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第27章

作者:仙楂 标签: 穿越重生

“是,已经病了好几天了,没办法医治,只能拖着。”姜奎低下了头。

“为何不去山上找草药?一般的草药也可压制几分。”黎清问。

“试过了,不见成效,我们这些人是地里刨食的,来来去去也就只认识那么几味,试过了没什么用。”

黎清和他们半斤八两,确认过眼神,不是学医的人。

“我此次前来是有事与姜爷爷说。”黎清不再看那几个病人,而是转向了姜奎。

“什么事?”经过这次的洪水事件,黎清在姜奎心中所占的分量,又重了几分。

“下过几天暴雨之后,可以看到雨在逐渐减小,不过离洪水水退,应当还有些时日,这段时间尤其要注意的是提防瘟疫,姜爷爷也是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的人,听说二十几年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姜奎睁大眼睛,他差点把这一茬子给忘了。洪水之后,五行紊乱,六气错位,最容易导致疫病。

第53章 提防

二十几年前的那场瘟疫是干旱造成的。难道二十几年之后,十里塘又要承受一次灭顶之灾么?

姜奎做了大半辈子的村长,管着十里塘几十户人家两百多口人。其实二十几年前十里塘有百来户人家,都是因为疫病,只剩下几十户了。

如果再来一次疫病,恐怕十里塘就要消失了。

“想必姜爷爷经历过,也知道如何提防,我在这里便不多说了,我想应当尽快组织我们村的人,做好足够的预防准备。”黎清福了福身道。

“是黎娘子,黎娘子谢谢你,若不是你恐怕现在我们全家都困在那洪水里了。”

“是啊是啊,黎娘子真是好人。”

“是黎娘子把我从水里拉出来的,要不然我早就不知道被洪水冲到哪儿去了。”

黎清刚要走,一群人将她围住,一直说感谢的话。黎清笑了笑,摆手道:“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后面姜爷爷会组织好的,大家都平安便好。”

草丛后面,李氏这个老婆子死死抱着自己发了高热的孙子,听着村子里的人对黎清的感谢,心里就像插了一根刺似的。

她为什么要针对姜家呢?那是一段几十年前的往事了,不提也罢。

李氏家里的男丁都在城里干苦力挣钱,李家成的母亲在生他的时侯血崩而死,其父并未再娶。

李家成便是由李氏带大的,李氏本来就是个胡搅蛮缠,心眼儿颇多的人。带出来的娃子也如她一般的没见识。家里有点儿钱便送了李家成上了村学,成绩一塌糊涂,还经常欺负人。

云及在村学刚开始没少受此人欺负,只是他一直没说。直到这个李家成越来越过分,云及便打了他。

当得知姜家的人虽然失去了顶梁柱,但依旧不好惹之后,这个李家成才在李氏的教唆下有所收敛。至少在村学里不敢对云及怎么样了。

李氏暗地里作妖的事情,姜氏也是云及出事儿后,在村子里听来的。黎清那会子正忙着做她的事情,没太关注。

姜氏在村子里这么多年,早就有一套消息的来源。李氏做的事情分毫没有翻过去,姜氏全都知道了。不过她并没有告诉黎清,姜氏并不想要黎清去躺浑水,这是她与李氏的个人恩怨。

几十年前的旧事便不再重提,眼下都在关心着如何渡过此次难关。

黎清表示并不想和村子里的人待在一起。她离开后,姜奎正式开始编织队伍,采药、摘取果实的妇女队,伐木的男子队,打猎的猎户……

姜奎组织能力是很强的,再加上他在村子里的威望,一路过关斩将,麻烦渐渐减少。

这一段时间村民们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偶尔因为分配不均有小小的摩擦,大的事故却是没有的。

在生与死这个问题面前,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不是小气的人。十里塘的风俗自来如此,别家有事众人相帮。这也是历代传承的家训。

古人可爱便是可爱在此处,绝大部分人都遵守着老祖定下的家规,走了一条仁爱之路。

纵然有几个耗子屎,还没有落下来的时候就已经被踢出去了。

黎清回到岩洞,王氏正在修补衣裳。姜氏按照黎清的吩咐和洪氏采了很多草药。黎清虽然不学医,却知道一些草药消毒的方法。

花椒水可以消毒,艾蒿烟熏也可以……

黎清觉得有必要去寻找几本医书,她决定瞬移到那个有淮水的地方去,寻找几本医书,最好是带图那种。

整个锦州几乎都浸在洪水里,而黎清才知道那个有淮水的地方叫上京。原来这是天齐朝的都城,天子脚下,果然繁盛。

黎清穿着一身粗布麻衣,与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她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身上带着两百两银票,往医馆里钻。

“这位娘子抓药还是看病?”黎清一进门便受到了药童的热情相待。

“我是来看病的。”黎清道。

“好嘞,这边儿请。”药童对黎清做了个抬手请的姿势。黎清来得早,刚好前面只有一个看病的,也无需她等待。

“大夫,您能帮我开几副预防风寒的药么?对了,还有退高热的药。”黎清直奔主题。

“这,是得对症下药,看病人病情状况才是。”大夫摸着胡须。

“情况好像有些严重,您在一般剂量上稍微加一点儿,最近天气异常的厉害,城外庄子上好些孩子老人着了凉,发起了高热。”黎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企图忽悠面前的大夫提笔开药。

“大夫,人实在太多了,我没有办法一个一个的带来,只好自己来。”

大夫犹豫片刻之后,还是给黎清开了几个药方。黎清抓了药,请医馆后院帮着将退高热的药熬好。自己则是去市场上买了个大瓮子,拿回去示意医馆的将药汁都装在这里面。这些药一共花了黎清五两银子。

随后,黎清去了书铺。

好说歹说,才让书铺的管事卖给她两本草药图。

因为医术从来都是秘传,市面上流传的医书并不多,何况是带图的。这两本草药图花去了黎清二十两,令她肉疼的不行。这得是多少油条面包才能换回来的钱啊?

黎清在上京市场里逛来逛去,忽的瞥见一家脏兮兮的店,上书石灰二字。

石灰,消毒!

买!

黎清再次骂了老天爷一顿,特喵的为啥子不给自己一个空间?不知道一次能拿走的东西很少么?

为了不引人注目,黎清这一次来了上京之后,下一次便不知道是何时了,总之,短时间不会再来。

最后,黎清只买了一包石灰,大概五十斤。这玩意儿便宜,不过一百个铜板。

抱着一堆东西,黎清出了城门,在一个草笼子里瞬移回到了山上。

她并没有将这些东西示于人前,而是换了个地方藏好。

至于那罐药汁,只是寻了个由头,说是自己采的草药熬的。刚买的瓮子外面也涂满了泥巴,看起来就像从泥里面抠出来的一样。

给生病的人一人倒了一碗,李氏的娃子也不例外。还剩下一半,等他们下次再喝。

第54章 庙堂上

上京,皇宫,朝堂。

大殿古朴而威严,雕栏玉砌,彩彻云檐,无一不精。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一旁的首领太监高声喊道。

台阶下方站着几排朝臣,官服颜色不相同。

“臣有本奏。”

皇帝高坐在上,面无表情,却眼神生动。已经四十六岁“高寿”的他威严的声音中涵盖着一丝沙哑:“顾爱卿有何事?”

顾审言端着自己的笏板给皇帝磕了个头,随后起身拜道:“今年四月开始直至七月,锦州和横州大旱,本以为会一直干旱下去,谁曾想?中元节时两州忽降大雨十几天,导致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责请户部和工部立刻调拨粮食与太医院前往赈灾。”

“此事怎么如今才上报?这么大的事,朕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收到,你们是干什么吃饭的?”皇帝一听,当即大怒。

“陛下,早在六月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大旱的准备,只是没想到七月半,锦州和横州竟然突降暴雨,导致宁河泛滥,洪水成灾呀,再加上锦州和横州本就地处偏远,消息快马加鞭传到上京,也已经过去了十余天,等我们的人赶到,恐怕已经月余,陛下此事再也拖沓不得。”

“责令下去,令户部与工部立即准备,调拨粮食和药材前往救灾,一定要与当地洽谈好,切不可出现灾民动乱才是。”

“臣遵旨。”户部尚书与工部尚书拜言。

“还有什么要紧的事?还不速速道来。”皇帝眉头紧皱,生怕又出什么乱子。

底下的大臣一时之间面面相觑,嘴唇蠕动,却又不肯对皇帝说话,皇帝只能表示没啥事了。

早朝结束,丞相顾审言、工部尚书李涛以及户部尚书沈雁被皇帝单独留下来。

“陛下,这是锦州那边传过来的折子,这次洪灾不同于往年,这场大雨实在来得蹊跷,直接淹了锦州和横州大部分县村,再加上锦州那边穷山恶水,地处偏远,我们的粮食和资源恐怕难以到达。”工部尚书李涛拱手道。

“到不了也得给我到,而且必须快马加鞭。这可是两个大州,我天齐突然遭此大祸,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岂不是寒了天下的心。”皇帝重重的搁下折子。

“陛下,陆路不好走,其实我们可以走水路,锦州有湛江跨过,大河罗网,我们大可以从京华运河直入湛江,通过水路运输各种物资。”顾审言道。

“我想他们户部和工部的人还没傻到那个程度,知道我朝开辟了两条运河。”皇帝差点儿翻了白眼,但出于良好的教养,他仍然表情严肃。

“谨防瘟疫,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不要像二十年前那样,举国之力才灭了那场瘟疫,简直不敢想象。”

“是。”一听到瘟疫两个字,底下的三人立刻面色严肃。

皇帝伸手抚了抚额头上的皱纹,随即挥了挥手,三位大臣自动退了出去。

“不知李大人准备派哪位得力干将去呢?”户部尚书沈雁问道。

“你也知道,锦州与横州都是半斤八两的货色,一个进去不易,一个进出都太难。要说走水路,去锦州还可以,但是那横州,山里头怎么进去的了?”李涛的眉头皱的都可以夹死苍蝇了。“要说这派人嘛,你懂的。”

沈雁表示:“……”我不懂。

顾审言在一旁冷脸听着,一句话也没说,出了宫门便坐上自家的轿子回了顾府。

三日后,一大批物资从上京、苏州、沐州出发,往锦州而来。

“顾大人,梁大人。”工部侍郎奉先从船舱里走出来,边走边喊道。

甲板上站着两个人,都身穿官服,分别是户部侍郎梁亦舟以及顾审言的大儿子顾向晚,现在的太医院院首。

“奉大人。”

“诶,两位大人在干什么呢?怎么不进来喝两杯呢?”奉先笑眯眯地指了指船舱内已经摆好的酒菜。

“此等美味佳肴还是奉大人去享受吧!我与顾大人看迷了山水之美,正想多看看,雅兴之事怎么能让酒菜扰乱了呢?”梁亦舟道。

“诶,梁大人此言差矣,美景配佳肴山水配美人,岂不是更妙哉?”奉先笑道,他展开双臂,面对着两岸的青山深吸了一口气。

“顾大人,你看这两岸的山,我们行进这几天,这山势越来越高,上午走过那个岔道之后,我发现水是越来越湍急,应当快进入锦州地界了。”顾向晚点点头。

顾向晚是丞相的大儿子,从小就勤奋好学,从不偷懒。本来顾审言有意让他参加科考,可他偏不,最后寻了一个名医,拜其为师,学医二十余年。

最终凭借出色的医术,成了太医院的院首。他一直以拯救百姓病苦为己任,虽说是太医院的,但他只为皇帝看病,除此之外因为民间百姓看病。

这年头,会医术的都有几分傲骨,就连皇帝也奈何不了他。谁让他医术高超,皇帝需要呢?

这一次锦州和横州大涝,顾向晚说什么也要跟出来。

“很快就能帮助灾民了,有的忙咯。”顾向晚看了奉先一眼,转身进入船舱,拿起筷子就开始吃。他也不喝酒,只是吃饭。

看到这个场景,梁亦舟也不再计较什么酒菜享受了,也坐过去吃。奉先看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又觉得没有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