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第17章

作者:仙楂 标签: 穿越重生

想到这里,姜氏心痛万分,责怪黎清的话就快放到嘴边了。黎清见事态不对,怕是姜氏要生气了,急忙拿了一根油条喂到姜氏嘴边。油和着面的香一下子蹿进了姜氏的鼻子。

“娘,尝尝。”黎清笑道。姜氏本能的分泌出了唾液,她咽了咽,也不好责备黎清了,就拿着油条咬了一口。

这一咬,唇齿留香。

真香!

原来除了饼和包子馒头还有这样的美味,姜氏吃完一根又拿起一根。

趁着这个空挡,黎清添了几根柴火,随后揭开另一口锅的锅盖,里面是加了绿豆的稀饭。姜氏一手拿油条,一手抄起锅铲翻动锅里的菜。吃完一根之后她才想起来,她是不是应该训斥黎清一顿……

好啊,居然被自家儿媳给套了,顿时姜氏的嘴巴翘得老高。

“娘,我将这些给王婶儿送去。”

黎清用竹子编制的小框子装了七八根油条,每一根都有婴儿莲藕臂那么粗,合起来就是一个小框子那么多。对于这样的事儿,姜氏是不会拒绝的,王家有什么好吃的也不会少姜家一份儿,多年邻居做的俨然已经成了亲戚一般。

云及吃完自己手上的油条,便去洗了手。没有娘亲和奶奶的允许,他是不会自己拿来吃的。他看了看灶台上的长条长条的东西,觉得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

黎清回来姜氏已经将菜炒好了。

一家人上了桌。

“这东西叫啥名儿?你娘我活着么大岁数,确实不曾见过。”

“这个叫油炸鬼,也可以叫油条,油炸果。放进油里一炸,会迅速膨胀,是不是形象又生动?心血来潮想到的。”黎清笑着夹了一根给姜氏,又夹了一根给云及,最后才夹起来自己吃。

要是有豆浆就好了,可惜自己不会做。

“这东西能赚钱么?这么费油。”费油是绝对的,但是面粉倒是不废,发酵之后的面粉可以涨到原来的几倍大小,切下来可以炸很多。

“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这东西虽然耗油了些,但是未必得不到别人喜欢。”黎清道。姜氏也觉得有理,家里面暂时还能买得起素油。

“我计算过,按照三斤面,耗费一斤半油,加上损耗,一共是四百七十文的成本,保守可以炸出一百四十根左右,我们卖五个铜板一根,到时候我把粉条切细一点,有赚,或者我们还可以将就一些油做锅贴卖。”

黎清的意思是她只会这点儿技艺,先看看,能赚到钱就先干下去,赚不到再另外想办法。她有赚钱的门路,可是本金又从哪里来?就先从食物做起吧,民以食为天,吃最大。自己对与现代的食物并没有做过多的研究,一些寻常的还是能够做出来的。

谁都是从基础做起的,更何况老天爷没有让她直接来吃糠已经很好了,要是自己去了先秦,那可是只有瓦罐的年代啊。

“娘我们先在家炸好了,拿到草市去卖,先碰碰运气,要是有人买的话,我们就做这个吧,反正也就是赶集的时候才去,平日里织布绣花也不影响。”

姜氏点点头,她就拿出十两银子来给黎清霍霍,要是成功了,以后家里又多了进项,要是不成功,大不了她再绣几幅贡品,就出来了。姜氏如是想着。

云及在听到手上的好吃的是要赚钱的,吃干净手上的说什么也不再吃了。黎清知道云及是懂事儿,便道:“小白,今天这个我们是不卖钱的,离赶集还有三天呢,放着不吃就坏了,然后只能扔掉……”黎清摸了摸云及的头,这三个月来,云及长高了不少。

云及眼神一亮:“小白吃。”

姜氏也不会问这东西是谁造的,在她的意识里,油炸鬼这东西是从未出现过的,肯定是黎清想出来的。只有第一才会有巅峰,后来者皆是冒仿,绝对不会有第一赚的多。

她吃了油炸鬼之后,也看到了它的潜力。姜氏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姜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她的眼界绝对要比普通的村妇宽的多。

而黎清就更不用说了。

三日后,姜家两个大人背着背篓往草市而去,云及孩儿则是与她们在小路分开去了村学。

姜氏与黎清两人寻了个显眼的位置,便将自己的小摊儿摆开了。油条这今天一早炸的,现在还酥脆着呢。

这东西从来没有人见过,更别提吃过了。没有在现场炸的油条,香味不会那么浓郁。很多人闻到了香气,看了看摊子上的几盆子,由于太过陌生而收回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心。

黎清也不着急,只要有一个人上门,油条的销路就不愁了。

第33章 卖油炸鬼

“这位小娘子卖的是吃的么?闻起来挺香啊。”

终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了。

黎清微笑着,那笑使人如沐春风。姜氏去买纸袋了,用草纸袋隔着,避免油沾到手上。

“这是新做的一种吃食,素油炸的,很香,很好吃。”黎清说着便从一旁的篓子里端出一盆儿切成小块儿的油条,递到这人面前,示意他可以尝一块儿。

那人也不客气,本来就是个新鲜物,又听说是素油炸的,看这通体金黄的模样,肯定废了不少油。

一口下去,唇齿生香。天,怎么这么好吃?那人还想再吃一块儿,可惜黎清已经将盆子收起来了。

周围渐渐围了人。

那人悻悻然,问道:“这东西叫啥?怎么卖的?”

黎清道:“此物名唤油炸鬼,寓意炸鬼,至于价钱……五个铜板一根。”黎清微笑依旧,但是周围的人一听价格,就散了大半。

这也太贵了吧!

一个猪肉馅儿的包子才卖二个铜板呢。这个什么孬子油炸鬼,居然卖出五个铜板的天价,抢钱啊!

“这么贵?”那人明显咯噔了一下。

“想必客官也尝出来了,这油炸鬼是绝对用素油炸出来的,素油一百四十铜币一斤,我这里的油炸鬼用了不下三斤油,还不算麦粉和鸡蛋呢,成本高我们也没法子降价啊。”黎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众人一听,顿时一嘶。

草市虽然设置在码头旁,但这里不是很富裕,有钱人并不多见。听到这么点儿东西竟然炸了三斤油,顿时对这个东西充满了好奇。不过五个铜板,要不买一根尝尝,也至少吃回来几个铜板的油了。

无奈啊,这东西真特喵香,是油香啊。

黎清又把盆子端出来了。这次不止一个人尝,一盆很快被消灭个干净。

这下众人尝到了甜头,下了狠心。

“我买两根,这是十个铜币。”尝过的人立即抛出钱来,让黎清打包。

“我要一根。”

“来三根。”

好在姜氏回来了,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她一个人也应付不过来。

黎清赶忙开始装油条,姜氏负责收钱。

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总算送走了这批客人,黎清的油条也卖的差不多了。本来就是试卖,也没有炸多少。看来油条确实很受欢迎啊。

黎清原本想第一次卖肯定是要费上一番口舌的,没想到天齐百姓这般给力,五个铜板一根的油条也不见吝啬,咬牙就买了。

试卖很成功,黎清打算进行下一步行动了,现炸现卖。这才是油条正确的开启方式。

殊不知,那些人疯狂的并不是油条好吃,而是吃油。油炸鬼一看就不同于烧饼,这可全是在油里面浸染出来的。不要以为谁都能吃得起油的,很多人家里现在还在吃着桐子油或者是直接空锅子烧菜,然后挤点儿油进去,将就着吃了。

所以出现这样的油炸小吃不受欢迎才怪呢,这年头谁敢这般浪费油?

瞧着还剩下十几根油条,黎清也不叫卖了,她和姜氏说:“娘,我们寻个摊子,就在这儿炸,边炸边卖。”

“这……岂不是还要背口锅来。”姜氏迟疑了,不仅要锅,还需要灶台和案板,实在麻烦,特别是还要防备东西被偷。所以黎清这个想法实在是不可行。

“不行,再打一口锅太贵了。”姜氏一口否决。

黎清想了想,觉得也是。

就片刻的功夫,一个背着一背篓菜的大汉过来询问道:“这位大娘此物是什么?像是油炸过得。”

“这是油炸鬼,是我儿媳想出来的一种小食,吃起来又香又酥脆,客官可尝尝。”姜氏将盆子端到那大汉面前,那大汉腾出一只手来,拿起一块儿吃,觉得甚是不错,便问了价钱。迟疑了片刻,他决定买下剩下的油炸鬼。

显然这是一个大客户,黎清为他打包了剩下的,封了两层,放进了他手提的篮子里。

“咦~是你啊,上次卖莴笋的那位娘子。”那大汉先是惊讶状,随后便嘿嘿的笑了两声儿。

黎清起初也没有想起这人来,仔细回忆之后,两个人重合起来,笑着说:“客官生意兴隆。”

“咳咳,承蒙小娘子吉言,在下是码头旁食肆的主人,人唤我一声儿关大郞。”关大郎自我介绍道。

姜氏一瞄,似乎这个关大郎的苗头不太对啊,不过也不算出格就是了。自家儿媳妇自己还是相信的。只听得黎清道:“妾身本姓黎,夫家姓姜,这是我婆婆。”黎清扶着姜氏的手臂道。

那大汉的眸光似乎黯淡了下去,不过笑容依旧。

“姜大娘安。”

“关相公安。”姜氏亦是礼貌的答道。

“我食肆就在码头边上,欢迎二位来我食肆餐饭,不早了,小子就此告辞。”关大郎抱着自己的东西,做了告别。

草市这边也有颇多的挑货郞,都是十里八乡的百姓过来贩卖的。交了所谓的一个铜板的摊位费之后,黎清和姜氏两人收起自己的东西,背着背篓,准备去逛逛草市。

大多数是售卖自己做的东西,有卖扫帚的、卖鸡蛋的、卖斗笠蓑衣的、卖糖人儿……等等,充满着民间气息,这是在现代完全找不见的了。

黎清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样的小日子甚是悠闲,小小隐于野、大大隐于市。曾经从未做过小生意的黎清,也要开始做卖货郞一样的人养家糊口了。

回到家之后,黎清和姜氏清点了今日的收成,原本就是打着保本的旗号做第一笔的,所以才会切了让众人尝尝。

今日一共免费赠送了五根油条,也就是二十五个铜币。装铜币的篓子里有五百二十五个铜币,也就是说卖了一百零五根。成本大约算是二百个铜币,赚了三百二十五个铜币。

俩人相视一笑,家里又有了进项,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黎清尽量在炸的时候控制好,少浪费,以求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利润,当然人工费是不能算的。油条这个东西做法很简单,虽然短时间内没人可以模仿,但是却不能小瞧了古代人的创造力,不然后世也不会满大街早餐店都有卖了。

等到有人造出来之后,黎清便打算做另外的东西了。

下午,云及回家,黎清在院子里考查他的功课。

第34章 不背完,不给梯子

“今日上午是姜夫子讲句读和三字经,下午樗夫子讲授论语,三字经我已经背的滚瓜烂熟,觉得很是无趣。”

云及嘟囔着嘴,又说道:“娘亲樗夫子有单独给我指点,这是不是就是另眼相待呢?”

黎清噗嗤一声儿笑了,云及一本正经的说着:这是不是就是另眼相待呢?怎么就这么可爱呢,这孩子,瞧他这话说的。

“这件事你的同窗知晓么?”

“知晓。”

“樗夫子单独指点你,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呢?还是隔离了人群呢?”黎清问。

“是在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在。”

“那你为什么会认为他对你另眼相待呢?其实他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该指点的时候便会指点呢。”黎清翻着云及的书,这书是姜汤臣还在世的时候购买的。

早在二十年前活字印刷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这大大降低了书籍的价格,使得更多的百姓可以看到书本,学到文化。你可以说,活字印刷的发明直接推动了整个天齐朝文化水平的提升。

“我明白了。”云及点了点头,又将夫子给他布置的作业给黎清看,黎清给他纠正了一些错误,完善了一下。

云及是个很有创造力的孩子,只消黎清稍微提点两句,他便能举一反三。而且他还有一个特别令人羡慕的技能,过目不忘。

这个应该是天生的,黎清记忆力很好是后天训练的。她每每想到此,就对云及羡慕的不得了,但是又拿他没办法,谁叫孩子她们家的呢?

黎清每日要织布纺线,姜氏绣花。两个大人偶尔去田里看看,拔一拔秧田里的草。菜园子里的菜也换了一批,种上了四季豆等搭架子的菜。桑田里的第二批桑叶孙二叔家也摘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