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第30章

作者:仙楂 标签: 穿越重生

云及在村学复学之后就被樗夫子给强行带走了,理由是他一个七岁小娃子也帮不上什么忙。还不如好好读书,争取来年府试考个好名次。

姜氏十分支持樗夫子,家里有她和黎清两个大人就够了。

十里塘经过重建之后,终于恢复了灾难之前的一些感觉。

黎清不知道现在外面是怎么样的,自从洪水退出之后,她就没有再瞬移出去看过,只守在这个小角落里专心的做修复工作。

殊不知现在外界已经快乱成一锅粥了。

“顾大人,这热病起初是在崇县栖霞村开始的,那个村子被水淹的最惨,整个村子几乎都快死光了,本来以为已经做好了防护了,谁知道竟然开始发起了热病,后来逐渐传染。”抱拳的小吏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

顾向晚背对着府衙小吏:“派人,立刻隔离,记住事态不严重之前不许坑杀。”顾向晚道。

“是。”小吏抱拳一礼,转身离开。

他配置的防疫病药粉已经是加强版了,居然还是发生了疫病,顾向晚有些自责。

当务之急是弄清楚疫病的源头,尽量早些解决。

顾向晚立刻吩咐自己带来的太医团队,严阵以待,出发前往崇县栖霞村。现在疫病已经逐渐扩散到栖霞村周围村庄,看来隔离的范围应当加大。

苏徐宁得知此事之后急的团团转,虽然不是发生在乐旭县,但保不齐就会传过来。

师爷道:“而今,应当鸣锣击鼓广而告之,请各大夫注意自己地盘上的动向,绝对不能让未发之地染上疫病。”

“你说的不错,快传令下去,速速联系各村。”

第59章 防范于未然

苏徐宁也是一时急昏了头,忘记了疫病暂时还没有传过来,他们还有机会可以准备。

于是整个乐旭县都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严恪状态,进出要经过三道盘查,有专门的大夫检查。

黎清觉得自己买的石灰可以拿出来用了。她买了石灰,辛辛苦苦扛回来,却没让姜氏他们知晓。

石灰被她藏在一处破庙,那个地方没有发生洪水。她再次感谢瞬移技能,虽然没有空间,但是她想去哪儿眨眼就可以去了。

黎清和姜氏说了一声儿,说是县里买些东西。实际上她确实是去县里了,她想去探知一下这次事态的严重性。

说实话,按照脑袋中自己绘制的地图看,锦州地处西南,离上京那是十万八千里啊!

人家能够及时派人过来救灾已经很了不得了。说明皇帝还是蛮关心这里的嘛!

那可不?谁叫锦州是著名的织造大州呢?这里的物产可谓丰富,已经供给给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啊。

黎清早就知道,此蜀地非彼蜀地了。不仅是名字上不一样,就连地形都变了。盆地变丘陵,高原变大山,就连少数民族都不一样了。

别指望和历史上一样了。

她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小心翼翼的苟活于世罢了。

可不能小瞧了古人的智慧,他们可不傻,和他们不一样皆为异类。黎清一直秉承着低调做人,低调做事儿的理念。悄悄咪咪的扛着一包石灰开了后门进屋,把石灰往地上一扔。

姜氏听到了动静儿出来一看,是黎清回来了,只见她身上满是灰尘,脏不拉几的。

“阿清,怎么搞的?怎么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姜氏问道。

“呃,娘我弄了一代灰回来,我们晚上把它洒在房前屋后去。”

“这是石灰?你如何买到的?这东西是专门手艺人才能烧的。”姜氏仔细回忆,好像并没有见过县里谁卖石灰啊。

“娘,您别以为这个是建房子才用的玩意儿,这东西和艾蒿一个效果,甚至比艾蒿还管用,你就相信我吧。”

黎清直接避开了石灰的来源,石灰很早以前就运用于建筑了,或者涂在死人的棺材里,达到防腐的效果。

姜氏也没再多问。

别的县已经开始传播疫病了,自己能够小心提防就防着吧。

思绪飘回二十几年前。那时候的自己和自家儿媳妇一样年轻,有聪明伶俐的儿子,爱自己的丈夫,以及深明大义的婆婆。公公是一个员外郎,只可惜死的早,她也不曾见过。

然后她眼睁睁的看着丈夫染了疫病,被送走隔离,再次见到的时候就只剩下灰烬了。之后婆婆也驾鹤西去,自己一个人拼命的把儿子拉扯大,可是儿子也去了。

姜氏站在院子里盯着那袋石灰一动也不动。

“娘……”

黎清伸手在她面前晃了晃,姜氏恍然回过神儿来。

“阿清,这些如果我们用不完,也给王家送点儿。”姜氏扯出一个笑来,企图掩饰自己刚刚流露出来的悲伤。

“好。”黎清就当忘记了方才看到的,继续做事情去。

又有得心惊胆战咯。

两人将房前屋后屋内都撒了石灰,菜园子里面也撒了些,管他有没有害,撒了就行。

最后剩下二十多斤,送了十斤给王家,剩下的送给了樗夫子。村学里每日人多复杂,何况云及还在那儿呢,还是撒点儿保险。

日子一天天过去,因为外面有瘟疫,黎清整天窝在家里,也不敢出去。

大家连咳嗽都是不敢的,生怕咳嗽一声儿就变成了会传染死人的瘟疫。到处都人心惶惶的。

黎清这会子在家侍弄花草,每日她便会去山上弄些草木回来栽种。现在是冬天,虽然不太冷,但是周围除了枯黄的落败就是暗沉沉的山林,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冬天也是最好的种植季节。

洪水过后,家里后院的很多花草都死掉了,没法子黎清只好重新规划。

她准备把自家的院子弄成全村最好看的,成为全村最靓的地方。后院李子树旁搭上架子种下一棵葡萄树,竹林那边种上香樟树。香樟树是一种可以防蚊子的树,后院竹林最容易招惹虫子了,每年夏天都是黎清的恶梦,简直不要太酸爽。

前院篱笆处插上一排木槿花,木槿花不仅仅拿来观赏,还可以当药用,夏天的时候泡点来喝,和荷叶一个功效。

房屋的两侧也种上香樟树,三面防护,就不信夏天蚊子还感猖狂!

香樟树苗山上多的是,至于葡萄苗子就不太好找了。黎清打听了许久,才得知村里的一个老奶奶家里有葡萄藤,她央求姜氏去要了一株带根子的苗来种在后院。

黎清还想着以后结果子多了,酿酒来喝呢。

因为瘟疫一个多月了还没有传过来,大家也都慢慢的放松了警惕。谁曾想十二月,正当十里塘村准备过一个消灾年的时候,村子里开始有很多村民发起了高热。

起初只是以为着了凉,后来村子里有十几个都这样了。大家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姜氏这几天不允许云及去上学了,她和村学樗夫子说好了让云及在家休息,提前告假休沐。云及平日里没少吃防的汤药,早上还起来和黎清打太极,整体的抵抗力还算强,没有高热的迹象。

他们已经经历过一场灾难了,不能再经历第二次。这会要了他们的命。

太医院临时组织的民间大夫团队很快赶到,先是进行全体检查消毒,然后对高热患者进行了隔离治疗,至今他们都还没有找到解决瘟疫的法子。

大家都不知道,崇县的栖霞村一个村子的人都被焚杀了。至于其它的被感染村子,只要有感染立刻被隔离,治不好就会一样的下场。

黎清自然不知道,要是知道她又能做些什么呢?在这个时候唯有自保。

因为姜家整体的防护做的很好,所以他们没有一个人感染。王家沾了黎清的光,黎清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所以也没啥事儿。

黎清有足够的前卫意识,所以在这一方面确实比村子里的其他人做的好,很多人被感染是因为他们不爱干净。吃穿都不注意。

第60章 救治

就像现代的很多农村一样,这里的很多村民都存在着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饭菜做的不干净的毛病。

好在自家人还比较矜持,没有太多这样的毛病,就是有也被黎清来了之后逐步的纠正了。

县令苏徐宁又来到了十里塘村,他来了首先就是确定樗夫子的状态,看见樗夫子安好,他的心放了一半进了肚子。再就是看看姜家的情况,没想到姜家出乎意料的过得不错,就是最近的瘟疫搞得人都不敢出门了。

黎清不顾姜氏的阻拦去见了苏徐宁。姜氏是担心她一个妇人面见外男,哪怕是个当官的,也会对名声受损。

“大人,小妇人有一个减缓瘟疫的法子,这法子在我家试过了,很有效。”

苏徐宁眼神一亮,他已经忧心忡忡一个月了,没日没夜的担忧,睡不着觉,就怕那该死的疫病传到了他们乐旭县,可是这该死的瘟疫它就是过来了。

这可急坏他了。

“石灰,撒石灰可以暂时性的减缓。”黎清道。

石灰这东西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运用了,相信经济这么繁盛的天齐肯定能够弄到大量的石灰。

她自己的钱买不到多少,但是朝廷可以啊!

“此法当真?”

“当真,这个法子是一个江湖郎中那里得来的,我本着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真的有奇效。”

看黎清的神色,苏徐宁心里先铺了个底。“待本官回去之后立刻着人大力烧制石灰,还好清塘村有人烧制石灰,这会子整个锦州都封死了,根本出不去。”

他是县令,必须要最大程度的保全自己管辖之地的子民们,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他可不想在任上出现点什么意外,导致官场生涯结束,或者无法进升。

苏徐宁作为一个主动请缨从基层做起的探花郎,他也是有自己的一番抱负的,可不能因为一场天灾就给摧毁了。

“不知大人可否告知外面的情况,就是瘟疫到底已经严重到了哪般?死人了吗?”黎清担忧的问道。

“唉。”苏徐宁长叹一声,接着说道:“听说死了一些,朝廷派来了太医院的院首,那院首才二十几岁,跟随药王学医,学成之后便被朝廷招揽成了太医。

能够成为太医院的院首,定然是神医,可是这都这么久了,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实在是……”苏徐宁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黎清已经意会,她只要能够保全自己全家就好。她不会医术,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希望那群古代的大夫能够尽快找到解决办法,不要再死人了。

苏徐宁无论如何也不会告诉黎清,已经焚杀了好些人了。苏徐宁自己都午夜梦回那些死去的人回来找麻烦,当然不是找他。死的人又不是他地盘儿上的。但是他怕嘛!怕自己也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所以他必须在全面爆发之前就做好足够的准备。

接下来,他向姜奎打探了信息的准确性之后,果真开始不要命似得到处喷洒石灰。而黎清则是拿出之前在上京医馆里开的药方子,给大夫们瞧过之后,给他们做了参考,然后大夫们研究之后,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对方子做出了调整。

毕竟当初照着这药方子开的药可是吃好了许多人呢!就连李氏的孙子李家成病的连胡话也说不出的都治好了,能够活蹦乱跳了。

特殊时期,苏徐宁动用了他的一切手段,将所有的药铺都包了下来,开始每日施药。

一些乡村也会有专门的衙役抬着药桶过来,每日一碗。一旦发现有人高热,立刻隔离,然后统一治疗。

瘟疫最开始的病症就是高热,逐渐到后面起痘、发泡、浑身痒痛。黎清推测这是感染了某种菌所导致。

但是她也无可奈何。

黎清的这张药方在乐旭县初见成效,苏徐宁将其贡献给了上级,也就是锦州的州官。然后这张方子自然就落到了顾向晚的手中。

“这方子是退高热的,我将药量和其中几位药做了调整,拿下去,立刻煮药施药。”顾向晚对底下的人说。

但愿这张方子有效,听说是一个妇人拿出来的药方,要是有机会定要去拜访一下,他实在好奇的很。

当务之急是救治那些已经感染的很严重的病人。

由此看来,从一开始他们就走错了路。要真正的解决疫病,应该先将其染病的范围缩小。

这个时候苏徐宁又贡献出第二个法子,那就是石灰的作用,瘟疫之所以传播那么快,还是因为之前配置的防疫药水儿失去了效用,既然这石灰这么厉害为何不加以利用?锦州的生产的石灰肯定比他一个小小的乐旭县要多得多,但愿能够起到一定的效用吧。

这个时候,顾向晚还是觉得自己太年轻,很多病症都没有深入的研究。自从瘟疫开始,他就已经没有睡过好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