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48章

作者:炼意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伯娘她这是怎么个想法?阿君的婚事肯定是族里做主,她这样横插一脚,人家说不得还以为陶家怎么不待见他们兄妹了呢。”

  “这事儿你别多嘴,族老他们自有理论,再有一个,阿君也不是不懂理的人,你看她一回来也是先回族里,并未去她阿娘处。行了行了,今日.你就在这边歇着,看着点阿君。这屋子多时未曾住人,有个什么缺的你在也能方便找寻。”

  “我明白的,你回去吧。”

  听了一会儿,应该是下工的堂兄和堂嫂。陶倚君起身束整了下衣衫鬓发,紧两步过去打开了门。

  “阿兄,嫂嫂。”

  听到陶倚君的声音,还没出院子的堂兄转过身,惊喜的看向她。

  “阿君你可醒了。”堂兄是个有些呆气的好人,“我下工回来看到你还在休息,想着你昨夜一晚未睡,就没叫醒你。这会儿可还觉得疲惫?”

  “好多了。”在堂兄面前,自己好像还是以前那个淘气的小丫头。

  跟叔叔婶婶不同,堂兄比陶翕君要小一岁,但做事要稳重的多,就是脑子不太灵活,做个文书吏是最好,其他的他也做不下来。

  “阿君饿了么,要不要吃点东西再去族老那里?”

  “不用了,嫂嫂别忙活,让婢女们做就好。”陶倚君上前一步拉着嫂嫂的手,坐到院子里的石凳子上,“去之前,阿兄跟嫂嫂能不能先与我说说现在的情况,我心里也有个底。”

  堂兄虽然有点呆气,但这位堂嫂很显然是个伶俐的,她叭叭叭的就把自己知道的,能说的,一一告诉了陶倚君。

  “族里对阿君的婚事很看重,前儿定亲之后,族老就在张罗阿君的嫁妆。因着伯父的事儿,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是大族老让他长子长媳出面料理的。只是……”

  堂嫂有些踟躇的看了陶倚君一眼,诺诺的没往下说。

  “是我阿娘出什么主意了,还是我阿妹又来哭了?”

  横竖就这两件事。在小方城的时候,婶婶就已经私下跟她说过。对于自己阿娘的性子,陶倚君心里很明白,那就是个耳根子软,又恋爱脑的傻女人。要说她有多坏不可能,最多就是偏爱自己和表哥所生的儿子。

  但是让她觉得有点棘手的是小妹陶惜君,现在改了名字好像,叫啥她没去关心过,只知道阿娘和婶婶她们还是叫她细妹。

  细妹在继父家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但也绝不会难过,可这傻女子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以前还不清楚,包括她定亲的时候,婶婶他们过来说起,也就感叹一下细妹在继父家里的位置有些尴尬。可这次大郎成亲,婶婶过来的时候就特意拉着她说了很多,包括细妹大晚上一个人跑到陶家族地又哭又闹,说自己活不下去了。可等陶家人上门去问,对方也是气得不行,说这个女郎不识好歹不知礼数,既然觉得在这里活不下去了,那就请回陶家去吧。

  但问题是她当初是跟着她阿娘一起去的继父家里,还改了姓名,论理就不能再回陶家了,连陶家的族谱上都消掉了她的名字。

  这一下子就尴尬了。反正婶婶说,当时族老回来的时候,族老的老阿娘就指天咒地的发誓说再也不管陶惜君的事情了,以后也当自己从未有过这样的组孙。

  这可就不简单了。能把族里老阿娘气成这样,就算是被骂忤逆不孝的族中后辈也没做到过。

  可婶婶也不知道陶惜君到底做了什么事儿才惹得人这么生气,就嘱咐她回来之后最好先找老阿娘聊一聊再去见她妹子。所以陶倚君才会推拒了她阿娘的先下手为强,一定要先回了族里才肯过去见她。

  在堂兄的陪同下,陶倚君去见了三位族老。

  族老对她可好了,以前就很稀罕她,现在更稀罕。

  “你上次让人捎回来的信我们都看了,有些可为,有些暂不可为。”大族老拉着陶倚君坐下,对她像对自己亲孙女,“你三爷爷是你阿耶的先生,你问问他就知道哪些不可为了。再有一个,西域商业一事,陶家不打算参与,但是迁徙族人到朔方一事可以商量。”

  当时陶倚君给出了几个选择,小方城、五原、朔方、还有张掖,大族老选择朔方跟张掖不出她意料,但是她也没想到大族老的动作这么快,竟然就已经张罗下去了。

  “你这几年在小方城可能不太察觉,关中的田地大部分已经被集中在了几个大氏族手中,陶家虽然发展还算不错,但是底蕴相较于那几个氏族还是弱了很多。”大族老缓慢的将陶家面临的困境道出,“阿君你去边城这事儿对族人们也是种激励。他们以前是害怕离开之后生活困顿颠沛流离,但是族中向他们做出了许诺,若是真有那么一日,族人依然会接纳他们的回归。”

  这件事陶倚君和阿耶曾经讨论过不止一次。一个家族再小,数代在一个地方繁衍发展,都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而土地的载量有限,肯定会供不起太多人需求。这时候迁徙至其他地方就很有必要了。

  一则是避开战乱对整个家族的影响,二则是可以将家族开枝散叶。

  此前家族中已经有人借做官为吏的机会带着家人离开,就如霍桐的堂兄,离开霍氏族地之后也不会忘本,但只要他能在为官那一地将根扎下去,他就是那一房在当地的始祖。

  “树挪死,人挪活。大爷爷也不必太担心,朔方那边虽然我不太清楚,但大兄在那处当值,再有霍大将军坐镇,条件比小方城只好不坏。再说,朔方里小方城不算远,其间商队往来也很频繁,有什么事儿带个信就好了。”

  大族老拉着陶倚君说这么多,其实也就图她这一句话。

  “时间不早,你且先去七娘那里,有什么事儿,明日再说也不迟。”

  七娘是大族老的堂妹,族中排行第七,两次丧夫之后就带着幼子回到族里,这些年为族里的女郎们做了不少事,大家都尊她一声老阿娘。

  陶倚君从大族老那里出来,紧了紧披风,让婢女抱着给老阿娘的礼物,冒着夜风转到了村东头的青瓦白墙大院子门口,拍响了门钉。

  作者有话要说:  我如果能在周三入院前把故事完整讲完,那就顺利完结。如果不能,可能会请一周到两周的假。因为市里的医院没有病床,而且疫情的缘故控制比较严,我们预约的是分院,离家有点远,在城郊结合的地方,估计去了一周都不能回家。

第九十四章

  老阿娘的小儿子已经成家, 在城中经营一家布坊,生意据说挺好的。

  家里的老宅子是老阿娘的长子给她翻修的。她的第一任丈夫出身不差, 是个大氏族的嫡子, 去世后老阿娘的儿子就留在了父亲家里。老阿娘虽然没有去看过儿子,但是逢年过节, 儿子生辰都会亲手做了衣衫鞋袜送过去。后来她长子继承了家业, 还专门带着新妇过来拜见母亲,并做主替母亲翻新了老宅。甚至异母弟弟在城中置业,他也伸了援手。

  “都是做娘的, 谁不知道谁的心思啊。”老阿娘看着乖顺的陶倚君,叹气, “你娘自来就没有主见, 唯一的执拗就是她现在的丈夫, 你也满足她了,还有什么好求的呢?她现在的丈夫对她也好, 家里家外都交由她打理, 对你妹子也视如己出, 我想不通你阿娘和阿妹是怎么样迷了心窍, 还闹腾着分亡夫家的产业。”

  陶倚君一直没有开口,冷凝着一张脸,仔细听老阿娘说话。

  “我那位继父现如今有所表态吗?”

  “他可是气坏了。”老阿娘拍了拍陶倚君的手背,“前次为了你阿妹的事情,我与大族老去对方处协商,你那位继父全然不知你阿妹做的事, 也不知道你阿娘在打你和大郎的主意。听我们说了之后,气得人直发抖。可你阿妹却说这本就是她应得的,且继父家中从未替她打算亲事,更不用说准备嫁妆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陶倚君了解自己的妹妹,虽然很可能跟幼时不同,但她若非真的受了委屈,怕也是不敢这么扯破脸。

  “我们哪里知道。”老阿娘看了陶倚君一眼,“这些都是家宅内的私事,断没有说给旁人听的。我们当日去的时候,也只说了你阿妹闹起来的事情,后来你继父说他会处理,便将我和大族长请出了。我那么生气,是你阿妹那二愣子,居然跑到宅外又哭又闹,说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当初就不该带着她到你继父家,不如当初直接溺死她算了。”

  说到这里,老阿娘又气了起来:“她也不想想,若不是为了她,我何苦去跑这一趟。当初是你娘死活闹着要嫁过去,也是她一心一意要跟着你娘过去的。难道我陶家还养不起她一个女孩儿?”

  一想到这个,老阿娘就气得捶心肝。

  陶倚君赶紧移过去,抚着老阿娘的背,生怕把人气出个好歹来。

  “老阿娘你别生气了,这事儿交给我去解决。怎么说我也是她亲姐,就算我要打要骂也是名正言顺的。”

  陶倚君慢条斯理的开了口,老阿娘心里一颤,突然淡定了。

  可不是这个理儿!陶倚君是陶惜君的亲姐姐,亲姐要责骂妹子,天经地义,再说了,以陶倚君以往的手段,她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哪儿还有陶惜君的戏唱。

  这么一想顿时气也顺了,脑袋也不疼了。

  “那行,赶明儿你去好好说说你阿妹去。”

  又絮叨了一些为人娘子要注意的事情后,老阿娘有些困倦了,陶倚君适时告辞,让老阿娘的婢女伺候她梳洗就寝。

  “大娘子?这是要去?”

  “去祠堂,请家法。”

  陶倚君遣人去找主管祠堂的二族老知会了一声,让人都等在门外,她一个人进了内祠堂。

  陶家的家法是一根藤条。

  藤条下挨打的陶家人不少,少年时期的陶翕君就被打过好几次,可一般来说,陶家家法要惩戒的都是陶家的儿郎,女孩子们可没有被家法伺候过。

  陶倚君自然是不敢动供奉在主堂之上的那根。那根藤条裹了金箔,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用。真正执行家法的,是侧面墙上挂着藤条,有些都断了,还高高的挂着。

  陶倚君取下一根,是当年她阿耶拿来打大兄的,上面包的布条都是她阿耶亲手缠上去的。

  陶倚君第二天用过早饭后,就带着送给阿娘的礼物出发了。他们选的时间很有讲究,不早不晚,刚过了午。

  去早了人家以为你去蹭饭的,去晚了又耽搁一天的功夫。这个时间过去,要是话不投机,赶在天黑前还能回来。

  陶倚君去之前是让人提前去知会了自己到达的时间的,以便主人家做好待客的准备。

  继父家里也有儿有女,今日照着礼节,他们都得来见见陶倚君。

  古人的规矩很多,虽不若后来的繁琐,可该遵循的还是得遵循。

  陶倚君也不是第一次到继父家来,当年阿娘要改嫁,她就曾乔装打扮私下来过,也跟继父和继父的长子见过面说过话,倒也不会太过陌生。

  “阿,阿姐。”陶惜君看到姐姐一脸平静的下了车,怯生生的捱过去,站着不敢说话。

  无他,家里不管是大郎还是她,最怕的不是阿耶阿娘,而是面无表情看着你的陶倚君。

  初来乍到,陶倚君也不可能直接拿阿妹开刀。再说了,她也得先了解一下情况,看看阿妹这个二愣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变得这么泼皮无赖。

  继父为人很不错的,就是稍微古板了一点。但很让人惊奇的是,他的古板在面对陶倚君的娘时,就会失去效果。所以这是一物降一物?

  跟继父家的郎君女孩儿们见过面,送了见面礼之后,陶倚君见到了阿娘抱过来的弟弟。

  小小的孩子还不会说话,长得白净,像个发泡的糯米团子,看到陶倚君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扑过去要抱抱,还死活赖在陶倚君身上不肯下来。

  “阿弟长得不错,俊眉朗目,长大后又是个招惹人的小郎君。”

  说实话,陶倚君的阿耶长得不错,她娘又是典型的娇.小美人,可家里也就她稍微好看点,大兄俊朗归俊朗,说好看是真算不上,妹子就不说了,估计全挑着爷娘的缺点长了。也就不难看而已。

  继父家里的郎君女郎跟她家兄妹差不多,水准线之上看得见而已。可这个小团子就不同了,完全是去芜存菁,实属两个家庭里唯一的颜值担当。便是见过了霍去病的美颜,也不得不说这小团子长在她的审美点上了,让人见之心喜。

  闲话了家常之后,陶倚君的继父很识趣的带着自家的孩子离开了,把整个院子留给了母子四人。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我尽量争取再更一章,然后要请假一周,到下周二左右回归。周一弟妹才能休假回家接手轮换。

第九十五章

  “阿君, 你到底还认不认我这个阿娘?”

  继父刚走,陶倚君的娘就忍不住了, 一张口就是抱怨。

  “怎么不认, 若是不认我就不来了。”陶倚君抱着弟弟逗弄,嘴角微微勾起, “阿娘的心思我明白, 可是你别忘了,当年你要改嫁之时曾说过些什么。你面对的可不是我一个,而是整个陶家。”

  陶倚君的阿娘脸面一红, 张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阿姐是真的要丢下我跟阿娘了?”旁边陶惜君掩面低泣。

  “你哭什么?”陶倚君偏头,语气略冷, “你的事情我会跟你慢慢说, 一条一条一点一点的说, 绝对让你满意。”

  听到姐姐的话,陶惜君的脸一白, 袖子也放下来了, 小.嘴抿得死紧, 头低垂着。

  “你现在威风了?一回来就拿我和你妹妹立威。”

  “阿娘说什么呢?”陶倚君淡去笑容, 目光只看着怀里还一无所知的阿弟,“难道不是阿娘一心盼着我回来的?难道不是阿娘默许惜君去闹陶家的?你们都不要脸面了,我还给你们留着干什么?”

  被女儿这么一呛,陶倚君的娘也讪讪的住了口。

  “总之,边城那边的东西你们别想了,不是你们的永远都不是。大兄跟阿满的婚事已经定下, 是卫大将军亲自遣人去提的亲。这事儿已经无回转的余地,谁要想破坏,就是跟我,跟卫霍两家为敌。”

  室内死一般的寂静下来,小团子也敏锐的察觉到阿娘和姐姐的不对劲,把大手指插进嘴里吮了两口,伸出手要阿娘抱。

  “阿娘已经不是陶家妇了,以后别去陶家闹腾。你不要颜面,阿叔还要呢。”

  抱着儿子的女人满心的复杂和纠结,看着已经大变样的长女说不出话来。

  “至于惜君,她的婚事就不劳阿娘费心了。前些日子我已经请托了霍家族婶,将在霍家为她寻一门亲事。”

  “我不。”陶惜君猛的抬头低吼一声,“我不嫁到霍家去,凭什么啊。凭什么我的婚事要你做主?”

上一篇:大佬是条狗

下一篇:八零娘亲是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