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妻 第417章

作者:杀猪刀的温柔 标签: 宫斗 穿越重生

要是有那么着急当皇帝,他比哪个皇子都有优势逼宫。

毕竟禁卫军五万人马,起码有三万是他的。

别的皇子尚且还想弑父夺位,于他而言,只有真正的权力才能让他刮目相看。

皇位,倒一直有点像囊中之物。

但实话说出来,未免显得太子太猖狂,柳贞吉也就挑了能说的说,“于太子而言,您一日成世,这天下的君王只能是您。”

周文亮听了哑然。

这话里,全然是对他的敬重,他脑袋就算没以前那般中用,也听到出来。

这柳氏也着实会做人,他都行将就木了,离见阎王只差临门一脚,倒也不见她小心眼,把过往反诸到他身上来。

光冲这份心胸,她倒也担当得起一国之后。

皇帝怎么想的,柳贞吉也不再费心思去猜,倒不是她想得少,也不是真能原谅过往皇帝对她所做的那些影响她安危的决策,而是她想,太子都能对罪臣安抚,她对那些以前算计过她命妇还要给几许面子,不至于对把手中权力最后都给予了太子的皇帝睚眦必报。

不能越亲近的,给的越多,反而越计较。

那又何必。

这年四月初,周文帝起程,去了行宫“养病”。

同时他还带走了一部份后妃。

那些后妃皆是颇有些心计的,之前柳贞吉一直敬着她们,本来打算以后也一直敬着的,这些女人心眼多,照顾起来虽然麻烦,但到底后宫是她说了算,她也是不怕的。

但皇帝带走,确实省了她不少事。

那些人毕竟比她年长一辈,哪怕地位不如她,但拿起身份压起她来,也够恶心人的。

带走了,省事。

皇帝这般做,柳贞吉也不是个知好歹的,派了匠师,给皇帝皇后做了几座雕塑。

她前身懂这一块,给匠师提点了几句,雕塑比之周朝先前的技艺要显得立体些,更加栩栩如生些。

皇帝看不到,但能摸,再能摸到万皇后容颜,自是欣喜万分。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皇帝带走了一部份宫妃后,柳太子妃也不是个什么好人,让人传了闲言碎语下去,谁闹事谁就去行宫陪皇帝去——比较听话的宫妃们好不容易逃过一劫,不用去陪葬,于是这话一听到耳朵里,又安份了些。

其实柳贞吉知道这种安份其实也只得一时,人的*,从来不可能在人的身体里安份一辈子,皇帝带走了最难搞的,但皇帝也不是老天眼,能把人人的心眼都看透,谁能说留下的,就没真正厉害的。

但日子就是这样,能平静一时就平静一时,偷得浮生半日闲,柳太子妃也倍感感激。

五月,西域战事传来,攻打西域王都之事还在僵持不下,不少周朝周边的国家这时也蠢蠢欲动起来,有意与周朝开战。

周朝探子回来来报,是有人在游说周边国家,说周朝意欲侵吞周边所有国家国土,周朝周边的几个小国都战战兢兢,打算联手起来,趁周朝大部份兵力在西域的时候,攻打周朝。

太子早已预见,把养了多时的使臣,一日之间全派了出去。

朝臣都不知道太子已经有了成算,还讶异了下。

对太子,他们已绝无轻视之心。

周容浚到此也算是成功杀出了一条血路出来。

这时,从西域传来的种植物已经有了成果,平民百姓又多了几种可食用的物种,开王来宫也给太子贺喜,下面州县为奴为婢者明显减少,如此良况下去,周朝还能再多养得起些人。

文帝当政时,前期采取的一直是休养生息的政策,后期才动战事,太子接手,国家已进初盛时期,给他的空间就更大了些,战事可打,也不必对民众实施苛政杂税才能养得起军队。

清理了世家,更是让世家少囤积了众多金银珠宝,有这些财帛在民间通行,更能带动民间的繁荣。

文帝一生所做的决策,好处,就在太子手里显露了出来。

柳贞吉毕竟不是古代的闺阁女子,且多活一世,大局观跟这时代的女人是不一样的,她跟太子和朝臣们一样,能看清楚文帝的高瞻远瞩,惜福之心,也就要比一般女子要重些。

为官者,造福一方百姓,已是功德无量了;为帝者,造福一代百姓,而这些百姓的子子孙孙将代祖宗们将生命繁衍下去,这已是功及万代了。

柳贞吉因此写了信,把她的想法告诉了周文帝。

周文帝半路收到信,万万没料到,他走了,太子妃还记得他,还说了另一种形式的功及千秋的话,哪怕这话虚无缥缈,不可能记入正史,但他居然因此鼻酸了一路。

为帝者到最后,成为孤害寡人的多,一生到最后,已经无人可理解皇帝了,行事决策与权力把皇帝架在虚空的高空上,即便是皇帝本人,都不想再往下看。

能得一句说进心坎,自己还能认同的话,就已是奢求。

就像他爱了皇后一生,皇后一生至死,也没有真正了解过他。

但他之前一向觉得不过尔尔,且认为资质寻常普通,连一般贵女都比不过的柳氏,居然在他赶向黄泉路路上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

周文帝也就知道,他那四皇子,这一生,不会过得像他的父皇一样,到死,也只有庞大无法消褪的孤寂陪伴自己。

那个柳氏,容得下他。

**

六月,蠢蠢欲动的小国安份了下来,但同时,它们给予大周朝的问题来了。

这几个小国之间,准备要跟周朝联姻。

使臣传回来的意思是,他们要送公主来周。

柳贞吉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情时,差点没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