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钮祜禄氏日常 第130章

作者:田甲申 标签: 穿越重生

  想起往事,攸宁和珍珍对视一眼,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笑着笑着,珍珍突然觉得一阵不对劲。

  不好,她好像是要生了!

第149章

  珍珍被人抬进屋里开始准备生产的时候,隐约想起自己上辈子的一点事。

  自从和阿灵阿结婚,她已经很久没有想起现代的事了。

  她记得有次去父母工作的医院食堂吃饭,几个小护士八卦说,产科有个生二胎的上厕所时候一用力孩子差点生在厕所。

  那时候的珍珍怎么觉得来着?

  她记得她和朗清说:“好扯淡!”

  但今天她大笑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羊水破了要生时,再想想那八卦……

  算了算了,珍珍挥去那些胡思乱想,赶紧先跟着稳婆好好调整呼吸再说。

  产房外,什么都不懂的攸宁正在干着急,她派了自己的婢女去请巴雅拉氏。待巴雅拉氏来的时候,素来没什么主心骨的她这回却有条不紊。

  “快快快,参片去备上,别现在就让她含,等最后的时候再含。”

  “热水,让园子里能烧的热水都备上,棉布丝绢都备够了。”

  “这剪子一定要烫过才行,放三把备用。”

  “去报信找少爷了吗?也别太急,他个大男人什么都不懂来了也添乱。”

  巴雅拉氏想了想,又派苏日娜带着管事去园子四周走一圈,看看各处有没有疏漏。

  都吩咐妥当的巴雅拉氏深吸一口气坐在了产房外的椅子上,下人给她端了一盏茶后,她还能想起招呼攸宁。

  “大格格,您请坐,我让她们给您上点茶点?珍珍是头胎,会慢一些。”

  “是吗……”

  攸宁是手足无措、懵懂无知,她手脚僵硬地坐在椅子上片刻后问:“太福晋,里面怎么不出声呢?”

  巴雅拉氏瞧着她一笑,心想到底还是新媳妇,她于是细声教导她:“生孩子可不能随意大喊大叫,叫了力气都没了那可就难生了。德主子提前让内务府送来的都是最有经验的稳婆,跟着她们的吩咐缓着劲、慢慢来,这样才好生呢。”

  就这样等了约莫一个时辰,稳婆出来回报说胎位都正,一切都好。

  巴雅拉氏安心地点点头,又塞了一块蜜饯在攸宁手里,“大格格,您用点。”

  这时候苏日娜带着管事从外面回来,巴雅拉氏朝她焦急问:“都妥?”

  苏日娜一点头,阿灵阿南下江南的半年家事都是她打理,已然是颇有经验。

  苏日娜看见攸宁紧紧捏着那蜜饯,捏的蜜饯都变了形,她坐在攸宁旁一笑说:“平日里额娘老是大惊小怪,,哥哥成日里说额娘只能享福不能做事,事儿还没我管得明白。可今日到了这关头,还是得额娘坐镇。”

  “我好歹生过你们几个,这时候不靠我靠谁?”

  巴雅拉氏嗔了女儿一句,又问:“往什刹海的亲家那儿报信了吗?”

  苏日娜点点头,“这孩子也是赶巧,生在中秋,家和圆满之日,可是我家的小福星。”

  攸宁这时候才想起把蜜饯含在嘴里,然后掏了帕子不好意思地擦擦手说:“太福晋见笑了,我是没怎么见过……”

  她是独女,生母早亡后又和太后太妃相伴,哪里见过生孩子的阵仗。

  巴雅拉氏一笑,“大格格放心呢,明相夫人可比我稳重,到时候有她替您忙。”

  这么一打趣,攸宁急着害羞倒不僵硬,女人们在屋里议论着孩子,屋里洋溢着对新生的喜悦。

  大概是产前被控制饮食兼每日都坚持走动,小包子在他亲爹从京城冲回来的那刻呱呱落地。

  阿灵阿紧紧攥着马鞭冲进屋子一声大吼:“生了?!”

  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回答了他,然后他又大吼一声:“是男是女!”

  里面稳婆正要高声回答,阿灵阿又大吼一声:“别说!”

  巴雅拉氏被他连吓三跳,忍不住上去就打了下他脑门,“一惊一乍的做什么!快把少爷的马鞭夺了,你等着稳婆给你抱出来。”

  阿灵阿把马鞭扔在了地上,自己就要往产房里跑。

  苏日娜和巴雅拉氏一左一右拉住他,他急得乱叫:“你们拉我做什么呀!我看夫人看孩子啊!”

  “产房你大男人闯什么闯!”

  “这都生完了!我要进去!你们放开!我要进去!”

  这时候报信的稳婆掀开帘子走了出来,看见外面这乱糟糟的景象愣了一下。

  阿灵阿被额娘和妹妹左右架着,在姿势极为诡异的状态下,他还不忘大吼一声:“别说,别说!我自己瞧!”

  稳婆还没见过这当阿玛这般反应,她“啊哟”了一声,拿眼睛瞧瞧巴雅拉氏。

  巴雅拉氏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对他说:“你们先给孩子擦身,再抱出来给这混账自己瞧。”

  “谁混账了!额娘,我这是当爹了!”

  “是是是,哥哥,您先喝口茶冷静冷静。”

  攸宁站在一脚笑看阿灵阿疯狂挣扎,这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聪明一世的小七爷也有这么蠢的时候?”

  攸宁眼角含着调笑,斜了说话的人一眼,“探花郎自诩比小七爷强?”

  揆叙趁无人注意吻了下攸宁的鬓角说:“我怕比他还蠢。”

  …

  京城国子监外,还不知道自己辈分又高了一辈的李念原正被卢荀拽着。

  卢荀是一脸兴奋,李念原则是一脸茫然。

  两人身后,徐承志拉长着一张臭脸,高朱普则是带着一脸高深莫测的笑容。

  四个当年广陵书院的同学走进了前门大街上最有名的酒楼。李念原的脚刚跨过门槛,突然被穿堂风吹了一下,浑身一激灵。

  卢荀看他停在门口不动,关心地问:“念原兄,你怎么了?”

  李念原说:“没什么,就刚才突然刮来一阵风,感觉有些冷。”

  卢荀笑道:“这都深秋了,可不是凉起来了。”

  他瞧了瞧还是一身单衣的李念原,“念原兄,你穿得可是太少了,此地可不比江南,入秋之后一日赛过一日寒凉。走,咱们赶紧进去喝壶酒暖暖身子。”

  他抓起李念原的手腕就往二楼走,徐承志倒抽一口冷气,指着两人的背影说:“他一个国子监祭酒,乍见他人怎么如此自来熟,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高朱普瞧着大惊小怪的徐承志,一脸的无奈。

  “老徐,这有啥奇怪的,哦哦哦!你是后来才来的书院吧?所以没那经历过那段事。”

  四人说是在广陵书院的同窗,其实徐承志比其他人都晚进书院。徐家原先不住扬州,是后来徐承志父亲分到了徐家的盐商生意才搬到扬州的。

  在书院读书时,他其实和李念原他们并不熟。当时的徐承志生怕继承万贯家财,只想拼命考个功名做个翰林雅士。

  头悬梁锥刺股的徐承志独来独往,与同届都不怎么来往,更别说不是同届的李念原他们了。一直到李念原一举夺得乡试第二,他才注意到书院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至于后来嘛,他被迫回去帮病危的父亲到金陵夺回了徐家三分之二的祖产,并挑起了家中的责任做了商人。

  而李念原父母早亡后放弃科举转而经商,两人在金陵再度相遇一拍即合,一起经商享乐过了三十来年。

  高朱普叨叨着:“你别看老李后来不待见我,可当年咱们两加上卢荀是五岁一起进书院。同年就咱们三最小,所以就成日凑一起,也不想读书就想着玩。那会儿是每天逃学,不是爬树掏鸟窝就是翻墙溜大街上玩。”

  高朱普掏出一方沾满了女人香气的鹅黄色绢帕,擤了把鼻涕,继续说:“终于有一天白老头知道发火了,把我们三人锁在柴房关了一天一夜,连口水都不给我们喝。那会儿可是十月的扬州深夜,咱们三个可怜孩子冻得瑟瑟发抖,只能抱在一起过了整整一夜啊!所以眼前这都是小事一桩,小事一桩啊!”

  徐承志听到这脸都黑了,怪不得李念原和高朱普一起去天香楼三天两夜的时候那么痛快,原来这两人才是“老交情”。

  李念原走到二楼一回头,看徐承志他们还拉在后头,催促说:“你们磨磨蹭蹭干什么呢,还不快上来。”

  徐承志无奈地同高朱普一起上到二楼。

  四人要了一间雅房,店小二来上茶的时候,卢荀问他:“小哥,店里可有什么好酒好菜?”

  店小二还没张口,李念原说:“不用问他,我都知道,小二,要一个八宝葫芦鸭,玫瑰豆豉鸡,清蒸鲥鱼,卤牛肉,翡翠丸子汤,哦,再有你们家有名的点心豌豆黄来一叠。”

  小二应过了便下楼去。

  卢荀惊讶地瞧着李念原说:“念原兄,我在这京里住了十来年,竟还不如你对这熟悉。”

  高朱普道:“嗨,他天生一个饕餮,哪有好吃的就往哪儿钻,这燕京楼他怕是一到京城就来打过牙祭,这儿有名的菜早就让他吃了个遍。”

  卢荀笑道:“这定是学了咱们白夫子,我到这会儿还记着,从前白夫子在书院里喝酒的时候定要弄上一叠花生,倒上半碟子醋,再撒几滴香油,哎,别提多香了。”

  李念原愤愤不平地接话:“这醋泡花生还是我教白老头的,结果这白老头就吃独食,我同他讨一颗花生他都不给我。”

  卢荀伏案大笑。

  “原来如此,莫怪乎有一回我去请教夫子问题,夫子让我等等,他当着我的面一口气把那花生都吃了,才问我找他何事,原来是怕我和你一样同他讨。”

  两人都沉浸在年少时的往事里,一来一往有说有笑,高朱普还不时插几句。

  只有徐承志半句话都插不进这同学三人组里,心情无比郁闷。

  卢荀是个细心人,注意到了一个人喝闷酒的徐承志。他打量了他一会儿,说:“这位同窗瞧着眼熟,可我实在是记不起您的名字,不知怎么称呼。”

  李念原这会儿已经恢复和卢荀的熟捻,手随意地往他肩膀上一搭,说:“你不认得他正常,他在广陵书院那会儿是乙字班的。”

  书院学生多,于是就分了甲乙丙丁四个班,李念原和卢荀这两个学霸都是读书最好的甲字班的。

  高朱普别看如今花天酒地,可当年也是实打实的学霸,不然怎么写出那香艳绝伦的《品香录》呢?

  徐承志就惨点,读书晚,开窍更晚,进书院的时候勉强混了个乙班吊车尾。

  “是,我是乙字班的,不如各位高才。”

  徐承志瞪了李念原一眼,小声咕哝了一句,继续闷头喝酒。

  难得相聚,他们喝着美酒,说着往日情怀,乍见时候的生分早就是烟消云散。

  酒过三巡,两颊已经泛上酒晕的卢荀搭着李念原的手腕说:“念原兄啊,你迷途知返,家业有成后回来考取功名,我心里甚是欣慰。可是,你怎么同兴化寺街那座深宅大院扯上了关系呢?他们家就门口那对石狮子是干净的。”

  李念原心道:哟,太子舅老爷家这名声可真臭,连我这老友都不忘借酒装疯来提醒我。

  李念原本避开明珠和阿灵阿,隐藏自己同他们的关系,不惜花大价钱搭上索额图,不单单是为了国子监一个区区监生的名额,此乃一石二鸟之计。

  戏既然开唱了,他这个花旦就得把戏给唱全了。

  李念原装作惊讶地瞪大眼睛说:“这……这不是太子的舅老爷家吗,听说他们家的老爷在朝廷里人称‘三眼宰相’,极有权势,我可是花了大价钱才寻到这门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