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贵女专注打脸 第126章

作者:尹云白 标签: 打脸 宅斗 爽文 穿越重生

  大德子得了令,连忙去旁边的帐篷里添了碳。

  大德子添了碳回来,主动开口:“爷,小的已经过去添碳了,徐大小姐和郑国公都埋着头看案册呢。”

  朱棣抬起眼瞧着大德子。

  大德子又补上一句:“两个人离着丈二远。”

  朱棣低下了头,又吩咐道:“天气冷,你时不时的给隔壁送些热茶水过去。”

  大德子得了令,一会儿去给隔壁帐子里送些点心,一会儿过去给送些瓜果,一会儿又过去给添茶,忙得不亦乐乎。

  过了两炷香的时间,徐琳琅和常茂又回到朱棣的帐中,徐琳琅朝朱棣行了一礼,开口道:“四皇子,我已经大体翻看了关于灾民和粮草的案策,也明白了个大概。”

  “如今,应天府城内,人人都道东城比西城赈灾的粮食要好,东城喝的是大米粥,吃的是白面馒头,而西城喝的是杂粮粥,吃的是菜窝头,有人说四皇子不仁厚,更有甚者还说是四皇子贪墨了赈灾的银两。”

  朱棣放下手中的书本,看向徐琳琅。

  徐琳琅接着道:“臣女却认为,四皇子此举很是妥当,今日年景不好,我猜测,大明国库定然不及往年充盈,可是却还要花费大笔银子在北境战事还有蝗灾、水灾之地,如此一来,今年赈灾的银子,不见得会充裕。”

  “救济灾民,不单要管他们的温饱,还有管他们是否患疾,从水害地过来的流民,容易得风寒等病,这一旦有人得,便会扩散,这便要花不少银子,这便又是一笔大开支。”

  “再加上水害之决口尚未堵上,何时才能平息尚未可知,如此一来,灾民归乡便是遥遥无期之事,他们留在应天府的日子多一日,便要多花更多的银子。”

  “综上来说,让灾民能天天吃上饭才是第一要事,至于吃的好不好,反而是次要的了。”

  朱棣正起身来,点了点头。

  徐琳琅有些着急:“照这么说,那么东城的人更多,东城的赈灾,也却是该节约些才是,我们也该赶紧去劝一劝太子才是。”

  大德子抢先开口:“郑国公,这些话,我家爷当初都和太子爷说过,可是太子爷说,往常赈灾,赈的都是大米白面,若是而今突然降低了水平,恐怕会民怨如沸,灾民已经够可怜够不容易了,就不必再克扣他们的吃食了,我家爷据理力争,说是这长久才最要紧,可是在一旁的些个大臣都为了讨好太子爷,都说赈灾银子够用,且赈灾银子该怎么用,太子爷自有章法若是后面赈灾银子不够了,他们也会出银子给垫上。”

  徐琳琅沉声道:“往年时候,应天府偶有灾民,不过是在城内逗留一月有余,可是眼下情形,倒是和往年不同,灾民们不一定在一月内就能返回故土。”

  大德子一拍手,说:“巧了,琳琅小姐,我家爷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以往年都没有这样的情况,旁的大臣,纷纷指责我家爷危言耸听,还是玲珑小姐你聪明,一下子就能明白我家爷的意思。”

  自皇子朱棣看向徐琳琅:“我已经劝了皇兄好多遍,可是皇兄却认为是我多虑,以至于后来,常年不生气的皇兄还和我动了气,父皇这才让我们分别在东城和西城赈灾。”

  徐琳琅开口道:“我去和太子殿下说说。”

  徐琳琅说完,就带着秋檀骑着马去了东城见了太子,向太子说明利害。

  太子待徐琳琅极为热络,听徐琳琅长篇大论的说了一通,太子对徐琳琅心怀灾民的情怀大加赞许,却对徐琳琅的提议未置可否。

  没过几日,应天府的闺秀们便都听到了一个笑话,徐琳琅亲自登门去太子那里献策逞能,太子却对她的建议一笑置之,并不采用。

  一时,有心角逐太子妃的少女,都嘲笑徐琳琅画蛇添足,明明徐琳琅握着不少胜算,可是她偏偏还要去巩固一番自己的胜算,这下好了,想必太子爷对她的印象差了不少。

  可是没过几天,让应天府贵女们坐不住的消息又传了过来。

  徐琳琅在城外帮着四皇子赈灾,城外的灾民都很是喜欢徐琳琅,都说徐琳琅是女菩萨。

  李琼玉怕横生了什么枝节,派人去打听了一番,才反应过来,这徐琳琅,可真够狡猾的,前几日,还有人笑话徐琳琅惹了太子的不悦,如今看来,赈灾,可是扬名的大好时候啊,徐琳琅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

  不少灾民和百姓都对徐琳琅交口称赞,眼下,应天府的百姓,知道徐琳琅的比知道她李琼玉的还多了,百姓都道,应天府第一贵女徐琳琅天下第一聪颖善良。

  李琼玉坐不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2-13 20:39:06~2020-02-14 20:34: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慧慧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林狗蛋 20瓶;海燕 13瓶;猫不理 5瓶;纸上苍生软嘟嘟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4章 九十四

  李琼玉去了城东离太子大帐最近的粥棚,在粥棚前给流民散粥。

  李琼玉才刚去了没多久,应天府旁的闺秀就都听说了,大家也都明白过来,这样的时候,去给灾民散粥,这可是发扬善行,立一个好名声的好时候。

  一时之间,各家闺秀纷纷前往散粥之地,微商围裙,帮着散粥的士兵给灾民舀起粥来。

  后面来的闺秀有冯城璧、胡珺儿、蓝琪瑶还有李瑱瑱邓琬。

  原本城东过来领粥的流民里,有一大部分是知道了当朝左相之女李琼玉过来散粥的,可是后来过来的姑娘多了,士兵给介绍的多了,流民们倒是一个都记不住了,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好些个富贵人家的姑娘过来帮着散粥,至于姑娘们具体的名字,流民是记不住的

  这样的时候,抓紧时间多排几次队多领几口粥才是正道,哪有时间去记姑娘的名字。

  李琼玉被冯城璧几人气的够呛,明明这城东的灾民,都会在这次记住她李琼玉的名字,应天府的百姓,也会因此夸赞她自己,可是,来的姑娘一多,灾民们就根本不会重点记住她了。

  尤其太子,太子也不会因此而格外注意到她。

  李琼玉正在生着闷气,就见一个穿着墨蓝锦袍的男子走到了距离她不远处的胡珺儿身前,这人便正好是太子了。

  胡珺儿放下舀粥的勺子,朝太子行了一礼,胡珺儿正欲开口唤太子,就见太子给了她眼色,示意她不必开口引人注意,胡珺儿便住了嘴。

  太子引着胡珺儿往一旁的清净地儿走去。

  胡珺儿心内一阵欣喜,今日,来这处最大的粥棚这里散粥的姑娘可是不只她胡珺儿一个,可是太子偏偏最先来到了她这里,想必太子待她,终究还是和旁人有几分不同。

  太子开口询问:“这天寒地冻的,珺儿妹妹你来这里劳这个神做什么?”

  胡珺儿一笑:“现下灾民饥寒交迫,我也想着该做些什么才能缓解他们的饥寒,这便出来帮着散粥,这不,我一出来,旁的几个姐妹,也都跟着出来帮着散粥了。”

  胡珺儿这话里的意思便是,是她先出来散粥的,旁的几个少女看见她出来散粥,也都跟着出来了,总得来说,这份功劳确是她的。

  太子赞许道:“胡珺儿妹妹能牵挂着灾民冷暖,还率先带头出来散粥,此等心意,令人动容。”

  胡珺儿和太子的对话,一字不差的都落在了李琼玉的耳朵里,李琼玉气不打一处来,这胡珺儿,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明明是她李琼玉率先来到这里散粥,听说她过来了,旁的几个姑娘也才出来帮着散粥,这胡珺儿的话里,明明白白显露着,是她先出来散的粥。

  李琼玉带着自己的贴身丫鬟司棋也走到了太子身边,司棋听的很是气愤,明明是她家小姐先过来的,这珺儿小姐,怎么能说是她先过来的。

  司棋在李琼玉身边久了,性子倒是和李琼玉很是相像,这绝对不会和人在明面上闹矛盾,所以,此时司棋一时还不知道该如何帮自家小姐向太子说明真正的情况。

  至于李琼玉,就更不可能亲自开口向太子解释了。

  太子见李琼玉过来,也和李琼玉寒暄了几句,倒是不及方才和胡珺儿那般热络。

  蓝琪瑶、李瑱瑱和邓琬几个人见太子过来,也纷纷过来和太子见礼。

  李琼玉心里憋着一口气,明明是自己率先过来散粥的,怎么到头来,却是一点儿好都没有落着。

  胡珺儿一向最会和人搭讪聊天,在这几个姑娘中,胡珺儿最为活跃胡珺儿细细的和太子说着自己在散粥的过程中看到的吃不饱的小孩子,生着病的妇人还有骨瘦如柴的老人,胡珺儿对太子说:“好在太子宅心仁厚,丝毫不吝惜将赈灾的粮食发给灾民,不然,灾民们,能不能过这个冬都难说了。”

  “可是西城的灾民就可怜了,他们只能喝上一些杂粮粥和窝窝头,灾民们已经够可怜了,可是西城那里还不给他们吃饱。”

  胡珺儿知道,前几日,徐琳琅去太子那里,建议太子降低赈济灾民的粮食等次,太子却没怎么搭理她。

  按照太子的性子,不搭理不应下便是生了气了,这样的时候,自己再夸一夸太子决策的英明,太子可不就会明白,还是自己最明白她的心意吗。

  胡珺儿正等着太子过来夸赞自己,就听见一道女声穿来:“臣女徐琳琅,拜见太子。”

  太子的目光投向徐琳琅:“琳琅妹妹,你怎么过来了。”

  胡珺儿气不打一处来,她还等着太子夸赞她呢,都被这徐琳琅打断了。

  徐琳琅看向太子:“臣女过来,是有要事相禀。”

  太子道:“既是要事,就去大帐内说吧。”

  太子说着,便往帐篷走去。

  胡珺儿见状,忙道:“琳琅,你是要和太子说关于灾民的事情吧。”

  徐琳琅道:“是关于灾情的事情。”

  胡珺儿可怜巴巴的望向太子:“太子哥哥,我也日日都惦记着灾民的生计,我也能过去一并听一听吗。”

  太子见胡珺儿一脸的诚恳,点了点头。

  太子又对旁的几个少女说道:“外面天寒地冻的,你们几个也到帐篷里暖暖吧。”

  几个少女自然是都跟着太子和徐琳琅移步帐篷里。

  大帐之内,太子坐定,几个小宫女赶紧为姑娘们都奉上茶,徐琳琅还未来的及喝上一口茶,就起身朝太子行了一礼,开口道:

  “太子殿下,臣女此次前来,和上次来的意图是一样的,臣女认为,此次赈灾,不同于往年,还请太子殿下节省使用赈灾银子。”

  还没等太子开口,胡珺儿率先开腔:“琳琅,你的意思是,太子不会赈灾还用你教吗,你才过去帮着散粥散了几天,太子殿下却是赈过好几次灾的,太子行事,自有章法,不用你去教这太子怎么做。”

  徐琳琅不理会胡珺儿,却对朱标说道:“太子殿下,上次我就同您讲过,这次灾情,恐怕和以往不同,您也知道,今年年景不好,除了两个地方发了大灾,还有别的地方,也不是水灾就是旱灾,灾情虽然不如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灾情严重,却也耗费了朝廷的不少银两。”

  “且如今不单单有内忧,还有外患,瓦剌发了雪灾,人说穷凶则生恶,怕是瓦剌过不好冬,会再去叨扰我们的北境百姓,到时候,北境又要不少银子。”

  “欲是我们多头忙乱的时候,旁的外族,也越容易趁火打劫。”

  “我们目前虽然还没有面临臣女说的困境,可是臣女认为我们也需要未雨绸缪起来,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若是我们真的陷入了困境,灾民吃不上饭,应天府恐有动乱。”

  徐琳琅一气说完,字字恳切。

  太子没说话,只是沉思。

  徐琳琅方才的那番话,提及了诸多方面,倒是不像是她这个年纪的少女能够考虑到的范围。

  见太子未开口,李琼玉开了腔,道:“琳琅妹妹,你未免想的有点儿太多了,大明国力雄厚,不至于连个灾都赈不起,是你多虑了,既然说是赈灾,我们便着眼于把灾赈好,若是连赈灾一件事情都办不好,就更别说处理别的内忧外患了。”

  “况且,我们哪里有你说的那些内忧外患,灾害和边患年年都有,是你刚来应天府,便以为听到的消息便是天大的事情,实则,根本没有你说的那般危言耸听。”

  原本听了徐琳琅的话之后太子的主意还有所动摇,可是听了李琼玉的话,太子的念头便也改了,是啊,内忧和外患每年都有,并非只有今年才有,徐琳琅才刚到应天府一年,在她眼中,眼下听说的消息就都是天大的事情了,实际上,像这样“天大的事情”,年年都有发生,今年的赈灾情况只是比往年略微严峻一点罢了。

  确如李琼玉所说,若是连赈灾一件事情都办不好,那怎么还能办好旁的事情呢,自己也赈过好几次灾,经验很是丰富,粮草调度、民心安抚都做的极好,眼下,怎么能被徐琳琅这个小姑娘扰乱了计划呢。

  太子朱标原本动摇的心又安定了下来。

  蓝琪瑶也道:“我认为太子的赈灾之法已经很好,如今,灾民能够吃饱穿暖,而且都安安分分,不会去生祸事,这便是大功德一件了,琳琅,你就不要想那么多没用的了,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才能做好更多的大事情。”

  李瑱瑱和邓琬倒是都没有开腔,她们两个,之所以过来散粥,根本就是看旁的几个姑娘都过来了,若是她们不过来,倒是显得她们不懂事。

  眼下,有这样的争执,她们根本不想参与进来。

  徐琳琅依旧固执己见,继续往下说:“太子,未雨绸缪……”

  徐琳琅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个进来的侍卫打断了。

  那侍卫一边呼着“急报”一边奔到太子身前,递给太子一封密函。

  太子打开黄蜡封着的锦缎密函,看了上面的消息,一阵沉思。

  良久,太子看向徐琳琅,道:“琳琅,是你说的对,我堂堂一国太子,竟然是不及你想的周全。”

  李琼玉、胡珺儿和蓝琪瑶几个方才和徐琳琅据理力争过的少女,心内俱是一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2-14 20:34:30~2020-02-15 22:38: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上一篇:东宫娇女在七零

下一篇:拯救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