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95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想到他和皇帝的课业,司马端肩膀垮下,难受不已。

  他又想称病回家休息了,和皇帝一起读书真的是太累了。

  司马端缩在位置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殿上,大人们已经开始交流。

  赵含章让人在左右两边放了三张席案,请六人坐下。

  宫人便上前指引,琅琊王及其王妃同坐在左手第一张席案上,两个儿子坐在他们下面,王导和周玘则在后边的席案上坐下,他们之下才是汲渊等人。

  王导等人早在进殿时就看到前面空着三张席案,还以为是有什么重要的人物未到,却没想到全是给他们安排的。

  六人皆忐忑的坐下。

  赵含章还算温和,笑问:“一路上可还顺利?”

  赵信也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在琅琊王说“很顺利”之后起身道:“大将军,平参将有禀,路上王敦派刺客刺杀琅琊王,想要栽赃嫁祸于大将军。”

  赵含章就看向琅琊王,“原来你也遭遇了刺客,不必害怕,我赵家军应对这些有经验,这个月以来我便被刺杀多次,每次都躲过了。”

  琅琊王额头上开始冒汗,坐在上面的小皇帝也紧张起来,不等琅琊王等人发言就急忙道:“王敦那样的奸恶之徒,人人得而诛之。”

  他道:“朕还在这儿呢,他便在江南作乱,可见从未将朝廷放在眼里。”

  王导闻言,快速的看向赵含章,立即起身走到殿中央跪下请罪。

  赵含章似乎被触动,起身走下来将王导扶起来,叹息:“这和王先生有什么关系?王敦乃成人,又是你堂兄,你再规劝,他不听也枉然。”

  又道:“本将知道,你们王氏一族中愿意跟着王敦胡闹的人只是少数,当年他谋杀王澄时我便知,他非仁义良善之徒,今日果然验证。放心,我只问罪为首的人,不牵连其宗族。”

  也就是说,王氏一族可以放心了,她不会因为王敦一人的错误就让整个王氏陪葬。

  王导得到了明确的承诺,大松一口气,眼眶微红的感谢赵含章。

第1212章 留京

  赵含章不仅安抚王导,还安抚了周玘,“我知道,江南有许多才德具备之人漏于野,只是因为吴楚一地士族定品多为下品,故有德有才而不能施展。”

  “天下英才,凡有心报效国家,都当有机会进入仕途一试,所以我发招贤令,命各地招贤考,就是希望不论江北江南的英才,不论民族,不论家世高低,皆有机会一试。”赵含章希望周玘能够号召吴楚一地的士子积极参加招贤考,她保证,朝廷会公平公正的取才。

  被政治隔绝在外,江南士子难以参与到国家政务之中,这是所有江南士子的痛点,周玘听见赵含章如此保证,吴楚一地士子多年来难入仕、难升迁的不忿,他被刁协多次刁难排斥的委屈一股脑的涌入心头,一时心中又酸又涩,眼泪就忍不住簌簌落下,一时竟梗咽的说不出话来。

  大殿上一片安静。

  现在大殿上坐着的朝臣,除荀藩外全是赵含章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在前面两任皇帝在时皆不受重用,而汲渊和明预更是贫寒出身,只能给人当幕僚,对于因出身而不能施展才华的苦闷和委屈,他们最能共鸣。

  琅琊王愣愣地看着,这才猛然醒过神来,周玘如此委屈,是不是说明,他取才不公,用人不周,没能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

  他一时羞愧不已,脸色涨得通红。

  赵含章似乎感受到了他情绪波动,几乎是立刻就扭过头来看他,“九品中正选官制乃前朝遗策,不可否认,曹公当年行此法,挑出了不少得用之才,但这天下之政需要顺应时势,此一时,彼一时。当时的良策到今日已经不适宜,故要修改,琅琊王自去江南,宽仁百姓,优抚江南士族,保江南安定,朝廷是知道琅琊王功绩的。”

  琅琊王脸更红了,几乎羞得无地自容。

  他起身跪到中间,便要磕头请罪,赵含章连忙伸手拦住他,“这是作甚?琅琊王莫非误会了我?我是真心夸赞你的。”

  她一脸认真的道:“北方混战时,江南几次输送粮草,活我军民无数,难道这不是琅琊王和王茂弘的功绩吗?”

  琅琊王见她真诚,似乎真的这么想,心稍松了一点,只是脸上还是很热,“我,我没管好江南,现在让江南也卷入战祸之中。”

  赵含章闻言叹息,“你的确失职,王敦薄情,性又骄纵,他先前弃青州于不顾,又谋杀王澄时你便该将他绳之于法,或许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琅琊王只能再度跪下请罪。

  这一次赵含章没有拦,等他磕了一个头后才道:“此过,便用先前之功相抵吧,这次你深明大义,愿意随赵家军回京,还是有大功的。”

  于是,赵含章没有削他的王爵,容他留居京城,赏赐王府,同时封他为礼部郎中。

  琅琊王一下愣住,没想到自己竟会被留在京城,还……当官?

  他不由去看座上的小皇帝。

  小皇帝已经昏昏欲睡,眼睛微闭,偶尔猛的一下睁开眼睛,勉强听到几句话,但过耳不过脑,很快眼睛就又微微闭起来。

  他们什么时候能寒暄完啊?

  感觉听他们说这些废话还不如听朝政呢,好歹偶尔还有一两个故事听。

  琅琊王垂下眼眸,恭敬的应了下来。

  赵含章早让礼部准备好琅琊王府了,还难得大方一次,让礼部从皇宫的私库里挑选了不少好东西去装点王府,务必要把面子做足。

  赵含章对琅琊王妃虞孟母很感兴趣,还邀请她常去赵宅找她母亲玩,“常听家母提起,王妃年轻时和家母是闺中好友。”

  琅琊王惊讶的看向妻子,虞孟母恭敬地道:“我出嫁前,的确和王姐姐是好友,以前还抱过大将军,多年不见,没想到大将军还记得。”

  赵含章当然不记得了,这具身体的主人也没多少印象,但前段时间王氏知道琅琊王一家被召回京,便提起了虞孟母。

  王氏最近几年一直在从事慈善事业,赵含章没有精力事必躬亲,但多年战祸,加之天灾,民间的孤寡贫弱之人很多,所以急需慈善事业。

  在这方面,赵含章多倚仗王氏,她希望她能团结更多的官眷做这样的事,虞孟母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虞孟母不由看向丈夫,司马睿此时也想和赵含章搞好关系,微微颔首,虞孟母便应了下来。

  她心里也是有些开心的,她在洛阳认识的人少,王氏算是相对熟悉的一个人了。

  赵含章还问到了司马睿的两个儿子,司马绍和司马裒。

  其中司马裒和小皇帝是同年所生,司马绍比他们大一岁。

  不过……

  赵含章和朝臣们一起打量了一下两个少年,再和龙椅上的小皇帝一对比,赵含章自己都怀疑自己虐待小皇帝了。

  不然怎么分明是同龄人,小皇帝却看着比司马裒小两岁,比司马绍小上三岁的模样?

  可能是感觉到气氛有异,头一点一点的小皇帝醒,他困倦的眨了眨眼,差点眨出眼泪来。

  他已经很有经验了,用目光去询问一旁的内侍,‘是要结束了吗?’

  内侍几不可见的摇摇头,示意他警醒一些,朝臣们都看着他呢。

  赵含章:“陛下很困吗?”

  小皇帝脸色微红,小声道:“不,不困。”

  赵含章就让司马绍和司马裒上前一些,站到台阶下让小皇帝仔细看一看,“我早听闻琅琊王的两个儿子都极聪慧,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陛下可要招他们进宫来一起读书?”

  司马绍和司马裒闻言都紧张起来。

  小皇帝扫了他们一眼,虽然不太喜欢司马睿,但他也没有为难两个宗室兄弟的意思,做他的伴读又不是好事。

  而且,琅琊王曾有谋叛夺权之心,虽然他现在投效赵含章了,算回归朝廷了,但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死心?

  他手下的人是否又真的甘愿就此算了?

  要他的两个儿子做伴读,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所以小皇帝直接拒绝了,表示他有豫章王陪着一起念书就好,不必再要别的伴读了。

  小豫章王幽怨的看一眼龙椅上的小皇帝,他比他们三个都小,他也不想做伴读啊,陪皇帝哥哥读书真的好痛苦啊,每天要背的书,要做的课业好多啊。

第1213章 试探能力

  小皇帝道:“朕身边有豫章王伴读便可,琅琊王一家舟车劳顿,又将要过年,不如先休息。”

  赵含章就知道了他的心意,微微一笑后颔首,“也好,琅琊王一家久不回洛阳,先熟悉熟悉吧。”

  她此时心中已经另有决定,不过这事不急着解决,她先摆宴席为琅琊王、王导和周玘接风。

  一直到傍晚,六人才得以出宫,赵信亲自为琅琊王引路,送他们一家四口回琅琊王府。

  至于王导和周玘,他们也都有安排。

  赵含章很大方,因为王导参与说服琅琊王,周玘也投效得快,所以也给俩人送了宅子,并且让人简单布置了一下。

  自有礼部的官员送他们去宅邸休息。

  赏赐的宅子不大,但也不小,赵含章只是让人收拾出一个院子,往里添置了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而已。

  礼部官员留下房契和钥匙等就离开。

  但不管是王导还是周玘,一直高悬的心都安定了下来。

  赵含章要是把宅子给他们布置得富丽堂皇,他们还害怕呢。

  就是这样,方能感受到她的善意,以及想要表达的来日方长。

  俩人都安心住了下来,第二天又被请入宫中,这一次,赵含章直接授与他们中书省行走的官职,这是赵含章自创的。

  她本来想直接自创一个叫“顾问”的官职,可以将一些博学之人请到身边来请教学问和国策,没什么实权,但汲渊等大臣认为会影响到她,以及未来君主的决策,不是什么好设定。

  故以国库空虚,不能再增添部门为由拒绝了。

  赵含章的确想增添翰林院,到时候顾问就从翰林院里的翰林里挑选,但汲渊他们的理由也没错,于是,她便暂时按下心思,将顾问改为中书省行走。

  如此一来,中书省行走的俸禄等都走中书省的账,暂时不必再另设一个部门。

  汲渊等人这才答应。

  赵含章将俩人留在身边,就江南的局势,和将来江南的治理谈了一上午,中午吃过饭才放人离开。

  她和两人道:“我知道,这次有很多士子跟着队伍到洛阳来,还请王行走和周行走代为转达,后日休沐,我让人在大将军府里设宴,请诸位前来共商江南大事。”

  周玘微微惊讶,和王导对视一眼后应下。

  王导和周玘一出宫便去京城各处客栈里找人,找到跟他们一块儿来的家主和士子便转达了赵含章的话。

  陆元皱眉:“没有帖子吗?请谁不请谁,总有个说法吧?”

  王导道:“都没有,凡是遗民回迁的士人,或是江南的士族子弟,有心与她共商江南大事的都可以去。”

  周玘忧虑道:“我只忧虑,若当中混杂有刺客,恐怕会给江南招来大祸。”

  众世家子们听了悚然一惊,打了个寒颤道:“不行,此事绝对不能出错,既然她不设限,那我们就先自己筛选一遍,只有我们带进去的人才能进去。”

  周玘看了王导一眼后道:“江南士族还好说,有我、陆家、江家在此,可以保证不会出错,但从江南回归的北方遗民……”

  王导立即道:“我来筛选,保证每一个进入大将军府的人都不会和王敦有勾连。”

  周玘决定相信王导,于是两帮人分开,立即将此消息传出,让有意去参加宴会的分开来找他们报名,到时候集合后一起去往大将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