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 第601章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标签: 女强 穿越重生

然而一是大邺当年也够狠,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全面反击,打的突厥北退,一个冬天冻死三成百姓将士,他们知道疼了;二就是大邺作为对外开放的混血王朝,军队之中各族人都有,大月氏、突厥和沙陀部落占得比例很高,模糊了民族仇恨的界限,打仗的手段也逐渐趋于和平。

在北方常年的战场上,双方都意识到作为战争的底线,意识到了残忍的后果;然而在这里……显然还没能经历足够多的战争,进化出这样的自觉来。

崔季明与魏军的身影在建康围城的大军外围出现的时候,她居然看到这些慌张组队的将士们,率先搬出了曾经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流民”,让他们匍匐过来抵抗他们的骑兵和步兵。

若不是外头围的这层太厚了,崔季明与对方的人数太过悬殊,崔季明还会想些什么妙计。然而现在一是妙计对于这里三层外三层的建康也不管用,二则是她心里有恨,她根本不想用什么手段,就想正面狠狠的打到他们血崩肉碎!

当无数慌张的流民连保暖的衣物都没有,惊恐又无法的冲向他们列阵的大军。黑夜中看不清人数的魏军大军中传来了号令的鼓声,无数流民被后头的刀剑逼的往前奔跑的时候,就看着大邺的步兵后撤半步,侧身而立,手中近一人高的大盾铿一声齐刷刷立在了原地,从大盾侧面的缝隙之中该探出的□□却没有露头,他们只是单纯防御,如一堵墙静默的立在这里。

最前头的流民脑袋撞在了这木底蒙皮的大盾上,后头的人惊恐的挤上来。

此盾名吴魁,大而平,是三国时期吴地常用的盾牌,在北方却很少见,崔季明是第一次用,就用在了这盾牌发家的地方。

就在人越挤越多,不少可能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少女被旁边的挤倒,踩的连声儿都没来得及发出就没气了,魏军的军队里却同时爆发出了整齐的呼喝:“向北犹有活路!”

军队粗噶又整齐的声音响亮在这建康城外明与暗的界限之上,这六个字听起来有点啰嗦,但最前头的几排流民,率先明白了意思。

“向北犹有活路!”这样的呼喝还在重复,与震耳欲聋的吼声相比,整齐的盾带着冰凉的水汽伫立着。

“向北犹有活路!”

终于流民开始动了。

逃命的速度永远能爆发到极限,无数的流民拽上手边能拽的人,沿着这盾阵的两侧向旁边奔逃,如遇到石块的溪水一般,分开两股向北奔逃而去。

有些人没有反应过来,但前方没有剑,后方却有刀,该怎么走,本能已经告诉了他们。

偶尔不少流民也在那盾与盾的缝隙里,瞥到一眼盾后将士的面容。与无生气、冷冰冰的盾阵不同,那之后戴着头盔的静默队伍里,无数双仿佛在呐喊的眼睛从阴影中望向了他们。或是含着一点恨且不甘的泪,或是鼓励一般呲牙一点似哭的笑,他们注视着这些四散而奔的流民,却也盯着在流民奔逃大潮后,刚刚整理成阵的惊慌叛军。

鼓声再度响来,无数赤脚踩在青苔上,扶着黑色的树干,在夜雾中回头的流民,看见了那半山坡下无尽无边的整齐军队。鼓声仿佛能震得他们头顶黑色的枝桠与树叶也纷纷颤抖,哗的一声,如刀劈开山海,前列的盾阵猛然后退收盾,整齐划一到如同拨动后被按住的琴弦,没有多一丝余响。

山雾扑面,春寒冻骨,死里逃生的流民不约而同的回首,呆呆的站在山坡上。

盾阵后无数骑兵叱喝一声,仅有这一声如惊雷的呐喊后,窜出军阵——夜色中千万点寒光,铁蹄踏起泥泞沃土,如那劈开的山河一瞬崩塌收拢,说静无一人呼喝喊叫,说吵千万铁甲撞击刀枪鸣。

每一匹马是一枚破空的箭矢,万箭齐发,银针天降,窜过这浓烟滚滚的昔日繁华古都、如今的人间地狱,刺向了叛军之中。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也卡的厉害,一会儿改错字。

更的实在是太晚了,不多说了,我直接继续写明天的更新。

估计这几章,崔季明可能要在一众亲朋好友面前身份曝光了,但是不会暴露给天下人~

  ☆、第324章 305.0305.#

重骑轻骑交错, 以兵马的动势牵引整个战局,崔季明玩出了几百年后蒙古帝国的风范,随着步兵的步步推进, 箭矢如漫天春雨一般洒向了叛军之中,

势如破竹,对方的阵型像是浪涛面前刚刚用手团起的沙堡,瞬间垮碎,揉成一粒一粒沙散在人浪之中。

崔季明的军队, 却像是银瓶乍裂水浆迸的倒放, 倾巢而动奔涌而出的军队在卷席了对方后, 听到阵阵的鼓声,瞬间退回主将身边, 恢复了完整的军阵模样,仿佛外头一切的东倒西歪, 一地的乱尸残骸与他们这狼群,毫无干系。

她这才缓缓的领兵在前, 将队伍带到了刚刚被他们屠戮的一支叛军的营地上,距离旁边最近的其他叛仅有几里地,想来他们这里闹了这么大的动静,旁边那一些跟各自来野营似的叛军应该知晓。

崔季明到驻扎,都不能理解这种荒唐。贫民出身杀富户,都是百姓;拿了刀枪不打仗,只会抢劫;其美名曰要活路,脚下却垫着千万人的死。算上建康城内最强大的、攻下高地的那一支,附近七八支大小叛军,带着野营与商务会谈的氛围,落坐在和他们家乡一样被烧杀的村落之上,今日争一争,明日又联盟,前无可能,后无退路。

真他娘算作是只争朝夕。

张富十也不能理解,建康就算是混战了这么久,但是这一座城外围得叛军人数就是他们两倍还多,崔季明居然也不撤退,也不用计,就这样大张旗鼓的占了城外边隅一角,靠着一处城门落了营。

若不是战甲战力区别太大,她看起来像是从哪个地方上赶来分一杯羹的叛军之一。

崔季明没有动作,她既没有去主动再攻打别的叛军,也没有去四处解放乡镇,她就是蹲在这儿等着。张富十急了:“咱们这点兵力,他们要是联合攻打过来,就算是军备不精队伍散漫,人数劣势下,我们也要吃苦头。要不然咱们就再叫援兵,或者是去主动跟那部分南周的旧部联合,一起清扫周围然后攻打建康。要不然咱们就退居山林,寻间隙而出逐个击破,给自己创造机会——你现在这搞的自己跟叛军似的,到底是要怎样?!”

崔季明这几日没少喝酒,她之前在洛阳待的一段时间,似乎因为圣人有管她,她也不贪酒了,连贪甜的毛病都改了不少。如今也不知道是压力大,还是圣人不在没人管,又开始喝起来。

她酒量比饭量可怕,张富十经常进主帐的时候就看她躺在长凳上,长凳下一列比她还长的酒坛,各个空了。张富十可不会管那些什么上下级关系,该训已然训斥她,崔季明抠了抠耳朵,从长凳上爬起来,慢吞吞道:“你就是急,总是急。别多想,我们到这儿都是第二天了,他们想要联合,早就昨儿夜里来打我们了。他们这帮人,这辈子不可能联合,不但不能联合,还想利用我们攻下建康呢。”

张富十惊:“他们怎么可能,要是咱们打下了建康,进了内城,他们还有活路么?他们会放我们去打建康?!”

崔季明抱着酒坛,脸上的一点软肉压在坛边儿上,眯着眼道:“哼,他们会的。他们一个个都在怎么谋划,怎么用我们这把刀刺死别人。一个个觉得自己都是运筹帷幄,是渔翁得利,是历史上将会用大篇幅来描写他们机智的将才呢。我听闻昨东边几个叛军内部还厮斗起来了,死了将近千人,关系极其恶劣了。就我们这敌人住在他们旁边,他们还能内部打起来,难道还不明显么?”

张富十沉思道:“那你决意何时攻打建康城?如果我们攻破了之后,他们会不会迅速也跟着挤入城内?”

崔季明道:“明日,攻打我们这一侧城门,之前的攻城战中,建康的城墙好几处都被击垮,城内的那批叛军虽然现在也在疯狂修缮,但是拆建康城内的道路、拿砖砌墙,费时且抵御力一般,用黄土混合草秆又快又好用,可建康城内哪里有什么黄土草秆,修城墙城门只修了个半吊子。我的建议是攻城之后暂时退出战场,等到他们厮杀一番入城后,再重新围城逼降。”

张富十道:“听闻那些南周旧部也在抵挡叛军,为何我们不去跟他们联盟?”

崔季明招手叫他也到长凳上来坐,把手里的酒坛子也塞到他手里。大邺这时代还没有煮花生炸花生老醋花生,她只能跟金龙鱼抢零嘴,弄了些撒盐的炒黄豆,嘎嘣嘎嘣的咬。

她胳膊搭在张富十肩上,敲了敲他胸口精光铮亮的明光铠,语重心长:“你可别觉得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跟我们是一个道上的。我们和那些南周旧部本来拥有的仅存共同点,也不过是看不过叛军行事,想要打进建康城内罢了。如今他们被打出城,建康城内百姓折腾这么久怕是也……他们又已经人数锐减,或许说早没有上个月的今天的初心了。如果他们主动告降,我们可以接纳,但这种人切不可拉拢。”

让她这样一说,张富十也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如果是他独自带兵,他多半会去找那些南周旧部联合。确实,亡国旧部,走投无路,谁知道他们就不会衍化成叛军那类人。

只是计划的最后还是跟崔季明的想象有了些偏差。

崔季明为了轻装简行没有带任何大型的攻城器械,他们用的就是这些叛军营地残留下来的登云梯。深夜几千人陆续登城,重甲护身,城墙上结成小队群攻,而后迅速占领小半面的城墙,外部本就饱受摧残的城门被撞开,大批骑兵涌入城内。

城内确实战斗力比外头那些散沙要好很多,崔季明在对战时仔细观察了一下对方的军备,他们似乎抢掠到大部分南周旧部死后留下来的战甲,但是普及率并不高,制式武器和弓箭的数量都比较多。

但像类似于洛阳长安这样的大城,总会有大批武器铠甲留存在国库内,绝对能够几万军队暂缓燃眉之急,这些人的装束却不像得到过建康军备的样子,是他们没找到,还是言玉根本就没将军备留在城内?

这一次攻城比往常都要容易,而外面这些叛军围了这么久却并攻下城,一是城内战力确实比他们好很多,二就是他们的散沙模式根本没法去攻城,单是登城兵这个拿命去博的军种,他们就挑不出来。再加上想要用后退就杀这样的铁血手段逼手下的将士向前,然而手下的兵有不满可以随时逃走,旁边围绕的几个下家都会张开手欢迎——

外头这些叛军正在互相绊脚,谁都不让谁占了先机。

或许这种胶着的状态维持的足够久,肯定能衍化出几位人才,迟早能统一。可崔季明急行军来这里,怎么可能给叛军这种活路。

紧跟着她的军队攻破建康这一侧的城门,崔季明下令即刻离开建康城。外头早早虎视眈眈的叛军看着城门被攻下,立刻整队,满眼兴奋的想要紧随着冲入。就算是不敢对上大邺的军队,但都挤进去还不知道后果怎样,说不定大家一联手把大邺的这季子介给弄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