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5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含章就问傅安,“有公文来吗?”

  傅安忙道:“送信的人将信送到以后就立即往皇宫去了,的确有公文递上。”

  赵含章无奈道:“这信使一定是祖父身边的人,都何时了,还如此的讲规矩。”

  她起身道:“我进宫去看看,你放心,我即刻让人去往长安迎接祖父。”

  赵含章顺手把赵二郎也给拽了出去。

  一出门,她脸色就凝重起来。

  就算早有心理准备,她还是有些难过,傅祗的身体恐怕是真的撑不住了。

  到了宫中,汲渊和明预也正在讨论傅祗刚上的公文。

  作为一州刺史,合格的刺史官员是无诏不能离开本州的,在今年之前,这个规定基本上是死的,但现在,它又活了。

  傅祗是一个很守规矩的刺史,他此前已经写信给赵含章表达了病体沉疴,想要回京的想法,弘农公主他们已经到达雍州,想来,赵含章容许他回京的信也已经到了。

  但他还是又上了一道公文,这道公文不仅是请求辞去雍州刺史的官职,还请求赵含章派新的刺史前去接管雍州,并将雍州目前的大致情况详略的说了一遍。

  除此外,傅祗还在末尾为赵含章举荐了几个刺史人选。

第1135章 举荐人选

  一个是名士夏侯晏,一个是他的副手班宰,一个是他儿子傅宣,最后一个则是赵永

  赵含章看到赵二郎的名字时略微顿了顿。

  她将公文合起来转手交给汲渊,“两位先生怎么看?”

  汲渊道:“傅刺史玲珑心。”

  举荐了一个夙来对朝廷不满却又忠诚的名士夏侯晏;一个能继续他的政治理念,却又能力不足的班宰;一个虽无心理政,却能力不错,又会受长公主影响的傅宣;而提名赵二郎,是他给赵含章留下的后路,却直指谢时。

  赵含章点了点桌子道:“我一直想让二郎到关中四关去。”

  汲渊和明预一听,瞬时挺直了脊背,明预道:“大将军所虑不差,雍州四关,须得极忠诚之人才能守,只是小将军他……”

  赵含章笑问:“明先生不信二郎的能力吗?”

  明预和汲渊都没说话。

  赵含章道:“他的长处可不止在一身武艺,他心性单纯,或许是因此,在一些事上他极有韧性,大纯者大能,就像北宫将军一样,只要把他们放在对的位置上,足够信任他们,他们就能发挥出比别人更强大的力量来。”

  汲渊提醒她,“可刺史一职更重要的是治民,雍州虽特殊些,但再特殊也不该军事凌驾于民政之上,这对百姓很不好。”

  明预也点头,“雍州可军政并重,军事不能凌驾于政事上。”

  赵含章道:“二郎身边有谢时。”

  汲渊微微蹙眉,“女郎将谢时和小将军绑得太紧了,谢时这些年历练不少,已可独当一面。”

  赵含章微微颔首,“所以,终有一日,我会让他脱离二郎来做雍州刺史。”

  那赵二郎在雍州干什么?

  汲渊还没回过味来,明预已悚然一惊,问道:“大将军要军政分开?”

  “两位先生不觉得刺史之权过重吗?既握民权,又掌兵权,天下只分了二十一州,也就是说,一旦二十一个人中有一人起叛乱之心,挥手便可动用一州的财富、兵力和民力。”赵含章道:“故军权和政权应该分开,刺史只有治民之权,而天下兵马应该听从于中央。”

  汲渊和明预忍不住看向彼此,最后肃然行礼道:“将军所虑甚是。”

  赵含章道:“就从雍州开始吧,二郎来做这颗探路的石子。”

  汲渊和明预应下。

  赵含章先召见了谢时,今日休沐,汲渊和明预是都闲不下来的人,所以能在宫里找到他们,但谢时却是亲兵们翻了三个酒肆才把人找到。

  此时谢时已半醉,想要回家先换身衣裳,但亲兵们直接抬着他走。

  谢时抓着马车道:“太失礼了,太失礼了,身上都是酒味,且等我回去换身衣裳散散味道。”

  亲兵们把他塞进车中道:“大将军已在大将军府等着,你怎敢让大将军久等?”

  谢时扒拉着车门探出头来道:“你们直接说小将军惹了什么祸吧?”

  “他现在主职是洛阳县县令吧,犯了错也该去找司州刺史,他的上官,找我这个副将做什么?”

  亲兵们没理他,直接一甩马鞭就走。

  谢时问了一路也没能探出赵二郎到底犯了什么错。

  唉,赵二郎分明有两个老师,但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他这个谢老师?那个姓王的呢?

  下了车,谢时便整理了一下衣袍,早不见了之前的醉态,他从从容容的走进大将军府。

  然后在书房的那个院子里看到了赵二郎和傅庭涵。

  赵二郎正围着傅庭涵打转,明明是在请教问题,语气却极尽讨好,这和他平时的为人性格全不一样。

  谢时忍不住拿眼去瞪他,这到底是犯了多大的错,素来和颜悦色的傅尚书都脸色冷漠不搭理他了。

  赵二郎突然看到老师,正要跑上去打招呼就被瞪了一眼,他一脸莫名,不知道自己又做错了什么,就这么一耽误,谢时就跟着听荷进了书房。

  赵二郎忍不住扭头找傅庭涵确认,“姐夫,我今天没有闯祸吧?”

  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傅庭涵回神,“没有。”

  他瞬间想通,起身就朝书房去,赵二郎忙道:“姐夫,谢先生刚刚进去了。”

  傅庭涵知道他怕谢时唠叨,就挥手道:“你先去玩儿吧,过段时间我再教你,一会儿我和你姐姐还有事要说。”

  赵二郎就跑了,“那我去厨房看看晚上吃什么。”

  傅庭涵就坐在廊下等他们谈完。

  书房里,赵含章正站在一张地图前看地图,见谢时来了就冲他招手,让他上前来看。

  谢时一头雾水,上前看到雍州的地图,立即神情一肃,把赵二郎给丢出脑海,认真起来,“雍州怎么了?”

  傅祗是个忠臣,是绝对不会反的,那是西凉反了?难道张轨死了?或是羌胡不自量力打过来了?

  赵含章道:“傅刺史病重,已经辞去雍州刺史之位,我想让二郎和你一道去雍州。”

  谢时沉吟,“二郎军功足够,只是他……有那样的名声,外人皆知他不太识字,做洛阳县令时便颇多非议,再去做刺史……”

  “二郎不会听到那些非议,他可以顺心而为,”赵含章点了点墙上挂着的地图道:“雍州四关,除了二郎,我暂时想不出来谁比他更合适。”

  谢时也看向那四个关隘。

  潼关,自长安到洛阳的重要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只要守住这个关口,便能为洛阳挡住来自西面的攻击。

  西凉、北鲜卑和羌胡都拿洛阳没办法。

  北宫纯被滞留在中原,他明明有兵有马,为什么就是回不去?就是因为他回西凉要连过两关,一是潼关,二则是萧关,要出塞,必走萧关,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

  而除了这两关,还有一个散关,这个关隘如今也在赵含章手中,散关是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她就是凭此向蜀地派兵的。

  俗话说的好,北不得散关,无以图汉中。

  李雄那么快被赵信说服臣服于大晋,赵含章抢先占下散关也是关键。

  除散关外,还有和函谷关并重的武关,由此可见雍州的重要性。

  这也是大乱后,哪怕是雍州饥荒严重,傅祗也要镇守雍州的原因。

  守住雍州,大晋就还有一口气,一旦雍州失守,长江以北都将暴露在胡人的铁蹄之下,那口气也就散了。

第1136章 相遇

  现在,雍州转而成了赵含章要保住的那口气,谢时明白了,赵含章这是把后路交给了赵二郎。

  赵含章道:“二郎当了一段时间洛阳县令,对民政有了一些了解,他不会过多干涉你的,你做他的长史,将来,你负责民政,他负责军政。”

  赵含章意味深长的道:“子辰,待你积累足够的资历,有足够的功劳,才好独当一面。”

  谢时便如饮甘泉,他躬身肃然应道:“唯!”

  赵含章将他送出门,叮嘱道:“江南那头来了一群人,当中有陈郡谢魮,当与你同宗,我让他去安定郡当郡守去了。”

  谢时就明白了,这人可以用,他可以借着同宗的名义和对方走近一些,正好加强安定郡和长安的关系。

  “还有,雍州粮荒多年,想要恢复非一日可成,修建水利和官道等劳役要量力而行,不必要像其他郡县一样……”赵含章看到坐在门外的傅庭涵,有些惊讶,就扭头和谢时道:“你回去准备吧,雍州事急,你和二郎得尽快起程。”

  谢时应下,又和傅庭涵行了一礼后才退下。

  傅庭涵已经从地上站起来,对谢时弯了弯腰算是回礼。

  赵含章等人都走远了才轻声问道:“是担心傅祖父吗?”

  傅庭涵点头,“我以为他能回到京城等我回来的,所以才接了去查探黄河水情的工作,可现在……”

  傅庭涵顿了顿后道:“我想去长安一趟。”

  在这个世界里,除了赵含章,傅祗算他第二重要的人。

  在今日之前,傅庭涵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傅长容,所以一直有意识的疏远他本来的人际关系。

  可傅祗一直对他很好,且是不计回报的那种好。

  明明祖孙两个很少见面,很少交流,傅庭涵都觉得自己对他没有多少感情,可收到信,确认他的生命已经到了不可挽回之地时,他才觉得心痛和无助。

  对生死,他们毫无办法。

  傅庭涵隐约感觉到,他若还按照计划去黄河,他一定会错过傅祗的最后一面,他觉得他将来会后悔。

  傅庭涵不想做自己后悔的事。

  赵含章看着他道:“那就去,明日一早启程,我……”

  “你不用送我,”傅庭涵截断她的话,道:“你现在不好离开洛阳,事发突然,你也不能天衣无缝的做好掩饰跟我走。”

  赵含章笑了笑道:“谁说我不好离开洛阳的?这点自由和自信我还是有的,傅祖父一生为国,也当得我一接。”

  她道:“这些事你就别操心了,先去收拾东西吧,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我们就走。”

  傅庭涵看她的脸色,不像是为难的样子,这才同意。

  赵含章转身去找人做安排,事情没傅庭涵想的那么复杂,整个洛阳都在她的控制之中,她暂时离开一段时间不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