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第407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穿越重生

外面再乱,感觉上也比这么个下克上的京城,好太多了。只是要去哪里,还真是众说纷纭。投五王?且不说五王到现在只剩下三王了,东海王到底被方会给搞死了,五王本身就是逆贼。因为不开心下克上,所以逃离京城是非之地,再去给逆贼打工?逻辑死得早啊!

其他人那里,阮梅就是个大蛇精病。扬州也不太平,倒是楚家的地盘,原就是个文明的地方,听说楚太尉已经回去了,倒可一去。

也有觉得那里也远,还要过交战区的。干脆想回老家去了,老家哪怕乱一点,毕竟是故乡。

内里也不是没有人要去昂州,咬一咬牙,狠一狠心,不就是过一个交战区吗?现在只要不在京畿,投奔谁都得过交战区!也有那么几十个人,背着包袱、赶着驴车,带一点干粮,就这么悠悠地往南走了。

更有一些人,干脆就在京郊山林里搭个茅屋住一住了——也是无处可去的。

————————————————————————————————

想去昂州的人,算是找对东家了。聪明人就是不同寻常,眼睛一扫,便知道到哪里最划算。说起讲礼义来,颜家被亏待了,也没有扯旗造反,只是“伤心地离开”而已。单凭这一份儿守礼,就挺让人敬重了。

这中间一个领头之人姓杜名黎,乃是因成绩好得入太学的,最是明白不过的一个人。他离京,并非全因看不惯朝廷中的事情。在他看来,这样止损是一样的。只是,这么做了之后,朝廷的公信力就下降了,没有什么前途了。除非此时天降英主,附身在赵王身上,金大腿开了,霸气侧漏,万分归服。不然这虞家朝廷,也就完了。

那他还留在这里干嘛?

趁早找个有前途的新老板。

同窗里有人晓得他有成算的,便悄悄问他:“杜兄欲往何处去?”

杜黎将这些尚未决定去处的人匆匆一看,内里也有些个书呆子,也有一些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人,心头便是一喜。不动声色地道:“我欲往昂州去。闻说颜使君治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颇有古时圣人遗风,唉,实在心向往之。”

听的人也知道一点颜肃之的事情,跟着感叹道:“颜仲泰,厚道人啊。”

杜黎心说,厚道,也不傻。

众人见最有智慧的杜黎要去昂州,都想颜肃之为人也不坏,便约定结伴去昂州。

杜黎面上微笑,肚里却想:【他能区区数年,由一县令成一方诸侯,非但本人志向不小,手下也必是能人辈出的。恐怕我独个儿去,倒是势单力薄,易被人排挤。若大家一道去,这么些人,头一条就是显眼,不容小觑。然而妙又妙在他正在创业,能人固然不少,想要大展鸿图,人才总是不会嫌多的。我等这么一过去,也少不了一个晋身的机会,总比在京城熬日子强。】

这世上有能耐的人,总是挑老板的。有的是挑人品,比如李彦,有的是挑前途,比如杜黎。甚至有的时候,两种人的做法是相当相似的。只不过前者是出自内心,而后者,是因为冷静通透。

然而无论如何,这一队书生还是组团奔赴祖国的大好南疆去了。

必须说,杜黎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眼光。

都是成年男子,也都是不文弱的书生。小规模的义军打不过他们,他们也绕开过于混乱的地界走。一路上,杜黎便隐隐成了这群人中的领袖。他也不发表什么振奋人心的言论,只是每每遇到困难,他总能想出解决之道来,又能事先提出各种预防的办法。

譬如前进时,他便建议,大家组团,并且轮流哨探。如果前面太平,那就加紧赶路,如果发现有“乱民”那就提前绕行。

又比如“杜兄,昂州在南,此行似乎并不是往正南?方才那个岔路口,何以右拐?”

杜黎也耐心地解释:“君等可知,颜使君本家在何处?颜使君之兄邰阳公,现在正在扬州。以我等之脚力,扬州又混乱,此行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到昂州。不如先去寻邰阳公,权作中转。”

这个主意相当不错了。杜黎也是深思熟虑过了的,颜孝之辞官出京是要改葬父亲的。颜家坞堡在哪里,并不是什么秘密。杜黎断定,如果颜肃之其志不小,那么,就不会将父亲改葬在昂州。如果志在天下,颜启就不应该往偏远的地方挪移——不然等颜肃之扩大地盘了,难道再迁一次坟?有没有这样折腾的?

如果颜启葬在颜家坞堡,那必然会派人留守。杜黎此去,也是想探一探路的。如果坞堡果然有颜家人驻守,且是颜孝之驻守的话,那他就铁了心去昂州谋饭碗。颜肃之不想自立,他也要推颜肃之造反。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颜启被拉到昂州埋了,那没得说了,这就不是个合适的老板。还是随便找个地方窝着,再等天下出现新的俊杰吧。

临近坞堡,却发现秩序好了许多,连昂州的消息也多了起来。

颜神佑就是嘴炮部队出身,她要敢认忽功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舆论宣传,那是相当到位的。于是颜肃之的忠孝两难,对逆贼的愤慨,对百姓的爱护,以及……对文化的重视,都被传了出来。

当然,颜神佑自己的形象,也是要拔高的。

杜黎等人灌了一耳朵的昂州的太平兴旺,对昂州的评价又高了些——单就宣传来看,这水平就比其他地方高出一截来。并且,杜黎敏锐地把握住了几点:一、百姓安宁,授田,轻徭薄赋;二、军队强劲,纪律严明,还搞下了湓郡,据说,现在湓郡也相当地太平了;三、重士,但是又不软弱,很注重“教化”。

杜黎也跟丁号等人是一个想法的,既有志于天下,就不想自己参与的是一个处处被人掣肘的政权。这个大好!而且这个“教化”,为读书人提供一片和平之地做学问,这招实在是太毒辣了。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话不假。不得民心,那是肯定要完蛋的。然而,得了民心的,也不一定能得天下。民心这东西,玄乎得很!现在向着你,你要干不好,迟早也要离你而去。如何将民心拿到手之后便握住了不让它跑掉,这个就得用到“士”。

看着同行者发亮的眼睛,杜黎心头一紧:【有高人!只盼不是我的竞争对手才好,否则也是麻烦。然而既有这等高人,又有这等好局面,昂州的赢面是极大的,不投可惜了。】

于是投名刺求见颜孝之。

颜孝之已经被家里的女人们搞得没脾气了,老老实实埋头做分派给他的任务。任务之一,搞舆论宣传。任务之二,搜罗人才送昂州。

现在有自己送上门来的,颜孝之也是开心的。外面这么乱,到处是逃荒的,他到哪搜罗人去?

见面一谈,发现这些人都是有些本事的,颜孝之便微笑着问他们可有愿往昂州去的。颜孝之也算是久居高位的,自有一股沉稳的气度。弄这一行人里,有一、两人便不想走了,想留在这里跟颜孝之混了。

颜孝之也不勉强他们,他这里也确实需要一点帮手。只是这些人是否可信,还要打一个问号,当然,留下来考验,也无不可。愿意往昂州去的,颜孝之都安排他们先到湓郡,再转入昂州。这样比直接到昂州安全。

杜黎等人接受了这样的安排,杜黎打头,领着二十六个小伙伴,由颜肃之派出一队人马护送,一路送到了湓郡。

到得湓郡,一脚踩过边界,就发现气氛登时变了!

驿站里歇歇脚,就听驿丞开心地宣布,今天的菜汤免费提供,因为——“咱们使君打了胜仗啦!”

————————————————————————————————

颜肃之已经赢了两局了。

作为一个只揍过海贼、义军这样的“乌合之众”的人,颜肃之还是有点小紧张的。所以他第一个选择的目标是离得最近的一座县城,而不是直奔人家州府去。

有程妙源的资料,又有招募来的向导,经过反复的推演,基本上,已经排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方案来了。昂州一直在做基础建设,各种设备一直都是有的。攻城器械自然也带来了许多。

画风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往往由“第一次”来决定。比如说,你和一个陌生的第一次见面,是严肃还是逗比,直接决定了你们未来相处的模式。

对于颜肃之来说,未来有无数的仗要找。第一仗必须硬打,要搞出士气来,必须打一个开门红。还得是实打实地战斗出来的,而不能是投机取巧,不能给整支队伍以“能坑蒙拐骗就坑蒙拐骗”的印象。上层可以狡猾,士卒不能侥幸。

这个道理被他拉来参加军事会议的人都明白,霍白毕竟是一个想要表现的年轻人,还掉了两句书袋:“以正合,以奇胜。正在奇之前,正为主,奇为辅。”

就是这么个意思吧,颜肃之心说,我真是老了,脾气好太多了。看你这小子装正经的样儿挺逗的,我就不抽你了。好像,你说的也还算对。

布置任务的时候,人人争先,颜肃之想亲自带队攻城,被卢慎丁号等拖胳膊抱大腿给拽住了。剩下的人也在拼命的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