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全十美 第45章

作者:闲听落花 标签: 穿越重生

李青怔住了,急忙站起来,俯身拉了大*奶起来,又拉了她坐到自己旁边的圆凳上,笑着说道:

“大*奶快不要这样,这事与你有什么相干?大爷平日里要是肯听你的劝,何至于此?”

大*奶怔怔的看着李青,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用帕子掩了脸,竟泣不成声,李青抚着她的后背,心酸不已,大*奶也是书香门第大家出身,父亲如今还做着国子监祭酒,识书达礼的大家小姐,没出嫁前一样是父母的掌中之宝,却嫁给了文大爷这个猪一样的花花公子,这些年,也不知道是怎么熬下来的!

文老太爷端着茶,低头认真喝着,二爷侧着身子小心的坐在凳子上,眼观鼻,鼻观心,一声不敢吭,二奶奶垂着眼帘,小心翼翼的侍立在李青身后,她被祠堂里的那个晚上吓破了胆,见了李青大气也不敢出的。大*奶哭了一会儿,才抽泣着勉强止了眼泪,

“夫人,妾,贱妾,失礼……”

李青轻轻拍拍她的后背,笑着安慰道:

“大*奶不要这样客气,就你我相称好了,这一阵子,大*奶……哭出来就好了,也不至于闷出病来,让丫头们侍候你洗洗脸吧。”

琉璃早打发了小丫头去端了热水,拿了帕子等洗漱的东西侍候着了,李青看了看琉璃,琉璃立即上前一步,曲膝福了一礼,笑着说道:

“我来侍候大*奶洗脸吧。”

大*奶忙站起来推辞道:

“不敢烦劳琉璃姑娘。”

李青笑着拉她坐下,琉璃殷勤的上前帮大*奶敛起衣襟,侍候着她洗了脸。

李青也不再提文大爷的事,只笑着介绍着这湖里的荷花,和这庄子里的趣事,陪着文家一行四人说了一会儿话,有小丫头从外面进来,悄悄拉了郑嬷嬷禀报着,郑嬷嬷含笑听了,走到李青身边,声音放低了些禀报道:

“夫人,爷让人传话来,今天申正前后到庄子,让夫人等他一起吃饭。”

李青皱了皱眉头,文老太爷忙起身告辞,

“这天也晚了,还要赶回城里,就不打扰夫人了。”

李青笑着站起,略留了几句,就吩咐郑嬷嬷:

“老太爷是爱茶的人,把昨天孙管家送来的绿牡丹给老太爷带半斤去。”

郑嬷嬷笑着应了,吩咐小丫头去取了茶来,老太爷眼睛笑成了一条缝,推辞道:

“夫人自己留着喝吧,这茶太过贵重了。”

李青笑着上前,扶着文老太爷的胳膊,边往前院走,边笑着说道:

“就是因为贵重,才好拿来孝敬孝敬老太爷,一般的东西,老太爷也不希罕不是。”

文老太爷哈哈大笑起来,一行人边说边走,很快到了二门,二爷上前侍候着老太爷上车,李青走到大*奶身边,眼睛带着笑意,悄悄说道:

“大爷的事,大*奶想开些,一时半会的,我不会让他离了厚德居,他这样的花花公子,必得吃足了苦头,知道怕了,才能好些,也不指望他真成什么国之栋梁,可至少让他不敢再胡作非为!他若能老实了,大*奶往后的日子也好过些,这一阵子,且安心在家教养孩子,自己也养养身子,若是闷了,就回张府去住上十天半月的,一来散散心,二来也孝敬孝敬父母,有什么事,打发人过来找我,或是到厚德居找汤掌柜带个话就是。”

大*奶感激的曲膝福了一礼,眼泪又滴了下来,看着李青,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第一卷 第六十七章 脾气

第六十七章 脾气

李青送走了文家众人。回到桃花源,懒懒的靠在东厢的榻上,慢慢盘算起晚上的事来。

申正刚过,王爷就进了庄子,李青带着秋月、竹叶等迎在桃花源院门口,王爷进了院子,李青上前半步,曲膝行着福礼,平王背着手站在李青面前,眼睛里带着笑意仔细的看着她,乌黑细软的头发上插着支翡翠牡丹,她连头发都柔软得让人怜爱!李青曲着膝,咬牙撑了片刻,身子就有些摇晃起来,平王嘴角绽放出笑意来,上前半搂着李青,伏在她耳边低声调笑道:

“昨晚累着了?”

李青脸上青了起来,推开平王,转身就要往里走,平王顺势拉了她的手,牵着她穿过穿堂。往正屋去了。秋月带着竹叶、松萝等小丫头,小心的跟在后面。

门口侍立的小丫头掀起帘子,平王牵着李青进了屋,带着笑说道:

“让丫头们侍候着就行,你身子不好,不要劳累着了。”

李青曲膝应了,平王转身进了净房,竹叶和松萝忙跟进去,侍候着平王沐浴洗漱,不大会儿,平王散着头发,换了件淡黄色弹花暗纹长衫出来,坐到了东厢炕上,李青泡了杯绿牡丹奉上来,平王微笑着接过,竹叶捧着大绵帕子,过来准备给平王绞头发,平王转头看了看李青,

“让夫人来吧。”

竹叶捧着帕子递给了李青,李青低着头接过帕子,跪在平王身后,用绵帕子给他绞起头发来,平王端起茶喝了几口,慢慢翻看起丁四送进来的文书来,这头发绞得太生疏,不是扯着这边,就是扯着那边。每一下肯定都要扯下几根头发来,平王皱了皱眉头,又舒展开来,她还小,慢慢调教着吧,李青手臂发酸的绞干了平王的头发,用了支黄玉云头簪勉强把头发挽了起来,秋月看着平王头上被李青艰难挽起的发髻,心底哀叹着,只盼着平王今天再不要出去,这发髻挽得实在有些见不得人。

竹雨带着厨房的婆子送了晚饭进来,摆在了东厢,李青低眉顺目的侍立在平王身后,从秋月手里接过用丝帕包着的楠木箸,递了过去,王爷接过,回过头,伸手拉过李青坐到下首的椅子上,温和的吩咐道:

“陪我一起吃吧,让丫头们侍候着就行了。”

李青谢过,秋月用丝帕包着幅竹筷奉上来。菜是竹雨精心准备的,一钵红烧肉,钵子外面套了个翠绿精致的竹编小篮,一钵荷叶鸡,钵中垫着张碧绿的荷叶,老黄瓜炒虾仁,翡翠苦瓜盅,酱爆茄子,清炒芦笋,一碗鱼丸汤,秋月盛了碗饭奉给了王爷,又盛了碗带着些淡绿色的荷叶粥奉给李青,王爷尝了尝红烧肉,满意的点点头,运筷如飞,很快就吃了大半碗饭,除了青炒芦笋和鱼丸汤,其余的菜也吃了一多半下去,李青低着头,慢慢吃着荷叶粥,秋月盛了几个鱼丸端到李青面前,李青用银调羹切开吃了几口,转过头,看看竹雨,笑着夸赞道:

“这鱼丸做得好,就是这个味道!”

竹雨立即笑逐颜开,平王看了看李青,又转头看了看那碗鱼丸,秋月忙盛了几个奉了过去。平王尝了尝,脸上带出赞赏来,点点头,又吃了几个,喝了碗汤,李青也吃完了粥,放下了筷子,平王满足的站起来,笑着夸赞道:

“这厨房上,夫人调教得好,菜做得入味,比府里的厨子好!怪不得夫人要开饭庄。”

李青微微笑着谢过,跟在平王后面转过屏风,竹雨带人收拾了下去,秋月泡了茶奉上来,平王接过,喝了一口,

“那个……叫什么?”

“鱼丸。”

李青坐到平王对面,笑着回道,平王放下杯子,

“用鱼做的?”

“是,用三斤左右的青鱼,去了皮。除了骨,用刀背慢慢把鱼肉捶成糊,捶出粘性来,再揉成丸,下到温水中,慢慢把水烧滚,煮上一会儿就好了。”

平王点点头,他很少吃鱼,就是因为讨厌那些无处不在的细刺,

“味道不错,鲜极。嫩极,这个法子吃鱼倒想得巧。”

李青笑着,没有答话,平王仿佛想起了什么,回头吩咐秋月:

“让厨房把做这鱼丸的法子抄下来,送到王府去,太妃说不定也喜欢。”

秋月悄悄的看了看李青,李青陪笑道:

“是妾身想的不周,早应该孝敬给母亲的,请王爷恕罪。”

平王笑着转过头看着李青,

“你不用太过多虑,这些新鲜的吃食,就是孝敬也要谨慎些,你做得不错。”

说着,转过头,继续吩咐秋月道:

“再多抄一份,送到西院玉兰院,张氏也爱吃鱼。”

李青低着头,心思飞快的转着,冷笑着说道:

“原来,西院里也是要孝敬的!”

说着,把手里的杯子重重的扔在了矮几上,站起来,转身就走,平王怔住了,不可置信的看着李青摔了帘子,径自出了门,怔了片刻,平王脸色由红转青,又苍白起来,一只手一动不动的抚在矮几上,浑身散发着阴冷的煞气,屋里的气温仿佛骤然降了下来,秋月微微发着抖,垂手低头侍立在炕边,一动不敢动,松萝和竹叶侍立在门口。更是大气不敢出,平王猛的起身,一把掀飞了矮几,几上的东西摔得炕上、地上到处都是,往外冲了两步,又抬脚踢翻了紫檀木百宝格,百宝格扯着绡纱帘子,“轰”然倒地,格上放着的古玩玉器摔得粉碎,屋里一片狼籍。

李青躲在西边厢房里,看着平王愤怒的奔出了院子,嘴角翘了起来,得意的在原地转了个圈。

平王直奔前院,连声喊着丁四备马回城,丁四塞了满嘴的饭,急奔出来,看到平王愤怒得有些扭曲的脸,吓得一句也不敢多说,急急的叫了侍卫,一行人匆忙跟着愤怒的平王,出了庄子,往城里奔去。

李青悠悠然回了东厢,看着满屋的狼籍,皱了皱眉头,秋月浑身发着抖,李青轻轻拍拍她,回头看着同样吓傻了的松萝和竹叶,声音柔和的安慰道:

“不要怕,没事,万事有我呢,松萝去叫人来收拾收拾,竹叶去找了郑嬷嬷,就说我有事,让她过来。”

松萝和竹叶颤抖着出去了,秋月眼泪涌了出来,口齿不清的说着:

“夫人,你这是……你怎么能……夫人,那可是王爷!你怎么能这样?”

李青拉着她,进了西厢,把她按到外间炕上坐下,笑盈盈的看着她,秋月用帕子抹着眼泪,抱怨道:

“夫人到底想做什么,王爷好不容易来一趟,又对夫人这样好,夫人这脾气发得真是,真是,莫名其妙!把王爷气成这样!夫人到底要做什么?”

李青收了笑容,歪着头看着秋月,秋月跟了她十来年了,小时候,她不肯说话,也不理人,听雪、琉璃都会趁着嬷嬷们不在,跑开去玩,只有她,只要抬眼就能看到,一双眼睛时时刻刻盯着她,把她当亲妹妹般呵护着,李青心中微微一动,坐在她旁边,往后靠了靠,秋月忙站起来,取了两个靠垫过来放到李青身后,李青拉了她,笑盈盈的问道:

“秋月,你今年也有十八岁了吧,我差点耽误你了,你也该嫁人了。”

秋月脸色大变,

“夫人,奴婢说这些话,都是为夫人好,夫人……”

李青忙拉了她,

“秋月,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先别急,听我说,刚才的事,嗯,是我故意气走王爷的,你也知道,平王肯让我做这个王妃,不过是因了寒谷寺的缘故,我肯做,也不过是想要个名份和背景,这些,平王也心知肚明,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再去侍候他?秋月,你从小跟着我,最知道我的脾气禀性,我和平王,不会也不用琴瑟合鸣,他是个有大志,心思深沉的人,只要寒谷寺还能带给他利益,我就能安安稳稳的做这个王妃。”

秋月仔细的听着,半晌眼泪又流了下来,哽咽着说道:

“夫人,为什么王爷和夫人不能……”

李青拍拍她,打断了她的话:

“人各有命,我也喜欢这样的日子,你不是最愿意我天天欢欢喜喜的过日子嘛,现在这样的日子,我最欢喜!当然,要是银子再多些就更好了。”

“夫人!”

秋月无奈的看着她,李青拉着她的手,歪着头笑着看着她,

“现在,我们可以商量商量你嫁人的事了吧?”

秋月涨红着脸,扭过了头,

“夫人,我不嫁!”

李青笑着把她拉过来,

“你不是说过嘛,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你自己不嫁怎么行呢!我也和你们说过了,让你们自己挑夫婿的,你可有中意的?不过,这一阵子,我们一直没法安定下来,倒差点耽误了你,要不这样吧,让郑嬷嬷多多的找些人选来,你好好挑了挑?”

秋月站了起来,满脸通红,

“夫人真是的,越说越不象话了。我去东厢看她们理东西去!”

李青看着秋月羞急的脸,笑的倒在了炕上。

平王带着护卫,一路飞奔,回到王府时,不过酉末时分,平王阴冷着脸,进了外书房,丁三、丁四侍候着他洗漱后,换了件淡青色云纹长衫,平王就去春晖院请安了。

春晖院里一片热闹,文姨娘正带着婉如陪文老太妃逗趣说话,听到小丫头的禀报,文姨娘眼睛亮了起来,急忙迎到了院子里,婉如带着三分紧张、三分羞涩、三分期待,娇怯怯的微微低着头,两只手轻轻拧着帕子,侍立在文太妃身旁。

第一卷 第六十九章 零落

第六十九章 零落

午后,王府外书房里的气温仿佛比平时低了不少。丁三和丁四小心翼翼的侍立着,平王脸色冷峻,穿着件亮黄色流云暗花锦衫,双腿微微分开,上身挺直的坐在椅子上,正听着三爷禀报长岭一带报上来的旱情汇总,和户部算出来的长岭和陇平府等地今冬明春赈济需要的粮食、银子等数目和去向,渐渐的眉头越拧越紧,三爷手里拿着厚厚的折子,足足讲了一个多时辰,才算说完了,平王站起来,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三爷笑着说道:

“爷,我和户部仔细算过,今冬爷如果不兴兵,粮食就能撑到十二月中,拉井山的商道要是九月底之前能打通,今年就不怕,我已经让人开始准备红果、药材、毛皮、牛羊,多组几支商队。爷一出发,就让他们也跟着出发,先到陇平府等着,只等爷消息传来,立即就能通过拉井山去晋地,春节前粮食肯定能运到陇平府,最多再晚上个十天半个月的,也就能运到长岭一带了。”

平王微微仰着头,阴沉着脸,看着窗外的蔷薇,去拉井山,非带上李青不可,本打算昨晚和她说这件事,可是,昨晚,想到昨晚,平王脸上又渗出怒气来,她竟敢当着他的面,摔了杯子,给他脸子看,这韩地,不,这天下,谁能?谁敢如此?她竟然……竟敢!何况,这是嫉妒!是七出之一!平王胸口微微有些发闷,除了不去那个庄子,他一时竟想不出如何处罚她。禁足?她本就足不出户,抄经书?罚月钱?恐怕都无关痛痒,让她去跪祠堂?她瘦弱成那样,万一跪出个好歹来,得不偿失,迁出王府软禁?她现在就住在城外庄子里,外面守着五百兵丁,形同软禁,休?更不能休了她,除了王府的脸面,还有寒谷寺!

平王烦躁的转过头,来回走了两趟,平了平气息,商道更重要,粮食更重要,陇平府更不能乱,长岭一带旱得几乎颗粒无收的几十万人等着粮食过冬,他要兴兵更需要粮食,平王停在三爷面前,沉声吩咐道:

“嗯,就照你说的先去准备着。我让赵勇立刻出发去晋地,多带些金银财物,打点晋王府上下,商队的人,你要仔细挑选好,告诉杨元峰,让他在金川府那边也准备准备,今年冬天,只怕庆国也会禁运粮食,那里粮食也会缺,这些安排,万不可走漏了风声,坏了大事!”

三爷忙站起来,恭敬的答应了,平王顿了顿,

“夫人身子弱,行程安排上要宽松些,我和夫人会尽早出发。你先下去吧。”

上一篇:庶女悠然

下一篇:凤囚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