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第547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穿越重生

第二天,正式大朝,颜神佑颇觉得新鲜。

怎么说呢,新建昂州城的时候,颜肃之还是个刺史身上还挂着个侯爵,住的地方自然是按照他的品级建的。现在当成了皇宫来住,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御座一摆,身后俩打仪仗扇的一站,香炉也换成大个儿的了,御案也比之前的胖了一圈。弄得之前的大厅颜神佑都有点不大认识了。

要说这地方她是天天都来的,说话议事也很随便。但是被这么一收拾,摆了好些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弄得她也有点紧张了。跟以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的说。

这一天是大朝会,能来的都来了,连要回旧京坐镇、去扬州主事的颜渊之都来了,好歹开个大会再走。

毕竟是战时,即便是这样作秀成份应该很大的第一次大朝会,还是说了不少干货。比如,郁陶回旧京、颜渊之回扬州这样的任务,都是在这时候颁布的。颜孝之本来应该回临安的,不过因为次子跟张家的婚事,还要在这里多留一会儿,等操办完了,再去临安。

于上表贺颜肃之登基这外,七个丞相每人上了一本。比如李彦,就请求开始重建档案,尤其是搞个人口土地的普查什么的,因为旧京的档案资料被常恢烧了一大半,还有旧京的旧档案,也应该妥善处理之后运到昂州来。比如蒋熙,认为应该重组一下崇文馆这样的地方。霍亥认为应该先建太学和国子监。叶琛上表,请建七庙,追谥祖家先祖。

连米挚都上书,请求把旧族重新录一录名什么的,免得以后混乱了。丁号则希望从现在开始,招一些博学的老人家,因为很多旧书都烧了,哪怕后来再搜罗,也不一定能搜罗齐了,搞不好还会有人混水摸鱼弄献假书之类的。丁号即便博学,也不可能真的将天下的书都读尽了,多些有经验的老人来分辨真伪是很重要的。

七个宰相里,倒有五个半开始考虑“文治”了。

颜神佑左看右看,也上了一本。就是关于新式农具的推广,以及一些比较好的耕种方法的应用问题。

大家都是坐着的,颜神佑不跟丞相下手坐着,就坐到她四叔位置的下面去了,前面就只有她大伯和她四叔俩人,位置比一般的丞相还要高那么一点。她一起身,对面往下一点的米挚脸色就不大对了。

米挚作为米老丞相现在存活的儿子里最大的那一只,已经六十开外了。米丞相的几个儿孙都有点呆,性情也有那么一点弱软。做丞相之前米挚双手都有那么一点抖,他做了丞相,虽然是七分之一,但是楚丰这位老哥居然还是太尉,他本能地觉得不大对。为此,他专门跑到楚丰府上去请教。

楚丰倒是看得挺开,对米挚也挺照顾,就给了个八字真言:“多听少说,不动如山。”

米挚倒也明白,自己就是个面子工程,一直就闷着不说话。上表也是走走形式,不涉及什么实质内容,跟他当丞相的时候什么都得操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之前对南方这个政权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他都忍了,可等到看到颜神佑这女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周朝的朝堂之上,正经坐他对面儿,位置比他还高的时候,米老头儿一口气就噎心口上提不起来了!

知道是一回事儿,亲眼看到又是另一回来儿。整个大朝,后半截他就在那儿运气了。脑子飞快地转着,一个劲儿地重复:【这怎么可以?这怎么可以?】重复得太投入了,以至于忽略了另一项任命——颜希真授昂州刺史。

有颜神佑的例子在,颜希真又是颜肃之的亲侄女儿,大家也就装死了。必须说,这两个女人的姓氏血缘,帮了她们的大忙——人家姓颜。同理,还有颜静娴。所以乍一听到的时候,米挚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刺激。再说了,虞堃死前不是也封了颜家两姐妹了么?但是,那两个明显是有点权宜的色彩的,这个是要做成常便吗?

老实人米挚不淡定了!

从来没见过这种搞法的哇!

如果是在蛮族看到这种情况,他也就不说什么了,可这不是啊!怎么能在正常的朝廷里出现这么多女人呢?史上也不是没有皇后、太后摄政,也不是没有公主对朝廷有影响力的,但是哪个这么跳到前台,还组团跳出来的呢?

米挚魂不守舍,总觉得要想点办法才行。可他又胆小,让他直接跳出来赶颜神佑这些女人走,他还真做不出来。米挚就这么想啊想,一直想到下班。

————————————————————————————————

话说米挚在这边绞尽脑汁要想个两不得罪又能把“危机”给化解的办法,那边颜肃之又在下求贤令,不仅仅是面对大周境内的,还针对不肯仕“伪朝”的正直之士。只要你有水平,来吧,欢迎你!他还缺好多秘书呢。

现在给他拟诏书的任务都是宰相尚书这些人兼任的,是得招个秘书班了。此外又有国子监一类的地方,也确实得搭起架子来了。愿意干的人确实不少,能不能称职,那就另说了,有得耗了。

颜神佑的建议得到了批准和赞同,主要还是因为之前的试用期效果很好,没道理有好东西不用。颜肃之又不傻!这会也不存在什么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非得压着不用这省力又高产的办法。到处都打仗,人手严重不足,人力物力能省一点是一点。

颜肃之对闺女的提议相当满意,还抽空给了唐仪一个得意的眼神儿。搞得唐仪大大地不快!当场送了颜肃之一个大白眼,颜肃之差点笑场。

众臣:……

霍亥:得再搞个御史来了!居然忘了这一茬儿!

是的,御史分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专管开会纪律的。开会的时候穿衣戴冠不标准,参!交头接耳,参!打瞌睡,参!说错话,参!扰乱秩序,参!

霍亥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提醒新御史,遇到翻白眼的,也要参一参!

颜肃之收获病友白眼一枚,心下大快,宣布散会,留下丞相等人开个小会。

与会人员并不太多,也就是丞相尚书九卿这样级别的人,也就是在正三品以上的。颜神佑给颜肃之的官制原本挺周全的,但是颜肃之硬又将她给塞了进去,尚书令变作从一品后,尚书们被颜肃之调到了正二品的位置上,九卿成了正三品,下面许多官职都有微调。

颜神佑对此颇为心虚,因为她是夹塞进去的,她爹为了不让更多人超过她,把许多人的级别都活活给压了下去。

不过在这个时候,没有人计较这样的“小事”,都在准备着讨论其他的事情呢。比如说,颜家的七庙。

这是一个让颜肃之尴尬得想死的议题!

不是因为他讨厌亲爹颜启,也不是因为他不大喜欢亲祖母颜老娘,而是……尼玛颜家根本上数不了那么多代!颜家祖宗八代没一个识字的,亲戚四邻没一个有钱的,头一个识点字的就是颜启自己,所以,自家既不会有什么记录,也不可能有钱请个书生给他们家修个家谱!本来呢,官方的户籍册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档案也有保存年限的,更何况是战乱时期?颜启找的时候都已经不知道烧成啥样了,压根儿没找着。

你可以远隔着八百代找个名人当祖宗,但是吧,这些比较近的亲属,造假还是比较下不去手的。人总得有点节操吧,祖宗太远了,由你编,太近的,你好意思编得太假吗?万一被人家真正的后代找上门来,你要怎么收场啊?

天子七庙,是必须得建的,始祖四亲与二祧。始祖你可以拉着不知道几千年前的传说中的人物认来当祖,可是上数四亲二祧,颜肃之能知道他爷爷叫什么已经是极限了!而且名字都不好听,想想看吧,颜启本名颜二狗……

颜肃之就拿眼睛去看他哥,觉得这货比较注重这些,可能会知道。这一看,他乐了,颜孝之的尴尬只比他多不比他少,颜渊之也如坐针毡——原来他们也不知道!

建议是叶琛提的,作为丞相,他不提就是失职,可提了还真不大好讨论啊。叶琛此时便深恨唐仪跑去检查皇宫守卫,没跟过来开会。只好朝斜对面的颜神佑打个暗号。

颜神佑自己也呆住了,身为颜家闺女,她是真的不知道颜启往上的人都叫啥。颜肃之坐得高高的,跟班主任似的,底下同学们的小动作他看得一清二楚。主动开口道:“这个……我回去查一查,先议谥号吧。”从始祖开始,一一的讨论了起来。颜肃之捏着个鼻子,听他们给颜启加谥号。

这年头谥号也挺简单的,就那么三五个字了账。很快,讨论完了颜启的,很快将其他几个人也都填了上去,七庙都是有差不多的格式的,往里面一填就得了。颜肃之不想再管了,就说:“宗正主持修玉牒吧。”

昨天才新鲜出炉的宗正颜孝之:“……”MD!

不得已,颜孝之开始打腹稿:要不,就是祖父讳某,曾祖父讳某?说不记得名字了也比叫什么颜麻子颜大头强啊!

那一厢,另一个让人头疼的棘手问题又被李彦给摆了出来——宦官!

宦官这种生物的存在,就是为了皇帝家后宫而存在的。说得再明白一点,是为了皇帝圈养女人而存在的。原本是个不人道的事儿,正人君子也蛮鄙视宦官的。可就是没人能废了这个制度,皇帝后宫那里,还是得人伺候的。

大周朝的制度一切都是草创,把朝廷的架子搭起来就不错了,宦官什么的,还真没开始搞。但是不说又不行,李彦只得捏着鼻子又问了一句:“旧廷宦官数目似有不足,不知当如何决断?”

颜肃之也颇为踌躇,他对于用宦官也没那么大的兴趣,但是皇帝后宫不用宦官,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同样的,先前他们拿宦官的事儿做文章,坑过别人,现在自己要再做同样的事情,他也浑身不自中。中二归中二,他现在好多了,底线也高了不少。

想着,他就对颜神佑使了个眼色。

颜神佑是一点也不喜欢人造宦官这种事儿的,以前有的,那就罢了,以后却是万万不能由她家来开这么个头的。

颜神佑故作惊讶道:“这事儿好几年前不是就有了定论了么?哪怕现在人口多,也不合做这等事。”

米挚嘴唇动了一动,又停住了,总觉得哪里不对。实在忍不住了,抬眼看了看楚丰。楚丰半合着眼睛,一言不发,配上他那个长相,简直就像庙里拜的神仙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