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第545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穿越重生

————————————————————————————————

这个安排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群臣再请册太子。

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知情人都晓得,皇太子的印都铸好了!于是六郎为太子,八郎封赵王,各开府。先封颜神佑为齐国公主,户两千。颜孝之次子颜希仁因定益州有功,封郡王,户两千。颜希真与四娘、五娘、六娘俱为郡主,户一千。

此议一出,便有霍亥等进言:“岂有长公主以县名而公主以国名?是姑不如姪,非礼也。”通常情况下,公主都是县公主,封以一县之地。得资历像越国大长公主那样的,再熬一熬辈份,才好有这样的封号。越国大长公主在她爹那个时代,封号也不是越国公主,而是湖阳公主。

颜肃之道:“众卿且住,我自知之。长兄早年分家,推财让我,又护京城诸贤南下,加封三千户。吾弟早年随我,以部曲付我,加封两千户……”

这话一出,听的人就都明白了。

颜肃之续道:“幼时阿姊佑我,今又寡居,益封五百户。自南下起,我儿煮盐以助军资,令我无后顾之忧,昔年数破海贼,非我之力皆我儿之功,益封三千户。凡战无不胜,又下临安诸郡,大破阮贼,功非他人能比,益封三千户。再有他人功如我儿者,我亦不吝封赐。”

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颜神佑的存在感是非常强的,但是她具体做了什么,还真没有官方统计过。现在颜肃之一一道明,听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做了这么多!更有一等聪明人比蒋丞相,听到“破海贼”一节,就猜出当年的真相来——怪不得当时觉得节奏这么紧!如果是颜肃之一个人,跑到京城再跑回来再揍海贼再上报……他得累死!可分给两个人做,那就说得通了。

楚氏见颜肃之这般安排,也只能说这个儿子奸滑似鬼。初封时,按照礼法的规定,然后再按照功劳益封,就算侄女儿比伯父封户还多,那也没办法再计较什么的。真论起来,颜神佑对颜肃之的贡献,确实比颜孝之要大那么一点儿。

楚丰见楚氏也在点头,便也不多言了。八郎还小,以颜肃之这鬼精鬼精的心思,反正不会亏待了亲儿子的。

颜神佑这辈子数学学得还行,一算,她大伯才八千户,四叔七千户,她的封户比她四叔的还多。虽然师出有名,毕竟不妥。急忙推辞,说自己虽然“有薄功”,但是不敢比四叔的还多。

颜肃之微微一笑,减了一千户,封他外孙了。还没大名的山宝宝,兴宁侯一千户。兴宁侯原是虞堃封颜神佑的,现在被颜肃之留给自己外孙了。

颜肃之又说义宁(颜希真)也有功劳,也给她加封了五百户。剩下的人可就没有这等好事了。

再次就是封功臣了,楚丰封为燕国公,户两千,又带了雍州过来合并,再益封一千户。山璞因为全族都跟着颜肃之混的,还是在颜肃之没发迹的时候就合作创业的,封为魏国公,封户也是两千,但是因为有累次的战功,还有攻下旧京的功劳,也益封一千户。

卢慎因为也是跟着创业的,封为永和侯,户一千。阿胡有军功,户一千,封保宁侯。

更有姜戎,因为是亲戚,同时帮了颜肃之不小的忙,颜肃之有意封他为国公。但是姜氏认为自己娘家这样未免圣眷太浓,她三个哥哥都在中枢,几个侄子也都是一方主官,再封国公,岂不是要比楚家更显烈火烹油?这样是大大的不妥,强行请命,颜肃之不得不将姜戎降而封侯,一千户的升平侯。

姜氏这才松了一口气,放松下来才觉得自己的背上都是一层的汗。

颜家人因为投胎技术高,比不少功臣拿到的都多。但是像颜希信这样没有做过什么实事儿,又不是承嗣子的,又没有封,颜希仁虽有功劳,爵位也高,封户还没有楚丰的多。总的来说,还算公平。

一个分配方案想要让所有的人满意,那是不可能的,能处在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水平线上,也就行了。

李彦等又请赦死罪以下,再赐百姓酒食,赐长者布帛一类。

————————————————————————————————

搞完这些,天都擦黑了。外面又放起了焰火来,火药到现在还有不小的制造难度,但是造烟花却要安全不少,为了准备这么个庆典,烟花跟不要钱似的造了很多。因为现在财政比较吃紧,时间也比较紧,什么册后、册封太子之类的大典都没了,跟颜肃之的登基大典合并了。了不起过几天补一个小仪式,什么大赦天下之类的,也没有单独的,那就庆祝的时候热闹一点好了。

颜神佑坐在颜渊位子的下面,她旁边是颜希真,姐妹里就她们俩在外面。颜静媛以下三个,都在后面——现在该叫后宫了。颜希真小声问:“五娘怎么不过来?”

颜神佑道:“我看她是怕四娘再犯昏。”

颜希真道:“真是难为她了,怎么偏生投到那一家里去了?”

颜神佑悄悄拧她一把:“嘘,她不是投到咱们家里来了么?”

颜希真举杯,掩饰地抿了一小口:“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我怕过一阵儿就有不长眼的呆子提起那一房的事来了。五娘现在还没孩子,真要落到老四家去,我也要气死了。”

颜神佑道:“老四也就一个儿子,卢慎不是糊涂人。”

颜希真这才不问了。

姐妹俩都有点惋惜。一是同情卢慎,这娃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得罪老天爷了,亲妈早死,嫡母早年不慈,头一个老婆想造反,后一个老婆是个傻货。一是心疼颜静娴,这位有一对惹货的爹妈,亏得早死了,可还给她剩下俩不省心的亲姐姐,一个搞谋杀,一个就过不了好日子,一旦她的日子顺心了,就要开始膈应人。嫁个丈夫,本来也是精挑细选的美少年,谁知道心思又不那么纯正。

颜希真跟颜神佑碰了碰杯子,叹道:“都是命啊!”放下酒杯,对颜神佑道,“昂州的事儿,我这些日子都要找你的。”

颜神佑往东一指:“我就在那里,还能跑了?”

姐妹俩又笑了起来,虽然这两个的婆家都人丁单薄,没什么能帮忙的人,可也没有扯后腿的。颜希真道:“能有今天,我就知足啦。”

颜神佑道:“姐夫就这么留在昂州,会不会不开心?会不会跟你抱怨?看你做刺史,他——”

颜希真道:“真要打起来,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能出力的都得出力,”又压低了声音道,“他敢抱怨来。至于昂州,你尽管放心,我既接了,就会办好。我只是怕丞相们会有话说。”果然,做过官的女人,就不想放手了。

颜神佑道:“他们且顾不上昂州呢,昂州太太平平的,多好。你看益州、雍州。”

颜希真皱了皱眉毛:“益州还好说,总不会比荆州更难吧?雍州可怎么好?几十年了……”说便闭了口。

颜神佑道:“过两天咱们寻个日子慢慢说。”颜希真点一点头,往对面一看,李今坐得稍往后一些,眉眼间好像也有些开心的样子,正跟郁衡说着什么呢。郁陶得封宋国公,与楚丰坐得近,郁衡已经跑到李今那里去了。李今封兴义侯,因入旧京之功封千户,以迎虞堃之忠义加封五百户,又因娶了颜肃之他侄女儿,颜肃之再给他加了三百户。

郁衡想把小女儿嫁给李今的儿子,郁家和李家也是一起发家的,不过李今的祖父死得早,没有郁家兴旺。但是颜家郁家这些老朋友都照顾他家,李今娶了颜家的女儿,自己的儿子再娶郁家的女儿也是很不错的。况且听颜希真说,她四婶郁氏家教也挺不错,想来郁衡的女儿也不差到哪里去。

两人碰一碰杯,李今道:“我回去与娘子说一声,别她再应下了。”

郁衡笑道:“这是应该的。”

又结一门亲事,两人都安心不少,开始听歌看舞。

另一边儿,唐仪也挺开心的,他虽然领了虎贲的差使,但是还没交接,今天正好乐和乐和。他长女已嫁,次子有爵,心事去了两桩,整个人都飘飘然了起来。要寻颜孝之喝酒,抬眼一看,颜孝之已经跟张太府凑一块儿去了。

张太府全家都到昂州来了,颜孝之就琢磨着早点给次子完婚,也好给益州那里吃颗定心丸什么的。张太府从一方土皇帝变成了九卿之一,还是个缩了水的太府,原本是有点苦逼兮兮的。但是新女婿今天就封了郡王,亲家也对他挺热情,他的心情又好了起来。一迭声地答应了。

颜孝之道:“那过两天我就跟二郎说了啊。”

张太府点头道:“好好好。”

唐仪蹲那儿听了半天,就听这两个在讨论婚礼要在哪里举行之类,忒麻烦。无趣地又跑去撩蒋峦了,蒋峦才三十来岁,就做到了九卿,也算是年少有为了。唐仪忽然想起新任东乡侯让他帮忙提亲,这个东乡侯原姓米,母亲是颜希真的亲妈柴氏。因为外公家死得差不多了,柴氏这里也不好拿颜家的儿子给别人家承嗣,就便宜了柴氏的妹妹小柴氏的儿子了。

东乡侯得了爵,也照顾家中兄弟姐妹,兄弟们他帮不上大忙,还是让亲妈去求姨妈比较快。姐妹们这里,要想嫁得称心一点,还是要动用旧族关系的。正好,蒋峦老婆也死了,接前说一说,等他出了孝就结亲,岂不美哉?

左右一看,就托上唐仪了。

唐仪本来就有点颠三倒四的,近来一忙,都忘到脑后去了。今天一闲,就想起来了。蹲到蒋峦身边儿,拿胳膊肘捣了蒋峦两下:“哎,小伙子,跟你说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