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妻 第208章

作者:杀猪刀的温柔 标签: 宫斗 穿越重生

她还真没想到钱家这次如此大方。

钱家此举,是粮食往陇北送出后,消息才传到了王府,柳贞吉也是未曾犹豫,召了钱夫人进王府。

这次这个决定,是钱毕氏的次子钱保丰所做,钱毕氏顶了他一半的压力造成所致,王府的人召她进府,自三月后就没见过西北王王妃,其间还下过一次狱的钱毕氏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去了。

同时带上了钱保丰。

嫡长子要在巍山保家族基业,西歧的钱财,钱毕氏只能寄希望于她这个比兄长还要多几许城府的次子了。

钱府的人很快就到了王府山门口,来得很快。

柳贞吉见到人后,见钱毕氏与她之前见的那个钱夫人无丝毫差别,嘴边的笑意都深了——如不是亲眼所见,她还真是不觉得有人会几月如一日的一成不变。

哪怕是厄运,也没让她眉眼之间增添一点忧愁。

柳贞吉还真是有点想赞叹钱夫人的不为所动了,这份定力,可不是一般女人能有的。

钱毕氏与柳贞吉见过礼,柳贞吉多谢了钱家的好意,与钱毕氏微笑道,“我听说这次为了支持陇北军,钱将军家还从巍山运了一些存粮过来,这如何使得?巍山也是有战事,将士也是要吃饭的呀。”

钱毕氏笑笑道,“这些年没怎么打仗,朝廷赏的粮,我们也是一直省吃俭用着,省了些下来,多的也是没有,于王爷十五万将士而言,三百吨也只是杯水车薪,略尽我们巍山钱家棉薄之力,还望王爷,王妃笑纳,莫要嫌弃的好。”

“哪的话,”柳贞吉嘴边笑意更深,钱家这举,她都要另眼相看,更别提西北人对钱家的敬仰了,紧着他们自己的兵,给他们西北王送粮,钱家多忠义?“是钱家忠义。”

“王妃盛赞。”钱毕氏依旧恭敬有加,头低着,只看她的膝盖处,眼睛一下都不乱瞄。

**

钱保丰在外头站了好一会,王府的人才到了他跟前,说王妃有请,他闻言后,朝禀话的老家人恭敬一拱手,道,“多谢老家人。”

说罢起身,肃穆地整了整衣冠,这才朝老家人一颔首,道,“劳烦老家人了。”

老家人,也就是长殳,朝这个严肃有礼的年轻人微微一笑,“钱二公子,请。”

长殳很快领了钱保山进了殿堂。

因要见钱夫人所说的钱二公子,殿堂已经被屏风一分为二,长殳朝屏风后的王妃道,“王妃娘娘,钱二公子到了。”

“钱家钱保丰,见过王妃娘娘。”钱保山掀袍,跪地,动作沉稳,一气呵气却无浮夸之态,即使是长殳在旁见了,也多看了他一眼。

屏风后,柳贞吉听到那略带低沉的声音,微笑着道,“钱公子请起。”

说罢,朝她下首的钱毕氏笑道,“钱夫人果然好福气,生了这么个忠君尽忠的好儿子。”

“承蒙王妃夸赞。”

“钱公子,我听你母亲说,这粮草,是你从巍山押送过来的?”

“是。”

“比我们王爷也没晚几天,钱公子有心了。”她家王爷前脚一走,他后脚就把粮送了过去,加上他们本来有的,这浩浩荡荡的粮食运过去,于他们自己的士兵也好,于屈奴国那边也好,都算得上是助威了。

这时间压得刚刚好。

钱家还真是有不少聪明人。

“王妃娘娘过赞,这本是钱家该为国为君尽的责。”

自钱夫人进来,柳贞吉嘴角笑意就没停过,听过钱二公子这话后,没再多说,与钱夫人又说道了几句客气话,道国事当头,就不留他们用膳了。

她这话一出,钱家母子就提出了告辞。

“如何?”回去的马车里,钱毕氏换掉了手中那条被她捏得微微有些湿的手帕,又重新拿了条崭新的在手中。

“她怕是知道我这次随您来的用意了?”

“她聪明得很,”钱毕氏点头,淡然道,“知道我是带你来见识她的。”

所以话也没多说几句,就让他们走了。

她不想多说,却只能更显得她的聪明了。

“她性情如何?”钱保丰这次被家人从西域请回来,为的就是处理钱家的这次危机,这个聪明的王妃娘娘他在下人中得知了几句,更详细的他还没开口问。

见过人,有了个大概印象后,就可以问了,看与他的看法有没有出入。

“你听出什么来了?”钱毕氏知道她这儿子的习惯,便开口先问了他的看法。

“狡猾,表里不一。”钱保丰淡道。

“是如此,”小儿子还是一如往昔毒辣,仅听话就难听出人的性格来,钱毕氏欣慰一笑,点了头,淡道,“你没见过她,她还有惊人的美貌,身上还有着小孩子一样的天真气,即便是我见着她,多看她的笑脸几眼,也会被她的话带着走,很容易对她掉以轻心。”

“声音听着是挺嫩的,”钱保丰见过太多绝色美人,西域更是藏有绝色美人的地方,他身边也有几个,他自十来年前就享尽了美色,什么美人没见过?美色对他来说,撼动不了他什么,“不过,听得出来的心思,娘也不必太意了。”

说着,他安慰地拍了拍母亲的手。

“不只那么简单,别小看她。”钱毕氏提醒。

“孩儿知道,娘放心。”钱保丰嗯了一声,心思更多的却是在想西北王这个人身去了。

不知道钱家这次这举,能不能让西北王在下次做决定之前,能放慢点手脚。

如此,能让他有点时间把钱家在西歧的局势再重新布局。

“娘,我还是想见见西北王,没见过人,孩儿不知道该怎么定分寸……”

仅见一个王妃,还是不够的。

“我听说,王府里的许多事,都是听她的。”钱毕氏略有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