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85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于是死士们开始撬地板,也不管板砖是否松动,直接就用刀插下去往上翘,不一会儿就翘到了一块松动的地板,将地板翘起来便露出了下面放着的一台青黄色机器。

  王群一眼便看出这东西是铜制的,至少外貌是的。

  他立即宝贝的将机器拿出来,正要研究一下,就听到了有车马声,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看了眼大门的方向后道:“将所有纸张都带走,撤!”

  他们将衣服脱下摊开,也不管是什么,直接把带字的放上去,烧了一半的也没放过,都放上去后就一包便离开。

  王群抱着电台,没有再看一眼隔壁房间那带不走的东西。

  他们前脚一走,王导的人后脚便赶到,见私宅全是刀砍剑划,血迹斑斑,不由心头一惊。

  一进屋,他们就先看到瞪大双眼半跪在地上的韩富,然后才看到躺在屋角的时言。

  俩人皆在血泊中,看着已经身死,但他们还是上前摸了摸,并分散开来四处寻找。

  不一会儿后院就传来声音,“这还有一个,也已经死了!”

  检查韩富的人也道:“他也死了,屋里的东西烧毁不少,这儿落了几张纸。”

  检查时言的人却道:“这人似乎还活着,你来听,是不是还有心跳?”

  他们趴在胸口听了一下,又摸了摸脖子,总觉得似乎在跳动,当即决定止血,送回刺史府救治。

  王导看到浑身是血的时言,再听说私宅被破,一间房有被烧和撬开地面的痕迹,眼前不由一暗,“他在逼我,在逼大王,也是在威胁赵含章,但她岂是可以威胁之人?他怕是闯了大祸。”

  王导急得原地转圈,最后决定进宫请罪。

  寺伯连忙拦住他道:“家主为何主动承担此事?破屋的是二郎君,他一定不会告发将军,没人知道私宅里住的是江北的细作,自也不会联系到家主身上。”

  王导:“你太小看刘隗和刁协了,此时刘隗肯定知道了,处仲能在城中瞒住我做这等事,可见他不仅有王氏族中的人相帮,也有外面的人帮助,我怀疑就是廷尉府中的人。”

  “他此时恨不得我立刻和大王决裂,哪怕不明着说,他也会把柄递给刘隗,逼我做出选择。”论玩心计,王敦且还不是王导的对手呢。

  他已经能猜到王敦接下来会怎么做了,吸引刘隗到私宅之后,刘隗一定能查到住在宅子里的人身份有异,很快就能猜出他们是江北的细作。

  而元立在建康城的身份已经是半公开,私下不少门阀世家都与他有联系,瞒的不过是琅琊王和刘隗等人罢了。

  让刘隗深挖下去,只会把所有人都牵扯出来,到时候,琅琊王会怎么想?

  他以为他是和江南的门阀豪族共同治理江南,结果大家都在背着他偷偷联系江北,就连王导也如此。

  琅琊王本就对王导不满,怀疑王氏一族,这次过后,恐怕他更不会相信王导了。

  而王导还想劝琅琊王北归,王敦此举,完全是在彻底割裂他和琅琊王,想要逼他或琅琊王对彼此出手。

  王导道:“马上派人去救元立,我书信一封,派人送去洛阳交予赵含章,我此次进宫恐怕出不来了,你传我命令,王氏一族子弟不可闹事,不可跟随王敦,若有和王敦一样野心的王氏子弟,我也不阻拦,但他们须得自请出族,之后他们去做什么,我再不管的。”

第1194章 劝说(一)

  王导本想修复一下和琅琊王的关系,等俩人恢复到你侬我侬之时再谈心,与他剖析回江北和继续留在江南割据的利弊,却没想到,王敦的动作这么快和激烈。

  王导一边换下衣服往宫里去,一边在心中思考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时事变化,果真不能顺从心意,只能跟随洪流而动。

  作为廷尉的刘隗已经得知一处宅院内发生了恶劣的刑事案件,听闻王导的家臣派人进去过,还带走了一个重伤的人。

  他立即察觉出不同寻常来,当即便亲自带人去查。

  他到私宅时,王导正好到宫门外,他抬头看了一眼匾额,这才缓缓进去。

  琅琊王在后花园的一处凉亭里见他,亭子挂着草席,放下以后可以阻挡寒风,他一来,琅琊王就命人将席子卷起来,还把火炉往他那边推了推,笑道:“我知你惧寒,但屋内实在憋闷,我不爱在屋中说话,便烤火吧。”

  王导整理了一下衣袍后在一旁的席子上跽坐。

  王导率先提起话题,“刘越石递交使书,要过来面见大王,大王应否?”

  琅琊王泡茶的手一顿,自从江北的饮茶习惯传过来之后,江南就很是盛行,连带着琅琊王自己都不知不觉间改了饮食习惯。

  泡茶能使人心静,借由动作的遮掩思考很多事情,可再能锻炼心性,他此时也没忍住露出不满来,“我才收到来信,赤龙就已经知道了吗?”

  赤龙是王导的小名,会这样叫他的人没几个,琅琊王是其中一个,但他也许久不这样称呼王导了。

  王导自进来后就一直紧绷的神态一松,卸掉了身上的伪装,垮下肩膀来道:“因是江北来信,又是走的官道,所以信是先到刺史府,而后才送到宫里来的。”

  琅琊王气质温和,若与人久待,便能吸引到人的好感,让人不由自主的放下戒心,王导当然知道他和琅琊王此时矛盾重重,情谊早已不复从前。

  可看着对面坐着的好友,王导决定真诚以告。

  “大王可想过,刘越石是为何而来?”

  琅琊王:“大约也是为税粮一案来的吧?”

  “税粮一案虽未有定论,但事情真相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江北想要的,也早已摆明,有卢御史等人在此便已足够,为何又要派刘越石过来呢?”

  琅琊王皱眉,不语。

  王导干脆点破道:“我想他是为劝说大王回归洛阳来的。”

  琅琊王脸色一变。

  王导直接问他,“若刘越石请求大王回京,或回归琅琊封地,大王要怎么回答他呢?”

  琅琊王并没有正式反出大晋,所以他没有正当理由可以拒绝刘琨。

  他若拒绝,赵含章完全可以以小皇帝的名义讨伐他,江北江南还是免不了一战。

  琅琊王握紧了拳头,试探的道:“皇帝年幼,被赵含章挟持,以致朝廷大权旁落,朝政皆被赵氏一族把持,若我发檄文,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击奸佞……”

  王导垂下眼眸,掩住心中的悲痛道:“江南必输无疑。”

  这话要是两年前说,哪怕是一年前,他都要认真考量一下可行性,因为信他人,不如信自己。

  他更相信自己,和自己亲手选出来的司马睿。

  但现在……

  已知前路必败,他自不愿做那祸国殃民的人,但他不能说出来,只能从局势上给琅琊王分析:“赵含章颇得民心,不提豫州,便是司州、冀州、兖州这些地方,因是她亲自带兵平定,又轻徭薄赋以安民,民心只知有赵含章,并不知小皇帝。”

  “论兵力,豫州的赵铭,兖州的赵驹,还有雍州的赵永,青州赵宽,光州孙令蕙,皆是赵氏一族的人,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背叛赵含章的,”王导道:“除此外,就是并州的北宫纯和冀州的祖逖了。”

  “北宫纯忠勇,他不会助赵含章谋叛,却也不会出兵响应大王,赵含章将他放在并州,便是绝对的信任他,有代国的鲜卑在,即便赵含章称帝,他也不会回兵救援。”因为在北宫纯心里,防备外敌一定比平叛赵含章要重要得多。

  “至于祖逖,”王导摇了摇头道:“他更不会响应大王了。”

  祖逖早有言论,一切祸源皆在晋室,早些年他都恨不得自己扯旗反晋,不过是不想让这乱世更乱,所以忍着吃苍蝇屎的恶心为国奔走罢了。

  所以他一定不会助所谓正统的琅琊王。

  “就只剩下幽州的石勒和蜀地的李雄了……”王导顿了顿后道:“这俩人,只能以利驱之。”

  其他人是利益也催不动的,因为他们能给的,从赵含章身上,他们得到的更多。

  可石勒和李雄的利。

  琅琊王深吸一口气,没说话。

  王导也不由被赵含章的这一手布局心惊,“却不知此局她是无心而为,还是有意为之。”

  王导抬头看了琅琊王一眼后道:“若是无心而为,那便是天命,若是有意为之,这样心机深沉又深谋远虑之人,手握重兵大权,我们拿什么去和她斗呢?”

  王导暗示道:“那郭璞自逃去洛阳,就一直不曾外出,身兼数职的为赵含章操劳。”

  琅琊王的心脏再受一箭,如果郭璞在这里,他一定要摇着他的肩膀问,“不是说天命在我吗?为什么你要逃去洛阳,还在赵含章手底下做事?为什么,为什么?”

  可是此刻,坐在他对面的是和他已经离心的王导,他只能压下心间的酸涩与不甘,反过来问王导:“赵氏一族会不受利益之诱,只选定赵含章一人,那赤龙可如初?还是说,因为处仲与你更亲近,你已经改选处仲?”

  王导一听,不由膝行绕过俩人中间的矮桌,跪到他身边一把扯住他的袖子,伤心难过的道:“我能力不足,曾经为你规划的鸿图大业已是不成,但我对你的心从未更改,我是绝对不会做那等反叛之事,处仲若执意为之,我便将他除族。”

  “景文,我王氏一族大半子弟都在建康城中,我若决心反叛,怎敢将他们留在城中呢?”王导眼圈通红,紧紧拽着他的袖子道:“我也不瞒你,自我疏于政事,称病在家后便在考虑回琅琊老家归隐,不再出仕,可荆州税粮一案,我,我不得不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江南江北再起战祸。”

  “景文,你我从前深恨这乱世,私下没少怨恨八王作乱,那现在,我们要做八王一样的事吗?”

第1195章 劝说(二)

  景文,司马睿的字,他和王导是幼时情谊,俩人同年生,情到浓时,酒正酣时也曾许愿同日死,自他们南下,王导不再称呼他的字,都是口呼大王。

  但此时司马睿脑子已经注意不到他的不敬,一把抓住他的手瞪着眼睛问,“你要回琅琊?”

  王导眼泪滚滚而落,泣声道:“我愿与大王陌路,也不愿与景文成仇敌,回乡归隐是最好的去路。”

  历史上,如果不是北地战乱不堪,他无乡可回,王导也不会一直留在建康,被琅琊王猜忌,又被王敦逼迫,最后,曾经最好的朋友和知己成为敌人,形同陌路,琅琊王郁郁而终,而他,虽然扶持琅琊王的儿子上位,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曾经和琅琊王展望的未来,可他最后死亡时,也不是不惋惜后悔的。

  司马睿是感性的人,见王导哭成这样,也不由的落泪,他握紧王导的手,梗咽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呢?”

  俩人相对落泪许久。

  王导擦干眼泪道:“大王,臣不敢隐瞒您,想要以江南反攻江北已是不可能的事,不如主动些,回洛阳,让天下一统。”

  琅琊王一脸为难,问道:“若是我不打江北,而是与赵含章划江而治呢?”

  王导摇头,“赵含章不会容许的,现在她就有现成的借口,荆州粮税案,虽是处仲所为,但您不能问他的罪,天下人都会认为是您指使他做的,她可以用朝廷的名义向江南出兵。”

  琅琊王咬了咬牙道:“那我若尊洛阳为主,可否与成国一样独据江南?”

  王导沉默了一下后依旧摇头。

  琅琊王不解,“为何不可?”

  此时的江南还不是后世的鱼米之乡,它发展滞后,工艺和文化经济远比不上和平时期的中原,吴越之地在中原人看来和蛮夷也只差一分。

  至少在琅琊王心里,扬州的地位就远比不上徐州,只不过徐州已经被赵含章过了一遍,他回去,最多只能占琅琊郡一处封地。

  他想要整个扬州作为封地,如果可以,最后还能据扬州望广州,实现隔江而治的愿望。

  王导道:“要是以前,或许可以谈一谈,或是拖延几年时间,但现在不行了。”

  琅琊王一脸疑惑。

  王导就将元立在江南活动,此时他在江南的私宅被破,人被王敦捕捉的事情说了。

  “赵含章仁慈,但也护短,若得知此事,不会善罢甘休的。”

  琅琊王目瞪口呆,结巴道:“赤龙一直和江北的细作有往来?”

  王导并不隐瞒,点头道:“我想借他们之力回乡,他们也乐得离间我和大王,使大王失去我这一条臂膀,所以哪怕我不愿为赵含章效力,他们也愿意帮助我。”

  琅琊王:……

  王导催促他,“大王,你要早做决断,赵含章手上有一巧技,可千里传音,今日建康城内发生的事,最迟明天她就会知道了。”

  赵含章一直严令保护电台和保密电台的秘密,但,知道的人这么多,用的人那么多,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