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天下第一宠 第90章

作者:未妆 标签: 穿越重生

  直接就把卿卿给办了,让她再胡思乱想。

  秦雪衣看着手里的春|宫图,冥冥之中,生出了一阵隐约的危机感来,她盘着腿坐在地上,陷入了沉思。

  ……

  皇宫。

  养心殿内寂静无声,崇光帝坐在榻边,伸着手放在脉枕上,陈太医凝神替他诊脉,过了一会,才徐徐道:“皇上肝火散越,两目微赤,脉弦大而数,舌红无苔,已有内热之症,臣再开一剂方子退热,但还请皇上重视龙体,日后切切不可再饮酒了。”

  他说完,又开了方子,一旁候着的程芳连忙接了,陈太医叮嘱道:“早晚煎服,吃了两剂,臣再来替皇上复诊。”

  一直未开口的燕明卿终于道:“多谢太医了。”

  崇光帝也轻咳一声,道:“太医有心了,来人,重赏。”

  陈太医惶恐推辞,这才收拾了药箱退出了养心殿,殿内再次恢复了安静,炉中熏香袅袅,宫人们都退出去了,程芳也亲自拿着方子去张罗煎药的事情,崇光帝以为燕明卿要说话,岂料等了半天,空气还是一片静默。

  他只好道:“关于你的事情,朕今日会去信问一问了觉大师,若他觉得你的病已无大碍了,朕自会下旨,将你的身份昭告天下。”

  燕明卿凤目微垂,道:“是,儿臣明白了。”

  崇光帝张了张口,还欲说什么,正在这时,外头进来了一个小太监,低声道:“启禀皇上,皇后娘娘说,午后在御书房还有议事,特意提醒皇上一句,请皇上不要忘了。”

  崇光帝愣了一下,下意识道:“朕什么时候说——”

  话还未说完,倏然而止,他又看了燕明卿一眼,咳了一声,改口道:“行了,朕知道了。”

  他顺口对燕明卿道:“你也去御书房吧。”

  燕明卿颔首:“是,儿臣遵旨。”

  ……

  御书房殿门口,几个内阁大臣正站在阶前等候,低声说着话,户部尚书庞清道:“近来天气尚好,本以为端午前后又会连降大雨,我还忧心山阴一带洪涝刚过,灾民不得安顿呢。”

  兵部尚书叹了一口气,接口道:“今年确实难啊,不过金水河已开始着手修堤了,等明年就好了。”

  户部尚书道:“难就难在今年,山阴一带还得调粮过去。”

  说到调粮调钱赈灾,户部尚书愁得一把胡子老长,又开始大倒起苦水来,几个阁员都已习惯了,就听他倒,能接口的接几句,接不上的,就都闭嘴。

  连刑部尚书温荀言和首辅林如易都说了几句,唯有工部尚书上官青云从始至终没有搭过话茬,或者说,从文德殿到御书房这一段时间里,除了必要的招呼,他没有再多说过一句话。

  这异于往常的沉默,让温荀言注意到了,低声问道:“上官大人今日可是身体不适?”

  上官青云官袍袖子里的手捏着一本折子,缓缓摇了摇头,道:“无事,多谢温大人关心。”

  温荀言便没再说什么,听那边户部尚书又说起了别的事情,凝神去听了,余光却瞥见上官青云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奏折来,翻开看了两眼,又猛地合上了。

  与此同时,他的脸色愈发不好看了。

  温荀言心里觉得奇怪,莫不是他的折子被驳回了?

  正这么想着,那头传来了通报声,却是崇光帝来了,几个正在低声说话的大臣们俱是不约而同地住了口,整了整官袍,上去见礼。

  崇光帝是与长公主燕明卿一道来的,参与议事的大臣们都见怪不怪了,从前很少有朝后议事的,官员们都是上了折子,等候批复,过了一两日才能拿到朱批,除非是十分要紧的事情,否则朝后他们都见不到崇光帝。

  自从长公主旁听之后,朝后议事每日都有,崇光帝勤勉政事,大臣们也都乐见,索性也没有什么意见。

  长公主殿下再如何,不过是一介女流罢了,旁听就旁听好了。

  崇光帝一抬手,示意大臣们起身,率先入了御书房,他的目光下意识往帘后看过去,那里隐约坐着个人影,显然是皇后上官氏了。

  崇光帝在御案后坐下,首辅林如易拱手道:“皇上今日未朝,可是龙体不适?”

  崇光帝有点心虚,下意识看了坐着下首的燕明卿一眼,轻咳一声,道:“是有一点。”

  总不能说,他昨晚喝酒喝多了,今天起不来,再说了,陈太医也给开了方子,勉强能说明他确实是身体不适。

  林如易连忙道:“国赖长君,皇上的龙体才是最重要的,还请万万保重。”

  几个大臣立即附和,崇光帝只好硬着头皮道:“朕知道了,尔等有事就先奏吧。”

  “是。”

  于崇光帝而言,上朝和议事是他一天中最为枯燥的时候,好在这么多年也忍过来了,不差眼下这两个时辰,他都习惯了。

  几个大臣开始议事,轮到工部尚书的时候,没了声,崇光帝正坐在御案后,一手支着头,两眼发直,昏昏欲睡间,议事声突然停了,他的瞌睡一下子就醒了,顿时坐直了身子,心道,今天的议事结束得这么快?

  好在他的话才刚刚到了嘴边,旁边的燕明卿立即提醒道:“上官大人?”

  崇光帝打了一个磕绊,才看向工部尚书上官青云,从善如流地问道:“卿为何不说话?”

  显然上官青云走神得比崇光帝还厉害,他这时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连忙一撩官袍跪了下去,道:“皇上恕罪。”

  崇光帝倒是和气,一摆手,道:“上官尚书年事已高,不宜久站,来人,替诸位大人看座。”

  宫人们连忙搬了绣墩来,上官青云惶恐地起身,小心地挨着边儿坐了,目光却不自觉地看向屏风后的帘子,因着那个位置光线不太敞亮的缘故,所以看什么都是影影绰绰的,再加上他年纪确实大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来。

  这议事一直到了下午才散,朝臣们都退了,燕明卿才起身离开御书房,没走多远,便听见有人叫住他:“长公主殿下。”

  燕明卿停下步子,转身,却见那是养心殿的小太监,他喘着气小声道:“殿下,皇上让您慢点儿走,等会再回去御书房一趟。”

  燕明卿眉头微挑,道:“我知道了。”

  而那边,皇后也已乘着凤辇离开了御书房,待路过宫道岔路口时,忽听有太监低声禀道:“娘娘,上官大人在前面呢。”

  皇后一愣,轻轻抬手,凤辇便停了下来,宫人们上前打起帘子,她微微眯起眼望去,果然在前方的宫道旁,站着一个身影,熟悉而苍老。

  那是她的父亲,上官青云。

  上官青云显然也看见了她,阔步走了过来,目光扫过那些随行伺候的宫人,眼里的意思很明显,道:“老臣有话,想与皇后娘娘说。”

  皇后心里微沉,她一摆手,摒退众人,然后才望向她的父亲,上官青云的面上带着怒气,隐隐约约,他挥手将一样东西摔入皇后怀中,忿然道:“皇后娘娘,这是什么?”

  皇后低头一看,却见那是一本折子,七零八落地散开,前面墨色的笔迹正是来自上官青云的奏事,而最末尾的朱批,无比熟悉。

  她浑身一震,那竟是她自己亲笔写的。

  常年模仿崇光帝的笔迹,皇后从未失手过,这一次却疏忽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了!

  不好意思,今天更新有点晚。

  发个福利!留言都有红包!

  秦雪衣:我要是个男人,我早就把卿卿办了!恨!

第114章

  皇后低头看着那一本散落的奏折,慢慢地拾了起来,将它仔细合上,才看向自己的父亲,上官青云的眼底透着怒火,显而易见的生气。

  他今年已五十有六,发须皆白,身体不甚健朗,已是乞骸骨的年纪了,上官青云任工部尚书十一年,入内阁九年半,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为官数十年来,曾外放做过知县,后又升知府,直到三十余岁才回京任职,为官清廉,从不敢有过片刻的懈怠。

  上官家世代为官,出的都是忠良之臣,先帝甚至曾当众夸赞过,上官实乃大齐之栋梁,甚至许上官青云的祖父百年后得享太庙。

  如此殊荣天恩,在上官青云为官之后,便愈发谨慎仔细,唯恐堕了上官家的名头,在旁的官员都削尖了脑袋钻营的时候,他从来都不为所动。

  朝中谁都知道,上官青云不结朋党,不受贿赂,就连门生都没有,公正廉明,两袖清风,他是一等一的忠臣。

  可就在今日,上官青云拿回了自己的折子,却发现朱批竟然不是崇光帝的字迹,越看越像是出自他的女儿上官瑶之手。

  上官青云心惊无比,甚至因此频频御前失态,他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皇后,问道:“皇后娘娘就没有什么话想与老臣说吗?”

  皇后将折子叠好,回视他,道:“父亲想要女儿说什么?”

  上官青云指着那奏折,压抑着怒火,道:“还请娘娘为老臣解惑,老臣的奏折上,为何朱批却是皇后娘娘的笔迹?”

  皇后双手妥帖地平放在膝盖上,镇定道:“皇上身体不适,请女儿代笔罢了。”

  上官青云愤怒道:“代笔自有禀笔太监在,何须娘娘多此一举?”

  皇后垂眸,低声答道:“女儿与皇上多年夫妻,偶有闺中之乐,何足为外人道?再者皇上有命,女儿身为他的妻子,岂敢不从?”

  上官青云望着她,只觉得这一瞬间的上官瑶,无比陌生,自女儿入宫为后,他已有许久没有单独与她说过话了,上官青云竟有些不适应,直觉告诉他,皇后说的并不是真话,他摇首告诫道:“后宫不得干政,你勿要效仿前朝龚氏,毁了我上官氏的清名。”

  他说的是前朝大梁龚太后,挟持幼帝,垂帘听政,把持朝事,宠信奸佞小人,最终令大梁走向破灭衰落,随后大齐得立。

  皇后面无表情地抬起眼,与他对视片刻,才道:“父亲的教诲,女儿听到了,大齐不是大梁,女儿亦不是龚氏。”

  她说得如此明白,上官青云只好深吸一口气,拱手道:“是,老臣告退。”

  他转身离开,大约是今日站得有些久了,他的脚步有些蹒跚,皇后望着他的背影,忽然叫住他,问道:“父亲,当初为何不许女儿与兄长们一同读书?”

  上官青云停下脚步,没有回头,只是道:“若你生为男儿,自不必问今日这样的话了。”

  他说完,便举步离开了,皇后隐在凤袍下的手指,倏然紧握成拳,她面上的神色愈发冰冷了。

  时隔数十年,她的父亲依旧是当初的那个回答,果然没有让她失望。

  若她生为男儿……

  可惜她不是。

  女人怎么了?

  女人就该三从四德,背着女诫,捧着她的夫君,浑浑噩噩过完这一生吗?

  就她那个烂泥扶不上墙,整天只会伤春悲秋,满脑子情情爱爱的夫君燕文渊?

  他配吗?

  皇后轻蔑一笑,目光轻扫,宫人们都无声地回来了,她轻轻抬手:“回宫。”

  ……

  却说燕明卿回了御书房,殿门是开着的,值守太监连忙躬身道:“皇上吩咐了,殿下直接进去便可。”

  燕明卿微微颔首,举步进了殿内,目光一扫,不见崇光帝,唯有御案上堆满了奏折,静静地等候着批复。

  程芳站在屏风旁,见他进来,便冲内间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皇上在内间歇息。

  燕明卿走过去,道:“公公,父皇唤我来有事?”

  程芳小声道:“皇上说了,让您看一看折子。”

  燕明卿倏地抬起眼看他:“公公是说……”

  程芳把着拂尘,指了指御案,颔首道:“就是殿下想的意思。”

  燕明卿吸了一口气,顿了一会,才走到御案旁,将案上的一封奏折拿起来看,末尾都是写了朱批的,崇光帝的笔迹,但是这朱批究竟是谁人所写,燕明卿是再清楚不过了。

  奏折有批过的,也有压下暂时不批的,燕明卿一路看过去,不得不承认,皇后虽为女流,但是她处理起政事来,异常熟练利落,半点拖泥带水都没有,对于大臣们的请奏,回复一贯简洁明了,半个字都不多说,若有不确定的折子,会被打回内阁,让阁员们在朝后重新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