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11章

作者:炼意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别以为数斤很多了,跟一场战役相比,能起到的作用很少,只能用于奇袭阶段。并且在使用这个的时候,还得考虑天气因素,比如下雨或者下雪的时候,效果几乎没有,风大的时候也容易误伤自己,所以能不能用,必须得看当时的情况是否适合。

  唐将军听了卫老的介绍后,让人绑了几头羊去下风处,然后扔出瓦罐,等落到空中,再以箭击破,之后就看到黄色的粉雾落到那几头羊身上,继而,有羊直接栽到,还有羊开始亢奋,横冲直撞把同伴当成了敌人,一个劲儿的去撞,不死不休的样子。

  旁边看的人都倒抽了一口凉气,转头看着唐将军的目光有点激切。

  “将军,还有没有,给我们一些啊,到时候扔到那些蛮人头上,看他们自相残杀就够了。”

  “你当这些东西好弄的?”唐将军瞪了他们一眼,“卫老说了,四个月时间就弄了这些,还分了一些到大将军那里,我们有三十瓶已经是大将军开恩。你们别当这可以随便扔的,一罐就是一两金子。”

  这最后一句出来,顿时那些人不吭声了。艾玛,他们杀敌是为了挣军功分金银,可这是把金子扔出去,就很心疼!

第二十一章

  “大娘子怎么会想到用这个法子的?”公输屹也围观了药罐子的发威,回头就找到磐蛮咋舌。

  “那原本是大娘子在家乡做了,防身用的。她一个女郎前往边关,路上危险重重,肯定得先做好准备。所幸没有用上,这次大郎君出战,大娘子心疼兄长就让人赶制了这些出来。可惜致幻的蘑菇粉末太少,不然大娘子说那东西比昏睡药剂强,花钱还少。”

  公输屹摸了摸下巴,眼珠子一转,一个主意就出来了。

  “干脆明春我们去周围找找看,如果能找到这种致幻的蘑菇,说不定能立奇功。”

  磐蛮瞪了他一眼:“大娘子说了,这些只是旁门左道,不入流的手段罢了,不可常用,有伤天和。”

  “哎,伤什么天和,那是用在那些贼货身上的,又不是我们自己人身上。得了,我自己找大娘子说去。”

  公输屹哼哼两声,站起来跑走了。旁边听到两人说话的老兵士重重拍了拍磐蛮的肩膀。

  “那小子就是个惯会奸猾的。大娘子弄的这东西也就骑兵能用用,一旦近身了,你一罐子扔过去,怎么可能不伤到自己人。七郎这家伙就是欠揍。”

  老兵士对磐蛮的印象很好,只是磐蛮到底身份太低,入军都过不了核籍那一关。除非大娘子愿意放他从军。

  在营里等了两天半,出去的骑兵回来,其中一队还拖了几头牛马回来。

  “你们这是遇到部落的人了?”唐将军看了眼那几头牛和三匹健马,脸上布满笑容,“算你们有功,先让人把牛拖下去处理了,马还得养养才能用。”

  “回将军,我们去的那个方向,遇到了一队南蛮的骑兵,不过他们已经伤残不少,我们算是捡了个便宜。听那些人说,漠北王帐也有骑兵南下,现在他们两边在商量合作的事情,估计是想要犯边。”

  除开这队外,另两队回来的人也各有发现,内容都差不多。

  “另外我们在清湖旁边发现了有战斗的痕迹,应该是霍副将他们跟人交手了。但是痕迹到了清湖东北侧就消失了,我们在那边搜寻了一圈,什么都没有发现,只能先回来。”

  唐将军细问了一番后,让人将搜集到的情报急送至大营大将军处。

  卫老也不放心大娘子独自在家,此间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他留下老罗等待霍副将和大郎君,自己则带着磐蛮跟着送信的小兵回了城。

  卫老还在路上的时候,陶倚君就遇到了到边城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你说有人说我心善,会给流民放粮,还会收留他们住下?”

  陶倚君眯眼,她就知道,一旦大兄跟霍副将有个不好的消息传出,肯定会有人坐不住了。这消息都还没确凿,他们就开始作妖,真当了自己是泥团捏的?

  “去田地里偷粮的流民可抓到了?”

  “一个都没放过。”之前大娘子就预料到会有人来偷,特意安排了人看守,果然逮住了。

  “送官去。”陶倚君神情淡淡,“另外让人传话出去,照律例,抢夺钱财的,数额大的可直接杖毙。你们小心看着点,我估摸着有人会雇了流.氓过来捣乱。真的流民你们直接送官,若是那些打着游侠儿的旗号前来滋事的流.氓,直接打死。”

  不是她罔顾人命,是那些人想要逼死她。这些所谓的流.氓,手上也不干净,说不定她让人打死了对方,还是为民除害呢。

  “孟叔你找人私下里打听,是哪一家出的手。知道后别声张,回来报与我听即可。”

  虽然城里的富贵人家也就那么有数的几个,随便猜一猜都能猜出个七八成来,但是陶倚君讲证据,只要她拿到了真凭实据,自然会翻倍的报复回去。毕竟孔圣人也说过,唯女子跟小人难养,不是吗?

  黄昏,卫老被磐蛮背着回了府。两人稍作梳洗,就去见了陶倚君。

  “大娘子,适才听老孟说有人在打你的主意?”

  “跳梁小丑不足为惧。”陶倚君没把这些事放心上,她更关心卫老他们此去的成果。

  “大娘子虽然已经心中有数,可到底那些人在暗大娘子在明,若是用些手段,万一出了事儿……”

  “卫老不必在意这些。”陶倚君微笑看着他,“我那田地里种的虽然是过冬的作物,但并非直接食用的。要是那些人挖来吃了被毒死,可与我无关。”

  不管药材是不是救命的,很多东西在没有处理过之前,直接食用都会产生毒素。少量堆积还好,人体自身的排毒系统可以代谢掉轻微的毒素,但是一旦超量,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那些不告而取的家伙,就算被毒死了,也是自作孽不可活。当然,陶倚君也早早就让人放了话出去,说过这些药物有毒,还送了些去城里药堂售卖。那些偷东西的人要是不信,她也没有办法不是。

  再有一个,滩地里的药材就算有毒,其实也就是会让人腹泻呕吐,灌一碗甘草水或者绿豆水下去,基本也能缓解大半症状。而肥田里的东西现在还没发芽,那些人也不知道里面种的什么,如果这样都还要去挖出来,只能说是自己找死了。

  “就如之前说的,那些流民但凡愿意开荒种地的,也不会说一点粮都找不到。县令之前也曾开仓放过一些存粮,只是今年关内情况也不算好,储量只少不多,边城想要如往年那样年前年后开两次粮仓怕是不可能。”

  不但边城日子难过,她得到的消息,说是关内今年冬天死的人也不少。特别是有些人失去了土地,又不愿意背井离乡,想要在家乡挣扎着活下去,结果今冬气候异常寒冷,想要上山找些草根树皮都难,饿死的冻死的不在少数。

  “边关这边原本就没有多少农田,唯二的两个粮庄还得分粮去关内。前日听说送军粮的已经到了,少了三分之一的量。大将军这几日正上火呢。”

  那些在背后搞事的,也不过是觉得大将军自己都头痛,肯定不会分神顾及到陶倚君。但他们没想到的是,陶倚君所仰仗的,从来都不是大将军,或者说霍副将的照顾。

  “磐蛮,之前我让你去找老毛头说的那事儿,他可给了回信了?”

  “我,我这就去问。”磐蛮都要忘记这事儿了,他从跟卫老一起出去办事后,全身心都是打仗打仗立功立功,哪里还记得这事儿。

  “大娘子,奴知道。”一旁候着的磐蛮的妹子突然出声,“今晨奴跟阿娘去找老毛头要染料,他说大娘子前次说的那事儿已经办妥,东西再有两日就该到了。”

  本来这事儿应该回来就告知大娘子的,但是磐蛮的妹子不懂,只想等哥哥回来之后让哥哥去说。这会儿听到大娘子询问,而哥哥一副已经完全忘记的样子,她一着急,就克服了胆怯,小声的把自己听到的消息讲了出来。

第二十二章

  磐蛮心里有些着急又有些愧疚。

  他从没给妹妹讲过这些,很多事情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之前家里都是靠自己拿主意的,可这几日不在,估计妹妹也很慌神。

  陶倚君没有生气,只是招了磐蛮的妹子过来,细细问了几句。这小姑娘虽然表达能力不强,脑袋也不够活络,但她记忆力相当好,不管再复杂的图案,她看一会儿就能一点不差的画出来,平时跟她说的话也都一字不差的记住,就是没办法活用。

  这对陶倚君来说是个略有些意外的惊喜。在她看来,磐蛮这个妹子很聪明,就是没有人去引导她学习和运用自己的能力。可惜边关这边学习的氛围不行,也没有可以教导她们的老师,只凭她一人去教根本不现实。

  磐蛮的妹子见主家女郎不但没有呵斥她,还给她奖励了一朵银质蝴蝶小簪花,里面镶了一颗黄豆大小的珍珠,她高兴坏了,大眼睛带着明晃晃的喜悦看着自己的兄长。

  让磐蛮带着她再去问问老毛头,这边陶倚君和卫老还有老孟则留下来商量对策。

  虽然陶倚君有所准备,但是边关毕竟不比关内。关内有宗族和衙门镇着,就算同样使手段,也多是背后下黑手,不会当面闹出人命来。

  但是边关不同,这边人命如草芥,生命被看重的同时也被轻贱。土生土长的边关人还好,他们还有个宗族可以依靠,但是流民就不行了,本来就是如浮萍一般,即便是死了,也不会有人多看一眼。

  “大娘子切不可有妇人之仁。”卫老年岁大,见识多,深知这个时候如果心慈,接下来就没办法收场了。

  “我知道的。”陶倚君叹口气,“虽然知道,也有心理准备,但是……”

  “这事儿不必大娘子出头,交给老夫和老孟去办就行。”卫老虽是文人军师,可也曾提刀杀敌过,“大娘子这些日子不要出门,省得给那些贼货可趁之机。”

  “如果老毛头真如他所言,弄来了粮食,这事儿就好解决些。我现在担心的是他被那些人收买,给我的货品中掺假。”

  还是底蕴不够的缘故,在外人看来,她所依仗的无非是她兄弟和救过命的副将。一旦这两人出事,她就可随意拿捏。

  “收货的时候,让老孟带着那些老兄弟去。还有,你得相信副将和大郎君吉人自有天相,他们定会平安归来。”

  这边把田地农庄的护卫刚安排下去,磐蛮就带着妹子飞奔了回来。

  “大娘子,老毛头给的货我看过的,不算良品,但还算上品。另外,老毛头让我给大娘子捎个话,说让大娘子回关内避一避。”

  “老毛头这么好心?”

  “他说他只是不忍看到大娘子被人害了,再问他就不肯说,还把我跟阿妹轰了出来。”

  卫老叩了叩腿,点头:“行吧,先让老孟带人去取货,完了再说。”

  几人出了屋,陶倚君看了下天象,眉头一直不得舒展。

  “看这样子,恐怕还有几日的风雪天气。”

  众人都不出声,只为城外无依无靠的那些流民感到绝望。

  “如果风雪实在太大,就让他们去地窝棚里躲一躲吧。”陶倚君终究还是有些不忍,“地窝棚在山边上,虽然条件不好,但怎么也比在草棚里强。山上多少也有点吃的可以寻摸。让人看着,别让他们祸祸了山里的药材就行。另外,之前不是在滩头以南那边发现过一片淮山么,让他们自己去挖。磐蛮,你到时候带着两个小童和你阿妹一起过去,教他们怎么做来吃。”

  “大娘子……”老孟有点不赞同。

  “我的山林跟田地不许人动,但是那些野山不是我的,让他们去找点吃的没什么不可以。再说了,不祸祸我的田地,凭自己劳力换吃的,必是真的流民,跟那些伪装的流.氓不同。你们稍微看着些,不许他们越界就行。地窝棚不值什么钱,有心的自己都能学会。”

  陶倚君捏了捏眉心,有些头痛。

  “我像是有点受寒了,让人给我熬碗药,我先去休息一下。卫老,就拜托你了。”

  卫老微微欠身,转头就让人照着大娘子之前的安排各自忙活去。

  陶倚君刚喝了药歇下还没一会儿,小女婢来摇醒她,说是县令娘子遣人送了些冬日须得着的用具过来。

  陶倚君裹了皮毛袄子,醒了会儿神,起身出去见客。

  送东西来的是县令夫人身边的大丫头,上次去见过。

  “听闻大娘子身体有些不适,我家娘子想来探望,可二郎近日有些不妥,娘子□□乏术,就遣了小婢过来。这些东西都是些寻常物件,我家娘子担心大娘子第一次在边城过冬,准备不足,是以都多备了些。”

  送东西其实只是个托词,重要的是女婢随同礼单一起递过来的书信。

  陶倚君让人取了个荷包给她当做赏赐,里面是一颗纽扣大小的银裸子,做的如意纹。银子很少,并不贵重,就取的个彩头而已。

  等到女婢离开,陶倚君让人开了箱子,里面都装的是一些寻常的皮毛褥子,还有一些皮毛的护手护腰和内甲,另外还有一车的碳。

  陶倚君自然是不缺这些的,但是县令让人光明正大的送东西过来,表明的是一种态度。那些在暗处隐隐欲动的家伙们,总还得投鼠忌器一下。

  “县令说朝廷让开仓放粮,但是粮食自筹。”陶倚君将信件递于卫老,接过小女婢烧好的手炉抱着。

  天气越来越冷,她身体还算不错,也经不得这么大的风雪,总觉得连骨髓都是冰的。

  卫老一身的皮袄皆是好东西,看着不显眼,暖和着呢。他房间里也烧着碳,还有随时可用的热水备着。陶倚君让人用皮囊做了汤婆子,灌了热水放在卫老的榻上被褥中,免得老人夜里被冻醒。

  卫老拿过信件看了一眼,摇头。

  “今冬日子不好过。如果不开仓放粮,朝中肯定有人要问罪于县令。但是一旦开仓放粮,能否捱得到明年开春,谁也说不准。”

  往年还能有屯田可以补充消耗,今年关内大水,屯田产出本就受影响,还要分一部分给关中救灾,连军粮都凑不齐,更不可能补充边城数县的粮食缺口了。

  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让陶倚君深刻的感觉到粮食增产的迫切

  作者有话要说:  马上就要新年了,大家能给浇点就给浇点呗,眨着我卡姿兰大眼睛求营养液啊!

第二十三章

上一篇:大佬是条狗

下一篇:八零娘亲是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