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清廷 第163章

作者:喝壶好茶嘎山糊 标签: 穿越重生

  这倒是真让康熙心情好了许多。于是也就问起蒙阿泰这和塔身子如何之类的家常了。

  蒙阿泰听着康熙说话和气,知道这回自己真的做对了,也就婉转的表明自己在这里头的作用,也不知道这蒙阿泰是如何的灵机一动,忽然叩首道:“臣听闻宣妃娘娘病体沉重,已经到了神思不清、胡言乱语的程度。臣厚颜恳请皇上,是否可以让宣妃娘娘回科尔沁荣养。那片大草原,是宣妃娘娘自小看到的。没准到了那里,就能让她好了起来。就算是,就算是再也好不了了,能在自幼长大的地方渡过最后的日子,也是万岁爷皇恩浩荡了!”

  康熙听了这话,眼睛猛地一缩,这算什么?遣返娘家?这些做法以前在草原上倒真是有的。只是现在旗人已经进了关,自己也是这天下的主人,这倒叫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看来,这蒙阿泰倒是忠心得很啊。康熙漫声说道:“这事再议了!”

  这日,等康熙忙完了,才想起这宣妃的事情,老实说,对于宣妃,遣返娘家,还真是便宜她了。不过,其实这蒙阿泰想说的是,最后的日子吧?这人,聪明,急功近利,日后估计用起来也方便,那好吧,就给个皇恩浩荡予他。

  这回,这些蒙古人在京中还算是老实,除了进宫拜见太皇太后娘娘,平时一改往日的吃喝闹事,只在驿馆猫着。这让一力想与这些蒙古小王爷混熟混好的二阿哥来说,还真是无处下手的。不免的,就对这蒙阿泰又恨上几分了。而且,这二阿哥又打听到,这蒙阿泰曾经一路想与太子殿下套近乎,就更是愤愤的。他不好对太子大哥有所不敬,只能在皇阿玛面前上眼药。

  哪想到,康熙早就知道这里头的原委了。那日太子当众见了蒙阿泰以后,就把这事情告诉了康熙。其实,他要瞒也瞒不住,还不如自己坦白爽快。康熙对太子如此坦荡,对自己毫不遮瞒,本就欣慰几分,后来又是因为蒙阿泰说的是那样的事情,就更是分功于太子了。现在这二阿哥不懂眼色,上来说个有的没的,倒让康熙骂个狗血喷头的。

  对于这个儿子,康熙其实还算是喜欢,特别是这孩子的勇猛劲儿,以及平时肯刻苦下死力气,再说,康熙早年没了那么多个孩子,现在长那么大的阿哥也不多,哪个做父亲的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孩子的?

  康熙一向是在意的,才肯狠狠的骂,就想让这儿子更明白更懂事些,若换做小七,康熙还不太多说呢。

  只是现在的二阿哥哪知道这些,这一通痛骂,就让二阿哥脚都软了。本来这人还想着什么时候把这章佳氏的丑事告诉皇阿玛,可现在这一骂,就给骂忘了说了。

  这不知道是章佳氏的福气还是霉运。这要说是霉运吧,因为这二阿哥忘了说,康熙现在又要树个新宠,再加上李煦的关系,这章佳氏倒是狠得了几分康熙的眼。要说是福气吧,就因为现在狠得了康熙的宠爱,日后若是这些事情都露出来,康熙就会更火大。只是,现在,谁又知道日后到底会怎么样呢?

  就算是卫贵人自以为熟背熟记历史的,现在也很犯晕了。这真的是自己的蝴蝶?还是说还有老乡?

  因为章佳氏的出现,与卫贵人自以为知道的历史不一样,这卫贵人又把眼珠子放在了这章佳氏身上了。看看,原本只是个包衣奴才,一朝得了康熙的爱情,就成了章佳氏贵人了,这和那些清穿小说上写的,还真是像啊!听那些宫女太监转述康熙的话,听说这章佳氏琴棋书画都很出色,这可就是个不小的漏洞啊。这包衣旗下,小选进宫的,又是在乾清宫这么个地方当差的,怎么可能会是认字的?可这人不但琴棋书画样样好,最主要的,还是康熙还没有怪罪!这,这说明什么?自己当初,可是借了太皇太后娘娘的势,得了个才女的名头,后来自己又装着被逼认字学写什么的。。。。。。

  这样七想八想的,这卫贵人还真是有点儿就认定了。不过,这卫贵人虽然这样认定了,却不想上门认亲。她细细盘算过了,这人,应该就是那个侠王的额娘。既如此,那人就没有什么想头?照理说,那人应该是个短命的,可是这穿越的,总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吧?而且不管那人自己长命短命,那对于她儿子呢?最起码,这做额娘的,不会看着儿子被圈禁十多年吧?那会不会还有更进一步的想头?要知道,这十三小时候,康熙可是很宠爱的,最起码比自己的儿子更得宠呢!那这样一来,自己不就是多了个对头了?若这人也是熟知历史的话?那自己不就是更麻烦了?

  所以,不能认亲!这样,才能有心算无心!而且,自己还要尽快的摸清这人的路数!于是,这卫贵人就更勤快地跑永寿宫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烦恼,卫贵人一边烦恼着这些有的没有的,一边小心的试探着章佳氏。而皇后芳仪这回也是有着很烦恼的事情。这事情,还不小呢,事关两个孩子的婚姻大事呢!

  336尴尬事

  芳仪原以为大儿子的婚事定了后,她还要再过几年再来操心这些的,没想到,现在就要操心这个。

  康熙与宣妃之事上已经有了决断了,只是在这个事情宣布出去之前,最好还要先与蒙古结一门亲事才好。这倒让他想起前些日子在塞外时科尔沁多罗郡王毕里克图奉承讨好的话。那些日子,各路蒙古王爷来朝拜,可都不是光自己来的,除了带了儿子,就是带了年轻女儿或妹妹的。这些用意是很明白的,只是康熙并不想再要个蒙古妃子,所以康熙根本不接这个话茬。而这个毕里克图很有眼色,竟然透着要求娶的意思。

  芳仪早就知道,大清的公主扶蒙古的居多,就是那些亲王郡王国公等宗室格格也大多逃不脱这样的命运,只是她没想到,现在面前摆的事情,竟然是这样的。

  科尔沁多罗郡王是内扎萨克蒙古科尔沁部的世袭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是大行皇帝在顺治六年封给奇塔特的,这个毕里克图就是奇塔特的孙子,现任的郡王。这人已经年过三十近四十了,正妃已经过世了,子女众多,现已请封世子了,这世子乃嫡出,现年只有八岁。

  求娶?给谁娶?芳仪可不认为给这个郡王作继王妃是个好的。且不说年纪不配,但过门就给一群孩子做后妈,这事儿,难搞。这又有了世子了,以后的事情,也麻烦吧?要说是给世子,这才八岁,怎么娶?顶多是定亲吧?只是,这八岁的世子?皇三女和皇五女都十二三岁了。芳仪想着脸色就白了。

  康熙看着她,叹了口气道:“你放心,瑞嘉的事情,朕答允过你。别说瑞嘉了,就是瑞平等人,朕也不会现在就给定了的。这人,朕估摸着,是听说了养在太皇太后娘娘身边的大格格了。”

  芳仪听了这话,更是不安了,这几年,虽然顾忌着太皇太后娘娘,可是对于这个侄女,芳仪还是想着法子照应的。而这个孩子对芳仪也是很孝顺。芳仪忙拉着康熙道:“大格格今年虚岁十五了,太皇太后娘娘因为舍不得,这才多留了两年。这岁数,于那郡王,可两头都不靠的呀?”

  康熙拍了拍芳仪的手道:“你放心。大格格是朕的亲侄女,朕也是疼爱她的。况她又在太皇太后娘娘跟前尽孝了这么些年,朕不会亏待她的。毕里克图求娶,朕也可以让大格格嫁到科尔沁,但不一定就是嫁给他了。”

  “这回来的,是毕里克图的从弟。这人,虽然家世在那些蒙古子弟中不太显眼,但看着挺妥当的,马上也很有几下子。做个额驸,也没什么不好的。至于将来,只要这人不浑,对大格格也好,朕抬举了他还不容易?”

  芳仪听道这儿,就明白康熙已经打定了主意了。只是,还是想要替大格格多多谋划一下,想了想,就对着康熙道:“万岁爷看准的人,自然是好的。只是,我想着,大格格可是太皇太后娘娘教养长大的,太皇太后娘娘现在这样了,现在却说要大格格出嫁,别说大格格要舍不得太皇太后娘娘,就是老人家若有知,也舍不得大格格的吧?”

  这话,康熙听进去了,点头道:“确实是这样。那就先赐婚定亲,这成亲的日子,先放一下。若是太皇太后娘娘好起来了,怕是也舍不得这就要嫁了出去,恐也要多留几年的,若是,若是不妥,也要有个守孝的说法。”

  芳仪知道这不用现在就嫁出去了,才稍稍松了口气,对于这孩子自己是有亏欠的,慢慢一步步来吧,总要像法子让她日后的日子能好一点儿。不过,这事,她还得跟大格格提一下,让这孩子得有个心理准备。

  康熙走后,芳仪越想心里越难受,不光想到大格格,也想到了自己的瑞嘉。虽然康熙今日这样说了,可真的能保证?再一想到,这大格格虽然也是满族姑娘,可是这晋氏怀她的时候并没给她打好底子,身子就弱些,这些年又时时在太皇太后娘娘跟前,所以骑马什么的,也不过而而,这以后,怎么适应草原上的日子?又想到自己的瑞嘉,抓周抓了只鞋子,是不是最后也要在那个草原上过日子?想想这个,又想想那个,一时间,竟然烦闷无比,气往横里就顶上了,为什么一定要嫁!就不兴给招个额驸过来?

  先不说芳仪这边的低气压。年底前,康熙总算是让这些蒙古子弟回去了。这一下,这些人心里可就憋着高兴了,只是总算还想着自己这次是为什么进京的,这脸上还是好不容易没带出来。于是,不管是宣妃回娘家荣养的事情,还是万岁爷给博尔济吉特氏班第赐婚的事情,统统不放在心上了。只是这些人不在意,可他们传回去的消息,还是让家里那些人心定了。

  芳仪今年是忙得很,太皇太后娘娘这副样子,自然是不提自己过千秋节的事情了,不光自己不提了,连太子承祜的,芳仪也让给免了。原以为就这样太太平平的把年底熬过去了,可连着几日,康熙的脸都是臭臭的。

  这康熙脸臭也算了,可臭脸的时候还总往坤宁宫跑。又不说什么事情,芳仪估摸着,准是前朝政务上的,结合儿子们说的这几日番属国入贡的事情,又听说这噶尔丹今岁入贡很不像样,就知道这位心里犯了什么样的心思了。只是这些话,芳仪不好说,就是太子也不怎么好说。芳仪只能让几个小的出头献宝,倒是暂时让康熙舒了心了。

  只是,老天爷存心不想让芳仪好好过年,这年才过了小年,帝后正忙着祭祀等大事时,慈宁宫传来消息,太皇太后娘娘灌不进稀粥了。这下,不光是芳仪明白,康熙也知道了,太皇太后娘娘,只怕就是这两日了。

  康熙二十四年腊月二十六,太皇太后娘娘呼出了在这世上的最后一口气,薨了。这举国哀悼就不要说了。只是转年才出了正月,皇帝才脱了孝,皇子阿哥等还穿这青衣,这内廷里头就穿了个尴尬事情。

  337传说是这样炼成的

  太皇太后娘娘薨世,为国丧。康熙哀恸,一切越制,欲于宫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公大臣屡疏请劝,以日易月。更有御史大臣于宫门外长跪以谏,望圣上以国事为重,更勿使太皇太后娘娘在天之灵为此事牵挂。最后,上始从之,按先帝大行之制,持服二十七日,除服后,改换玄青色布袍。国丧中,臣民亦皆百日不剃发,服缟素,禁乐、宴、婚嫁。康熙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康熙尤嫌不够,康熙二十五年恰逢选秀之年,虽然等到秋选之时早已出了国丧期,可康熙还是让停了这年的选秀。

  这让一些早有想法的人们扼腕叹惜。一些有上进心的人家,特别是家中女儿在十五至十七的,更是跺脚,暗恨造化弄人。而一些家中有着适婚男儿等着指婚的倒还好些,毕竟男子与女儿的所求太过不同了,但还是有些人心里愤愤的。这惠妃,就是心中愤愤的一个。

  二阿哥胤禔是康熙十一年二月生辰,于今年已经十五了。原本惠妃心中早就有了盘算,也看妥当了人,这次让万岁爷指给二阿哥,也好帮衬一下自己,再为二阿哥添点儿力气。再者,这人还有些其它的小心思。

  太子成亲已快一年了,再加上前头的那些女官侍妾良娣儒人什么的,竟然没有一个传出消息来,这就让惠妃有了一些隐晦的痛快。若自己儿子能抢在前头让万岁爷添了长孙,是不是会让万岁爷多看看自己儿子呢?要知道,对于这个头一个,毋庸置疑的,万岁爷肯定是会放在心上的!所以,每每想起这个,惠妃就觉得兴奋,恍惚能看见万岁爷笑呵呵的抱着自己的孙子,而边上的皇后恨得扭曲了嘴脸。

  只是,这个长孙,可不能出身太低了。万岁爷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么些年相处下来,惠妃多少知道一点儿的。不然,反而会让万岁爷皱眉呢。所以,惠妃早就盼着选秀了。可现在却落了空,怎么不让她心中生恨的?三年!三年后,这太子若是再没有子嗣的话,那就是这人身上有毛病了!惠妃自己的希望落了空,只能暗暗的诅咒着太子。

  只是,惠妃心里怨恨,倒也不耽误她面带着悲切给太皇太后娘娘磕头。不过,此时的惠妃却又被其他事情牵住了心思,长声问道:“消息当真?”边上心腹宫人胡嬷嬷忙凑到惠妃耳边道:“千真万确。娘娘,据说皇后娘娘已经亲自去回了万岁爷了,说了这个消息。万岁爷还亲自问了太医话呢。”

  芳仪确实是去乾清宫了。自太皇太后薨世后,康熙确实哀恸,但芳仪还是觉察到康熙除了哀恸,还有一点点其他的东西,这些日子,更有些烦躁。那今日这个消息,不知道是让康熙稍微开心些,还是烦上加烦了。

  太皇太后娘娘,哦,现在因该尊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薨了,现在还停灵在慈宁宫中。每日里,皇帝还是要去磕头上香的。皇帝如此,那余人就更不要说了。余人除了磕头上香,还要跪灵,康熙那是国事为重,可别人不能因为持服为二十七日了,就把这个规矩也改了。

  只是今日这跪灵,却跪出事情来了。这皇上新近宠爱的美人,现在居于永寿宫的庶妃章佳氏晕了过去了。

  章佳氏昏过去了,其他一些妃子贵人也都没怎么在意,这种以昏过去搏出位的小手段,前些日子可是屡见不鲜的。稍微厚道些的只是撇撇嘴,那些刻薄的就话多了,什么“这要晕也得当着万岁爷的面晕啊”、“不会是偷懒吧?”这类的小话层出不穷。

  开始时芳仪也不把这事情放在心上,不过作为皇后,她还是要关心一下的。遣人把章佳氏移于一边的静室,自己坐等着太医的问诊脉案,那啥,绝对不是偷懒不想再跪哦。可等太医来说情况时,芳仪才明白,这又要是添丁了啊!好事啊!

  可再问问太医,说是这位章佳氏贵人,脉象太浅,估摸着也就是一个月出头。看着太医小心翼翼的样子,芳仪也盘算开了。芳仪是知道康熙虽然种/马,但也是极为克制的人,才不会在孝中那什么什么的。这一胎,怕是在腊月下旬的时候坐上的。可现在这就极为不巧了,因为日子太近了。虽然一般人都是不到预产期就生产了,可若是来个超过预产期的话,这就不好听了。而且世人大都是极喜欢听这些污糟八卦的,若是以讹传讹,那就更不好了,这康熙可是极爱面子的。

  康熙有没有面子,说白了,可与自己无关。可是想到康熙黑了脸,一向是喜欢往自己宫里跑,自己为了儿子女儿,还要去好好儿的哄他,就觉得麻烦。若来个迁怒什么的,就更麻烦了。再说了,这照顾管理那些小老婆,也是自己的活儿。于是芳仪想了想,还是自己去给康熙贺喜吧。

  等到了乾清宫外让人通传,不一会儿,梁九功就颠儿颠儿得出来迎了。这太监是十分的识趣,也不等人问,就巴拉巴拉的说上了,万岁爷现在正有些烦躁呢,可为了什么事情,梁九功倒是不知道。只是,梁九功倒是说了,才刚万岁爷见了内务府内大臣,还有礼部的,钦天监的人等。

上一篇:招摇

下一篇:官人,吹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