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第39章

作者:仙楂 标签: 穿越重生

姜氏则是笑脸相迎,过来就摸摸他的头,看看身高,一边笑一边道:“多年未见都这么高了,比我们家云及高了一个脑袋呢,长的真俊”。

“云及在屋里,你去找他吧,这里有我们就够了。”姜氏把管尚轩往屋子里推。

黎清已经在他们说话间将两个小箱子搬进去了。剩下的就是布裹着的被子和杂七杂八的小东西和一箱子书。她和姜氏一起抬了进去。

正见管尚轩将自己的东西在云及的指挥下整齐的摆放好。按理说乡下这种地方应该是乱糟糟的才对,可是看整个十里塘村的风貌,比较清新,一点也不乱。

再看姜家,屋子外面种着各色的植物,屋子内部摆放都很整齐干净,赏心悦目,可见其主人的能干。

黎清帮管尚轩铺好了床。云及的屋子向阳,见光比较强。两人在一个屋子里刚好也不算挤。

“谢谢清姨和姜奶奶。”管尚轩摸了摸自己的床铺道说道。这两日先熟悉熟悉环境,过两日就能上山打猎,下河摸虾,管尚轩如是想着。

“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提便是,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黎清道。

“嗯。”管尚轩重重的点头,他有点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带来的好物分享给云及。

黎清去了厨房,准备给管尚轩接接风。姜氏看厨房用不上她,便接着回去纺线了。

“明日你们一块儿去村学,樗夫子那里我们已经交代好了。”饭桌上,黎清在动筷子之前对尚轩道。“稍后让小白给你讲一讲夫子的规矩,以及学堂的大致情况,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好的,多谢清姨。”

清姨做的东西看起来好好吃的样子,管尚轩盯着桌子上的菜。他只认得土里还在长的菜,而不知桌子上菜的名字,不过光看卖相已经让人流口水了。

黎清拿着卖话本的钱在城里采购了一番才回来的。天灾已经过去一年,城里的物价慢慢的下跌回来,和以前差不多了。

第77章 气煞也!

柳二爷昨日将织布机抬了过来,一些该做的事情也快要开始了。家里存了去年的纱,预备着等织机回来,立刻上机织布。

农村人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谁想过去买个奴婢回来替自己劳动,很多人也买不起。

不过黎清倒是有这个想法,她不想整日坐在织机面前重复工作,织布明显不适合她,很痛苦的。这也只能想一想,毕竟想买个奴婢还是很麻烦的。一般只有大户人家才用的起,像他们这样的小户人家,一不小心可能买个大爷回来。

黎清操着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滚动,布就在她身前慢慢行成,这是一个重复的过程。

她难受的慌,很久没有织布之后,出现的消极怠工情绪。而且久坐身体会行成赘肉,腰椎病,颈椎病……未老先衰……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将是致命的打击。如果可以,可以选择不织布么?答案否。

之前姜氏纺纱用的纺车是一锭的,纺线的效率特别慢。黎清寻遍了整个村子,甚至问了县城里的木匠铺子,都没有发现三锭的。脚踏式的倒是有,不过还是一锭的,效率依旧不高。

以后还要种棉花呢,黎清想自己玩了这么多年了,该买田置地了。云及就快长大了,长大了会飞,没钱怎么飞?

啊!

黎清伸了个懒腰,起身走出门去。

管尚轩和云及去了村学,管尚轩想上山爬树,下河摸虾的愿望最终破灭了。他过上了和云及一样的时间流程,习字读书做家务,只有傍晚有时间和云及去外面玩玩。

黎清可没把他当客人看待,既然来了,就是我儿砸。养一个儿砸是养,养两个也是养。

就是这样,管尚轩才感受到了家的感觉,逐渐的融入了姜家。村学里,管尚轩和云及与其它人打成一片,原先云及还有些不近人情,现在有了管尚轩的调和,云及也玩的很开了,整个性子都开朗了许多。

最高兴的莫过于姜氏。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气,只要孙儿平安,她这一辈子经历的大起大落也值了。

“我决定了!”

黎清站在院子里,双手叉腰望天,大声说道。

姜氏正在晒衣裳,见黎清不来帮她还站在院子里不动,撇了撇嘴,道:“阿清,来……”帮忙两个字还没说出口,就被黎清打断了。

“我要做一件大事,娘你会支持我吧?”黎清无比认真的眼神注视着姜氏。

自家儿媳发什么疯?姜氏在心里道。想归想,姜氏面上还是点头,说道:“阿清想做啥,只要不杀人放火犯法,为娘的定然是支持的。”

“好!”

黎清大踏步的走过来,提起盆里的衣裳,手一拧,水挤了一地,翻手衣裳便被抖擞的晾在了绳子上。然后她又提起另一件儿……姜氏看傻子似的眼神盯着她。

疯了,疯了。

黎清晾了衣裳,跑进屋子里去,翻箱倒柜拿出自己的存款,不到百两。她又贼兮兮问姜氏:“娘,你那里有多少?”

姜氏护着自己的荷包道:“你想干啥?”

“看看我们家存银,具体有多少。”

姜氏坚决护着自己的荷包,她的钱都是拿给云及读书的,绝对不能被黎清给哄骗了去。

“好吧。”黎清激动而起,败兴而归。她先把本金赚了再说,好不容易前些年存了点儿钱,被一场天灾搅了局。

气煞也!

姜氏望着一箩筐的线团子,露出了忧愁之色。这是耗了几个月才纺出来的棉纱线,失宠似的被抛在一边。

棉花不像蚕丝和麻那般长,正是因为其为短纤维,纺起来才不容易,会经常断裂。自己花了二十几天才做到纺纱不断线,后来越来越熟练,才将棉花给全都纺成了棉纱。

蜀地棉花才开始栽种不久,姜氏虽然见过别人纺过棉,却并未实际操作过。

纺棉纱也是一门技术活儿,没练个十斤八斤,还真不行。

黎清这会子在书房里开始她的赚本金大业。很多计划行成在脑子里,被她一个一个写下来。

她手上还有两个话本,是天灾之前写得。有写话本的想法还是在上次云及参加县试和姜氏去茶馆听书触发的。

于是她动手写了三个话本儿,卖掉的那个是故事最俗气的。

当然,在她眼里最俗气,在这里也是生动离奇的。

手上的两个话本质量都高,偏得每本二三十两才卖,不然真是白瞎了自己这么多精力。

黎清想着自己手上正在写得,可以这几天赶工,然后连载。

所以织布还是等以后再说吧,她一点儿也不想织布,等以后自己……黎清勾起了唇角,微微一笑。

写完了计划,黎清将其放进嫁妆匣子里。当初原主嫁过来的时候,除了陪嫁这只匣子,和平日的衣物,便啥也没有了。

而匣子里装的是姜汤臣送的一半的聘礼,剩下的一半被周氏吞了,原主拼死才保下的一半。黎清来之后,看了几眼,便没再动过。

留着吧,以后给自己儿媳妇儿。

黎清关上匣子走出来,将两个话本放进包里,对姜氏说了声去县城,晚上不留饭了。

“好端端的去什么县里?”

姜氏站在门口念叨了两句,见黎清一溜烟儿的没了影儿。甩了甩头,进了屋子去绣她的绣品去了。棉纱的事儿她不管了,黎清爱咋地咋地。

黎清一个人出门直接坐了瞬移直通车,不过睁眼闭眼的时间就到了县城。

她径直去了之前的那家书铺,上次收书的掌柜正在整理书架上的书。铺子有书生模样的人正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着。

掌柜见黎清的到来,立刻笑脸相迎。

“娘子是?”

黎清笑着拍了拍自己背着的包。掌柜会意。

“这次有两本,都是完成的话本,掌柜先看看,不过这次的价格可就不是之前的价格了。”

黎清从包里抽出一本,因为是散纸写的,并未装订,黎清从从抽出了三张纸递给掌柜。

掌柜伸手接过,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第78章 卖话本

见掌柜这般模样,黎清断定上次的话本反响不错。自己可是研究过这个东西的,虽然这里换成了天齐朝,但大体的都差不到哪儿去。

黎清写的话本,情节上比起当下的话本更具备专业性,再加上妙趣横生的文字,读者读起来才是欲罢不能。

“妙啊,妙啊。”掌柜读完止不住的夸赞,然后轻轻的将话本置于柜台上。对黎清道:“不知娘子还否给老夫?哦,不不不,这话本老夫出钱买了。”

掌柜招手让小童看守着店铺,自己则是请黎清去里间详谈。

他知道照黎清的意思,这次话本绝对不会是卖话本这么简单了。

“小妇人知道掌柜也是个明白人,那我便开门见山地说了吧,相信掌柜也能看出这画本的价值来,这一本我全卖给你,不低于这个价。”

黎清比了个一根手指出来。

“十两?”掌柜猜测道。

黎清摇摇头。

“一百两?”

“没错。”黎清粉唇轻轻吐出两个字。

“这……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啊。”掌柜不由得惊呼而出,原想到十两,却没想到竟然翻了十倍。

“掌柜,你看我像狮子吗?想必掌柜的话本已经卖出去赚了不少了吧?我看这茶馆的说书先生,路旁的读书郎,甚至是小井市民,都在乐道之前的话本,若是觉得太多了,乐旭县城里面还有两家,多费口舌所以无妨,更何况我这次带了两本,两本一百两很亏吗?”

掌柜的没想到黎清这么狠绝,一句话不顺立刻走人。不过她说的都是真的,黎清上次的话本销量甚高,一经印刷就受到了光大小井市民的欢迎,甚至卖到了脱销。自家自然是赚了成本的十倍不止,毕竟这个话本一拿出来,就在其它也州进行贩卖了。

自己是商人家的掌柜,知道利益最大化,那本书一买下来,就立刻着人印了一本,送去茶楼酒肆让说书先生撤下当时正在说的传奇故事,改讲黎清那本。

起初受到听书人的一致诋毁,结果说书先生还没讲到一刻的时间,底下的人就噤声了。

可见黎清话本的吸引力。

掌柜深深的意识到了黎清卖给他的话本的价值,并记住了黎清,等她下次来时,当财神爷对待。

本以为创作一个话本至少也得一年半载,没想到这才不足半月,黎清又送来了话本,掌柜喜出望外。

“六十两,这话本再好也值不了一百两啊。”掌柜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黎清可不管,直道:“若是吃不下,我便去其他家吧。”

黎清起身就要往外走。掌柜立刻将她拦下。

“不不不,这价我吃得下,吃的下,不过若是以后再有话本,便不可再提价了。”这次姑且让你占了上风,若还有下次,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压低价格,掌柜暗自想着。

“想不到掌柜也是个爽快人,小妇人最喜欢与爽快人打交道了,合作愉快。”

还以为要多浪费些口水,没想到这么快就拍案决定了。黎清将包里的话本拿了出来。

这么爽快,说明还有提价的空间。不过,这掌柜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实诚人。自己写的东西也费了些脑力,却不能得到该得的利益,有些生气呢。

讨价还价乃商场本色,黎清觉得自己的话本一定有意想不到的价值空间。否则也不会让掌柜这般重视。话本之类的就是个消遣物,在当下文学上并不受重视。只是一些失意书生,时常写作话本赚得些银两,以图养家糊口。

对他们来说是养家糊口,但对于商业家来说,这都是钱的来源。他们只需付出少量的成本,便可收获成千上万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