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392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陈娇与陈嫣确实生的不像,陈娇长得很像馆陶大长公主,陈嫣却是挑着父族和母族的优点长的。但硬要说两个一母同胞的姐妹没有一点儿相似之处,那也绝不可能。

单就五官来说,两人的鼻子就很像了。但重点不是五官之类的东西,而是两人的气质,那种骄矜确实如出一辙。

说来也是奇了怪了,虽然对外的评价很不同,陈娇的骄纵满长安都知道,而陈嫣的好脾气一样出名,但除开这个,其实两人都是很骄傲的人...这大概就是行事作风不同,导致评价不同罢!

刘彻平常注意不到这个,他都不愿意好好看看陈娇,自己的这位皇后。但这次他看到,确实都是属于天之骄女的骄矜。而且大概是因为两人是感情很好的姐妹,相处之间不自觉会越来越像对方,所以眉眼之间的那股气真的很像!

察觉到这个,态度自然就软了下来...这甚至是他自己一开始都没有料到的。

这种情况在最近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次数多了,陈娇也回过味儿来了。一开始只是冷笑,如今却更加嘲讽!

“阿嫣曾与我玩笑话,说男子本性下贱,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我当是当她小儿女话,人小鬼大而已。如今想来,竟是一字也不错的!”这样说着十分解气,陈娇更加肆意了。

“原本担心陛下会恼怒阿嫣逃出长安,拂了陛下的面子么...却没有想到陛下并未如此,反而比以往更加上心。阿嫣留下信件,信件中桩桩件件都是对我、母亲还有家族的愧疚,生怕陛下一个不顺心就要把这些怒气发泄在我等身上。现在看来,这有什么可担忧的!”

“若是她在外头一辈子回不来,说不定陛下要记她一辈子,念着我是她姐姐,陛下反而还尊重忍让些...没想到陛下也有今日,真没想到!”

陈娇的性格确实不好,什么时候都不知道忍让,也不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这些特质从她说的这些话就可以知道了——就算刘彻再忍让她,说这些话后必然也会发怒的啊!

果然,刘彻猛然瞪向陈娇,一对夫妻互相以仇视的目光看着对方,倒好像一对生死冤家似的!

刘彻本想说些什么反唇相讥,只是心念一动,忽然又觉得疲惫非常,灰心之下竟觉得与陈娇争论这些实在没什么意思。

疲惫道:“阿娇,你明知朕不是...朕何尝不恼怒?说实话,如今尚觉得被阿嫣狠狠伤了脸面。但相比此事,更忧心阿嫣在外如何,会不会吃苦,会不会委屈...会不会有生命危险...那丫头从小有多娇惯你是知道的,从未吃过半分苦头。当年朕亦许诺过,决不让她受委屈,如今...”

“阿娇,朕知你是气急了才说这样的话,真如你所说,把朕当什么了?又把阿嫣置于何地呢?”刘彻说这话的时候已经隐隐有些虚弱了。

他到底还不是日后那个经历了无数阴谋、战争、政局动荡、岁月流逝的千古一帝,至少在现在他还是个心思相对热忱敏感的青年人。现在的他有着种种情绪,而不是将来,心硬如铁。

人到中年的时候他尚且能为李夫人之死伤心,而且还因此惠及整个李氏——这虽然有扶持利用外戚的缘故在,但李氏的人其实很不堪用,他当时可选的外戚并不少。之所以还是选择了李氏,原因已经很明显了。

而人到老年,如钩弋夫人,看着多宠爱啊,并不比曾经的卫子夫、李夫人来的弱。可是因为担心太后权力过大,一句杀母留子也就处置了。

皇帝的心大抵如此,年轻时或许还有一两分真,到底是少年人呢,热血未凉!但坐在那个位置上,经历世事,迟早会冷漠绝情到不像个‘人’。寡人、孤家寡人,这种自称实在是恰当极了。

刘彻的话让陈娇沉默了,但她并不是被刘彻说服。按照刘彻的说法,他哪有那么不堪,说到底他是真的动了真情,而不是如陈娇所说,一点儿征服欲作祟。

陈娇相信刘彻是真的担心妹妹的安危,甚至愿意相信他对妹妹有他所谓的真心。但他依旧保持原本的看法:阿嫣的逃离反而让刘彻对她执念越深了,身为皇帝有什么得不到的呢?一旦求而不得,第一反应绝不是放弃,而是变本加厉、心心念念才是啊!

若真是小妹妹入宫,说不定几年之后也就淡了,只能依靠着少年时的一点儿情意保持地位上的尊严。

陈娇之所以现在不说破此事,是因为她发现根本没有意义...或者说,刘彻自己当局者迷,是不会认可她的说法的。他自己已经有了想法,以他的性格,别人说什么又有什么用呢?

再者说了,或许他的想法还真没错——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爱意的产生和构成也很复杂,根本不能捉摸。陈嫣离开了长安,想的是时间久了,刘彻对她就淡了,然而这终究只能是幻想。

在他眼中,她更美、更好、更加特别了,不是因为她本身,而是因为他挂念她、他得不到她...然而谁又能否认这不是爱呢?

陈娇懒得点破这个了,刘彻能不能明白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她忽然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报复。她的丈夫让她痛苦,那么现在他自己也要痛苦了。

她爱他,但由爱故生恨,自古以来,由来如是。

第212章 庭燎(7)

虽然依旧不知道下落, 但到底比之前的情况强出不知道多少——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无法接受的坏消息。而且有了现在的线索, 之后也会顺利很多。

因此刘彻与陈娇依旧担心的同时,心中也不自觉稍微轻松了一些。不过即使是这样, 刘彻依旧没什么松快日子过。他是皇帝嘛, 皇帝这种职位上限很高, 但下限也低的可怕。

做个昏君, 那倒是能够享尽人间富贵, 而不用劳烦到自己一点儿。历史上这种皇帝可不要太多!可若是做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么,具体可以参见秦始皇、明□□这些人, 反正光是处理日常的政事,工作量就很可怕了!

而刘彻,恰好,他就是那个想要有所作为的!既然想要有所作为,那么朝堂上的事情、天下的事情, 就得处处关心, 不能因为自己的轻忽,就导致天下遭难。由此, 各种事情肯定是少不了的。

特别是现在时机特殊,正是太皇太后新驾崩,朝堂上权力交交接, 而他又想大展拳脚的时候。这种时候, 只会事情更多——太皇太后驾崩之后的权力交接且不说, 这事虽然大, 但却是早有预料的,上上下下不过按照正常的权力交接行事就是了。

可是刘彻想要大展拳脚就是另一回事了...想当初他刚刚登基,还是建元初年呢,位子且没有坐稳,就敢搞改革了。当然了,最后是被自己祖母教做人了一通。但是这有什么要紧的,现在他也算是履极数年,太皇太后亦崩,而他心中龙虎依旧,热血未凉,肯定是要继续当年的未竟之业的!

至于现在与太后争夺权力一事,刘彻其实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与太后争夺权力是很重要的事,他当然不希望走了一个太皇太后,又给自己找来一个太后上紧箍咒。不过具体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他是很轻松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她不是他的对手。

刘彻不愿意与王娡分享权力,是因为之前太皇太后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再往远一些说,其实就是不愿意重蹈吕后旧事...这几乎成了所有刘氏子弟的噩梦了。

不是刘彻看不起自己的母亲,而是事实就是如此。他的母亲不是太皇太后,更不是当年的吕后。说的直白一些,她没有那个本事!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太后与皇帝,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志向大、有本事的了,太后再如此,那可不是双倍的快乐,而是攘外必先安内,彼此之间先大战一场了!

正是因为王娡并不是什么真正有本事的人,王氏外戚对付起来也称不上要命,所以事情估计不会走到不死不休的那一步。也就是说,彼此不伤筋动骨地斗上一场,刘彻还能够容忍太后那一方存活,只是他们想要的权力就只能想想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刘彻虽然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但他到底不是什么魔鬼。如果可以的话,谁愿意和自己的母亲不死不休?只要母亲能够‘安守本分’,他当然愿意给她一个帝国太后的尊贵与荣光。

刘彻打算继续他当年建元新政没有做完的事情,但是在这些事情还没有计较起来前,匈奴那边的事先放到了他的案头。

匈奴,这一直是汉帝国的心头大患!从当年高祖白登之围后,中原帝国就对这支游牧民族有了畏惧之心。如果可以的,能不打还是不要打,所以才有了这些年的和亲政策。

说句公道话,和亲政策很屈辱,但在特定的背景下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大汉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给了大汉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

不过这并不是说明匈奴就很好说话了,对于匈奴来说,没有南下中原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和大汉全面开战弊大于利而已!

就像历朝历代的中原帝国对外邦土地很难有兴趣一样,对于扎根于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中原的地又不是草原,不能放牧,也不能让匈奴的儿郎纵横驰骋...那要他又有何用呢?

这还不是后来,后来游牧民族大多也会主动学习中原文明,也有了‘一统天下’的概念,所以才有了对入主中原的想法。现在的草原民族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况且占领中原是需要人口的,治理中原所需要的素质更是能让现在的游牧民族绝望——现在的游牧民族甚至没有稍微正式一些的官僚组织,能数数比较顺溜的就算是人才了...匈奴能在这块土地上肆虐,本身却没有一点儿统治这片土地的可能。

陈嫣当初了解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百思不得其解,这差了一个层次的文明到底是怎么压得汉帝国喘不过气来的?后来想想,这其实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军事实力和总体实力本身就是两回事,况且文明的冲突当中,优势总是向更低的文明倾斜,这也算是定律了。

不只是东方如此,古代西方也是这样的。

文明输给野蛮,也不是一次两次。

总之,匈奴始终只在边区骚扰,而没有真正肆虐中原,不是他们乖巧,而是这么做好处不大——打了就抢,可是能抢的东西有限,能带走的并不会比抢了边区更多。中原的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意义不大,而且就算占下了,也不可能统治。而且对于现在游牧大草原的匈奴来说,其实他们也不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