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325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真要是不怕麻烦,直接浇筑一块玻璃板也行得通,但那明显不是量产的办法。吹制的话,倒是好一点儿,可以先将玻璃吹制成一个圆筒,然后再将圆筒剪开,成为一块玻璃板。这种做法,已经能勉强够用了,毕竟吹制出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玻璃并不难,熟练之后效率也不错。

但陈嫣并不满意,一开始她就是冲着浮法玻璃去的!

陈嫣去年搞了一家锡器作坊,说实在的,她对锡器生意兴趣并不大——她无法让此时的锡器生产上一层楼,关于锡器的技术储备在她这里几乎为零。而锡器本身又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了,她杀进这个产业真没什么意义。

之所以非要弄这么一个锡器作坊,当时她就是想到了未来搞玻璃工艺的时候用得着!

后世流行的浮法玻璃,和锡这种金属是密切相关的!

浮法玻璃简单来说就是玻璃溶液流出,会浮在密度比它大的液体上。等到玻璃液铺平了,就是厚薄均匀,而且光滑的!

然后在玻璃半凝固的时候通过辊带拉走,这个过程中又会因为力的牵扯,玻璃板再薄那么一点儿。最后凝固、冷却,按照使用所需的大小,划玻璃就是了。

浮法玻璃的工艺中,所用的液体有要求。第一,密度要比玻璃液大,不然浮不起来!第二,熔点不能太高,如果容易太高,玻璃液怎么可能渐渐凝固?液体的玻璃也不能上辊带了。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要求,不能与玻璃液发生反应什么的。反正,在后世,选择的是锡,估计锡满足了所有的要求。正好,这个时代金属锡的加工已经很成熟了(青铜器里就是要加金属锡的,所以华夏民族对锡的利用很早,而且也不缺乏锡),这可让浮法玻璃的事情变得简单了很多。

陈嫣盘算着关于玻璃生产的种种,足足花了三四天功夫才完成!为了记录清楚这些,最终整理好的文字和画稿都有一大箱子!她用的可是布帛,而不是竹简!

而弄好这些后她就不免要为瓷器、玻璃这两门产业考虑了,现在她手上花钱的速度很快,但就算花钱的速度再快,已经准备好的事情也不能不做了。只要忍过这段比较难的阶段,后面就能见到通途!

瓷器、玻璃,这又是两个大金矿啊!

于是她开始写信,安排起这件事来。陈嫣身边辅助她工作的‘秘书班子’中有负责财务的,此时就有一些愁眉苦脸了。

“翁主,交通号无论是海运还是陆运都花钱如流水了...这里再出一笔,账目上就难了。若是有哪儿周转不开,就要断了钱了!到时候的麻烦就大了!”这也是小姑娘恪尽职守。

如陈嫣这种做生意的人,确实不应该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往往他们得利用不属于自己的钱做事,这样才是对资本的最大利用!可是这么操作应该是有一个度的,不然就会相当危险!

资金链一断,麻烦可就大了!有的人身家何止万万,可是就因为几百万断了资金链,一切全完了,这又找谁说理去呢?

“不要紧,这笔钱到底不多,不论哪儿都能省出来...今年不会出事的。齐地那边红蓝花生的好,不知能染多少布帛。还有南边的蔗糖,去岁不过小试牛刀而已,今年至少能比去岁多几倍,福溪庄园,还有和南越的交易什么的。这些都是今岁新增的入账,定能救急。”

陈嫣掰着手指头算账:“今年就是最难的时候了,等过了这个坎儿,海运赚的钱就像流水一样,一船货物一船金银...陆运也是这个道理,倒不是说有那么赚钱,只是之后的投入就能有今岁那么多了。”

“过了今年这最难的一年,到时候就轻松了!”陈嫣说着又笑了起来:“不会差钱的,我自己还有小金库,实在不行,问大长公主、问皇后娘娘借钱周转,又有何难呢?”

说到前面的时候做财务的小姑娘不一定理解,但最后的话让她放松了很多。

是的,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眼前的不夜翁主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背后多得是有钱人!为自家母上、姐姐,借钱周转不要太简单!

第175章 有女同车(8)

宽完了身边人的心, 陈嫣看了一眼账目,这是做财务的几个小姑娘核算出来的,要搞瓷器、搞玻璃的成本。当然了,这成本不是一下花出去的,而是慢慢投入。其中瓷器好一点儿, 毕竟已经能拿出产品了, 剩下的改进工作相对容易。

估计不等多久就能见到产品上市!

这个时候投资建作坊, 成本再大也能很快见到收益。对于财务而已, 这并不怎么危险。而玻璃不同,现在连影子都没有呢,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就算陈嫣弄出了一套八九不离十的工艺,也是一样的!

别说这套工艺尚有需要试验的地方...就算没有,事情也不容易!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要不要?培训工人要不要?生产和管理工作从生疏到正轨要不要?

陈嫣在这个公元前的时代也算是做了不少事了, 正是因为做了不少事才能真正明白,做一件事的难处!有很多事情说出来只是寥寥数语罢了, 可是真的去做的过程, 那真是千头万绪!

她真的十分感谢她这辈子拥有的身份,如果没有这个身份, 她现在的那些事,无论哪一件都办不成!不是做好了别人会眼红的事儿, 而是根本办不成!

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普通人来说, 调动社会资源实在是太难了!或许一些能力超群的人可以做到, 但陈嫣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他绝对不属于能力超群的人, 她甚至没多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唔...胡思乱想了一阵,精神又重新集中到了账目上。其实真要说的话,就算看投进去的总数——瓷器和玻璃的。其实数目也不大...当然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对于普通的贵族也不少了,但对于陈嫣来说,她手上常常经过这个级别的数字,早就已经不敏感了。

这个时候她就只能感叹,到底运输才是重资产项目啊!她手上的生意很多都是赚大钱的!之前都是钱多的没地方花,整天发愁的是找到新的投资点。不然为什么要搞泰和钱庄?除了改造这个时代的商业环境,也是给她的流动资金寻一个去处!

通过泰和钱庄可以放贷,虽然不是此时的高利贷,但收入也很不错了。关键是平稳无风险,还不需多费心——泰和钱庄借钱的数目都比较大,与此同时,资质审核也就比较严格了,风险几乎是没有的。偶尔有坏账,因为是整个泰和钱庄分担坏账,也没什么感觉。

而现在,多年冗余下来的资金都往运输业流去了!这直接导致泰和钱庄今年对外放款都少了好几个百分比!别小看这几个百分比,这就等于是今年的市场上无端端少了一笔钱,一大笔钱!

泰和钱庄虽然没有因此特别调高多少贷款利息,但贷款难度隐约上升,是敏锐的人都能察觉到的。这样一来,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子钱家们可高兴了——借钱的人始终还是要借钱,泰和钱庄借不到,自然会转而找其他的子钱家。

不过体现在市场上,却是比往年差不多的时候繁华了一些。毕竟那么多的钱也不是打水漂了,都是投入出去了的。比如交通号陆路运输,养活了多少车夫、货站员工。还有马车、起吊机之类的大量生产,与之相关的产业难道不受益?

其中一部分钱肯定会被贵族、商人赚走,但是总有一部分能够流到平民百姓手上。

这些人手上多了点儿钱,购买力就会上升!别小看交通号陆路运输部份和正在分割出去的海运部分,投入进去的金钱其实并不比刘彻搞一次全国性质的大活动更少!而陈嫣是私人做这件事,同样的钱能做更多的事——由此可见这件事的规模。

一次全国性质的大活动,在封建社会是能够影响到国运的!比如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又比如说秦始皇时期修筑长城...而这些造成的附带效应,那就更不可小觑了!

打个比方,刘彻明天就说要修一座大型宫殿,不用等到落实政策,整个关中地区的建筑材料就得应声而涨!说起来陈嫣涉足建材行业是真的不错,印象中汉武帝是非常喜欢修宫殿的,估计整个汉武帝时期,哪怕是后来因为连年战争而民间凋敝的时候,建筑材料市场都会活得不错。

一个大型宫殿需要用掉的耗材是很超乎后人的想象的...现代人觉得就是一个建筑群而已,能用掉国家多少建筑材料呢?在海量的生产量下,什么都会显得少了吧?

然而还这不是那么回事儿!

古代的生产力摆在那里,一座大型宫殿群,搞掉国家几年内生产建材的几分之一,这是非常简单的。具体可以参考古代皇帝修陵墓的花费,一般从皇帝登基开始修,如果皇帝位置上坐的时间短,到死的时候没有修完都算正常。

而修陵墓的花销,是能够占掉国家收入的很大部分的!别的朝代陈嫣不知道,反正刘彻现在已经开始修陵墓了,每年开销掉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

陈嫣看的超级眼红的说,她要是有这个钱,什么研究做不得?什么工程搞不得?说不定能推动历史向前几百上千年呢......

然而这钱就是被拿来修陈嫣根本看不上的陵墓了,而且除了陈嫣外,也没有人觉得这有问题!按照古代的观点,皇帝如果生活地太过奢侈,是可以骂的。但是奇怪的是,如果在陵墓上花了很多钱,即使是很挑剔的大臣、史家,也很少会说什么。

偶尔说两句,也不过不痛不痒。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死亡呢......

陈嫣从头到尾扫了一遍账目之后也就没有太多心思放在上面了,转而想起另一个颇为在意的问题——她得给瓷器和玻璃生产找一个负责人。

说实在的,不只是瓷器和玻璃,还有很多其他的零碎产业都需要负责人了。

陈嫣的所有产业中,她最在意泰和系、聚宝阁和交通号,现在海运从交通号分了出去,可能还得加一个海运部。泰和系的负责人是张秀,之前张秀都身兼两职,泰和钱庄、泰和当铺都归他来总领。现在的话,陈嫣很看好王温舒,如果他能够顺利成长起来,以后泰和钱庄估计就是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