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793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鸣鸣第一堂课就拿了第一,然后一直拿第一,因为老师教的都超级简单,她全都会!

  义务教育三年本来就是基础的扫盲工作,只要求孩子们将常用字学完,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会基本的算术便可及格毕业,第一学年更是只教最基础的东西,对于从小就由祖母、父亲和母亲三人共同开蒙的赵鸣鸣来说,这些知识剩下的只有“写”这个难度。

  她很喜欢写字画画,可父母总捏着她的手说适可而止,不让她总是拿笔。

  即便如此,赵鸣鸣的字在班级里也是名列前茅,她不仅继承了父母的聪慧,还继承了他们坚韧的品格,即便年纪还小,她也像父母一样,既决定了做一件事,那就做到最好。

  很快,她就对这种没有挑战的学习厌倦了,她坐在台阶上忧伤的捧着小脸,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有了种独孤求败的感悟。

  赵含章从她身后经过,忍不住停下脚步看她,“赵仁嘉,老师说你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不认真听课。”

  赵鸣鸣收回小手,仰着脑袋去看她母亲,“老师教的我都学会了,他们总是反复的说,反复提及,好无聊,我看的是阿父给我画的小人画,比老师上的课有趣多了。”

  赵含章就坐在她身边,“现在还觉得去学堂上课有趣吗?”

  赵鸣鸣着急道:“我交到了很多朋友,我们可以一起玩,还是有趣的。”

  赵含章点头,问道:“你多久没和祖道重他们一起玩了?”

  赵鸣鸣眼中就盛满泪光,委屈道:“阿娘,我想和他们玩。”

  赵含章:“你要上学,他们也要上学的。”

  赵鸣鸣吸了吸鼻子,梗咽的问道:“我们不能一起上学吗?”

  不是你要去学堂上学?

  赵含章看了一眼女儿,没有点破,而是问道:“再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下旬你是要去学堂上学,还是在宫里和祖道重他们一起读书?”

  赵鸣鸣扭着手道:“我,我想和我学堂的同学们告别。”

  赵含章点头,“可以。”

  赵鸣鸣呼出一口气,得寸进尺,“我要带听荷姨姨炸的鸡腿去,我要和他们一起分享。”

  赵含章答应了。

  赵鸣鸣小朋友去学堂上学两个月后又默默地回宫加入小班教学。

  给她做伴读的最小也比她大三岁,但她一直是成绩最好,悟性最佳的一个。

  朝中的大臣轮流给她讲课,心不断的被折服。

  “长殿下虽年幼,却极有天赋,完全继承了陛下和傅尚书的聪慧,有此国本,可保华国五十年安定繁华。”

  其他大臣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开始有人试探性的上书请求立皇太女。

  当年的九月,赵含章在重阳到来前就封赵仁嘉为皇太女,昭告天下。

  赵仁嘉过完五岁的生日,赵含章便宣布有孕。

  满朝文武都松了一口气,陛下有孕,王朝将迎来第二个子嗣,一个孩子还是太危险了;

  确立皇太女,国本已定,夺位之争会消弭或减轻,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两件都是好事。

  赵含章没想那么早颁布诏书立皇太女的,但一来民心不定,二来,赵鸣鸣比她想的还要抗压,既如此,那就趁早确立地位。

  只不过,她脑子里有多出来的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历史告诉她,早立太子的结果通常都不会太好。

  她只能不断的告诉傅庭涵,“将来我要是做错了,你一定要提醒我。”

  傅庭涵点头。

  又对还懵懂,正兴致勃勃给弟弟妹妹取名字的赵鸣鸣道:“我是第一次做母亲,第一次当皇帝,你也是第一次做人女儿,第一次当太女,我们共勉吧。”

  赵鸣鸣敷衍的点头,问道:“阿娘,我能给弟弟妹妹取小名叫惊惊吗?这样别人一听我们的小名就知道我们是一家人了。”

  赵含章:“除了你外,恐怕没人能听得出来。”

  “阿父就能听出来,不信你问阿父。”

  赵含章看向傅庭涵。

  傅庭涵一脸懵的问道:“听不出来吗?一鸣惊人,一听就是一家人。”

  赵含章:“谁会由鸣鸣和惊惊两个名字想到一鸣惊人?”

  父女两个异口同声,“我呀!”

  赵含章无话可说,然后就强硬的拒绝了这个小名。

  父女俩就只能重新找,一大一小两个脑袋埋在书本里,时不时的提出一个建议,大多数被赵含章一口否定,少数被记下来供挑选,大殿里一时间气氛活泼不已。

第1354章 驿站(一)

  元贞八年五月,赵含章生下次子,举国欢庆,这一年,朝廷终于打通丝绸之路,西凉的驿站建设完毕,和中原的驿站系统连在了一起。

  华国的驿站最远建到了龟兹,乌孙的前站。

  邬良是冀州安平国人,他是冀州安平国郡学的学生,他十七岁时明确的知道自己考不进州学,更考不进国子监,更不要说国考了。

  县考倒是可以试一下。

  但他不甘于此,他有个兄长,建兴二年参的军,于是他通过兄长考进了军队。

  没错,赵家军,不,现在不是赵家军了,而是华国的军队,因为管理严格,对百姓秋毫无犯,颇得民心,而朝廷给军队的待遇也是历朝历代之最,因此民间不再对兵役怨声载道,而是争相参军。

  邬良够不上国考,县考又只能做个小吏,因此打算到军中拼一把。

  他读书时的武课皆为优,射最佳。

  所以他打算到战场上拼个战功。

  只是他没想到入伍两年后只是参与了三次剿匪,一次西域之战,只是从普通小兵成了一个队主。

  这一次他调任龟兹,是为了建设龟兹驿站。

  通过朝廷不懈的努力,丝绸之路上的西域诸国终于同意华国在沿途设立华国驿站,为离乡的商旅收寄信件,传递讯息,也为华国的商旅提供一定的武力保护。

  邬良这一小队就被征为龟兹驿站的驿兵,邬良成了驿丞。

  龟兹的驿站在一片绿洲的边沿,占了好大一片地方,黄土建成的房子围成了一个圈,近看是三排连在一起,远看就是一个圈,将中间的区域保护起来。

  邬良他们一到,承建驿站的工程队立即和他们交接,急急忙忙就要离开。

  邬良挽留道:“何不留下一起吃一顿饭?”

  工头叹息道:“他乡遇故知,我们当然也想,但我们还领了龟兹王宫的建设,时间耽误不得。”

  邬良目光微闪,问道:“早听说你们利害,却没想到竟如此厉害,能领到龟兹王宫的建设。”

  工头骄傲又谦虚的道:“哪里,哪里,也就是靠着陛下的威信在外讨生活。”

  邬良把他们从中原带出来的一些东西送给工头,借此拖延时间。

  已经查勘完房屋的士兵借此从工队队员那里打听到了不少消息,跑来和邬良耳语,“他们接的不是王宫建设,而是龟兹王的一个别宫一角。”

  那也足够了,邬良决定和他搞好关系,最好能搞到别宫的地图,谁知道将来能不能用上呢?

  邬良把人送出五里外,这才回来打量他们的军营,哦,不,是驿站。

  所谓驿站,除了收寄信件和包裹外,还有招待华国官员,他国使者,以及勘察军情,护送情报的职责;

  而赵含章设立的驿站,除以上职权外,还有保护华国商旅,对外临时外交的职责,相当于衙门的存在。

  所以这三排房子只有一排是他们居住的地方,剩下的两排都是办公区域,一排前面三间,一间负责驿站住宿接待,一间负责信件和包裹的收寄,还有一间则是对公。

  比如谁谁谁来报案说他们是华国人,遇上了土匪,钱财货物被抢了,那他们就要出去剿个匪,把钱财货物抢回来。

  当然,他们只有一百人,要会量力而行。

  但没关系,此去东面和东北面二百里处还各有一个驿站,驿站和驿站之间有联络,他们可以合作。

  第二排皆是住宿的客房、厨房、洗浴房等。

  邬良将每一间房都查看过,还跑到水源湖边看了一下,确定没问题就让人把电机取出来装在了第三排正中间的房间里,然后将线拉到第一排甲号房,也就是标记收寄的房间里。

  这里有一台电台。

  电台室里每天晚上都有三人值守,隔壁就是他们剩下的一什七人。

  邬良的电报员并不多,一什只有一人会,所以值班是轮守制,一什一天。

  但他觉得这样不行,人还是不够用,所以他决定安顿下来以后就让全队的人学习,不管能不能学会,反正都要上课,能教出来一个算一个。

  驿站迅速的开起来。

  他将牌子挂上,三什什长掏出他从中原带来的鞭炮,噼里啪啦就燃起来。

  邬良有些懵,问道:“你出远门带这个?”

  三什什长嘿嘿一笑道:“出门前我就想好了,驿站开张怎么也得放一串鞭炮,不仅红火,也驱邪保平安,这东西西域没有,我就自己带着了。”

  邬良无话可说,还有些高兴。

  但这里的鞭炮声吓到了盯着这里看的龟兹人。

  一直到第二天才有人试探性的往这里打探。

  驿站除了接待官员,自也接待一般的商旅,不过他们得出钱。

  邬良是第一次做生意,他的兵们也都是第一次。

  但没关系,在来前他们培训过,于是看到丢在眼前的一串钱,邬良用力的扯了扯嘴角,露出笑容,“客官里面请,是要上房还是中房?”

  客人被他残忍的笑吓得一激灵,拿钱砸人的快感瞬间消失,有片刻的结巴,“住,住上房。”

  邬良就挥手,让士兵来带路。

  在驿站食宿区域的士兵穿的不是军服,而是统一的常服,这是为了减弱军营的感觉,让客人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这也是他们来前培训好的。

  士兵们咧开嘴笑,按照培训好的整齐露出八颗牙齿,不多,也绝对不少,一路笑着把人送到客房,

  客人:……

  华国的驿站有点可怕啊,这个消息他是非打探不可吗?

  客人浑身不舒服的在驿站里住了一晚,享受了他们“无微不至”的服务,第二天便赶紧退房,但没离开,而是试探性的问道:“我要是往洛阳寄一封信要多长时间?”

  士兵道:“急不急?贵客要是着急可以花多一点钱,当天对方便能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