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第521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穿越重生

李彦等人都明白,后者是多么庞大而荣耀的一项工程。从颜肃之光复京师之后带回来的情报来看,京师的状况很不好。这个“很不好”并不是指局势又或者百姓的生活一类,而是指典籍档案。这两样都是易燃物品,一旦烧起来,抢救不及,统共加起来也剩不到三分之一了。档案还好说,人在那儿,地在那儿,兵在那儿,自己地盘上的,再统计就是了。别人地盘上的,也可以慢慢回拢。

典籍可就坏大了。虽然各家肯定会有自己的珍藏,可是京城经过一次洗劫,根本不剩多少了,甚至有拿了竹简古籍垫桌角、裁了帛书当鞋底的事儿。你能指望一群叛军出身,路上又挟裹了许多流氓无赖的部队有什么素质修养不成?

这就要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典籍,要有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搞个重订。这,才是大头!并且,这项工程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如果现在石经的事儿效果不太好,建国尹始,大乱初定,需要休养生息,可能就会把这事儿给搁置了!

从老成谋国的角度来说,搁置个一二十年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修书所耗甚大,如果不能保证效果,在家底子很薄的时候,脑筋正常的政治家是不会搞这种事情的。

众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暂时是顾不上那个令人不太愉快、一点也不想碰的话题了。

搞文宣,颜神佑是一把好手,颜肃之也没客气地问闺女的意思。

颜神佑是想借此普及一点科学文化知识的,至少开个扫盲班。哪怕不能扫盲,也不能让百姓被蒙蔽了。在搞普法教育这一条上,她认为有一个人做得相当不错。朱八八同志不愧是贫农出身,出的招儿特别贴切劳动人民的生活。

宣讲案例!

颜神佑就是据此稍作调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只是说理,恐怕很多百姓是听不懂的。所以,要做两手准备。其一,教百姓识字。其二,宣讲案例。”

丁号道:“只恐抽不出手。”

李彦道:“先在昂州一地试行。”

颜神佑脸上一松,这跟她想的一样。昂州的环境相对宽松,不像是其他三州,受既定的思维影响那么深。等昂州推行得差不多了,思想再度统一了,有了样板,再往四周幅射,效果就会好很多。

就像丁号说的,如果贸然广泛推行,不考虑接受度的问题,也得考虑人手的问题。

颜肃之道:“此事交丁尚书办理,”又对颜神佑道,“你也看着些。”

颜神佑痛快地答应了。她要是让大家都放心了,那就不是她了。于是,她主动又提起了关于继承的问题。

————————————————————————————————

颜肃之:“MD!”不得不说,颜肃之本人也有那么一点不太敢面对这个问题。就想着拖一拖吧,兴许拖着拖着,问题就解决了呢?

万万没想到啊,自己的闺女一孕傻三年,她自己先提出来了!颜肃之对颜神佑的智商是很相信的,知道她总是喜欢通过预判,在事态还没有扩大的时候抢先埋线。可现在,明显不是一个商量这个问题的好时候。颜肃之希望,通过颜神佑与大家的相处,消除了彼此的偏见和隔阂。

可颜神佑居然挑明了这个事儿,这让颜肃之的脑袋更疼了。

听颜神佑说:“大长公主之孙承虞氏之嗣,还须定个章程,立以为范。”

李彦抢先道:“女户?”女户是原本就有的一种现象了。李彦之所以抢先,还是不想颜神佑去撞南墙,下意识里不想让话题往激烈的方向跑。李老先生是个恩怨分明的人,此时却不得不和起了稀泥。

颜神佑思考了一下道:“不全是。”

六郎一直在静静地听着,到了这会儿,也忍不住问道:“女户最多还是与财货有关,阿姊这么说,是要比照着承爵的事了?如果这样,则诸侯不绝。唔,也好,也不好。只怕会弱干而强枝。”

他倒是愿意相信他姐。作为一个正常家庭出生、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猜疑心并不重,对自家人也是比较和气的。他也受了李彦的影响,听到“女户”,也下意识地被带入了,觉得这个也没什么。女户不过是正常家庭形态的一种补充而已,既不多,竞争力也不强,最终还是要回归主流。在民间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国家也早就承认了。但是在袭爵承嗣、尤其是大家庭的继承上,还是没有这样的规定的。

一说这个,大家就都皱起眉来了。封建其实是对中央集权的一个极大的削弱,封建诸侯的本意,本质上是酬功,是对自己人的分红。当然,也有让诸侯拱卫皇室的意思。只是大部分情况下,如果皇室弱到需要诸侯拱卫了,多半会沦为强势诸侯的招牌,最后被取而代之。又或者,诸侯混战,根本不管宗主,最后谁拳头大谁就当老大。

很多时候、很多朝代,就是靠各种犯罪、各种绝嗣来平衡的。在坐的都是有识之士,并且,封侯的极少极少,可以说,虽然思想上比较高端,但是出身上还比较土鳖。

颜神佑摇头道:“不是那样的,我是这样想的……裂土而不临民。”

李彦的脸上露出一种带着些许梦幻的表情来!大声道:“这是要万事决于朝廷?”

颜神佑微笑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她就是搞割据起家的,自然不能让别人步了她家的后尘,来割据了她家的地盘。真是只有军阀最明白怎么收拾军阀了。

李彦这样的人,凡是追求高一点的,脱离了所谓低级趣味的,都在寻求着“盛世”。怎么样才能让国家富强,让百姓安乐,能够让这个国家不再是政令不通、一盘散沙。是这个时代学者们穷其一生都想探索出答应的问题。似李彦,已经摸到了门道,无非是要有一个明君,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但是具体怎么做,要如何“削藩”,办法还是比较朦胧的。

叶琛与霍亥也兴奋了起来。

在他们开口之前,六郎已经在跟他姐讨论了起来:“如果有人不答应呢?”

颜神佑打了个哈欠,懒懒地道:“又不白拿他们的!给俸呗。给俸,还能保其血胤不绝。这样的价码,也够了吧?给脸不要的,那就不给了。”

这种无赖的风格……

姜戎是一直保持着聪明的沉默的,此时忍不住看了他妹夫一眼。艾玛,这种无赖的样子真特忒让人怀念得想揍飞她啊!

颜肃之也听住了,更多的是欣慰,他儿子和他闺女相处良好,将他的心病去了大半。众人也知其意,也不想让一个手握着兵权的“公主”跟“太子”不和,这会儿不和了,是大家一块儿去死。

六郎问得尤其仔细,如果一级,如何承袭。袭爵的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不过,由于新的制度里,诸侯不再有在土地上的诸多主导权,尤其是藩王,对事务的干预已经很少了。那么空出来的权利的空白位置,就需要填满了。以前的藩王,可能对中央不够忠心,但是对于守边这样的事情还是很尽心的。现在这样的空缺就需要有制度去填。

对于这一点,颜神佑表示不是什么大问题:“便是前朝,也不是凡事都靠藩王的。若是担心反弹太过,可以一步一步的来嘛。先封,再收。”

山璞道:“分了下去的再想收回来,难!不如开头便不封。旧族势颓,难有一争之力,得保其爵禄,已是开恩了,顶多就是聒噪几句。若再引入强势者,只怕君臣之间,有善始而无善终。”

颜神佑道:“我都不要搞了,谁敢再搞?!”

要问的,六郎已经发问了,要回答的,颜神佑已经回答了,讨论到最后,已经没有旁人什么事儿,只剩听的份儿了。众人听得目眩神迷间忽然听到颜神佑这么说,一室都是放心的呼气声。颜神佑这是摆明了车马,她不要争什么天下之权,她所图谋的,更大!

李彦却是听明白了,这已经不是继承的问题了,而是要……废除传统的分封。

再结合石经的内容。李彦觉得,颜神佑这是在下很大的一盘棋,大到……要改变整个政治思维。仔细想来,类似的事情先贤已经在做了,比如说,从全部的分封,到郡县。现在,则是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

李彦放心了,颜神佑并不是一个疯子,想要彻底地推翻现在的制度。她一直在做的,是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去推进。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李彦觉得自己是必须要提一提的,说得还特别地直白:“那不是养猪了么?京城之陷,旧族之殇,便是前鉴。”

颜神佑瞪大了眼睛道:“领俸禄难道是白领的么?难道他们想白吃白拿?!”这句话逗乐了屋里的所有人。这些人,也有肯定能够得封爵的,比如姜戎,也有自觉以功可以得封的,比如丁号、卢慎等人。只是前者聪明,后者还没有被封过,眼睛又是盯着朝廷的。

这些人,都是有些城府懂不少阴谋的,心里明白,除国这种事情,端看上位者的心情了。接受颜神佑提出来的“交易”,远比不接受好得多。废除了传统的分封,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即使以后有争位等等的事情,至少……战争会少很多。除了阮梅那样的神经病,谁乐意天下大乱呢?一乱起来,亲朋友好友死一堆,自己还不一定能够出头。这样,对国家的冲击可比军阀混战要小很多。

为国为民,这倒真是大势所趋。

“如今一应户籍文档失了大半,就算有冒认的,也分辨不出来。与其混淆血脉的险,不如就择咱们认得的女子来承爵。好歹也是亲生的,不是冒认的。”

姜戎心里已经承认这个是没办法逆转的了,还是含蓄地指出:“只怕旧族有异议,无论如何,往日礼法之中,可没有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