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36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进城后,他们先找客栈落脚,安顿好粮食和马儿,准备休息半天,明日再琢磨卖粮的事。

  可就在这时,他们听到了一个吆喝声。

  “九哥,你这车上装的啥呢?”

  柯九笑呵呵地说:“都是粮食。那个贾家的铺子降价了,一百文钱一斗,我赶紧买了一些回去,咱们村里好几十户缺粮呢。”

  伍永福双手揣在袖子里,蹲在马路边,惊讶地说:“这么便宜?昨天不还百二十文一斗吗?”

  柯九停了下来:“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今天上午冉家粮铺就降到一百五十文钱一斗了,这下午又有一家小粮铺降价,虽然还是比以前贵了十五文,可我想着总比大老远去庆川买粮更划算吧。”

  伍永福撇嘴:“那你就不担心这粮食还降价啊?我看你买贵了,这粮食肯定还要降价。我可是听说了,冉员外他们囤了上万石粮食,现在又有这么多庆川的商人带着粮食过来,这稻谷后面的价格肯定还会降。”

  哪个老百姓不希望粮食降价呢?

  路过的百姓一听这话纷纷附和:“是啊,一百文一斗也太贵了,肯定会降回十几天以前。”

  “小兄弟,你买得急了吧,亏大了。”

  柯九脸色大变,讷讷地说:“那我……我拿回去退给他们成不成?”

  那肯定不行啊。

  最后柯九只能哭丧着脸,垂头丧气地走了……去下一家客栈继续他的表演。

  而客栈里刚安顿下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庆川粮商都傻眼了。

  不是说百多文一斗,非常缺粮的吗?怎么一天的功夫就降到一百文了?

  他们在庆川都要卖七十文钱一斗的稻谷,在庐阳卖一百文一斗,刨掉路上的开支、损耗等等,根本赚不了钱,搞不好还要贴点钱进去。

  这不是白忙活一场吗?

  第一批到庐阳的庆川商人都是比较敏锐的那种,眼看赚不了钱,他们也顾不得休息了,赶紧支摊卖粮,九十文一斗。

  虽然会亏点钱,但也比带回庆川卖七十文强。

  现在这形势,他们已经不想着能赚多少了,只求少亏一些。

  但他们这副举动更是印证了先前哪些百姓的猜测。

  粮价的连续跳水,让还没下手买粮的百姓都庆幸不已。他们生怕买贵了,一听降价反而更不买了,都在观望,指望着粮价再降一波。

  于是冉奎他们搞出来的“贾家粮铺”刚开了个张就遇冷了,完全卖不动。

  冉奎气得在家直跺脚,一晚上都没睡着。

  第二天,他们下了狠心,让贾家粮铺一口气降到十几天前的六十五文。这么低的价格,庆川的商人肯定不敢跟他们打价格战了吧?

  计划很好,但总是赶不上变化。

  因为上午,一支百来辆车的大商队驶入了庐阳。

  除了将田赋运往庆川外,庐阳人还没看到过这么庞大的运粮队伍,纷纷奔走相告来看热闹。

  如此多的粮食运入庐阳县,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粮价肯定还要跌,所以贾家粮铺这新鲜出炉的价格突然之间就变得毫无吸引力了。

  全县的百姓都去城门口看热闹了,哪还有心思去买贾家的粮食。

  本想着能回点本,少亏一些,不要将粮食都砸自己手里的冉奎五人都傻眼了。

  五个人坐在一起,气氛异常沉闷,都没有人说话。

  许久,陈员外抱着头,沮丧地说:“完了,完了,都完了……”

  张员外暴躁地看着冉奎和梁员外:“你们俩拿个主意啊。这事是你们俩发起的,我们可都是听了你们的,为了支持你们,现在搞成这样子,至少得亏好几千贯钱。冉员外、梁员外,你们俩家大业大不怕,咱们家底薄,要是这些粮食都砸自己手里,我们……我们后面就得卖家产度日了。”

  他们这些年攒下的现钱全部投了进去,还找亲朋借了些钱。

  冉奎心里本就窝了一肚子的火,现在听张员外质问自己,也恼了:“做买卖本来有亏有盈。现在要亏钱了你怪我和梁兄,那前些年我和梁兄带着你赚钱的时候,你怎么不怪我们?不想着将赚的钱分给我们呢?”

  “你……”张员外被他这番话堵得脸红脖子粗,腾地站了起来,“什么叫你带我们赚钱?不就放贷吗?这谁不会,还用你教?姓冉的……”

  梁员外赶紧上前挡在二人中间劝和:“都是自家兄弟,少说两句。现在这种情况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同心协力度过难关,切不可先起了内讧,让人看了笑话!”

  哼!

  张员外冷哼一声,别过头,不搭理冉奎。

  冉奎坐回了位置上,也不吭声。

  一直沉默的邹员外希冀地望着梁员外:“梁兄有什么法子吗?”

  梁员外面带微笑,冷静地说:“大家不要急。这些庆川来的商贾,没有仓库,那么多的粮露天放着也不安全,而且他们人多,天天住客栈,吃饭,养马,哪一样不花钱?他们耗不过我们的,要不了几天就会回去,所以大家不用急,这庐阳县的粮食价格最终还是我们说了算。”

  冉奎抬头:“还是梁兄冷静。有些人就是沉不住气,他们这些庆川商人再厉害能斗得过咱们这地头蛇吗?我就跟他杠上了,看看谁先扛不住!”

  最后几人一致决定继续让“贾家小铺”以六十五文一斗的价格卖粮。

  只是一离开冉家,上了马车,张员外就吩咐随从:“去通知铺子上,咱们的稻谷按六十文一斗售卖。”

  随从大惊:“老爷,这样咱们会亏钱,而且刚才您跟冉员外他们不是说好了吗?保持六十五文的价格。”

  “蠢货,说好,谁跟他们说好了?”张老爷暴躁地说,“现在粮多,买粮的人少,最后肯定有一部分粮食砸自己手里,咱们再不降价早点卖出去,以后只能丢在仓库里发霉。”

  这个时候谁还讲什么兄弟义气。

  随从点头,讨好地说:“还是老爷英明。”

  另一边,梁员外上车后就揉着额头,板着脸,再也没有先前的从容淡定。

  随从给他倒了一杯茶:“老爷,您别急,就像您说的,那些庆川商人迟早会走的,最后这庐阳的粮价还是咱们说了算。”

  梁员外讥笑:“彼此之间已经有了嫌隙,哪还可能继续统一价格,搞不好这会儿他们都在琢磨着怎么将自己的粮多卖些出去,以后这聚会不参加也罢。”

  他们这脆弱的同盟已经名存实亡。

  随从惊了,蹙着眉头问:“老爷,那咱们也要跟上吗?”

  梁员外摇头:“去衙门。现在百姓都在观望,降价也很难将粮食卖出去,去找陈县令。”

  县衙握着大笔的钱,能拿下这一单,就能出不少粮。

  而且现在百姓极为信服这位陈大人,只要他一句话,百姓就不会再观望,才可能将粮卖出去。单纯的降价,除非是降到二十文甚至更低的价格,不然只降个几文钱,根本卖不出去。

  随从一脸崇拜:“还是老爷有办法。”

  可惜,他们去了县衙却吃了个闭门羹。

  衙役告诉他们,陈大人不在。

  梁员外不死心说道:“那郑大人呢?我想见见他,可以吗?”

  衙役去通报,随后将他们带了进去。

  见面后,郑深客气地问:“梁员外来衙门有事吗?”

  梁员外站起身,拱手作揖,先道歉:“郑大人,是在下目光短浅,见利忘义,导致庐阳粮食价格大涨,这都是在下的错,在下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请大人原谅。”

  郑深笑眯眯地说:“梁员外言重了,你也不过是在商言商,何错之有?”

  梁员外苦笑:“大人还是不肯原谅在下,在下理解,犯了错哪能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过去了。为表诚意,在下愿拿出千石稻谷作为种子,发给全县缺种子的百姓。”

  千石!

  哪怕在涨价之前,这也是要花近两千贯钱才能买到。

  这也是衙门以前准备借粮的上限,因为衙门就只有那么多钱。

  如今梁员外一口气无偿拿出这么多的粮食,那再也不用担心会有一部分百姓借不到低息种子了。

  虽然心动,但郑深还是没有一口答应,而是笑着说:“梁员外有心了,低息贷种子给贫苦百姓是陈大人的意思,此事还得看陈大人的安排。”

  经过这一出,郑深已经对陈云州的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他不知道陈云州下一步还有没有其他的计划。

  为了避免无意中坏了陈云州的计划,所以他不会擅自做主。

  梁员外没想到会被拒绝,吃惊的同时也更加确信,自己这做法没错。

  这个陈云州状元出身,年轻有为,手段老练,才来庐阳不过一个月就将衙门上下收得服服帖帖的,以他为尊,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花千石不好卖的粮食修复跟他的关系,值!

  于是他笑着说:“郑大人考虑得甚是,那此事就有劳郑大人转告陈大人。在下会将千石好粮提前准备好,官府可随时派人来取。”

  伸手不打笑脸人,他的态度这么谦卑客气,郑深也礼貌地说:“多谢梁员外仗义疏财,我会将此事转告陈大人。”

  出了衙门,随从震惊地看着梁员外:“老爷,您不是说要把粮便宜卖给衙门吗?”

  梁员外脸上带笑:“老爷我改变主意了。这位陈大人出身、心机、谋略样样不缺,将来定能位极人臣,花一两千贯钱提前跟他交好,值。”

  “还是老爷英明。”随从笑呵呵地恭维道。

  

  夏喜民的队伍总算是进了城。

  这么长的车队,柯九都惊得不轻。

  他奉陈云州的命,带了衙役在门口接庆川来的商贾,将他们安置到借来的闲置房屋中,以免这些人到了庐阳无处可去。

  这些闲置的房子都不是特别大,没有哪一座能容下这么大的一支队伍。

  伍永福为难地看着柯九:“九哥,这咋整?把他们带去哪个院子啊?”

  柯九想了想说:“把他们带去平安路上那相邻的两个宅子挤一挤吧。这样,我亲自带他们过去,你去禀告大人。”

  实在是夏喜民这人的身份比较特殊。

  哪怕是在庆川,他也是数得上号的大商人,不少官宦对他都极为客气。

  

  陈云州在百草坡看玻璃的进度。

  昨天那一炉子没做成功,也不能说完全没成功。是刘春父子没经验,未能将玻璃整平,最后弄成了一个篮球大小的不规则圆疙瘩。

  陈云州抱着这疙瘩仔细观察了一遍,然后又一寸一寸地摸过,最后笑着说:“不错,这确实是玻璃材质,咱们已经成功了一半,下次只要趁着玻璃溶液还未冷却之时给它们定形即可。不过这块玻璃的透明度差了点,里面杂质比较多。下一炉,沙子先捡一遍,将树枝、泥土、石子等杂质通通挑出来,再用水淘洗遍。“

  马小云记下他的吩咐,然后带着几个女子去处理沙子,刘春父子则清理窑炉,为第二锅做准备。

  陈云州出了门转到地边,红薯长势良好,比昨天有高了一点点。

  最近拥护值暴涨,陈云州今天又用一万拥护值兑换了十斤红薯一块儿交给付艳,让她种在了旁边。十五斤的种子,没法种满这四十公顷的土地,但留着种足够了,陈云州打算总共就兑换这么多了。

  剩下的拥护值,还要拿来抽奖,兑换玉米等种子,早点开启第二层货架。

  转了一圈回到工坊,陈云州就看到了伍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