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第63章

作者:仙楂 标签: 穿越重生

黎清这份计划,不仅涉及到了陆地上,就连河上都插了一脚。陆地上主要是茶叶、食肆、酒家、布庄……等,并且是呈体系性发展,具有很强的未来远观性。

他们魏家要运送大批物什,通常都会选择河运。至于海上的生意,至今未曾涉略。

这些年来,海盗和河盗猖狂,好多商人都被劫掠过。他们有的不杀人只要钱,有的杀人越货,这就导致了死在水里的商人越来越多。又因为水运通常都是大宗,很多东西走陆上马车运输太麻烦,很多商人铤而走险。

魏西晨坐在桌子旁认真研究了一上午,根据自家情况进行了部分调整,之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实施计划。

就在他研究期间,黎清已经将契约拟好了。

两人很是愉快的请了管家大老爷和苏徐宁作保签下了契约。

然后魏西晨便开始着手进行实施。

黎清从西郊找了几个可信的人一起和魏西晨派来的厨子学做菜,最后这些人会成为众大厨,然后继续收学徒。随后开分店。

不过乐旭就黎清这一家了。

黎清还提出了一种加盟的想法,这些东西迟早会有人眼红,还不如直接推行出去。让人到总部培训,然后自己开店,缴纳加盟费呢。

此事为后话,暂且不说,只看当下。

云及坐在考场内,等待分发试卷,村学里和他一起考得,除了管尚轩,还有刘安云以及另一位同县师兄,这位师兄从小勤奋好学,听闻十里塘有贤达,自己主动来跟随学习,也就和云及一同参考了。

因为这样的考试已经经历过两次了,云及对考场的氛围也是越发的适应。先前进来的时候还紧张过一阵儿,这会子已经全然冷静下来了。

管尚轩就在他隔壁,尚轩进来之后如同变了个人似的,严肃的不得了。

等唱完保,云及拿到了自己的试卷。

等考卷拿到手上之后,考场内顿时炸开了锅。

“怎么这么难?”

“天哪!我这次怕有愧于父亲的期望了。”

“这题出的竟然如此刁钻。”

见考场内如此嘈杂,主位上的苏徐宁坐不住了。

“监考官呢?还不快速速静场。”

“肃静,肃静,考试已开始,肃静。”监考官们举着肃静的牌子边走边喊。

一众考生都不敢再喧哗,得赶紧提笔写才是。万一下午考试结束还没写完,那就糟了。

科考最忌讳的就是留白,这会影响在考官心中的印象,甚至丢掉考试机会。

天齐的律法包罗了中央朝堂到寻常百姓,汇编成一部《天齐刑律法全》。上罪不可饶恕,大逆不道、十恶不赦为重刑法——主凌迟、断头、腰斩、诛九族。

有些官吏犯罪轻,依旧无法赦免,便处以刺配、安置、编管,前者为罪者流放,后两者为限制自由。

除此之外,还有商法、民法等一系列涉及到民生方面的法律。

最开始是默写处十恶不赦的重罪根据哪条刑律。这些在过目不忘的云及面前不算什么,他能够背下整套《天齐刑律法全》,但是后头的几道题,考法却涉及了一些实际案例。

想要做官,熟悉天齐律法是必须的,这个无可厚非。做律法的题,必须先对律法熟悉,才能对症下药。

云及仔细读了题,然后找到其相对应的律法,进行逐句分析,最后得出答案。由于他们没有涉及到官场政治,所考律题皆不出商贾、百姓。

接着就是算术题,云及的算学比起去年又有所精进,这几道算学题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何况他受到了黎清的启发,有了一定的现代数学思维。

黎清本身不具备古代的算学思维,她从一开始就学的是现代数学,所以对云及的算学教导也是多采用现代数学的思维,就连管尚轩啊也从中受了益。

像科考的算学,多是与实际相关的应用题。像什么鸡兔同笼,和尚吃馒头,荷叶高度等算学题,基本上用几何与代数就可以解决。云及就是受到了黎清现代数学思维的影响,做起此类题目来越发的得心应手。

考场内有专门的人报时,云及写完最后一道算学题已经午时了。主要是前面律法案例题他用了太多时间,导致后面算学写完就中午了。

照例是要吃东西的,这次娘亲给他准备了饭菜,终于不用啃馒头了。

云及收好纸笔,拿出饭菜来吃。黎清有意让郭罗氏做饭的时候克制香味,避免传的太远,影响了他人。

但是食物的香味在饥肠辘辘的人面前怎么会隐藏的住呢?

第119章 院试(二)

云及刚打开饭盒,那香味就飘到隔壁去了。好在隔壁是管尚轩和刘安云,不会有不好的反应。

但是管尚轩和刘安云的旁边是别人,所以注定还是有人遭殃。毕竟黎清一视同仁,给几个孩子都准备了同样的饭菜,并且放了小火炉在旁边保热。

“嚓,是哪个瓜在吃东西,老子好不容易才有了计算思路,又给打回原形了。”刘安云隔壁的人小声吐槽道。

因为在考场,所以他不敢大声喧哗,只好拿出自家娘亲做的秘制酱菜配上馒头吃了起来。尼玛,再不吃隔壁的香味都让自己的让口水都滴道考卷上了。

其实最痛苦的莫过于茅坑旁的考生,他们正塞着鼻孔,嘴巴出气。这个位置真的十分考验人的毅力,还能让人饿着肚子写完考卷儿。

呵!在茅厕旁边吃东西,除非是饿死鬼,一般的书生还是很注重颜面的。通常这个位置的考生都会很难忍受,然后一急之下,脑袋发懵,考试失败。

为了不在茅厕旁边考试,云及通常都会起很早,然后在前十几个入场,所以他一直占领了很好的地势,一般是天时地利人和。

饭后,云及坐在位置上歇了会儿,开始写下面的题。接下来的题就是写诗和词。

好在没有赋,赋太讲究格律了,依照他现在的水平,需要一天的时间,诗词就不一样了,有时候兴致爆发,他一会儿就写出来了。

词兴起于唐末,发展到了天齐的时候,已经历经了几百年,早在天齐建国五十年时,就被文人化了,所以朝廷将词的考查也列进了科考之中。

云及先看了诗的题目,这题是从名家经典中选出来的句子。一般的题目都是这样的。出题人很精明,他可能将一个句子拆分,提取其中的字组成题目句子,来考察学生的辨别能力,这是最难的。

有懒一点出题人,会直接从经典里选句子。得到这样题目的学子就偷着乐吧。云及就拿到了偷着乐的题目。

“有归欤之叹音。”

这句话选自王粲的《登楼赋》,不用多想,这次主旨为乡思。此句前后都在讲如何思乡,这里用了典故。

云及定下了主旨,开始构思诗句了。他从没有乡思之情,遇到这样主旨的题目对他来说是有难度的,一切只能依靠想象。

想了大约半刻钟,云及终于写下了一首中规中矩的七律:“寒天尚可一阳生,数九风烟入古城。万户节来思水饺,孤心别后忆羊羹。亲人何必长思我,此夜偏逢梦不成。游子登高身在北,浮云望断第三层。”最后一句正好化题目为典故,怎么感觉越看越完美呢?

云及再仔细检查了一遍刚刚写在草稿纸上的诗,觉得应当没有问题了,便慢慢誊抄在考卷儿上。

接着便是词题,题词元宵。

云及的词是黎清手把手教的,不过他现在只会十几个词牌,考试应该没问题。

云及打算用简单的词牌,他先学的诗,后才会写词,词对他来说确实没有诗那般熟练。

至于元宵,他的元宵可是娘亲陪着过得,娘亲亲自做的元宵汤圆,他吃了不少呢。

于是云及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

“临江仙——贺年羹

地梨圆团兼菱角,晚松一碗清亨。鲜香别是一时惊。问君何物,此系贺年羹。

瓢饮陋巷虽箪食,荣华富贵皆轻。忘忧犹可梦中行。心怀天下,无计苟营营。”

云及仔细读了,确定没有格律上的错误,也没有用词不当,便抄在了考卷上。

然后他发现自己似乎早早的就完成了今日的考卷儿。

他不敢大意,端坐在位置上仔细检查起自己写的内容来。

隔壁管尚轩被词给缠住了,正在冥思苦想中,而刘安云则才开始写诗。不过还有两个时辰,不必着急。

云及觉得自己写的没什么问题了,便拉响了考铃,管尚轩他们抬头看了一眼,给了个笑容给云及,随后便埋头奋笔。

监考官将云及的考卷检查了一遍,没有出现什么纰漏,便收走了,云及跟在他后面走出了考场。

这次是考完就可以走,外面有很多守着的陪考的,云及怕一出去就引起围观,便找了个柱子倚在那里。主考官苏徐宁见云及不敢出去,暗暗的笑了笑。

云及的试卷他并未翻看,而是将其送去了后屋。

这次依旧是锦州府派人来做副考官,唯一不同的就是,考试不仅要糊名,还要眷录。

从县试到院试,一步一步的走上去,只会越来越严格。其实考试也算是足够的人性化了,采取逐步严格,让学生们逐渐适应考试的氛围。

毕竟这也不算是正式的考试,拿到秀才称号,只是参加科考的敲门砖而已。

当年姜氏很骄傲自家出了一个秀才,并且姜汤臣的学识和一般书生比,确实醇厚许多,很有希望考取功名回来光宗耀祖。

毕竟姜家祖上是做过官的,虽然都是些小官,但底蕴在那里。所以姜家其实也算的上是一个小小的书香之家。

云及的天赋比起姜汤臣更上一层楼,发光是迟早的事儿。如果这次云及能够夺得院试第一,那么苏徐宁将会把云及以神童的身份举荐给朝廷。

管尚轩终于写完了元宵词,他检查了一遍之后,没有发现大的疏漏,便拉了考铃。管尚轩交了卷子之后,哪管什么形象,挎着考篮,向云及飞奔而去。

“云及弟弟不愧是你啊!有几把刷子。”管尚轩一把拍在云及的肩膀上,笑道。

“嘘!”云及示意管尚轩安静。“里面的人还在考试,莫要激动,若是他们考试失败,找你寻仇可如何是好?”

“哦!你说的有道理诶。”管尚轩拉着云及就往外面走。

云及本意就是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却不曾想被管尚轩破坏的一干二净。

“快看有人出来了,是两个小娃子。”路边有人惊呼。

云及扶额,管尚轩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对云及道:“我们是第一个出考场的,要走出英雄的步伐来。”说罢,管尚轩挺胸抬头做出很帅的样子,如果忽略他挎着的篮子。

状元是我儿砸

第120章 院试(三)

云及觉得自己的脸快被烧化了,他还没有经历过引人注目呢。

樗夫子和管家老爷子在客栈等待两人,至于黎清因为忙着和魏西晨交接事务,而回了芋头嘴。今日樗夫子一大早便去见多年的老朋友了,没有和他们一起。不然黎清请去铺子喝茶的还有他才对。

晚上去黎清开的食肆吃饭,黎清让郭罗氏做了几样小菜,给樗夫子和管家老爷子下酒。

魏西晨下午就回去了,他和黎清讨论了几个时辰,终于确定了最后的计划,一旦计划便要开始着手完成了。黎清没有收魏西晨送来的礼,而是在他那里预支了一千两银子,等院试结束就将西郊那片地完整的买下来。

云及等几个明日还要考试的,都在后院儿吃饭,黎清是女人,也没有和樗夫子他们在一桌。

樗夫子虽然是个文人,但他不拘小节,和管家老爷子谈的十分尽心,何况,管家老爷子也是个文化水平颇高的。

明日的考试还需几个学生全力以赴,所以黎清早早的就赶了他们去客栈休息了。管家老爷子邀请樗夫子去了他家的书铺,两人一同研究学术去了。

对于考试的几个孩子,樗夫子是相当放心的。之所以此次他会出现在县城,作为村学的陪考,还是因为苏徐宁的邀请,顺便见见老朋友。

人家千里迢迢远道而来,樗夫子也不忍心拒之不见。当年他是一怒之下,弃官归隐,留下一堆门生和朋友在朝堂之上。上次天灾,让有些人把他在蜀地的消息走漏了出去,才有了这次老友的千里来相会。

总之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儿做。黎清也没有闲着,她趁着云及考试期间,在县城的种子铺里大肆收刮棉花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