正拿着课本走进教室,见他们冲进来,看见她又立即在门口站定,只是胸膛起伏,满眼忐忑的看着她。

  她扫了一眼他们身上的搭裢,脸色严肃,“还不快去坐下?我们要上课了。”

  俩人松了一口气,立即到各自的位置上坐好。

  学堂里的课制分为甲乙两种,甲课制是辰时上课,申时下学,中午休息半个时辰。

  乙课制则是巳正上课,酉时下课,中间也是休息半个时辰。

  选择乙课制的基本上都是孤儿和家庭贫困,有很大生存压力的孩子,他们需要帮衬家中,现在很多经济活动都是在上午进行。

  一开始赵含章可不分课制,是赵程强烈建议的。

  赵程是祭酒,天下的官学私学都归他管,他收到老师们的信件,说很多学生会逃课。

  而且这个问题不止洛阳学堂有,其他地方的学堂也有,而且逃学的学生还不少。

  作为老师,赵程一开始很愤怒,觉得这些孩子既不想读书,就不该勉强他们。

  朽木不可雕,强行雕琢会让老师和木头都受伤。

  可在太学里走了两圈,听着学生们的朗诵声,慢慢冷静下来,怒气消散,赵程就想,这世上怎会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呢?

  若是纨绔子弟,还可以说是因不愁吃穿而懒惰,不愿花费力气,可学堂里的那些学生,大多家境不好。

  读书,或许是他们跨越阶级的唯一出路了。

  赵程没有问那些老师原因,而是找了个时间,亲自去学堂外蹲守,悄咪咪的去跟踪那些逃学的学生。

  然后他就知道了,不是所有的学生拿了课本,可以坐进教室里,再有学堂负担的一顿午食就可以安心读书了。

  因为他们家里可能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有一个重伤残疾的父母,或是生病的家人。

  除了读书,他们还需要照顾家人,别人家的孩子在农忙假时就割完了麦子,种好了豆子,但他们家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做不到,所以他们就只能天没亮就出门播种,收割,拔草……

  然后再急匆匆的跑回学堂里读书。

  他们的父母家人会抱怨他们不该去读书,想让他们回家干活,一家之中,选出一个最聪明的来送到学堂里去就好了。

  他们能坐到教室里,已经是里长、村老和老师们努力很久的结果了,要不是怕得罪大将军会被朝廷罚,他们肯定早把人带回去了。

  虽然心痛,但赵程不得不考虑现实,于是提议赵含章改课制,除了甲乙两种课制外,还有晚课。

第1123章 邸报的盛行

  晚课只有一个时辰,每天酉时到天黑的时候,主要给不进学堂,却又想识字的成人授课。

  教化,一直是衡量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有什么样的教化比得过读书识字呢?

  而读书,不仅仅是识字而已,还该知礼仪,明法律道德,这样才能约束自身,却又开放思想。

  她直接将扫盲工作列入教化的工作衡量中,想要这部份政绩,那就努力的扫盲吧。

  俩小孩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拿出课本来认真听课,在酒楼的谢魮等人也终于展开手中的邸报。

  杨逸:“这文章……竟都分好了句读,而且好直白。”

  卢温看了一眼酒楼里坐着的人,基本上人手一份邸报,便道:“可见朝廷不缺纸张,印刷邸报也甚是便捷,而且还便宜,不然不能所见之处皆有人手持邸报。”

  卢温感叹道:“我等离开北地不过两年,再回来时却变化如此大,当初的满目疮痍,如今的生机勃勃,不仅饮食服饰有所改变,这民生百态竟也变化如此大……”

  谢魮等人都一脸复杂,两年之前,谁能想到需要士子一字一字抄写才能流通的邸报会靠着印刷满天飞?

  要知道,邸报是很重要的政治资源,一般的官员都读不到,需要有官品、有家世、有门路的人才能一观。

  可现在,只要两文钱,他们就可以在洛阳城中买下一份邸报,知道摄政的大将军与朝臣们在商量什么政事,以猜测接下来有可能会实行的政策。

  不,不止洛阳城,听说,洛阳城出的邸报会送往各州郡,由各州郡的书局复印后再售卖,也就是说,中原北地,各州百姓,只要愿意,都可以买到邸报。

  谢魮一脸复杂的看着手中的邸报,之前中原的邸报一直悄悄流往江东和江南,他在建邺偶尔也能得到一份,但也需要花费大价钱。

  后来讨论中原的人太多了,闹得人心浮动,琅琊王就严禁邪书邪文流传,中原的邸报就被列入其中,谢魮就很难再买到邸报了。

  可偶尔他还能在兄长那里看见。

  他知道赵含章有一个新的印刷术,不同于雕版,叫活字,听闻那字是活的,可以自由的移动,不必每出一册书就要另外新刻雕版,很是便宜快速。

  所以他猜测中原的邸报可以供应到每一个郡县官员,却没想到,它还可以在外流通。

  心中正是最复杂时,他听到身边一声惊呼,“赵含章……赵大将军提到了我们。”

  谢魮扭头看去,是陈留江家的一个子弟,叫江濮,他们在江东江南不避赵含章的名讳,这样叫她习惯了,但在这边,大家对她都很尊重,口称大将军,甚至还有很多人会恭敬的叫她女郎。

  刚才他一嗓子“赵含章”惹得酒楼里许多人看过来。

  “是提到了我们,还有江东的士族。”杨逸喃喃:“一视同仁,也就是说,我们若回来也不会遭受歧视和打压?”

  卢温和袁阳等人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些兴奋。

  他们压住心中的激动,来回将邸报看了又看,逐字逐句的分析它要表达的东西,最后才翻页。

  谢魮盯着新出的招贤考新规,在下面,赵含章还说,除了招贤考取才,若有贤才想要为国效力,也可通过各地官员,乡老和有名望的人举荐。

  她都会勉力一见,若合适,必取用。

  也就是说,从今以后,虽然取才的路径还是很多,但她取才主要从招贤考上来。

  谢魮快速扫过其他文章,有工部言说治河方略的,也有兵部论屯兵制的,显然,都是给赵含章的上书略作修改后发出。

  属于各部官员的一些理政想法。

  他还看到邸报的封页下有一行小字提醒,说五月十三大约有急雨来袭,出行的人记得戴帽子或者雨伞。

  五月十三?

  那不就是明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