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学习强国发家致富 第67章

作者:爱落成墨 标签: 前世今生 穿越重生

苏妧回过村之后,了解了新稻子的抗寒能力,又听说其他地方受灾很重,这才又匆匆赶到了这里。

听到岐王的话,她摇了摇头,这其实算个意外之喜,当初试验的时候,她并没有测试抗压耐寒的性质,但她当时试验的时候用的母版确是比较抗压耐寒的那种,兴许是杂交后它的基因更加强悍了吧?

不过这倒给了她一点思路,看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得注意它的抗寒抗旱以及抗虫害能力。

她让人将自己带来的袋子扛了进来,放在王爷的面前,知晓这次受灾情况后,她便去村里向村民将他们多余的稻种都要了过来,虽然不够覆盖所有地区,但平均一下,哪怕每个地区少种一些,只要能跟以往的产量差不多就行了。

岐王十分惊喜的看着这些稻种,有了这些,再加上抢种一部分,不说能丰收,至少能让百姓们不需要饿着肚子。

京城此时也是一片愁云惨雾,在岐王刚刚离京的时刻,突然来了一场这么大的雪灾,已经有很多人传言是因为皇上逼走了岐王和县主,上天才降怒的,没看见之前的地龙翻身正是多亏了县主提醒才免遭此难的,这次正是因为县主不在,所以上天才将下次再提醒世人。

听见这传言,皇上本就不悦,可还没来得及处理此事,各地雪灾的伤亡便已如雪花般飞上了他的案头,这次受灾之广之剧比往年更甚,不仅是房屋倒塌,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有好几个地方的粮食更是全部被毁了,本就不是粮食产量丰盛的地方,加上流民日益增多,已经有了弹尽粮绝的趋势。

皇上只能调动一部分国库的存粮过去,可这次京中也受灾了,粮食还不能多调动,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且就算是这样,京中的粮食也已经快见底了。

这段时间,朝堂上天天都在讨论这事儿,皇上已是焦头烂额,只能询问众臣:“可还有什么主意?”

“北方各地皆以受灾,为今之际只能派人去江南采购粮食了。”一位大臣说道。

“据臣所知,江南近日遭遇水患,怕是存粮也不多了。”另一人出来反驳道。

“难道就无路可走了吗?”闻言,皇上怒道。

突然有一人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据老臣所知,此次雪灾北方各地,属岐王的封地受灾程度最小,有好些村子甚至丝毫未受影响,老臣派人前去打探过,听说乃是因为岐王封地上有好些地方种了一种新的稻种,正是县主研究出来的新品种,这稻子抗压耐寒能力极强,而且听人说产量极高。”

“什么新稻种?”皇上一时还没反应过来,问道。

下面的汪阁老却是一下子想起来当初岐王进献的那些稻种,站出来问道:“可是之前岐王擅自回京时进献的那些稻种?”

被这么一提醒,皇上也想起来了,竟然是那个?

第59章 收留

当日岐王献稻子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为了逃避惩罚才故意如此的,没想到他说的竟然是真的!

那日的事其他人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也有所耳闻,毕竟当时在场之人还有毕阁老,作为皇上的狗腿子,他是十分乐意见到岐王出丑的,所以早就将这件事当成个笑话讲了出去。

所以岐王向皇上进献过一种稻子的事情,在场之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听见有人如此说,便低声议论开了,没想到岐王竟然如此关心农业之事,对农学还有研究?不过那个稻子真的这么厉害?

事关重大,听完后汪阁老立马建议道:“臣恳请皇上立刻下令让岐王带些稻种入京。”

皇上也知道这事的重要性,虽然内心并不想看见他,而且才拒绝了他,再回头去要的这种行为,实在有些没面子,不过理智还是占了上头,他当即就下了一道诏令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岐王封地。

虽然用了最快的速度,但这么一来一回也需要时间,加上新稻种的事知道的人多了,也传了出去。

对于高官们来说,就算粮食全都毁了,他们家中的存粮也足够支撑,对他们来说,饿肚子这种事是不存在的,可老百姓们不一样,只要遇上灾祸,他们心中便会出现很大的恐惧感,那种食不饱腹的日子会不停的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所以当听说有一种抗寒耐压而且产量极高的新稻子,而且有地方已经种了这个新稻子,也用事实证明了这稻子的确能扛过大雪灾,这怎么能不让人激动?

“你们听说了吗?据说有种新稻子,在这么大的雪下都能存活!”

“怎么可能?这么大的雪早就被冻死了吧?”

“真的!我有亲戚在官府干活的,听说这次大雪很多地方都遭了灾,就那个种稻子的地方受灾程度最小,有村子全部中这种稻子的更是什么损失都没有!”

“这么好!那以后岂不是再也不用担心天气了?”

“不仅这样呢,我那个亲戚说这种稻子的产量比我们之前种的高多了!”

“那哪里能搞到这种稻子?”听说后,很多百姓顿时心动,急切地问道。

“只有那个岐王的封地有,其他地方都没有!”

“这么说来,那个岐王的封地肯定是不缺粮食了,以后要是哪一天我过不下去了,不然我就迁到那里去好了!”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他一人,京城因为是天子脚下,受灾情况再怎么严重也不至于让人都饿死,但其他地方可就没这么好了。

这些地方原本土地就贫瘠,粮食存货不多,雪灾过后流民甚多,支撑了十几天更是已经弹尽粮绝,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开始驱赶流民,彭城便是如此。

被赶出城的流民满心绝望,他们已是家破人亡,各地都在闹灾,这时候把他们赶出城,他们能去哪?难道真的要饿死在外面吗?想到这副情景,已经有人忍不住呜呜地哭了出来。

突然这时,有个人开口说道:“不如我们去岐王封地吧,听说那里能吃饱饭!而且听说还给地方住!”

这话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什么?真的吗?真的能吃饱饭?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村里有个人就去了那里,后来写过一封信回来,听说他们那里都没有人饿过肚子!”

不用饿肚子,这话顿时让众人心向往之,反正他们如今也无处可去,不如就去那里看一看好了。

这几日各个城中的流民都越来越多,各府衙早已写了条子来请示该如何安置这些流民,已经有好几人建议他将这些外来的流民赶出去了。

随着人口的愈见增多,各城消耗的粮食速度也越来越快,再这么下去便要将存粮全部耗光了,若是这一季的稻子没有丰收,那整个城就会一粒米都没有了,到时候如果再发生什么事儿,那他们就被动了。

苏妧也看到了各府衙写的建议,他们顾虑的的确有道理,只是她来的路上也看到了那些流民,衣不裹身,瘦骨嶙峋,还有很多的老人和小孩已是饿的面色浮肿,若是将他们赶出了城,怕是只有死路一条。

“不忍心?”岐王看了一眼折子,沉默不语,似乎在仔细思考这件事,抬头看见苏妧脸上的纠结,有些好笑地问道。

她叹了口气,说道:“若真将他们赶出去,那真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了。”

“既如此,那便将他们都留下吧!”岐王毫不犹豫地说道。

苏妧赶紧摇了摇头说道:“若是留下的话,不说粮食的事,还得给他们找安置的地方,而且流民一多容易滋生疫病,若是因此引来大祸可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她有些不忍心,但她心中也清楚,这不是心软就可以的,既要收留流民,就必须要考虑到后面的一连串事情,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完了的事。

这时,下人突然来禀报,说是京中来人了。

京中怎么会来人?他们刚从那里回来不久,还是皇上亲自下令让他们走的,怎么会这时候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