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清廷 第134章

作者:喝壶好茶嘎山糊 标签: 穿越重生

  说笑间,宫人又给换了换茶,新上了些点心。芳仪看着那些点心,心头动了动念。

  接下来,皇后娘娘就长袖挥舞起来,这在皇后娘娘,实不多见的。往常,皇后娘娘也就是笑着听听,有时候附和有时候婉拒的,哪像今日这样带动着话题的?皇后娘娘花了力气哄了哄太皇太后娘娘,说是不管怎么说,太皇太后娘娘的好多西都不会少的,谁都晓得裕亲王福全也是个孝顺的,虽然豹子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儿,可这回亲手猎的东西,肯定会制成些什么来孝敬太皇太后娘娘的,太皇太后娘娘就安心的享福享着后辈的孝敬就行了。这话也是让太皇太后娘娘舒心的。

  皇后娘娘又笑着说:“说来,还真亏得裕亲王爷。我说要备份厚礼去好好谢谢,可又怕人笑话我没见识。这都是一家子骨肉,这样备礼去了,不是反倒是客气见外了?这想来想去,才发现这可真是昏了头。这大格格还在皇幺嬷身边养着呢不是?皇幺嬷,您可不能埋怨我越过了您去疼爱大格格。”

  这话说得,让人抓不住辫子。芳仪原本就想好好的照顾那个女孩儿,可是又因为太皇太后娘娘而心存顾忌,现在,可就是正大光明了,就连太皇太后娘娘也真没什么好说的。

  殿里的气氛越加热闹了,芳仪也就徐徐的展开了她的小心思。眼睛扫了扫卫氏,说到,“我看着,这卫氏的身子骨不太结实,像是风一吹,就要倒的。这生产都有半年了,还没有调理好?罢了,皇幺嬷,今儿个芳仪向您讨个恩典,这众人都坐着,唯独这卫氏站着,这也不太好看,您就赏她个凳子吧。”

  这话一出,比刚刚那些话都要让人惊讶。就连太皇太后娘娘,都有些吃惊。自己与皇后之间不顺,自己一直在敲打皇后。皇后怎么会不知道?别说皇后了,别人也都可以感觉到的,那自己抬举卫氏,这为了什么,皇后娘娘也因该是能猜出些什么的。可现在,这皇后的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皇后这是向自己表示,她向自己讨饶了?自己要做些什么安排,顺势抬高卫氏,皇后这是表示让步同意了?

  哼,虽然皇后不让步,对自己来说也没多大差别。可现在这样,却更让太皇太后娘娘喜欢,有什么能比假想敌的退让求和更让斗争的另一方舒心的?

  这皇后怎么了?太皇太后娘娘可不会就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的。今儿个的态度变化,明显说明问题。难道是,昨儿个胤礽涉险,让皇后心存害怕了?怕她自己护不住她的儿子,所以才这么着?哼,这个想法虽然愚蠢,嫡子血脉自己当然要护着的,但是她能为了孩子向自己求饶,还算是有可取之处。只要,她不再像以往那样老勾着皇帝,自己也就先放她一马。

  其实,芳仪并没有像太皇太后娘娘想得那么多。现在,她只是想着对付纳喇氏而已。不管胤礽那事情背后到底还有谁,但就是那些消息让芳仪明白,纳喇氏的手伸得太长了。不,应该是明珠的手伸得太长了。可明珠在朝堂上,芳仪手够不着,也不能伸手,不然,与康熙之间再多的情分,都不管用的。所以,她也只有拿纳喇氏出气。

  今儿个早上,小太监给胤礽送早膳,也带回来了些消息。景阳到底是管着内务府的,自己这一边的消息可是有通畅的渠道的。原来前些日子,有人向景涣推荐了个人,想让景涣提拔一下。这是再常见不过的小事了,可景涣偏偏看不上那个人。这小子一向有脾气,看不上的就不应承,于是就推了。可现在细查了下,才知道,那出事地方的那个领队的妻舅,就是那个被景涣看不上的人。这一下子,才让景阳重视起这件事情来,就问景涣当初为什么看不上那领队的妻舅。这一问,还真问出了点事情。原来,以前有一次景涣看见过那个妻舅跟明珠门下的喝酒闹事,让景涣看着实在不喜。明珠门下,妻舅,领队,这隐隐就串上了。

  虽说这样并不是就说明一定是明珠指使的,康熙也好,景阳也好,都还会继续查下去的。可有些事情,景阳并没有让胤礽知道,自然芳仪也就不知道了。可太子殿下出入朝堂,那是要提点他的,明珠现在想着插手京畿防护了。那这样,景涣出事,是不是对明珠很有好处?

  芳仪只看着那些消息,心里就打定了主意,就算是真的冤枉了明珠,可就凭二阿哥对胤礽的嘲讽,她也打算无差别连射了。

  话说,抬举个卫氏,对芳仪来说,还真算不得什么,康熙身边的人还少了?芳仪可曾有拦过谁的?就是有打压的,那也是不自量力烦到了芳仪,或者是算计了芳仪的孩子的。就算是卫氏有着那个身份,能凭着手腕儿让康熙上心,那又怎么样?芳仪不认为康熙是个能把情爱放在责任前头的人。

  而且,康熙真的能把那个代表自己的骄傲被人践踏的人看进眼里?估计反而会生气吧?不过,这可跟自己毫无关系的。那可是太皇太后娘娘的主意,自己只是孝顺而已。自己跟太皇太后娘娘之间有隙,就此向太皇太后娘娘服了软,等下,自己还要适当的在康熙面前委屈呢。要怨,就去怨太皇太后吧。

  至于太皇太后那儿,自己现在用这个自己不在乎的卫氏,安抚一下老太太,让自己稍微放松一下,腾出手对付别人,有什么不好的?这算盘珠子随便拨,怎么算,自己都是很划算的。

  芳仪笑着看着太皇太后娘娘,眼神一点儿都没有扫向纳喇氏,可耳朵却在捕捉着纳喇氏那儿的响动。抬举卫氏,纳喇氏绝对难受憋屈得很。想想啊,可以说是纳喇氏委屈了自己、成就了卫氏,才有了胤禩。纳喇氏还要背负着借用辛者库罪籍固宠的名声,这要多吐血啊。纳喇氏一直是以大方端重示人的,自己刚刚却说卫氏没调理好,这里头自然会有人多想的,然后这八卦话题还会少了?不过,这些还远远不够呢。

  292午膳当着众人,芳仪服了软,太皇太后娘娘自然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就有人抬了凳子放到了卫氏身边。这第二次被赏了凳子,可卫氏的心情却完全两样。只是,再怎么战战兢兢的,也只能先谢了太皇太后娘娘,然后又谢了谢皇后娘娘,才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芳仪看了看卫氏,也不跟卫氏说话,只是继续的对着太皇太后娘娘说道:“前几日就听说,皇幺嬷得了个可心的物件儿。偏皇幺嬷小气,藏得紧紧的,也不拿出来给咱们见识见识。难道,这看看就看坏了?今儿个,我就放肆一下,皇幺嬷不拿出来让我见识见识,我就在这儿不走了。反正,皇幺嬷这儿的点心是极好的,正好今日里吃个够。”

  太皇太后娘娘知道这是芳仪在捧着呢,也配合得笑着说:“那物件,让你看看倒没什么,只是现在可不行。那是一幅佛经绣,你吃的那个点心可是荤腥的,可不能就这样冲撞了菩萨。不过,我看那,你这哪儿是想看看我的东西啊,不过是嘴馋想赖在这儿罢了。”

  芳仪一拍手,笑道:“可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呢。我刚刚尝了尝,这可是蟹粉小点心。皇幺嬷这儿的厨子可真是厉害,能把那么个腥膻之物做成点心,还让人只觉鲜味不觉腥味儿,不免就多吃了两块。既然让您老人家抓住了贪嘴儿,我也就豁出去了。想来这厨子是极擅摆弄这个蟹类的东西的,现在也正好是那东西肥美的时候,不如就在皇幺嬷这儿讨扰一顿午膳如何?”

  “你既喜欢,那有什么好说的,再便宜不过的。”太皇太后娘娘心情极好,既然皇后一个劲儿的奉承,那就顺势下来。

  这边这样一说,那些其他人还不是打蛇随棍上的,别人先不说,就是宣妃刚刚被落了面子,这会儿也要找补回来,她相信,太皇太后娘娘自然是不会为点小事落她面子的。

  “太皇太后娘娘既然这么说,那是不是也赏我个口福?不光是我,这在座的可都是看着呢。”宣妃说道。

  太皇太后娘娘看了看皇后,见她一点儿也不在意,才点了点头。这倒不是太皇太后娘娘要看芳仪的脸色,只不过今日芳仪奉承自己,自己也给她个面子罢了。

  这些人也就乱哄哄的谢赏了。只是,宣妃哪是存心让那些人留在慈宁宫里一同用膳的?这不过是个过场而已。她要的可是在皇上跟前卖好。所以,这宣妃有继续提议道:

  “既然皇后姐姐都说那厨子手艺难得了,不如我就借花献佛,多做上点儿,连着万岁爷那儿也送上一份呢?”她倒是想说,也把万岁爷请了过来共进午膳,可是想到皇后在座,皇上肯定是不会多看自己的,还不如以自己名义送过去呢。

  众人心里都道这宣妃无耻,这话儿也说得出,也就支着耳朵听皇后如何说话:“那这样,妹妹还不如多借点儿花,给阿哥公主都送上一份呢。”

  “还是姐姐周到,多谢姐姐提点呢。”宣妃自以为得计。而众人也只当皇后是冲冲宣妃的,可宣妃就当补药吃了。就连卫氏也在心里念叨,原来人至贱则无敌啊。

  可谁知道,芳仪这会儿可欢快着呢。她就是想要这样,这宣妃,也真是个好帮手。虽然,就算没有宣妃帮着,自己说要给皇上众阿哥都送上一份也没问题,可哪及得上现在这样有趣啊。而且,以后出了事情,太皇太后娘娘也不太会疑心到自己身上的,自己现在先安抚了太皇太后,可不是那么快又想着翻脸的。

  果然,宣妃说得这样直白,太皇太后也不能说不好,给皇上送东西,怎么能拦着呢?只是心想着这宣妃也真是的,罢了,等下也就让皇后舒服点儿。

  这一群娘儿们就等着午膳了。可也不能干坐等吃的,自然是要说说笑笑的。于是,这话题又说到这个佛经绣上头了。这回,是马佳氏挑得头。现在,马佳氏当然是要奉承着皇后娘娘的,况且,她自己也看不过纳喇氏。这三不两下的,就把这个佛经绣是卫氏所想所绣的,摆在了台面上。

  其实,这事情在座的谁不知道?只是那卫氏现在也算是服侍纳喇氏的,所以纳喇氏占了名声也没什么。只是知道归知道,那也是放在台面下的东西。现在这样挑白了说,倒让纳喇氏面子上不好看了,反倒是像她抢了奴婢的东西孝敬,占了奴婢的便宜了。马佳氏还唯恐说得不够难听,笑着说:“惠儿妹妹还真是好眼力,挑个人都挑得这样准,不但手那么巧,还心思细致,是个才女,更是会伺候着人呢。”

  这伺候人,说得格外的重,一下子,纳喇氏脸上也挂不住了。可是,这话还真不好接,她可不会像宣妃那样没脸没皮的,说一声缪赞什么的。可马佳氏并没有打算就这样放过她,还在接着说:

  “不过,我看这个卫氏还真是调理得不好。这难道是。。。。。。”马佳氏说到这儿,并没有继续,而是拉长了声音,转了几个圈儿,可这比说全了更能恶心人。

  众人听着这样说,都拿眼去看那个卫氏。这卫氏本就是小心翼翼的,这下子更是有点儿发抖了。这楚楚可怜的样子,可更是让人浮想连翩的。虽然,哪个不防着身边人,哪个不惩处奴才,可是面上,还要装个心慈大度的,所以,这众人脸上就开了颜料铺子了。

  纳喇氏再也忍不得了,就要开口说话,可皇后却抢在前里。

  “好啦。要我说,没准这是操劳孩子弄的。卫氏手巧,估计也没少给孩子做东西。只是,再怎么着,也要顾着身子才好。我这也劝上一句,虽说这孩子是额娘的牵挂,可是也不能这样不管不顾的,惠儿妹妹是个好的,必能把小阿哥照顾得好好的。你也就只要帮着看看,哪儿有那些奴才阳奉阴违,或是哪个一时疏忽了就行了。你现在这样,可不是让惠儿妹妹担心嘛皇幺嬷,您看可是?”

  既然要抬举,那就抬举个够芳仪想着,既然这卫氏现在还没够着胤禩,那就帮上一把,更在纳喇氏心上插一刀。

  卫氏一直想这怎么能弄回自己的儿子,这回皇后娘娘这样说话,虽然不是让自己抱回自己的儿子,可也是让自己可以看着自己的孩子了,只要一点头,只要孝庄一点头。卫氏顾不得别的,就这样眼巴巴地看这孝庄。这个样子,看在别人眼里,是可怜极了,再配上她那个身段那个容貌,真真是让人难以拒绝,不由都暗在心中骂了声狐媚子。而对于搞出这个狐媚子的纳喇氏,更是让她们心中嫉恨。

  太皇太后娘娘本来只打算碰个卫氏出来分分皇上的心的,也打压打压皇后,可根本没想着有关卫氏的孩子的事情。现在,皇后倒是服软了,可这样的奉承,也是有些过了。可是,太皇太后毕竟是老姜,这就看出了里头的门道道。这皇后,怕是想让纳喇氏不舒坦。

  只是刚才宣妃的事情,让太皇太后娘娘想让皇后舒服一些,纳喇氏舒不舒坦太皇太后并不在意,而且,她也没打算一直就让卫氏活下去。这个卫氏若能让皇上分了心,那么为了不重蹈覆辙,那这人自然是留不得的。若不能让皇上分心,那这个无用的奴才又留着干什么?卫氏在她眼里,不过是个暂时活着的死人,早晚会从小阿哥身边彻底消失的,现在也不用太在意的。

  太皇太后娘娘点了点头。纳喇氏就是再镇定,这会儿脸上也是极难看的。芳仪可不管这些。这时的芳仪只是自己心里恼火,想要纳喇氏付出代价。可是现在,她并不觉得自己有多解气。她差点儿失掉了儿子这种小打小闹,又有什么够瞧的。而且,为了这些,她还要努力压着火气,在这儿奉承说笑

  芳仪抽了个冷子,就去更衣了。等芳仪再出来的时候,就有个小太监回了坤宁宫,而后,给皇后娘娘拿了些大红袍过来。至于午膳时坤宁宫里又有人去找康熙身边的梁九功了,倒是没引起什么人注意。

  等大红袍送到了皇后手上,芳仪笑着说:“今儿个虽然嘴馋想吃那个东西。但还是要讲究些的。那东西最是寒胃,我想着,不如喝点儿红茶先暖暖胃才好。知道皇幺嬷这儿有上好的红茶,只是我们既然已经偏了皇幺嬷的吃食,怎么好意思再讨了皇幺嬷这儿的好茶?我这儿的东西虽不算定好,也就拿出来凑凑数,省得让人以为我小气抠门。”

  接下来,这顿午膳都用得尽兴的很。而等芳仪回到宫里,听了人的禀报,就在那儿冷笑连连。看着吧,虽然只是身上的病痛,可这是康熙亲自吩咐下去的,这对人的打击,大概是很严重的吧?

  293您看着办听着是慈宁宫过来的人,却又口口声声的说是宣妃的一片心意,康熙对于这人心中虽然有些腻味,但太皇太后娘娘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不过等一询问,才明白这突如其来送过来的菜肴,原来是起于皇后的兴起:皇后今儿个在慈宁宫用午膳。

  看着面前这额外的两菜一汤,耳边听着尚食太监的介绍,康熙倒也就觉得别有趣味:这两菜一汤,分别是横行介士会天篷、一品含黄和金玉满堂,其实就是蟹粉狮子头、蟹斗和蟹黄豆腐羹。康熙听着好笑,就问道:“这菜名是谁取的?”

  尚食太监这心提了起来,暗道:幸好刚刚都细细打听了,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回。脸上却是一派恭维的样子,道:“听说,这几位菜式是太皇太后娘娘点了慈宁宫小厨房做的,不过说是原本也就是太皇太后娘娘尝着玩玩的,既然今儿个皇后娘娘带着几位贵人要用了,就没有白用的道理,就让皇后娘娘等人想个菜名儿。这头道横行介士会天篷是皇后娘娘给取的,说的就是这道菜的两味主料螃蟹和猪,在一本叫《西游记》的书里就是这个名儿,现在可不碰在一块儿了嘛。那个一品含黄,也是皇后娘娘给取的,出自,额,出自唐人卢纯品评天下美味时说:‘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第一。’皇后娘娘说,这味中第一伯,可不就是一品嘛,然后主子们品味儿,不就得品嘛。那个金玉满堂,是宣妃娘娘说的,说是取这形色的。”说到这里,这太监脸上的汗都出来了。

  康熙看着这太监,不以为意,道:“好了,也难为你和那慈宁宫的小太监,记性不错,连西游记和卢纯品都记得。很好,等下都赏了。”

  康熙看着是轻松高兴的,其实心中不然。皇后好端端的,怎么就闹着一出啊?她这是想干什么?罢了,不管她想干什么,只要不出格,朕都允了。心里想着皇后,就又想到自己那两个嫡子。太子很好只是看着大儿子心里委屈,康熙也不好受。又想到了那个喜欢猴在自己身上上窜下跳的胤礽,心中一痛。忽然开声问道:“梁九功,你速去胤礽那儿跑一次,这菜式虽好,可那孩子现在却用不得。要快”

上一篇:招摇

下一篇:官人,吹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