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清廷 第122章

作者:喝壶好茶嘎山糊 标签: 穿越重生

  有人奉承,自然也有人不服气的,更别说那些本来心气就高的。风光好,也可以说是靶子亮吧?万岁爷,您真的只是恩宠,不是树靶子?

  其它的人不说了,只说那个佟佳氏却是悔恨交加的。别人说的那些,她也知道,可她知道的更多,所以想的也更多。转眼间,万岁爷接了侄女进宫陪伴太皇太后娘娘了,而对于胤禛的事情,却是一点儿说法也没有,而宣妃却得了这么大个体面,这些种种让佟佳氏不得不往坏处想。这十有八/九,就是那女人卖了自己,讨了个好处。自己心心念念的事情,却让别人坏了事还讨了这般的好处,怎么能不让佟佳氏生恨的?而且,都说蒙古人爽直,怎么那只知道烤肉羊奶的粗人却是凭的这样耍心眼子,让自己错认了。是了,太皇太后也是蒙古人,可那心眼子多得,都没法说了,那个宣妃也怎么会是简单的?自己真是认人不清,才让人耍了

  只是,除了这些个想头,佟佳氏还琢磨着,万岁爷怎么没有责罚自己呢?想了又想,总觉得是万岁爷还顾念着自己呢。一时间,这个认知,又让佟佳氏心酸不已。自己,终究是万岁爷的表妹,就算是折了万岁爷的血脉,也不过是个奴才秧子,万岁爷气消了,总会再念记自己的吧?那现在,是不是说,万岁爷已经有些回心转意了?还放不下自己了?

  既然这样,自己就要再努力一下。是了,万岁爷既冷着自己,那自己也要做出个闭门思过的样子来。至于宣妃那个贱人,就先给记在帐上,太皇太后总不见得护这人一辈子,而且,总有空子好寻摸的。

  所以,这佟佳氏现在表现的无比的老实,甚至跟刚受了处罚那时有得一拼了。

  不得不说,虽然康熙对佟佳氏不见得还有情分,但有些想法还真是类似的。康熙确实并不在乎那个乌雅氏,对于乌雅氏肚子里的孩子,也是有些可惜,但其实那时最生气的是,自己的尊严遭到了冒犯。再怎么说,那也是自己的骨血,怎么能让人弄没了?但时间长了,自然是慢慢消气了,更何况,这佟家,还是他的外家。所以,小佟氏的境遇跟小郭氏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佟佳氏连着她的妹妹现在都是老实的,更何况因为佟佳氏恨着宣妃,自然是不会上赶着去咸福宫的。而除了佟佳氏姐妹,对宣妃还是一如既往的,倒还是有那么几位的。

  纳喇氏本来就要给人那种宽和仁厚的印象,况且,跟宣妃的距离本来就还算是可以的,这要在让她做出奉承样子来,她可是丢不起那个体面的。再说了,宣妃的体面也不是宣妃自己个儿挣的,那全是看着太皇太后娘娘的。有那工夫,还是去奉承太皇太后娘娘要紧。最起码,奉承太皇太后娘娘,那就是孝顺,可不会有别的乱七八糟的说法。而且,这宣妃的样子,也让纳喇氏生疑。

  依着宣妃往日的那个劲头,这会得了这个体面,还不飞上天了,可是,现在的宣妃虽然得意,却还有着分寸的,这倒是让纳喇氏看不透。要说,这宫里的女人,哪有真正的朋友,今日的盟友,没准就是明日的死敌。所以,对宣妃的看不透,就让纳喇氏心生警惕,别终日打雁,却让雁啄了眼去。宣妃身靠太皇太后娘娘,现在年岁又轻,位分又高,这要是。。。。。。

  其实,纳喇氏还真是想多了。宣妃这现在有分寸,一来她是明白这里头的事情的,二来,那是给太皇太后娘娘约束着的。太皇太后娘娘虽然要让宣妃体面着,但这内廷的阴狠,谁还能比她更清楚的?因此上,太皇太后的有些举动,可不是那么随性来来的。

  所以,除了宣妃,还有个人让纳喇氏烦恼着呢。那日太皇太后娘娘那样对着卫氏,到底是个怎样的想头?太皇太后娘娘都对卫氏体恤了,这落在了纳喇氏这儿,就更要对卫氏宽厚了。可是,她实在是知道万岁爷的傲性的。这可真是个烫手的山芋。不光如此,原本宫里就有些关于自己用卫氏搏宠这类不好听的,只是卫氏是怎么回事,万岁爷是知道的,原本纳喇氏还指望万岁爷听了那些个难听的,看着自己委屈的份上,顾念一下自己,好盖了点儿那时的不痛快,想起自己的好处,毕竟,自己也是受害的,所以并不加理会,也没有在万岁爷面前诉苦。可是,这些,万岁爷好像都没有看到似的。现在,更有人说酸话,就差当着自己的面上说了,那个马佳氏,每次遇上,总是要冷言冷语的。

  这一切,纳喇氏因为摸不清太皇太后娘娘和万岁爷的想头,不敢轻举妄动,可心里的执念,就愈加深了。

  其实,这时候的卫氏,心里也是万分的挣扎。要说,如果没有那些个念想的话,以她现在只是个没有太清楚的说法的身份,只要躲在屋里做绣活儿,谁还会上赶着来念着她的?可是她现在做那个绣活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巴结太皇太后娘娘,好慢慢的站稳了脚跟吗?所以,对于那些明里暗里的示好,还是挺勾着她的心思的。只是,有示好的,也有恶意的,这也让她害怕。她既想着先默默无闻的站住了,等把握了康熙的情分再说,又想索性豁出去抱住了太皇太后的大腿。好在,卫氏也不是个笨的,既然不知道怎么办,那就维持既定方针,继续一边讨好纳喇氏,一边想着法子更让孝庄看中自己,因为,自己的儿子还在纳喇氏手里,而孝庄的那个凳子,没准只是一时的兴起。

  芳仪当然是知道这些个事情的。只是,现在她的精力并不在这些上头。三个小小包子,虽然各有奶嬷帮着,可芳仪总是尽可能的亲历亲为。不为别的,自己的孩子,芳仪总舍不得让别人带着。哪怕是有时自己并不动手,也是在一边看着,生怕奶嬷们一个不仔细什么的。而且,对于那些个育儿知识,芳仪也不放心别人。现在,又有那个相亲会。芳仪其实很不习惯,儿子才十三,就要给他相亲,可想到自己十三就嫁人了,也就摸摸鼻子认了。

  只是,对于宣妃,芳仪还是看的很牢的。虽然自己觉得相亲太早,但要是闹出什么不好的,自己也是不答应的。

  所以,这一来二去的,芳仪就够了,并没有去琢磨太皇太后娘娘的想头。所以,在太皇太娘娘娘那儿,芳仪倒是一点儿反应也没有。。.。

  272圣上英明内廷里头的事情,外头是不会太知道仔细的。这几日里,四九城里那些高门大户,眼里耳里追得最紧的事情,就是来自宫里的贴儿。这虽不是宫里前朝的圣旨,可是却更抓住人的神经。

  太皇太后娘娘请人赏花,这多新鲜再一看看这接到懿旨的人家,仔细一琢磨,就回过味儿来了。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啊。于是,不光是接到贴儿的人家动了起来,不夸张地说,整个四九城都动了起来了。

  接到贴儿的府上,当家主母就要忙起来了,要准备着衣裳首饰各类当日的装扮,要督促贴上注明的女儿家复习技艺、熟记规矩,要应付各类上门打探消息拉拢关系的,还要打听其它人家的准备等等。当然,当家男人也不空闲,除了往日里该做的,还要更细细打听太皇太后娘娘往日的喜好、皇后娘娘的好恶、太子殿下的爱好、各个阿哥的脾性,总之是消息越多越好,还要应付各类上门的不上门的关系,还要仔细斟酌着各类打算。而那些女儿家就更忙了,且不说要仔细听了宫里的规矩、忌讳,要保养身子保养容颜,还要把技艺都要准备准备,五艺杂文也要拾掇拾掇,还要准备点儿显露才华的小礼物备着。更想着,既然是赏花,没准还要吟诗赋词,抚琴作画。太皇太后娘娘是注重规矩的,皇后娘娘在娘家时听说是喜欢读书也喜欢骑射的,太子殿下更是文武全才,这就要琢磨着怎么投他们所好。当然,各类使绊子的、下刁手的也不少,殊看各府里的情况,纷纷精彩上演。

  没接到贴儿的府上,也总有各种的举动的。淡然的,羡慕的,遗憾府上没有适龄女儿的,生气自家女儿没有被看上的,拉关系走动的,巴结讨好的,更是五花八门。

  这些权贵人家都动了起来,那些算不得是高门大户的自然也会伺机而动了。且不说这些人家了,就是那些商贩人家,也都是兴高彩烈的,卖布的、制衣的、银楼首饰、各类玉器古董行、香粉铺子、书肆、文房铺子、西洋杂货铺,滴滴答答各类铺子,也都是生意兴隆,这些都是为了那些福晋、格格准备打扮及各类走礼的,这还好说些,可见连着卖菜的、卖柴火的,就连药材铺子,生意也极好。这想想就知道了,这走动多了,准备的各色酒宴就极多,不得费菜费柴?而那药材,可以是为女儿家保养用,也可是各类上不得台面的阴私所耗。

  承祜带着人微服出宫,这回,没有去天桥,先在大栅栏转了转,又到了琉璃厂打了个晃,才去了索额图那儿。见了这位外叔公,也没多做客套,旋即落了座。

  索额图仔细看了看这位,发现脸上虽然还是温和的,但却有着几分不豫,笑着问:“太子殿下今儿个这是怎么了?这是在哪儿听说了什么?”

  承祜今儿出来,已经灌了一耳朵的有关自己的八卦,就是脾气再好,也不痛快了。这会儿见索额图发问,也不隐瞒,就使气的说了。

  要说,承祜自搬入东宫,因为外戚的关系,康熙又重用索额图,所以索额图还是经常可以见着承祜的,索额图可算是看着这承祜长大的,极少有看见太子殿下如是使性子的样子,不由的好笑,想想,到底还小,这人生之事成了京城八卦,还是抹不开面子的。只是,虽然想笑,但还是极力忍了,生怕让这位难得使性子的小爷更下不来台。

  这回,承祜本来是针对前两日康熙的一项御批来跟索额图商量的。这御批不为其它,就是康熙十九年时明珠上的那个有关种痘之事。这个御批压了快一年了,没想到前几日圣上倒是准了。这因该让明珠很是高兴的,而且在朝堂上又是出了一次风头。

  那年之事,康熙查得究竟如何,就是太子承祜,也不知道。只是,这边也有万岁爷所不知道的东西,所以,那事情背后具体虽然还不好说,但明珠是肯定脱不了关系的。

  人痘也是凶险的,那东西毒性重,体质稍差的人,挺不过去的也不在少数。那时明珠上书,圣上留中,以为这事就算是过了,没想到现在又准了。为什么这么做,康熙倒是教导过承祜,毕竟这太子储君,以后是要登大宝的,这政事上的运筹帷幄,怎么能不好好教导的呢?

  康熙的想法从一个帝王的角度看来,先要讲究个稳妥,毕竟,自他登基以来,朝政国事都没有消停过。这蒙古不能弱,这是大清的一支外围主力军队,既为大清扛着沙俄长毛子又为关内的满清八旗撑了腰子。但是也不能太强了,不然奴大欺主也是有的。

  自三藩反叛,台湾动荡,康熙分兵作战,国库吃紧不说,南边战事也紧张,对于蒙古来说,这时候要是有什么举动,两边夹击,满清可就是太紧张了。所以历年,安抚蒙古都是要紧的事情。而像景阳那样暗地里去查探的,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而蒙古提出的什么无伤大雅的事情,康熙也是乐呵呵的受了。

  当然,康熙没有说,这宣妃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太皇太后娘娘又对蒙古还有多少的威慑之力,只是承祜明白了,那时候,对于蒙古,除了蒙古那边提出些什么,康熙这边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这种痘也就压下了。因为,也许原先都是游牧民族,这天花的危害,对满蒙族最是厉害,而对于汉族却好上许多了。所以,那时候,康熙不想多生枝节。

  而现在的,也是承祜猜想的,眼看三藩只留少数余孽,国事隆昌了,皇上需要一些利国利民的好彩头,所以旧事重提。而且,皇上怕是这回要让蒙古先来试验,而春末夏初,最是疾病滋生,圣上是既盼他们好,又不想他们太好,这各种的微妙,皇上是不会说出口的,只有承祜跟着索额图再慢慢的体会。

  这样看来,牛痘之事,不提也罢了。而且,明珠也不见得能讨得了好。估计明珠是要拉拢蒙古各部,只是,如果真是如万岁爷所料,这既好又不好的,明珠还能好到哪儿去了?

  话说至此,索额图忽然失态,一拍桌子,大声道:“妙啊,真是妙啊,圣上英明”

  承祜太子知道这个外叔公一下是讲究个喜怒不漏的,这会儿,怎么会如此失态了?不由诧异的挑高了眉。

  看着太子如此模样,索额图也不以为意,没有先告失态,反而呵呵直乐,道:“今日里太子殿下四处逛了逛,到处都是说的是赏花会吧?不瞒殿下说,奴才这几日也是日日听说啊。而且,这些日子上门求见,打探消息的,实在是太多了。奴才不堪其扰,只能闭门谢客啊。”

  太子承祜本就为这事有点儿挂不住面子,没想到,这索额图还非要这样说。要是别的事情还罢了,可这事情,太子殿下毕竟还是未通人事的小少年,实在是脸皮子挂不住,当下就恼了,也不作往日般的称呼,道,“索额图大人怕是累了,怎么如此癫狂失态?”

  索额图嘴上连连说着告罪,只是面上还是喜气洋洋的,看看承祜的脸色是越来越黑,才忙着说:“前几日,倒是沸沸扬扬的谢主隆恩,也偶有提及明珠之名的。可如今大街小巷,说的都是不日以后的盛事,可有谁再提种痘之说的?而外省其它地方,消息不便,怕是只记得万岁爷的种痘之说,念着皇天浩恩,至于是谁提的,上头没有极力表彰,那治下愚民,又会知道是个谁?其它的就先不说了。太子殿下,这不是圣上英明,还能是什么?”

  这样一说,承祜也是觉出了味道了,阿玛的心思,自己可是还差得远呢。男子于那些事本就大方,如此一来,倒也不再作小儿女之态。只是索额图此时倒真生了调侃之心,虽然按辈分上说,他比承祜高了两辈,只是宫里的孩子本就成熟,平时倒也不把太子当作孩子,这会儿,心情颇好,就有些闲趣了。于是端出一幅长辈的样子道:“这人伦之事,乃是顶正经的事情。太子殿下身为储君,努力为皇家开枝散叶,也是您的职责。可如今奴才看来,太子殿下于此道太过扭捏。而且一心以其为小道,不以为意的话,恐怕也不妥当。若有人存心以此道为陷,太子殿下没有经验,或陷于此道,或移了心智,或被人所惑,都甚为险恶。看来,奴才还要提醒皇后娘娘,早日为太子殿下安排教引之事才好。”

  这话,听得承祜一下子脸又红了起来。

  索额图原本只是调侃,就是想看看一向不太失色的太子殿下不好意思的样子。可现在真看到了,虽然心中玩笑之意得到了满足,但是想到自己说的那些,却又自己把自己给说进去了。看来,还真得跟皇后娘娘说道说道。。.。

  273龙蛊的影子索额图心里琢磨着,还真得跟皇后娘娘说道说道。这种事情,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是个人伦教导,可是,富贵人家里头,就不那么简单了,更何况是皇子阿哥呢这宫里头,什么事情不可以拿出来动动手脚的。安插个人什么的,还是小事,要是年少阿哥经历少,初识那事,被勾得陷了进去,沉溺此道,就麻烦了。若再是识情未深,动了心思,真弄出个少年情怀,可不见得是个好事。可天道使然啊,总是要过这么一关的。不过从小看着太子殿下心智坚强,希望于这上头,也能一如既往。

  不说索额图心里所想,承祜太子这会儿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也就不再为那些街头巷尾的嘴舌不乐意了。虽然听着索额图的那些话还是有些个挂不住,但也不再多想这些了。太子出宫,时间也是紧凑的,既然聊了正事,也就不多坐了。他还要去噶布喇府上兜一圈的。不然,出了宫,只在索额图府上坐坐,还是太显眼了。

  要说,承祜这些年外头时常走动,对于赫舍里氏府上也经常去坐坐的。对于这个外家,承祜还是识之甚深的。要说自己的外祖父,可真是没有得了先公索尼的真传。不过,好在这人也就是喜欢享乐的,与朝堂上并没有多大的野心。耳根子不硬,这是个麻烦,但也是个好处,既然能听得进别人的话,那额娘这边的话他也听得进。所以这些年来,虽然也做了些没皮没脸的事情,可没出什么**烦。不管怎么说,阿玛因为额娘跟自己,给了这人大荣耀,当然,骨子里可能也看中这人好拿捏。

  因是微服出来的,所以噶布喇也没有弄出什么大阵仗来。只等进了书房,噶布喇才要以国礼待之。承祜当然是不会同意的。一番拉扯,既没有行了国礼也没有行了家里,在噶布喇满足了虚荣心的高兴劲儿下,才分宾主入座。

  其实,承祜还真跟这人没什么好说的,来这儿也只是做个遮掩而已。无非问了问府上安康,外祖母安好,舅舅可好等等的话。闲聊了一会儿,噶布喇看着承祜,犹豫着问了:“太子殿下,可对那些受到懿旨的人家,有什么说法?”

  承祜知道必有这一问,也不想在这个事情上瞒着这人,笑了笑道:“一切俱听从皇阿玛吩咐即可。额娘也说了,皇阿玛在这事情上头,为了孤是费尽了心思的。”

  噶布喇一听,忙道:“哦?皇后娘娘当真是这样说的?”这话一出,噶布喇也知道口误了,忙接着道,“额,奴才说错话了,还请太子殿下责罚。皇后娘娘肯定是会这样说的,而万岁爷也当然是为太子殿下着想的。可是,就怕有小人作祟,在里头生事啊。”

  承祜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这个外祖父耳根子软的病又犯了,笑着说,“自己外孙跟前,外祖也无需紧张。只是,您想说的是?”

  承祜递了梯,噶布喇马上往上爬。原来,还真是有人在这老爷子耳朵边说了些话。说这个的不是别人,还正是府上的福晋。原来,福晋自从宫里传出懿旨后,就一家家的放在心里反复的掂量。其实,这福晋对于几个外孙的事情,还是很上心的。这里头,利益虽然不在少数,可是,亲情也是有几分的。

上一篇:招摇

下一篇:官人,吹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