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第22章

作者:仙楂 标签: 穿越重生

黎清看这些参考的人,有些已经人至中年,甚至须发斑白,不过这都是少数。基本上年轻人占大多数,并且都在十岁以上。自家儿子应该是参考最小的人了。

乐旭县还算比较富裕的一个县,考棚是临时搭的,大约有几百个,还带了草做的屋顶,不至于被风吹雨打。

因为来的时间早,云及早早的就进去了,应该可以选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黎清千叮咛万嘱咐云及千万不要选在茅厕旁边,更不要选在考官旁边,两者皆有所影响。

茅厕旁的考棚会受到生化武器的影响,而考官旁边则会遭受心理上的攻击。

县试比较水,这个水指的是不官方正版考题,而是题目由县令当场出题宣布,然后考生在自己所拿到的空白的纸上眷抄下来,而后作答。

这一件事,也很考验学子的记忆力,和写字的速度。县试对于字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因为大多数还是十来岁的孩子,练过没几年书法,怎么可能写的好看?

为了让云及更好的写字,黎清在家里专门划了一块地,上面铺满了沙子,云及拿着树枝在沙子上写字,等这个字练好了才能在纸上写。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性的过程,恰巧云及耐性还不足。所以他的字在黎清看来,还是很差火候,不过对付这一小小的县试足够了。

“娘,这天还没太亮,我们去客栈等吧,等差不多了再出来接小白,反正我们这样站着也不能帮到他。”黎清扶着姜氏的手臂。

姜氏原本想一直等下去,当年她的丈夫她也是这样等得,她的儿子也是这样等的,现在她的孙子她还想这样等。

恍然一听到黎清之言,她觉得,她不能这样等她的孙子了。姜氏心里咯噔一下,她怕了。

“也好,我们去茶馆泡壶茶也听听话本。”姜氏忽然笑了。

两人相互扶持着坐到了茶馆,花了十个铜币,便开始听说书话本。

“天生丽质难自弃,娥媚嫉妒总芳菲。没来由直下马嵬,铁马金戈战狼催,九曲海外有仙山,高人探知拟太真。时因涩涩而误国,叫他天子几行泪。这首诗单表帝王之情,实在荒唐,世世于民,困于后庭,举步维艰,大道即远,人情万端,杀身以成国,万千颠覆,呜呼而哀哉……”

黎清一坐定,便听着说书先生在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她还是第一次听到古代的说书呢,感觉还不错。看了一眼姜氏,发现她已经完全沉浸在说书人的言语中了。

这说书的很有水平的样子,说的话抑扬顿挫,偶尔还拍个板子强化氛围。对每一个角色的把控也很到位,底下的听众听得一愣一愣的,偶尔还做出吃惊,喜悦等表现。

再说云及那边。

云及是第十二个进入考场的人,他领了纸入了考场,寻了个不错的考棚。仔细检查过考棚内的每一处,才从自己考篮里拿出笔墨,小心摆放好。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做事承袭了黎清一贯的风格,那便是小心翼翼。为了防止不小心弄倒了砚台里的墨,云及将其搁置在离纸最远的地方。

一共有四张纸,其中一张为草稿纸,略显粗糙。另外三张为答题纸比较厚实,除了密封线之内的地方,其余皆是空白,答题时需要小心规划,避免出错。

规定了什么位置写名字籍贯和家族三代。云及暂时不动笔写,而是坐在座位上等待。毕竟是第一次上场写,稍微有些紧张。

黎清在家时也给他模拟过考场的氛围,他应当比其他学子更加稳当的。

用一句话来形容云及便是:表面稳如老狗,内心慌的一比。

第43章 县试

可是一想到考场外的娘亲和奶奶,云及浑身都充满了动力。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云及越发的明白,读书做官才能让娘亲和奶奶免遭闲言碎语。只有站得越高,才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娘亲不喜欢樗夫子教自己一些阴谋诡计论,不代表他自己不会去主动学习。为了娘亲和奶奶,他定要拼命努力的去争取。既能满足娘亲的愿望,又能保护她们,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黎清还不知道自家儿子已经不是表面的那般单纯了,要是知道了多半要吐血。

大概小半个时辰之后,县试的大门正式关闭,迟到的考生一律不再进入考场,考棚里几乎坐满了人。

挨个的清点了人数之后,正式开始考试。

县令在底下清点人数的时候,便已经将题目写在纸上,然后迅速有人进行多份誊抄,然后挨个传看。

几百个考棚不可能做到高声而语传递试题,也只能这样做了。

轮到云及时,他仔细阅读了题目,而后将其写在了纸上。

很多人以为自己记得住试题,而没有及时的抄下来,结果因为慌乱而丢失了重要信息。这样的结果是,允许看第二次。

云及却是不慌不忙,他仔细的阅读草稿纸上的题目之后,开始倒水磨墨,大约磨了半刻钟,云及才拿笔触墨将答案写在草稿纸的一旁。县试的题目都很简单,主要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

如第一题,便是:“大学之道……则近道矣。”(《礼记·大学》),第二题“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孝经》)云及只需要将中间空缺的部分填出来便可,这便是所谓的贴经。

今日所有的题目都是这样,等到了明日题型便会变化,应当会掺杂墨义的内容。不过那不是云及应该关心的事儿了,他现在要专心于眼前。

樗夫子说过,考场内的一切都要小心保护它的完整性,所以云及写字格外小心。大概花了两个时辰云及才将所有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

这时已经快日中了,云及有些饿,他搁下笔,从地上捡起一块儿石头,将试卷儿压住。才拿起一旁的考篮,纸包里面是黎清为他准备的充饥食物,两个面包,两个馒头,还有炒小咸菜。

云及拿起馒头就着咸菜坐在椅子上规规矩矩的吃着。他的眸光已经飘向了其它地方。

他的对面考棚里坐着一个带着簪子的男人,二十来岁的样子,应当是写累了,正坐着休息。仿佛是察觉到有人看他,那男子抬头,正触及到云及的眼神。

男子心中闪过一丝惊讶,这还是个奶娃子吧,怎么就来参加科考了?天!哪个村儿的?这般妖孽。

云及和那男子的一切小动作都落在监考官眼中。一来二人未曾作弊,二来二人无伤大雅,所以监考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男子低下头,唇角勾了勾,几岁娃子又如何?难道就读完了科考要求必读书目?从娘胎里出来的也做不到这般迅速吧!我还是专心答我的题,避免出现纰漏。

两个人都不再关注对方,云及将馒头吃完,喝了水又吃了个面包饱了。云及又注意到斜对方是个老者,大概五十几岁,两鬓斑白,衣衫上还结着补丁,看起来挺穷的。

他正在慢慢写字,手上的笔已经出现了裂纹,有些残破,云及看了一会儿也不再关注了。

他现在要将力气都放到誊抄试卷上,不仅要写答案,还要写题目。

摆好纸之后,清心凝神,这是娘亲告诉他的法子,他照着用了。

提笔着墨,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好。樗夫子时常指导云及的字,樗夫子的字有几分自己的风骨,他从隶书里吸收了精髓,柔和到了楷书里。身所以云及对此有些继承,只是不太显露,在家时黎清又对云及的字有所指导,两者皆有所长,云及都默默的吸收着。

终于在日薄西山之前,云及完成了所有的题目。

接着他仔细检查了一遍,认为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才摇响了自己考棚的铃铛。

等考卷被监考官收走了之后,他才提起自己的考篮,迈着步子出了考棚。

云及不是第一个出来的,但也不是最后一个。考试的时间还没到,所有的考生都不得出去,前面交卷的都在门口等待着。

因为年龄小的缘故,云及是出来的考生中最矮的。众人都有些好奇,这个小萝卜头,这么小也来参加考试,怕是四书都没有看完过吧!

那些十二三岁的,原以为自己是最小的,没想到还有比他们更小,心里不舒服的同时,也对自己产生了反思。凭什么别人还是奶娃娃的时候就可以参加科考了?自己却还没有进步。

云及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心思细腻,对此早已有察觉,所以并不愿过多接触。他自动提着篮子退到一旁的角落里,安安静静的等待考试结束。

在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要绝对行为低调,不能引人注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云及懂得这个道理,这是上次打架得来的教训。

上次的事,娘亲和奶奶帮自己解决了。如果下次闯下祸事,娘亲和奶奶无法解决,岂不是要连累她们?云及万万不敢想象。

姜氏早早的拉着黎清在县试院门口翘首以盼了。黎清看姜氏那个样子,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一下,望眼欲穿。

感觉自己这个母亲做的好失败哦,居然还没有奶奶爱的那么淋漓尽致。

黎清愿意对自己检讨三秒钟。

终于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了,大门即将打开。里面走出一群高矮胖瘦,老幼不齐的学子。

边走还边嚷嚷这次的题目。

“该死的,那篇《孟子》的,我竟然没有想起来,出来之后,又出现在我脑海里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也有一道题没写上,就是那篇《中庸》里的,我现在也想不起。”说话之人颇为气馁,仿似这次考得不是很好。

“你们想不起来算什么,我做了蠢事,我看漏题了,等写完了检查时候才发现,只好掐着缝儿写了。”

第44章 第二场

考完之后,有人欢天喜地,有人如丧考妣,黎清恍然有了一种高考的既视感。

等了许久,大概考生都走光了,黎清才看到提着篮子的小小的云及。

因为还是三月,倒春寒未过,姜氏怕云及冷,所以给他外面套了一件带绒的薄衣裳。

两人也没问云及考试如何,都心照不宣。急急忙忙的带着云及回了客栈,吩咐厨房做了热食来。

“小白冷不冷?”黎清在客栈后厨要了些炭火倒进竹瓮子里,放在床边,让云及的两只脚踩在竹子编的瓮子上。云及的手脚都是冰凉的,这让姜氏心痛不已。等他被捂热之后,客栈厨房那边也送来了吃食。

客栈送的鱼炖豆腐汤,云及拿了勺子一口口喝着。他有些奇怪,为什么娘亲都不问他考的怎么样?不过既然没问,他也不敢说。

“明日是第二场,今日熟悉了,明天就容易了,我们云及是最厉害的了。”黎清笑说道。她拿了碗给姜氏乘了一碗汤,又给云及理了理衣领。

“今天顺利吗?”姜氏问云及。

“奶奶,都写完了,考卷上的我都背过。”云及高兴道。

“真好,我们云及就能干。”姜氏夸赞道。

“嘿嘿嘿。”云及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不知怎么的半夜竟然下起了雨,叮叮当当的打在屋顶上,使得倒春寒的威力又增加了几分。

考场要搜身,不能穿夹袄,无法只好给云及多穿几件单衣,外面依旧套了那件带绒的外衣。

黎清今日给云及准备了一个小火炉,巴掌大小,里面放了几块碳火,能带进去也罢,不能带就算了。主要是希望云及中午不要吃冷食,没想到竟然带进去了。

看着云及的背影消失在门内,黎清和姜氏站了一会儿,又去了昨日的茶馆,中午饿了便去外面的馄饨摊子上吃两碗馄饨,可怜的云及饿了只能啃馒头。

今日的题目果然与昨日有所不同,昨日是贴经,今日则增加了墨义,墨义类似于章句,即为解释,或者是说对经典的理解。还要求写一首小诗,不限制格律。

云及在学堂学的诸子经义的同时,也接触过作诗,他娘亲偶尔会写诗,写完便给云及讲解写诗之道。耳濡目染之下,云及也会写一点,但是总能够被黎清挑出毛病来。

黎清曾经专门跟着老师学过写诗,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诗她都能写。在给云及辅导课业的时候,也常常给他讲解一些诗。

云及先将墨义内容写完,墨义都比较简单,都是平日里夫子讲授过的,所以云及写的很快。但是也架不住数量多,云及写了整整一个半时辰。然后还有几个贴经的题目,又花去了他半个时辰。

最后便是写诗,诗的题目是:“春”。一个字,简单又粗暴。

正值三月,春光明媚好时节,主考官出这道考题也算是应景了。此题对于云及来说,确实不甚费力气。他写过几首歌咏春天的诗,不讲格律,那么只需挑一首便可赋之而上。

但是转眼一想,春其实也算一个比较旧的题材,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写过春天?恐怕主考官已经看烦了,若是不能别出心裁,入不得法眼。

这么一来,自己写的那些通通都不能再用了。

云及暂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坐在椅子上开始吃东西,今日黎清给她准备了炭火,故而考篮里的馒头尚且有余温,吃着比昨天好多了。

他今日又占据了昨日那个考棚,不过他的对面却已经物是人非。

昨夜一场雨洗涤过的空气清新无比,还蔓延着似有似无的花香,柳絮飘零,缓慢的落在地上和花瓣相依,地上有水,风吹过再也带不走它。

云及恍然觉得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悠然之处,清心之感顿然而生。一时之间,馒头掉在地上了也未曾发觉。

他伸手接住了一片柳絮,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于是云及提笔写道:“昨夜西风扫落红,半生云卷半舒瞳。三山半过青天外,犹有绿枝俏墙头。”

写完下一瞬间,他猛然一惊,而后瞪大了眼睛。方才他做了什么?好像写了首诗。

云及: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做什么?我刚刚做什么?

云及心里一连串的问好之后,恍然发现,他刚刚好像顿悟了。此时云及恨不得一蹦三尺高,好在他及时他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猥琐的捡起地上的馒头,擦了擦放进考篮里。随后喝了口水,开始欣赏起自己写的诗来。

娘亲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夸他的,云及心里傲娇得想着。检查之后发现没毛病,云及开始检查自己前面的墨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