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钮祜禄氏日常 第86章

作者:田甲申 标签: 穿越重生

  “你还跟朕喘上了是吧?”

  康熙站起来拽了阿灵阿的耳朵让他站起来,然后把两封折子摔在他怀里。

  “这是河道和漕运的折子,盐道这事无外乎收收盐课,然后把该运的盐都运到京城来。可漕运和河道里的水就不一般了,你去了以后好好学学,把眼睛睁睁大,等着朕来考你。”

  阿灵阿浑身一凌,漕运和河道是康熙朝水最深的两件事,明末后黄河夺淮,让治河和漕运成了后世百年间的一桩头疼事。

  阿灵阿记得,就为漕运和河道,康熙朝栽进去的大臣不胜枚举,其中甚至包括了明珠。

  他捏着这两封折子手心出汗,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被康熙看上得去干这差事。

  “怎么?觉得朕点你做这差事很奇怪?”

  阿灵阿讪讪一笑答:“奴才毕竟年纪小、资历浅。”

  康熙从书桌的一个匣子里抽出一张纸,问阿灵阿:“你记不记得你考顺天府科试的题目?”

  阿灵阿当然记得,那年顺天府科试难到发指,最难的是它竟然“超纲”,在考策论的地方竟然考的是:论黄淮之患。

  大多考科举的多数人,四书五经懂得多,策试中论天下大事也头头是道,但黄淮之患这种事属于地方政务,能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揆叙是长在明珠的相府里还能略知一二,而阿灵阿就基本是靠自己前世的“历史课”了。

  “黄淮所在,国之要冲。”康熙展开那张纸朝阿灵阿晃了晃,“你写的,朕可记着呢,把你当年写在考场里的话都用到实处去,朕把国公府给你留着,过些日子可要查你的差事。”

  阿灵阿突然灵光一闪问:“万岁爷,那年顺天府科试的题目是不是您出的?”

  康熙咳嗽了一声,硬生生问了阿灵阿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对了,大格格说你那儿有个蟹油不错,怎么不孝敬朕一点?”

  …

  清溪书屋的康熙用跳跃式思维意图打劫阿灵阿手里的蟹油,这边横岛的德妃则冷着脸压着珍珍——呃,看病。

  被按在太医面前交出手腕的珍珍一脸茫然地对姐姐说:“姐姐,我没病啊?”

  “你闭嘴!”

  跪着给珍珍把脉的太医在诊了一会儿,也躬身回话说:“回德主子的话,福晋的身子没有大碍。”

  “就是啊,姐姐,我活蹦乱跳哪有什么病啊?”

  德妃用疑惑的眼神打量了珍珍半日后,开始盘问:“夏日里你洗凉水了吗?冬日里府中炭够吗?平日里常着风寒吗?”

  “姐姐,怎么了啊?”

  德妃暴躁地拍桌说:“快回答我!”

  “我没有啊,阿灵阿怕我着凉,根本不许我碰凉水,炭也不可能缺,我隔三差五进宫看您,我哪次生病了?”

  德妃皱着眉摸着下巴嘀咕道:“难道是小时候生病伤着身子了?”

  “姐姐?姐姐?”

  德妃拉着她手,在她耳边轻声问:“你告诉我,小七爷对你好吗?”

  “什么好吗?很好啊?”

  德妃“啊呀”了一声,然后急冲冲说:“是那个好吗?”

  珍珍“腾”得一下挣开了姐姐的手,弹开三尺远说:“姐姐,你问什么呢!”

  “我问你个小祖宗成婚大半年了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秋华憋不住在旁边笑了出来,赶紧给德妃打圆场。

  “二姑娘,娘娘前些日子掰着手指算了算,说您成婚大半年了,竟然没半点消息,越想越愁,这不是才找了太医想给您瞧瞧吗?”

  德妃在那儿不住地碎碎念:“我觉得这事说不准和你小时候生病有关系,那时候你病得可重了,别看现在都好了,说不准病根在里面查不出来呢?”

  “秋华,要不你把上回万岁爷赏的那个山参和燕窝都拿来,给她带回去让她再补补?”

  “姐姐。”珍珍赶紧拉住极为焦虑的德妃,抱着她手说,“我的好姐姐,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等我回头去了江南一定好好补补,说不准那儿风水一换,我就有好消息了呢?”

  德妃刮了她的鼻子说:“就想着去江南,不在京城里陪陪我?”

  “姐姐有万岁爷陪,有公主阿哥们陪呢。”

  珍珍摇了摇旁边的小摇篮,里面德妃三个月大的女儿,小名叫绵绵。

  德妃告诉她,这是来自于曹植的《洛神赋》——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小女孩明眸皓齿,煞是可爱,丝毫没有被在额娘肚子里时的那些危难所影响。

  德妃跟了过来,一边拍着小女儿一边和珍珍说:“去江南好好养养吧,有个孩子日子都会不一样的。等你有了好消息,姐姐给你送小衣服长命锁来。”

  …

  中秋后,珍珍同阿灵阿倒是益发忙碌。

  阿灵阿是忙着跑户部去调两江和漕运的档,悄悄和吏部套话摸一摸两江那些官员的底。

  珍珍则是忙着整理箱笼,顺便听姐姐的话开始养生之道。

  两人这番下江南少说也得待个大半年的,她同徐莺徐鸾两姐妹不知不觉就收拾出了十个大箱子。

  理到最后屋里都摆不下,便直接都堆在了院子里。这可把当日回家的阿灵阿吓了一跳,连问她:“这是出差呢,还是搬家呢?康熙可抠门到现在还没说把国公府给我们呢!”

  于是珍珍拉着他开始一一细数,每说一个都要问一句:“是不是很需要?是不是很该带?”

  阿灵阿每一个都点头表示同意,他也是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当然什么都不能缺。

  可听到最后,他发现这十个大箱子完全不够。

  最后阿灵阿豪气地一拍大腿说了一个字:“买!”

第107章

  “还要买?”

  珍珍只觉得自己一个头两个大,哪知道阿灵阿继续豪气地一拍大腿说:“买个最精致最复杂最难开的锁去!”

  珍珍顶着满头的问号,看着文叔被阿灵阿磨着去南城买了一打锁回来,然后阿灵阿找了个朴素无华的黄花梨匣子。

  他放在珍珍手里说:“就带这个,然后把外面的行李全部减半!”

  珍珍打开匣子,惊得眼珠子差点从眼眶里弹出。

  匣子里躺着一沓银票和一排金条,银票有拇指厚,金条一整排金光闪闪,怎么看都有一股暴发户的气质。

  “暴发户”阿灵阿指挥着珍珍说:“箱子顶多带五个,江南那是什么地方,要什么没有,衣服首饰样样都比京城精致。爷又是什么人,家里缺啥也不缺钱,到了江南不够就买!”

  珍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抱着“暴发户”的脑袋猛亲了一口。

  接着叫徐莺徐鸾把十个箱子全都打开,超过半年内的衣服一件不带,东西八成新以下物件也不许带。

  女人,最重要的乐趣就是剁手,尤其是她还有一个支持她剁手的老公。

  穿来后珍珍才知道,清朝其实没有电视剧里动辄扔出来的几万两银票,这年头用银票的人都很少,而面额最大也不过五十两。

  同时金子用的人就更少了,像阿灵阿放在匣子里的是重约三十两的金条,在康熙金银价格比约是一比十。

  据给苏日娜买画的阿灵阿交代,这年头十根金条能买一幅王羲之。

  珍珍按照此算,觉得自己已经躺在了人生巅峰,在江南买什么都不用眨眼。

  她要用那一箱金子,给自己买个新世界回来!

  这样的高兴一直延续到夜里睡觉前,财迷珍枕着自己的金盒子要入睡时问阿灵阿:“你说要不要像以前出去旅游时一样,把钱分开来装?这样防盗?”

  阿灵阿又一拍大腿,说了句“夫人所言有理”,然后叫文叔把刚才剩下的十一把锁都配上盒子,再装上新的银元宝、金条和银票。

  看着这一排盒子,阿灵阿叉着腰说:“总算没白挣这么多年钱!夫人,你要花的尽兴花的愉快,别让为夫失望!”

  揣着巨款的两人在十月的第一天出发,前一晚他们在园子里陪巴雅拉氏与苏日娜用了午膳。席间,苏日娜可怜兮兮地用眼神无数次叮嘱阿灵阿要记得给她搜罗画。

  晚膳则进城去了珍珍家,两人准备在南下前在威武家住一晚。

  好女婿难得上趟门威武自然是特别高兴,招呼吴雅家的男人拉着阿灵阿喝了一晚上的酒。

  珍珍则陪着李氏在后院修剪花枝,李氏的手很巧,一盆梅花盆景被她左一剪右一剪便成了那清雅傲然的姿态。

  珍珍在旁边帮她浇水时问:“阿奶,江南您去过吗?”

  李氏点点头说:“去过,很小的时候,和爹娘去过一次。”

  珍珍原来就是南方长大的,可她不知道清朝的江南会是什么样。

  “江南好吗?”

  “温柔水乡,惬意舒适。”李氏睨了一眼珍珍却提醒她,“你和七少爷要去的是扬州,更是富贵之处。就是要路过黄淮合道之处了,前朝时候那里就常年水患民生凋敝,小七爷是去做官的,难免要碰上那里的难事。”

  珍珍知道这一遭,又问李氏:“阿奶,我和阿灵阿到了那儿想派人去山东替您看看,您这里还有什么念想物件吗?”

  李氏摇摇头,“我只剩了那块玉了,王家如今也没什么人了。”

  那块玉卖了没几年,吴雅氏手头宽裕不少,额森曾去南城找过一次,可惜当铺说因为成色好很早就被其他玉器店的人买走。 。

  李氏转念一想拉着珍珍回屋,拿出笔墨来画了一幅画交给珍珍。

  “这是那块玉的模样,你拿着这个去找了试试吧,这是我娘给我的,据说她们家的女孩子各个都有。”

  珍珍小心地叠起来,放在贴身的荷包里。

  李氏朝她笑问:“你们可给你大堂兄写信了?”

  傅达礼如今是漕运总督常驻淮安,珍珍和阿灵阿去扬州任上必然路过淮安,她早早就给傅达礼夫人那拉氏写了信。

  “写了,好多年不见大堂兄,我也甚是思念呢。”

  李氏颇为感慨,忆及往昔之情况说:“我少时从不知道自己也会去辽东,到了辽东没想到自己会回京城,后来也没有想到自家孩子还能去江南。”

  珍珍勾着李氏豪气地说:“这世上哪有这么多没想到的!阿奶,日后我们陪您去,去山东去江南去哪里都行!”

  李氏一笑,刮着她鼻子轻声说:“你阿爷腿不好,阿奶要陪他,哪里也不去。”

  珍珍靠在李氏身边问:“阿奶,阿爷当年到底是怎么娶您的呀?”

  李氏说:“那是个很长很长的故事了……”

  这一晚,珍珍靠在李氏身边听她说盛京的往事,而阿灵阿则喝得酩酊大醉。

  两人本来准备第二天用过早膳就走,结果被灌了至少半斤酒的阿灵阿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只能在威武家用过午膳再出发。

  文叔带着收拾好的箱笼提前等西直门外的官道上,这回南下珍珍身边只带了徐莺徐鸾,阿灵阿则只带了文叔和两个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