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校草亲妹妹 第207章

作者:之昔 标签: 穿越重生

  出乎云烟的意料,主讲者拿起了话筒,他的声音传遍了整个会场。

  “亲爱的孩子,你要知道,所有的科学发明,都来自于创新。而创新呢,就是你的灵感、你的设想。”

  顿了顿,他补充道,“不用怀疑你自己。科学是源于生活的,你能想到这些,说到这些,代表你十分有天赋。”

  云烟还是被震惊的几乎要说不出话来。

  而这位学者想到了昨天开会时那位老师说的基础概念问题,于是他继续说:“这还代表你是一个合格的生物工程学生。你的基础知识很扎实,所以才会再看到材料后,有这样的想法和感悟。希望你以后可以一直保持着这份思想和灵感,也希望你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新的东西。”

  主讲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完全没注意到昨天晚上总结大会上见到的那位同事流露出的怀疑人生的目光。

  这位老师现在不仅仅是怀疑人生,还怀疑自己有点脸盲。

  话音刚落,台下的学生和老师们又开始鼓掌。

  云烟没有再解释,而是在掌声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台上的t背景已经换了,成了一对看起来就很细致灵巧的‘触手’,后面连着长长的尾巴。

  老师说,“这就是它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刚刚这位同学的说法,已经说清楚了它的一半用法。”

  顿了顿,老师对台下的云烟说,“欢迎在研讨会结束后来我的实验室参观。”

第140章

  一场研讨会下来,主讲者果然留了云烟的邮箱,打算之后邀请云烟去他的实验室参观。

  这个年头,还能继续搞生物材料实验的研究所绝对很有钱。

  毕竟那么多材料买起来就得一部大笔钱。

  这还不包含做实验过程中报废掉的。

  不过,这也是现在做这方面研究人不多的原因。

  因为不是每个公司的老板都愿意花这么多钱去让大家肆意的做实验。

  一般情况下,这种科研所都得有国家的支持。但若是迟迟做不出来成果,国家肯定也会减少资金供给。

  云烟真的很期待去大佬的实验室参观。

  毕竟材料这方面以后跟她所学的专业会沾一点边。

  现在国内外大型的生物材料研究所已经没有很多,宾大的这个算一个,她能受邀真的是意外之喜。

  讲真的,云烟在留邮箱的时候,听着这位主讲者介绍他的实验室有多大、里面做出了什么成果的时候,她确实是有点受宠若惊的。

  本着华国人的传统美德,云烟也跟着把他的实验室夸赞了一遍。

  彩虹屁不要钱的吹。

  “能去您的实验室参观是我的荣幸,感谢您能给我这次机会。”

  这种话用华文翻译出来确实太过正式,像是演讲的致辞。

  但英文中这样的表达却十分正常,“It's my honor to……”

  所以说,有时候华国人觉得外国人奔放。

  经常把‘喜欢’‘爱’挂在嘴边,其实只是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外国人有时候真的只是出于礼貌的捧场,才这么说的。

  云烟出国之前就听过一个段子,当你跟你的外国朋友说一件他不太能理解的事情。

  外国朋友一般会用‘interesting’来回答。

  其实翻译过来就是俩字‘呵呵’。

  云烟在跟大牛交流的时候,偶尔还能停下有人一边散场一边给同伴说:“这个思路真的牛逼。”

  “那可是Martin的实验室啊!我也好想进去,我就看看,什么都不摸。”

  “只可惜Martin不可能邀请我进去的。”

  “唔,东方的人都这么聪明吗?我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跟着老师参加这种研讨会,有两个来自东方的男生……”

  他们越走越远,后面的云烟没听全。

  但云烟想,他们口中的那两个男生,很可能就是墨哥和计师兄了。

  想到这里,云烟的唇角都弯了起来。

  散场后,云烟在门口看到了昨天给她讲课的那位老师。

  这位老师就站在门口,见到云烟,眼睛都亮了起来,很显然是在这里等云烟的。

  云烟额角一跳,她想,自己刚刚在台上果然没看错。

  这位老师也来听了今天这场生物材料为主题的研讨会。

  云烟想着昨天她还装着一副全忘光了的‘学渣’样子去问老师问题问了大半天。

  今儿个就当着人家的面被另一个大牛夸赞‘基础知识扎实’。

  再次见到这位老师,云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着。

  好在那位老师在外面等她,不是为了质问这件事,而是说:“你还有哪方面基础知识忘了的?我好好给你梳理一下。”

  云烟:“!!!”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于是,这天下午,在自习室的讨论区。

  这位老师给云烟重新梳理一遍知识点。

  他问道:“你现在到底哪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可以说出来。”

  云烟沉默了一下,很诚实地说:“所有的知识点全都很薄弱,除了昨天讲过的神经递质传递和大脑各个组织。”

  老师:“……”

  老师:“……”他差点一口气拔不上来。

  要不是觉得询问‘你之前几年都学了什么’有点伤学生的面子,他肯定要这么问出来了。

  但他依然对云烟‘我真的什么都不会’这句话保持怀疑。

  为了检测这句话的可信度,他随口问了云烟几个问题。

  发现云烟果然如自己所说,什么都不知道。

  那双眼睛把云烟的迷茫完完全全透露出来。

  老师顺顺气,重新给云烟恶补基础的生理和解剖学知识。

  讲着讲着,老师发现不对劲了。

  之前他问云烟‘血液从什么地方进入心脏,在心脏里又怎么传输’,云烟一问三不知。

  讲过一遍后再问,云烟就能说出‘bicuspid valve(二尖瓣)’等等专业名词。

  而且血液流经的组织十七八个,云烟一个都没说错。

  ——这才只讲过一遍啊!

  当这位老师重新提到另外一个知识点,比如“肺循环”。

  第一遍问她,云烟连‘Pulmonary circulation’前面的肺的形容词形式都不知道。

  还是等他画完了示意图才明白的。

  老师一边头疼的想,这个基础也太差了点……

  另一边又很无奈,因为当他讲过一遍后再问云烟的时候,云烟已经能简单的复述出来了。

  就算有些细节点有所遗漏,但主框架是对的,而且一个都没错。

  可见云烟虽然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好歹学习能力还在。

  这位老师无奈之余又十分佩服。

  他感慨,果然,天才都是与众不同的。

  有这份学习能力实在太难能可贵了,自己还是努力的给她多理一下知识框架吧。

  今天这份知识框架一直梳理到了下午六点钟。

  临走前,这位老师说:“Martin邀请你去他的实验室,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你只有把基础知识学的扎实、巩固到位,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云烟点点头,十分感谢这位老师。

  老师又说,“我刚刚只给你总结了基础的知识框架,细节部分也有提到,但还是需要你自己看专著才能促进理解。”

  顿了顿,他补充道,“想要在研究的道路上领先其他人,只靠学得快是不行的。还得经常复习,不然忘得也快。”

  云烟:“……”

  云烟真诚的点头,“我一定会牢记这些知识的。”

  老师满意的走了。

  博闻强记了一下午的云烟觉得自己用脑过度,几乎要累瘫。

  她在桌子上趴着休息一会儿,然后坐起来把老师讲过的框架一个套一个的画上去。

  这些知识链都是共通的,老师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所以才一条一条分开来讲。

  但要想真正的融会贯通,还是得分析每条知识链中的关系,把他们结合起来。

  这是个浩繁复杂的工作量。

  云烟担心自己吃完饭回来,可能会忘掉刚刚老师讲过的东西。

  所以她选择先总结完了,再出去吃饭。

  云烟觉得自己今天可能会比较晚回去,给同寝室的简忆然学姐发了消息,说自己在校内自习室。

  收到简忆然的回复后,云烟把手机静音,放在书包里,开始全程关注的总结知识框架。

  这一总结,直接总结到了凌晨。

  站起来的一瞬间,云烟感受到了自己的饥肠辘辘。

上一篇:专属年代[快穿]

下一篇:大清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