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171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刘启的手碰到了孩子白白嫩嫩的脸,却有一些不满了...从齐地赶回来的时候陈嫣就瘦了一些,现在更别提,小孩子就是要白胖一些才好,健康、可爱!对于长辈来说这大概是一种很普遍的共识吧。

顺手就摸了摸陈嫣的头顶:“你这孩子要好好吃饭、努力加餐啊!”

“阿嫣有好好吃饭的,若是不好好吃饭,定有人和阿翁来说,阿翁可曾听人告状?”陈嫣反问。这个她真是不虚。每餐饭她都有吃,只不过吃的很少,并且内心其实一直没甚胃口。不过她向来是少吃多餐的,所以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

真要说胖瘦的问题,也不止是吃饭一件事影响。

陈嫣想快点结束这个话题,正好外面来了几个宦官,搬来了她要的东西,于是连忙道:“我与阿翁煮些冬饮来,和阿翁一起饮用!”

来的宦官们抬了一张长案,后面有人将一只小泥炉放在了长案上,然后陆陆续续有陶釜之类的用具送过来。最后的则是一个宫女,她手中是一个两只手大小的方匣。这个匣子用的是很珍稀的木料,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由此判断匣子里面的东西应该很是不凡。

事实上也是这样,这里面装的是‘石蜜’!

说实在的,陈嫣发现有这个东西的时候真心惊讶的不行!这个东西她在古书上看过,其实就是比较原始的蔗糖!

用此时的野生甘蔗榨汁,然后暴晒或者熬制之类的程序,成为一种杂质很多,相当原始的蔗糖。不用说,甜度、味道、颜色之类的都远远比不上后世工艺成熟的蔗糖,但是能在这个时代看到这个已经很让人感动了!

这是今年冬天由南越王送来的贡品之一!

如今汉家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原,但要真正征服四海,还真得等到汉武帝刘彻时期。穷兵黩武是穷兵黩武,导致汉武帝一朝中后期出现了比较大的危机,但也要承认其功绩是超前的——北击匈奴、东征朝鲜、西通西域、南平南越,国家的版权在这一时期扩展的相当快。

南越其实是当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时,驻守南越的秦朝将领赵佗自立建立的。后来汉家得了天下,南越也表示了臣服。而对于南越,汉朝到此时也没有征伐的意思。

对于一个江南都还没有开发的国家,南越的土地并不能吸引国家统治者。再加上北方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匈奴,南越又路途遥远,征服所需要的花费和所得是非常不对等的,所以大汉也就默认了这种臣服。

虽然南越很难说是真的对大汉表示了臣服,不过至少表面功夫还是做了一点儿的。比方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遣使节来长安,再送上一些贡品什么的。

石蜜这东西是贡品之一,每回送来的量其实也不能说少。基本上少则三五斛,多则七八斛吧。在汉代,一斛就是十斗,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差不多二三十公斤的样子吧。若算进贡五斛,也有一百多公斤了。

一百多公斤的糖,看起来很多了,后世普通人一包红糖也难吃完。但关键是此时的人吃糖少,所以吃到带甜味儿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很凶,加入量在陈嫣看来都是妥妥的致死量。而且一百多公斤的石蜜,根本比不上后世的甜度,还有一大堆人来分,再到每个人手里其实就不多了,很不够吃...

陈嫣以前年纪小,没接触过南越国的贡品,还不知道此时就已经有石蜜了。这次知道了,立刻申请要分一些——主管的人眼睛都没有眨一下,除了太后、皇后等重要人物那里照旧分送,其他有这个份例,要么减半,要么干脆没有,剩下的都送到了陈嫣这里。

小泥炉里放上烧红了的木炭,陶釜里盛上已经碾碎的石蜜,然后放上清水。一边熬煮,陈嫣一边搅拌,怕在这个过程中糊掉。一会儿手臂都酸痛起来,便让人替她。

熬化了的石蜜再通过纱罗过滤——其实陈嫣还知道很多更好的、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熬糖法,甚至给她时间实验,弄出白砂糖和冰糖也不成问题。但现在她实在没有精力去弄那些,她现在只是想给大舅熬一碗红糖水而已。

过滤掉一些渣滓之后,糖就干净多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熬煮。不过在此之前要换另一只陶釜,注入清水,放入老姜,小火慢熬。等到老姜水色变得微黄,再将浓稠的红糖浆放进去,接下来又是慢熬。

这个过程没有什么难度,说到底就是耐心!要将老姜的火候熬到足够,糖水与姜味交融!另外再放点儿红枣干什么的,就看自己的口味了。

等到刘彻进到温室殿内殿,立刻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姜味,混合着甜香,这是从来没有闻过的味道,但并不讨厌。于是笑着道:“阿嫣这是在做甚?煮药饮?”

陈嫣查看了一下情况,觉得已经差不多可以喝了,笑眯眯道:“彻表兄有口福呢——这是阿嫣煮的冬饮,来的正是时候,正要饮用呢!”

多放了一只耳杯,分了刘彻一碗。

陈嫣奉给卧床休息的刘启,刘彻就只能摸摸鼻子自己动手了。

虽然是第一次尝到的滋味,但才一下口刘彻就忍不住赞道:“好滋味!”

这个时代,甜口总是受人欢迎的。在上流社会,因为不那么缺甜味的关系,对于甜味的追求还不会那么狂热,但总体来说还是狂热的。更何况陈嫣放了老姜熬煮,姜与红糖融合之后的特殊风味,除非是讨厌姜味的人,不然在这个时代确实是难得佳味了。

在赞过之后,刘彻很快发现随着甜浆入肚,一股暖流从胃部升起,浑身都暖洋洋的,甚至额头、唇角、背上都在透汗!这当然不是引文温室殿炭火烧的足,这种由内向外发出的热力是完全不同的!

刘彻倒是知道姜有发热的效果,但平常他也喝过姜葱药饮(生姜、葱、汉代版辣椒山茱萸等成分),味道远不如这个,喝那个纯属受罪!甚至效果也不如现在喝的这甜浆。

砸吧砸吧滋味儿,刘彻问道:“这冬饮虽甘美,用的却不是蜂蜜...”

陈嫣也捧着耳杯开始啜饮,忙乎了半天,脸上红扑扑的,摇头晃脑道:“自然不是蜂蜜,是石蜜。”

“石蜜?”这可让刘彻有些惊讶了。,新m.. .. ,,,

东方之日(2)

石蜜这个东西刘彻当然也是知道的,呃, 也吃过, 不过感觉很一般就是了。他可是享受了这个国家最好待遇的几个人之一,自然不会像普通人一样, 沾一点儿甜就欢天喜地了。

石蜜味道也有自己的特点,同样是甜, 它还和蜂蜜、蘖(麦芽糖)风味不同, 总的来说也算是好东西了。

而且刘彻见识比一般人多多了,知道所谓的石蜜从柘浆而来(汉代以前蔗被称为柘)。说到石蜜是什么,对于贵族们来说不一定清楚, 柘浆就相对明白多了,谁让屈大夫在自己的辞赋里提到过呢。

柘浆一直作为一种饮品,在原楚国一些地区流行, 不过他们不会将柘浆制成石蜜这样能够长久保存的固体, 所以也就没有了运输到帝国其他地方商品化的可能——其实就算有这个技术,也是困难重重。柘, 也就是野生甘蔗, 此时还没有被人类驯化种植,这一步不完成,何谈商品化?

这又再一次坚定了陈嫣要搞农业的决心...就算是想要借后人的积累提前弄出高质量的砂糖赚钱, 那首先也得有甘蔗吧!

总之, 刘彻对石蜜确实有一定的了解。但问题是,他记忆中的石蜜味道可没有这么优秀!

石蜜在后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华夏大地上的奢侈品,但那只是因为对甜味的缺乏, 以及物以稀为贵等等。和其他甜味物质相比,口味上比不过蜂蜜,价格上打不赢麦芽糖。

怎么搞?这就是个死局!

此时华夏并没有发展处养蜂业,所以蜂蜜自然奢侈地令人发指,但天下人谁都有可能缺蜂蜜吃,身为太子的刘彻也不可能少一口蜂蜜。

既然是这样,他对石蜜的感觉自然平平了。吃个不同风味还行,但蜂蜜始终是甜味添加里的第一选择。

“熬煮了小半日才有这样好滋味!又不是白得的!”陈嫣美滋滋地啜饮着红糖姜茶,这个时代的冬天能喝到这个,她甚至产生了一种幸福感。

唔,没毛病,甜味本来就能带给人一种幸福感。

陈嫣放下耳杯,拿起放在一边的‘角’,笑着道:“还要不要?”

刘彻当然不会和陈嫣客气,立刻将耳杯递了过去,豪气道:“再来一杯!”

‘角’其实是一种酒器,和后世打酒、打醋、打香油的‘提子’差不多。陈嫣拿着角舀了两下,然后自己也满上。

刘启在一旁看着,微笑着缓缓饮下这一杯红糖姜茶,身体原本的阴寒都好像驱散了。放下耳杯,朝朱孟招了招手。

朱孟赶紧上前:“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