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贵女 第773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此事别再提了...我是真不知道如何弄了,暂且放下吧!若是我此生能见此物完成,就算是幸运了!”陈嫣不胜唏嘘地感慨着。

陈嫣愁眉苦脸,刘彻反而觉得有趣。平常陈嫣常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各种花样和巧思更不必说,很多时候她提出的东西即使是在思维足够跳跃的刘彻这里,也显得有些难以接受了。

简单来说就是‘反直觉’,不过这没什么,科学理论什么的,常常都是反直觉的。

陈嫣每每能够让这些别人觉得‘无稽之谈’的东西自圆其说,甚至最后以具体事例加以证明。大家不信归不信,世界观受到极大冲击是难以避免的...这算是刘彻第一次见陈嫣认输。

这本该让陈嫣身上的光环小一些的,但刘彻却觉得这样也不错。

“‘磨坊’确实不错...推广麦种之事就由...阿嫣?”刘彻询问的目光看着陈嫣。

陈嫣摇了摇头:“此事却是不好我出面的,我最多就是敲敲边鼓而已。”

这话让一旁的诸位重臣都松了口气...这可是事关社稷的大事,真要是由陈嫣来主持,他们这些人的面子就不能要了!知道的人只说陈嫣有本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满朝无人了,只有一个女子来撑门面!

另外,这件事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牵涉到的衙署必定很多,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需要牵动。看起来只是种麦,这实际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

牵涉范围这么大,如果由陈嫣主持,他们这些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听陈嫣调遣了!之前陈嫣在少府搞事情,由她调遣的都是小吏之类,大家还可以装作天下太平!这会儿要是他们都受陈嫣安排了,真是最后一块遮羞布都扯下来了!

对于陈嫣而言,她本身也没有争权夺利的想法,这种事她来做和别人做没有分别,她也懒得去惹别人不快了。甚至刘彻请她推荐主事人选她都避过了,她知道这是编织人情网的好几回,但她又没有兴趣留在朝堂,这种人情网有何用?

既然是如此,还不如从头到尾干干净净的!所谓‘无欲则刚’,如此她行事起来反而更加随心所欲,其他人也不能说什么。

不过她说在一旁敲边鼓也不是说着玩玩的,而是真有心做事。

她的办法很简单,之后长安就开起了不少面馆、饺子馆之类的馆子,专做各种面食。另外,陈嫣在长安的一些高档酒舍也开始在菜单上扩展面食...这样推广面食看起来是笨办法,但这种办法是必不可少的。

推广一样主食,必然得各种方法都用上,相互配合!这种直接对接消费者,让消费者有‘试用’机会的‘体验店’,看起来效率不高,却也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推广面食,陈嫣干脆办了一场宴会。这场宴会的主题当然不会只说是面条,陈嫣请来长安的权贵,对外说是得了一批珍珠宝石美玉,办的‘珠宝会’。这些东西不只是女人喜欢,也是此时男性贵族需要佩戴的东西,所以男女老少请来也不奇怪。

要说还是外面广阔天地的珠宝玉石多呢,品质也非常不俗!陈嫣让人用连枝灯、烛台点蜡烛,又上挂无数琉璃灯。在蜡烛亮度不够的情况下,硬生生用数量堆出了‘流明’,整个室内亮堂堂的,可以与后世亮度较低的电灯相比。

在这样的灯光中,亮晶晶的小宝贝被装点其中。陈嫣拿出来展览的当然不会是一般的货色,往年往外卖珠宝玉石的时候,陈嫣只会掺杂很少一部分精品,其余的最好的那一部分都是自己收藏(珍珠除外,因为珍珠会‘人老珠黄’,收藏是没什么意义的事)。

这些收藏起来的宝石,一部分是留着自己用或者传家,另一部分就是囤积居奇了。这么多的稀罕宝石,一次性流到市面上,能消费的起的人有多少?说不定要掉价的!所以最好是慢慢放出去,细水长流。

宝石之中,几乎都是彩色宝石。华夏自古以来就不太尖锐的棱角,钻石在清朝时还不受皇室所喜,觉得不太吉利呢!可是钻石是无色的,如果不切割出来,显示出璀璨的光彩,和水晶、玻璃又有什么分别?

这些彩色宝石颜色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深浅不一!一个个贵女贵妇,在灯光下看这些个小宝贝,直觉的心肝扑通扑通跳!

男子则多看玉石,陈嫣这里自然多的是美玉!这些玉石很多都是从外国弄来的,这倒不是因为国内不产美玉,而是玉石在外国忒便宜了!好像除了华夏,以及受华夏影响的一些文明,另外的地区都不太看重玉石。

在他们看来,这种‘石头’的价值有限,实在弄不懂东方人为何如此痴迷。

这个时候其他地区的人还不知道他们看不上的‘石头’在华夏是能赚大钱的,或者说就算是知道了也不在意——这个时候有能力进行远距离贸易的人非常有限,东西方之间随便倒腾点儿什么都能赚大钱。一边的东西在另一边可以提价不知多少倍,赚到超额利润,这难道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吗?

既然外国的玉石便宜又没有人和陈嫣抢,她何必再在国内的玉石市场面对激烈的竞争呢!

这些玉石大多只经过简单的加工,就是磨掉外表的石头壳而已,并没有进一步加工成饰品用具。如此,玉石也还是比较本真的样子,有的玉石本来就是几种质地汇聚,没有那么精致,却另有一种天地钟灵秀之感。

这些玉石的品质不必多说,在时下人们愿意为玉石倾家荡产的年代里,绝对都是价值连城之宝。

唯一可惜的是,陈嫣今天拿出来的珠宝玉石都不是用来卖的,而是用来看的。

也不是不卖,只是有技巧。请大家赏宝之后选宝,得票最多的三件宝贝会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的钱财会用来支持教育事业,多在长安弄一些扫盲班。

这样一来,宴会的逼格也起来了。

而就在这场宴会中,陈嫣夹带私货,把面食带了出来——也不是硬带,而是让人用菜汁和果汁给面染色,做出仿造珠宝玉石形象的食物来。其中有正经的主食,也有点心。

大家一开始以为这是一种意趣,后面吃的多了才回过神来,今次吃的东西似乎不知道是什么啊!

这种硬推广,陈嫣自己是不会去做的,太掉逼格了,所以只能事后借她府中人之口传扬出去。

于是大家都知道‘面粉’的存在了...陈嫣身边的庖厨本来就很有名气,一方面是因为陈嫣常常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弄出更多更好更复杂的菜色。另一方面,有陈嫣这么个主家,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这些厨师自然更热衷于推陈出新!渐渐的,大家格外关注陈嫣府上庖厨的‘私房菜’,若是能学一些去,立刻就能在圈子里出名,这也算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了。

所以学陈嫣府上的菜色,这是有传统的。

现在陈嫣府上出现‘面粉’,自然多的是人学...去粮店一打听,果然已经有面粉在出售了。价钱不算贵,只比粟米贵一点点(随着生产量增大,成本还可以压缩,至少和粟米价格平齐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这种食物该怎么吃,这也简单,有人从陈嫣府上抄到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食谱。

这个时候谁家要有一道‘私房菜’,做法是不会外传的...反正庖厨也是家里的奴仆,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点压力也没有。普通人哪有时间、精力和财力研究怎么吃比较好呢,能做这件事的还是贵族!所以那些传承数代的贵族,连同怎么吃东西都是一向珍贵的‘财富’。

古代说,三代才学吃喝,这不是没有由来的!

但陈嫣没有那样,她这里的食谱,不说让人随便去学,至少关系亲近的人说要从她这里抄食谱,她从来不会推辞,都是直接让人去问庖厨的。之所以没有随便让人去学,那还是因为怕麻烦...她这里又不是‘新东方’,真要是谁都来学,庖厨恐怕都没时间做饭了。

陈嫣还想着要不要改天出版一本书,就叫《杏园食单》。她在长安城中的府邸,因为遍植杏树,所以有‘杏园’的别称。

这种东西当成传家宝有什么意义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免去了未来不小心失传的风险。

面食的做法传出去后很快征服了贵族...毕竟面食的口味摆在哪里,不敢说比稻米更好吃,但两者不相上下是可以说的,这本来就是未来华夏民族的两大主食!贵族们爱吃稻米,现在吃‘麦粉’自然也觉得很好。

面食本身的品质决定了它有红起来的基础,相对于稻米,它差的只有底蕴。毕竟稻米可是让孔夫子都赞誉过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享受是什么,就是穿锦衣、吃稻米了啊!

而补足这部分底蕴差距的,就是陈嫣等人的全力推广。不只是陈嫣,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行动,开始以身作则吃起面粉来。皇室、朝堂不说,学术界也有很多人吃这个。

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恰了烂钱,而是发自内心愿意的。

不管学术界的人有着怎样的毛病,至少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有立场的。自古以来,这些人就很重视‘麦’,因为他们看到了麦的特质——产量大(和其他主食相比),有抗寒的品种,无需稻子、粟那样精心照料(也就是说,人力物力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料理更多的麦田)。

要说麦子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口感太差了!以至于它就算有那么多优点,在广大老百姓眼中也只是五谷之中的配角。如果不是没办法了,没有谁会拿它当主食吃。

但即使是这样,这些总是思考很多的学术界大佬还是觉得麦子的意义很大!至于说忍受不了它的口感,那是不能吃苦!好日子过多了,过不了苦日子!

现在,面粉出现,这些人最欢欣鼓舞,因为这意味着推广麦子的最后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之前他们提倡再多也没用,天下生民不买账啊!哪怕是穷苦人,平日里吃的也是麦子,种的时候也不会主种麦!他们往往是种粟米,只有在粟米收割后,再撒一些麦种,等着收获下一茬。粟米自己舍不得吃,可以用来换更多的麦、菽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