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4章

作者:炼意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陶倚君淡笑,“我非是在家乡过不下去才出来的。阿娘改嫁之时询问过我,说要带着我和阿妹一起过去。”

  对方是阿娘的表兄,为人也还忠厚,对她们姐妹不说视如己出,也算尚可了。但他家本来就有个年纪相仿的女郎,小妹还年幼倒是无妨,她若跟着过去,势必要和对方家的女郎争夺有限的嫁妆。

  陶倚君从来就不是个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做主的人,打听到对方家的情况后,她立马果决的做了打算。她阿娘是知道她性子的,只要她做下了决定,就绝不会改变,哪怕撞了南墙也不肯回头的那种。典型牛脾气!

  “都怪阿兄没用,否则也不会让你受这般磨难。”

  “你说什么胡话。我哪里就受磨难了?”陶倚君难得放软了姿态,挽着阿兄的手臂,靠在他肩头,“你知道我自小就喜欢与这些药草为伍。外祖去时曾遗憾无后人可承袭祖业,阿娘是不感兴趣的,我不一样。五叔也知道我于此有几分天赋,才肯教我那么多。以前在家乡我要顾着家族门脸不敢太过肆意,到了关城却没那么多约束了。我过得很好,阿兄该放心的。”

  陶翕君搓了搓鼻子,带着隐约的鼻音应了一声。外间有人在叫他,他顺势起身往外走。

  “你就在屋里歇着,我让阿韧把吃食给你送到门口。他们一群莽人,喝了酒就忘形了,别冲着你。”

  陶倚君乖巧的嗯了一声,顺手拉过床头的竹箩,里面是一件做了一半的男人中衣,给她大兄做的。

  她的针线功夫算不得好,好歹在家里也要跟着阿娘做针线,缝个中衣还是能看,做外袍的话就差了火候了。她家小妹年不过七岁,针线上的功夫就远超了她。

  所以,术业有专攻是真的不假,她在认药制药上的天赋就甩了他们一家八个城池的距离。

  刚做了没多会儿,听到后院传来陌生男人的声音,陶倚君蹙眉,想要出去看看,又觉得自己大兄在,应是没有意外发生。可心里是这样想,眼睛却老是不由自主的往后院那边瞟,明知道隔了堵墙看不到也控制不了自己的视线。

  “阿君,快出来,副将来了。”

  听到陶大郎的话,陶倚君抿了下唇,整理了衣裙发鬓,才小快步的绕过厢房去到后院。

  副将已经痊愈,听说前两天还上阵杀了敌,看样子是大好了。

  从副将清醒之后陶倚君就没再见过对方,这会儿贸贸然看到,她却不由得小退了一步。

  都说关中人不算高大,这男人倒是少有的出挑。个头好说也得一米九往上走,身体壮实但不显魁梧,脸上皮肤很差劲,可眉眼轮廓挺有型,一看就是真汉子无疑。

  副将姓霍,是霍大将军的族人,出身不太高,且因霍大将军并非成长于霍家,并他与卫将军为人相似不肯豢养门客,所以他的族人虽然听上去比较有面子,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太多优待。

  “大娘子今日可安好?”霍副将看向陶倚君的目光很温和,深知自己一身血煞气的他并没有太靠近陶倚君,“近日天气有所变化,大郎平日训练繁重,怕是没有太多闲暇功夫关心大娘子,是以本将借花献佛,取了前日战利供大娘子平日使用。”

  霍副将手微抬,身后的小兵士手脚麻利的从外间的牛车上搬下来不少东西,有冬日所需用的皮毛等物,还有粮食跟牛羊肉并一些调料。

  “听军中郎中讲,大娘子在寻一些药材,正好这次去草原找到了一些,我是个粗人,识不得这是不是大娘子需用的,就干脆全搬过来了。”

  半车厢的大包袱,里面全是从蛮人那里搜刮来的药材,有好几种都是关内不曾有的。

  那些藜麦啊肉的并不得陶倚君看重,反而是这些药材让她面露笑容,顾不得其他,随意解开一个包袱看了两眼,笑颜如花的朝霍副将施礼道谢。

  “能得大娘子用便好。如此本将便先回转了。”

  霍副将知道自己留下来会让那些低级军官和普通兵士们放不开,果断的让人牵来马匹,飞身上马一溜烟的就不见影儿了。

  “霍副将是真厉害,这次带兵迎击蛮人,听说杀了个三进三出,把那群王八蛋吓得退离关城百来里,今年冬天恐怕是不敢兴兵来犯了。”

  “难说。今年天象不好,关内洪灾旱灾,草原上也差不多,日子难过起来,他们可不会管那么多,兄弟们切勿掉以轻心,只怕今冬还有硬仗要打。”

  霍副将来得突然也去得利落,剩下几个老兵油子吃完喝完也都告辞走了。大郎也要回营,这次把公输屹给带上了。

  “你若是太累,就再去寻两个帮工的,别担心钱。”

  “我知道的。”陶倚君站在门口送阿兄,“本来想找到合适的人再给你说,既然阿兄提及,我也是有这个打算,只是人一多屋子就不够住,怕是还要阿兄出个面,把旁边那座空屋也给赁下。”

  陶倚君喜欢这里,地里的药材刚种下去不久,入冬前应该能收获一批,她舍不得丢弃。

  “行,我回去后就托人办。阿君你自己小心些。”

  纵然关城里的人都知道他阿妹是将军下令照拂的,可总有那些铤而走险的流民浪人在暗地里虎视眈眈,陶翕君让她再多寻几个人帮工,也是打着人多势众流民不敢妄动的念头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嗷嗷嗷,太惨了我,为自己

第六章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想要蹭玄学,所以没榜单的时候,都定在晚上九点更新,希望我能沾点妹妹的欧气

  过了三日,霍副将的亲兵过来找陶倚君,说她大兄跟着副将出战去了,旁边的宅子已经买下,让陶倚君随时去官府办理过户文书即可。

  “另外将军也寻了几个不能再上战场的老兵士给大娘子,他们虽然不能上阵杀敌,对付几个宵小流.氓还是没问题的,也能帮大娘子做些事情。”

  陶倚君没想到霍副将居然这么照顾她,不由得又想起她大兄当日口无遮拦跟将军说的那番胡话,别是将军告知了副将,惹来一场误会吧。

  可人家不挑明她总不能巴巴的跑上去跟人说她大兄是胡说八道的,万一人家没这个意思呢,岂不是自讨没脸?

  老兵们来得快,缺胳膊短腿儿不至于,但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毛病,走路跛的,右手没力气只能用左手的,还有好几个眼睛只剩了一只,脸上伤痕累累。

  起先他们还怕吓着陶倚君,各个缩肩低头,哪里知道陶倚君只是略诧异了一下,就毫无惧意的直视他们,还温温柔柔的跟他们说话,问他们擅长些什么。

  这些老兵都是家里没人了,天大地大自己最大的那种,有一口饭吃就算饱了一家人。能到陶娘子这里来做事,也只想着能混个水饱。

  陶倚君是没想到来的人不少,约有十七八个,都是二三十来岁的汉子,总不能真让人饿着肚子做事吧。

  安置下了老兵们,陶倚君第一时间就想着去置田。

  她以前的想法是随便有个几分田地,能养活自家这三五人便可,其他的精力都用来辨析草药。可现在多了十几个负担,她肯定不能真的让霍副将或者她大兄来操心她的生计,所以当务之急是要买到足够的田地,让这些大老爷们先种种地,其他的缓缓再说。

  要购置田地也不难。河套平原现在是粮仓,朝廷还鼓励开垦荒地,那么多流民之所以奔着这里来,也不过是为着在这里开荒到一定田数就能获得落籍,从此也是有土地有根的人了。

  陶倚君拿了些钱出来买了几亩肥田,又买了二十亩的平田,剩下的荒地需要自己开垦,只让官府小吏先来丈量好地块,等开荒完成,再来复核签字画押就成。

  二十来个大男人做其他的做不好,开荒还是行的。并且陶倚君选择的荒地有讲究,都是河边砂砾地,略贫瘠,种粮食不太适合,种草药却最好不过。

  唯一的麻烦是种草药不算在落籍指标里,她想要通过官府核定土地,还得再花些钱疏通关系。

  她的妆奁里钱不少,将军赏的,副将赠予的,她大兄挣来的,买个十亩荒地连百分之一都花不了,大的支出反而是购置农具。

  荒地开垦出来也填不了口粮,她还得另外想办法购粮,最稳妥的就是去找李管事合作。李家是河西大族,良田无数,做的也是粮食类的生意,她要想购粮,找李家的商行就好。

  让老孟带着老兵们去开地,陶倚君换了衣裙,让公输韧陪着,打算去北市找李家在关城内的商铺掌柜聊一聊。

  关城不小,但是杂乱脏。东北角要好一些,是大商贾们盘踞的地方,往来的也是大商贾,小商小贩都集中在东南角。西北一带是官衙和官员们私宅所在,而且是去军营的必经之路,环境也要强一些。

  来关城两个多月了,陶倚君还是第三次到市集上走动。主要就是因为脏乱差,她感觉完全没法下脚,到处是牛羊粪便和脏污,气味也是难闻的很。跟城内走一遍,回去之后她两三天都觉得身上是臭烘烘的。

  这次出来她有先见之明,带了驱味和驱蚊蝇的香包,加上用手巾包了嗅香放在鼻下,总算没有再觉得恶心。

  好不容易过了脏乱的那一截路,陶倚君松了一口气,摘掉了包裹在绣鞋外面的羊皮鞋套。

  这种鞋套她给公输韧也做了一双,家里大门后面的竹篮里也随时准备着,有需要的就揣上一双带着用,回来去洗干净晾干了放回原处即可。

  不是她太矫情,主要是他们这一屋子除了她都是大男人,会做鞋的基本没有,她的绣鞋都是从关内带来的,其他人也是军需里面发给的,现在没在军营里了,鞋都成了问题。要是还不精心点,下次他们一家出来都只能光着脚,那可真好看极了。

  她脱鞋套的时候,旁边就有商人坐在车上看,片刻后,商人遣人来问那套脚上的东西可能给他看看。

  这有什么好看的?陶倚君完全不懂,鞋套这玩意儿真的没一点技术含量,都不需要会做鞋子,只要能缝针的就能做。不过人家看了哪怕已经明白了也没有厚着脸白拿了去,还遣人来问一句,已经很良心。

  陶倚君想了想,让公输韧把她备用的干净的鞋套递给来人。

  “这东西就是个替物,其他时候也用不着,你家郎君要是需用,拿去用便是。”

  这制鞋套的羊皮是最劣质的那种,长时间堆积后已经快要朽烂,她想着反正是踩鞋底的,只要不让绣鞋沾染污物就好,用多长时间不需考虑,算是废物利用好了。

  来人片刻后又追上陶倚君,送上一只食盒。

  这食盒上还嵌了贝壳云母,不算多值钱,可在关城这种地方,也是寻常人难得一见的。

  今天正好遇到李管事也在,他在后院跟掌柜的核对账目,听到说陶家娘子来了,赶紧前来迎接。

  “正好给大娘子带了点东西过来,还说等忙完了上门去拜访,这真是巧了。”

  李管事让人送来他专门给陶倚君寻摸的物事。

  “这是我在大方盘城无意中看到的,我这俗人弄不懂这东西,卖这个的老头说是家里传下来的宝贝,不过逃难的时候掉了些。我寻思着也不贵,就算给大娘子买个耍玩意儿得了。”

  木头盒子看上去普普通通,却是樟铁木的,防水防火,扁扁的盒子内外三层,里面用丝绢铺了,上面放着几根铜针。下一层空了一半,还剩了一块折叠起来的小羊皮,硝制得极薄,叠在一起不过半只竹简大小,展开来却有两尺见方。最下一层彻底空了,可看里面的压痕,应该是个类似人俑的物件。

  “劳李叔费心了。”陶倚君高兴的让公输韧把盒子收起来,又从公输韧手里拿过包袱,解开摊放桌上,“这是我前些日子根据古方配搭出来的一味药,主治暑热。试过疗效了,应该算上品。”

  李管事一嗮:“大娘子的药自然是好的。这真能治暑热?”

  虽现在天气已经渐渐凉下来了,但是再往南走却还是极热,他河西李家的商队可不仅只有往玉门关这一条路子,如果这药真的有效果,他提交到族里,也是大功一件。

  “今日带了些药粉过来,李叔可拿去试用。只是今日天气转凉,想要寻找到合适的病者略有些难。”

  李管事沉吟片刻,果断道:“无妨,我信大娘子。这药粉如何售卖?”

  “有两个法子。一是我自己购买药材,直接出售成品给贵家。二是李家提供药材,我来制作,取药材的十分之三为报酬。另外,不管用哪个法子,我都希望李家能提供我一年食用之粮。”

  霍副将给了她二十来人做工的事情在关城内人尽皆知,李管事也不意外她会提出要求。这点粮食对李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不需要请示族里,他自己就可以应下。

  商人逐利,李管事思索后决定用第二个法子。若是真的能成,他或许可以从药材使用上辨出药粉组成。

  当然,如果陶娘子愿意售出药方是最好不过的了。

  陶倚君肯定不会同意,甚至里面最重要的一味药她只能自己制,其他的药粉就算李家让人辨析,也确定不了药材和配比。

  防盗得从最细微处入手。这一点不管是李管事还是陶倚君,都心知肚明也不会说破让双方脸上无光。

  粮食约好过几日就给送去陶家,他们得先把粮仓准备好,总不能随意找间屋子堆放。

  另外除开药粉外,装药粉的陶瓶也得李家准备,不然难道还要陶倚君开窑烧陶?

  这年月就这点不好,啥东西都没有,还得另外去寻摸。

  唯一好的是,这大汉估计是平行世界的大汉,有些小玩意儿出人意料的已经存在了,省了陶倚君不少的麻烦。

  两人都很干脆,敲定了合作方式后,还当场刻了竹简定了契约,药粉核实有效后半个月内药材就可以送到,月底前便能大批量生产。

  跟明白人做事就是利落,陶倚君附赠了李管事十来个香包,都是她采集的药草精心配搭的,日常使用除了安神静心外,还有着防病驱虫的功效,是他们这类常年在外行走的商人最需要的小东西。

  香包的技术含量不大,各种香料药材的配搭不下百种,听说关内贵族还有专门研究这个的,陶倚君只是顺手做了些,没想过要专精此道。

  可她运气也是好,李管事忙碌了好些日子,要入冬了,很多生意的账目要盘点,还要计划来年的货物种类跟数量,已经好些日子没休息好了。看他那硕大的眼袋就知道他夜里难眠。

  陶倚君做的香包味道不重,没有像关内贵族那样使用许多的香料,反而一些路边随处可见的药草在她手里就派上了大用场。这香包挂在床头,还别说,李管事一整个晚上睡得沉沉的,连外间打更的声音都没惊醒他。

  难得休息了一整个晚上,第二日人都清醒明白了许多。就冲着这个香包,李管事都乐意自掏腰包给陶倚君弄来粮食。

第七章 (捉虫)

  李管事离开玉门关之前两日,就给陶倚君送了部分粮食,还有一张订单。

  “这香包又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李管事给这么多钱怕是过了吧?”陶倚君正好跟大兄比划衣物,随口说起此事。

  “他乐意给,你就先收下。他们商人难道不比你还懂得挣钱的门道?”陶大郎心大,也懒得去费心想那么多,横竖是对方送上门来的,又不是他家去勒索的,怕什么?

  “你那香包若是真有效,不如多做几个,我去给副将。近日局势略有些紧张,大人们有好些时候没怎么休息好了。”

上一篇:大佬是条狗

下一篇:八零娘亲是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