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06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他似笑非笑的看着傅庭涵道:“郎君和我们女郎历过生死,之前可以共患难,我想也当可以同富贵,郎君可不要让我们女郎失望啊。”

  傅庭涵:“你既然查到了,就应该直接告诉含章,为什么要私下来找我?”

  因为我怀疑这些女郎都知道,而且是她在背后指使。

  求生欲让元立不敢去问赵含章,可求知欲又让他忍不住想要试探傅庭涵。

  其实一开口他就有些后悔,这些事应该让别人来做,这样即便女郎生气,倒霉的也是别人。

  他应该再忍一忍求知欲的。

  元立心思电转,立即给自己找好了借口,“我和郎君也是……”

  话音未落,他耳尖的听到了脚步声,连忙住嘴回头,赵含章大踏步进来。

  元立连忙躬身行礼。

  赵含章对他点点头,在首位上坐下,“都坐下吧,在家里就不必多礼了。”

  傅庭涵走到赵含章的左侧坐下,元立便在他对面落座。

  赵含章让人送茶点上来便将屋中的下人全都遣退,这才道:“高诲这行人我知道,是我让庭涵授意他们在外积蓄力量和财富的。当时是想着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有竞争,会有更高的收益。”

  元立额头微汗,连忙低头应是,“我不知那是女郎的人,所以派人详细的查了查他们,发现他们在代郡比伍二郎更受欢迎,和拓跋猗卢关系更好,所以……”

  “所以你怀疑他们有异心?”赵含章笑了笑道:“你这么怀疑也没错,虽然这支商队是我授意所建,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你既然查到了,那就继续盯着吧。”

  元立惊讶的看向傅庭涵。

  傅庭涵脸上没变化,正默默地坐着,见他看过来还一脸莫名的回视他一眼。

  元立就收回目光,从袖子里拿出一沓单子奉上,“女郎,这就是我从泸州搜出来的王敦藏匿的财物。”

  赵含章接过,翻看了一下后赞道:“干得不错。”

  她将单子放到一边,道:“我想设立察事一部,由你来担任察事使,依旧分明暗两部,你除了总管察事事宜外还兼领暗部事宜,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了,暗部事情不多,除了固定收集民声之外,我想由你们承建驿站,将来察事的人要放一部分到驿站里去。”

  元立微楞,“驿站?”

  怎么让他去做这样琐碎的活?

  赵含章一眼便看出他的不服气,笑道:“你可别小看了驿站。”

  元立:“我便是做情报的,知道信息传递有多重要,自然不敢小看了驿站,可……现在各地驿站废弛,一州能用的驿站找不出几个来,察事的人放到驿站里就给人送信吗?”

  “驿站废弛那就重建,”赵含章道:“先恢复旧制,每三十里置驿,在察事部下设驿丞司,司下分建设、维护、管理、运营……”

  “等一等,”傅庭涵捧着茶呆呆地问,“这不是该我们工部管的吗?”

  元立本来觉得这些事既琐碎又麻烦,一点儿也没有深入敌后刺探消息有趣,但听傅庭涵如此问,立即道:“驿丞司是新设的部门,怎么就归工部了,女郎分明说了要归属于我们察事部。”

第1227章 规划图

  赵含章提醒他一句,“修建驿站免不了要工部和户部帮持。”

  巧了,傅庭涵是尚书令,六部之中他为首官。

  元立立即低头,“尚书省已经统管六部,再把驿丞司放在六部之下,事务繁忙,郎君能忙得过来吗?”

  忙不过来,傅庭涵也不是要争权,能少管一些俗事他自是高兴的,他就是单纯好奇,驿丞司一听就该工部管啊。

  赵含章明白他的疑惑,冲他笑道:“驿丞司乃新建之部,曾归为兵部,也曾独立,在本朝则是归属于中书省,但现在有了电台,将来电力发展起来,制造工艺更加成熟的时候,各个驿站是可以配足电台的,所以我想把这个部门交给察事部来做。”

  察事部,一个情报机构,现在国家周边外敌强盛,只是重要板块实现了统一,汉时打下的江山还有不少被割据在外呢,所以她需要它;

  此是对外,而对内,国家内部门阀豪强林立,这世上有爱好和平,致力于国家和平统一的贤才,自然也有为一己私利,想要通过分裂来掌握政权的野心家,所以察事部另一个作用就是收集情报,发现危险,扼杀危险。

  驿丞司通天下信件,还会招待路过驿站的官员、权贵和商旅,是收集信息很好的一个渠道。

  且,有驿丞司在,可以淡化察事部在朝廷和民间的存在,和由察事而起的矛盾。

  以元立的为人,朝中喜欢他的人不会多,甚至民间都不会有几个人喜欢他。

  这是一把锋利的刀,赵含章会握好刀鞘,不叫他伤及无辜,但也要保护好刀刃,不让外部的力量把刀刃给磕坏了。

  不过,此时元立还不知道驿丞司会是他的保护套,将驿丞司抢到手后他就皱起眉头,不知道第一时间要做什么。

  他会培养细作,会培养上战场的士兵,还会审讯查案,惟独不会搞建设啊。

  驿丞司建起来后第一步要做什么?

  要钱?

  然后买材料建驿站?

  傅庭涵不知道他的纠结,含章既然说要他帮助元立,他就垂眸想了一下后道:“全国官道规划图在程叔父那里,一会儿派人去取回来,可以暂时借给元立使用。”

  元立:“我要此图有何用?”

  傅庭涵:“驿站要建在官道旁边,驿丞司建起,你选好人手后第一件事便是确定驿站位置吧?这就离不开这张图。”

  赵含章头疼道:“这张图没过,朝中大臣有不同的意见,不过,大体上是没问题的,现在江南统一回来,正好把江南的道路规划也做出来。”

  赵含章看向傅庭涵,嘴巴张了张,还是把话给咽回去了,算了,他太忙了,总不能就逮着他一个人使唤,还有谁呢?

  傅庭涵:“规划基本上是以现在的官道为蓝本,当时画图时就把江南考虑进去了,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些细节上的修改。现在国库空虚,百废待兴,我们不需要修筑新规划出来的三条长官道,只需修缮原有的官道,使其畅通就可以。”

  赵含章颔首:“我也是这样想的,明年要与民休息,各地都要减少征役,所以我想除临近各县的一段官道交给各县县衙自己处理外,将其他官道交给军队或者商人来修筑。”

  傅庭涵点头,表示明白。

  “还可以鼓励各地的士绅豪族慷慨解囊,修桥铺路一直是一件积存功德,遗福子孙的好事。”赵含章道:“我的目标是五年内将废弛的官道全部修缮好,然后再开始修筑新规划出来的官道。”

  元立见他们就逮着官道说,就不说驿站,忍不住插嘴道:“女郎,那驿站呢,驿站建造也要花不少钱,户部要怎么拨款?是一次性,还是分次给?”

  傅庭涵微微皱眉,“户部的钱不多,还需要留一部分应对春耕,我建议你可以先自己想办法。”

  元立不悦,“尚书令,哪有让人修建房子却不给钱买材料,雇工匠的?”

  傅庭涵:“国库的钱并不是我一人可以做主的,和农事、修建水利和官道相比,驿站的重要性的确要后撤一些,就算我答应了你,含章、汲侍中和明中书不答应,你也取不到钱。”

  “你要加快驿站建设,使驿丞司能步入正轨,就得自己想别的办法,不仅驿丞司如此,兵部、工部和各郡县的一些要务皆是如此。”

  赵含章笑道:“孩子们的要求多,且每一个孩子的要求还不一样,父母是做不到全都满足的,只能先紧着要紧的支援一些,其余的,就要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了。”

  元立眼珠子一转就要说话,赵含章先他一步道:“不得违法。”

  元立就把话给憋回去了,他特别想带人去和沿路的门阀豪族“乞讨”。

  上次他在江南,带人去各豪族家中做客宣传新政令就很不错,他很享受那些人恨他恨得咬牙切齿,却又不敢表现出来的战战兢兢模样。

  没想到还没走马上任就面临缺钱,还是缺一大笔钱的局面,元立伸手摸了摸脸上的疤痕,觉得赵申虽然神神叨叨的,但算得还有点准,他拱手道:“还请女郎为我推荐一个大夫治疗脸上的疤痕。”

  赵含章就看向他的脸。

  行刑的人挺狠,应该没想过让他活着,所以刀是从他的眼角往下划的,此时刀疤还是红的,红肉外翻,显然没好全。

  赵含章心中怜惜,立即道:“明日你进宫来,我给你找几个太医看看。”

  元立恭敬的应下。

  赵含章让人去找赵程拿官道规划图。

  这张规划图是傅庭涵和太学里的学生们一起做好规划后绘制的。

  夏侯仁当年给的图早已经一比一描摹出三张新的,赵程还带着学生们查找资料补上许多东西,除道路、河流和山川和郡县地名外,还有一些村庄也被记在其中。

  赵含章干脆把她现有的藏书都放到太学,又向他们开放宫廷书籍和各种地理资料,还命各郡县上交地方志。

  傅庭涵就领着学生们查找资料,将已经发现的铁矿、铜矿等各种矿产资源都记在图上,甚至还有温泉等,能找到的都标注出来。

  不过他这两年不是在忙军中后勤,就是忙着研发,图到后期完全是交给赵程,他只偶尔去看一眼。

  眼见着他们往图上添加的东西越来越多,整个天下江山渐渐展现在眼前,他就开始规划官道,在现有官道的基础上规划出三条新官道来,可以加快通商速度,促进沿路郡县的经济发展,以及,若再有敌情,洛阳的大军可以通过这三条官道快速驰援。

  洛阳若有难,规划出来的三个军区也能够快速驰援洛阳。

第1228章 辞官

  元立选了人接管江南暗部,他就开始在京城挑选起察事部的办公场所来。

  “察事涉嫌机密,和六部同在一处多有不便,所以我想在京城选一处办公。”

  赵含章答应了,让他在朝廷的房产里挑选。

  元立一时没选出来,决定先治脸,他觉得疤痕坏了脸上的风水,此时选址未必是好时机,反正要过年了,这些事都是年后开始办的,所以不着急。

  他第二天就进宫去找赵含章请太医。

  赵程正式上疏辞官,这让满朝文武惊愕,还以为他和赵含章吵架了,纷纷劝他。

  赵含章本来想立即批了的,见这么多人去劝他,干脆将辞官信压下,静静等着。

  赵程只说自己学识不够,所以想要出门游学几年,坚持要辞官。

  他不知这是世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赵含章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近,但几乎无人阻止她。

  阻止她的人也不是为了忠孝仁义,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赵程想不明白,大晋是得位不正,但赵含章如此窃国,难道就正了吗?

  不论晋如何得国,他们现在都是晋臣,晋帝若无能残暴也就算了,为了仁义,也当反之;

  可当今年纪还小,并未作恶,他虽不是非常聪明,努力学习,未必不能成为一任合格的君主。

  赵程承认自己对小皇帝有了师徒之情,可即便除去这份感情,他依旧觉得当给小皇帝一个机会。

  但他自觉劝不动赵含章,也劝不动宗族,所以道不同,只能离开。

  在给小皇帝教学的这一年里,他不断的给赵铭写信,还将小皇帝的功课寄给赵铭看。

  赵氏之中,如果赵铭愿意站在他这边,那他就有了劝动赵含章的资本。

  可惜,本来非常反对赵含章作为的赵铭却坚持维护起她来,并写信斥责他,“以高德标榜自己,却是最无德之人。”

  这话太狠,赵程单方面和赵铭绝交了。

  赵含章并不知道赵铭私底下还维护了她一把,见大家轮番上阵都劝不住赵程,他又两次上疏辞官后,她便答应了。

  赵程对自己尤为心狠,一顺利辞官,立即收拾东西就要离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