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将军的白月光 第129章

作者:袖侧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谢玉璋笑道:“打算出宫就去舅舅家呢。”

  她笑起来眼睛弯弯。

  那年夏日,她骑装的裙摆像花一样散开,仰头对他笑,也是这般明媚,好像发着光。

  一个人怎么能笑起来如春光绚烂,哭起来却又那样让人心碎呢?

  但不管怎样,她如今还能这般笑着。

  李固负手,心中笑叹,欣慰道:“去吧。”

  谢玉璋果然上心,出宫便去了杨府。杨长源此时自然还在门下省当值,但这些事便是问杨夫人亦是一样的。

  果然杨夫人知道得很清楚:“毛家还在。毛佐州现在是礼部郎中,他兄弟是集贤殿直学士。唉,比不得从前的风光了。”

  谢玉璋便陪舅母吃了午饭,又在杨府歇了个午觉,醒来收拾了一下,看着接近申时,便去了毛府。

  毛家两兄弟散值回府便听说永宁公主来访,都感意外。

  待二人到了正堂,三人见过礼。谢玉璋对毛郎中称“毛大人”,却对毛学士称“老师”。

  毛学士亦感伤:“公主还记得臣。”

  昔年宫中,陈淑妃之女安乐公主硬要跟着皇子们一起读书,又不想自己显得刻意,便拉着谢玉璋一起。

  毛学士当年亦是皇子们的讲师之一,谢玉璋曾上过他的课。只她不如安乐能坚持,上了一阵子,便开始逃学了。

  分了宾主坐下,问起来意,谢玉璋笑道:“今日里入宫给贵妃请安,说起了河西郡主……”便把河西郡主想附学的事说了。

  河西郡主改姓了李,是李铭遗世骨血。谁人不知今上对义父李铭何其尊敬,登基后的第一道旨意便是追封李铭为河西王,又为李铭修陵寝。要知道,通常新皇帝从登基开始,就该着手给自己修陵了,可李固是先修李铭的。

  就因为永宁公主谢玉璋在御前提了毛氏族学,一张大馅饼便这么从天而降。

  毛氏兄弟又惊又喜,如何能不接。

  待谈妥,两人亲自将谢玉璋送到大门,深揖施礼:“多谢殿下了。”

  谢玉璋道:“我一个妇道人家,也帮不上什么,只帮陛下和娘娘跑跑腿罢了。到底还是毛氏望族的底蕴,陛下和娘娘都乐意的。”

  她骑着高头大马离去。

  毛学士道:“想不到啊想不到。”

  他叹道:“再想不到当年那上课打瞌睡的小殿下,如今变成这样。”

  毛郎中袖手,赞道:“举止翩翩,不拘形迹。亏得是个女郎。”

  毛学士亦叹:“亏得是。”

  若是谢家的郎君有这般气度,怕是缩在逍遥侯府里也没法善终了。

  谢玉璋回到公主府,林斐正在教嘉佑打络子。

  谢玉璋惊奇:“嘉佑竟学得会?”

  林斐无语:“当谁都跟你似的?学什么都没耐性。”

  当年谢玉璋打络子,热度超不过一炷香,等那许多丝线在手里纠结成了一坨,她就没兴致了。

  “我们嘉佑啊,可有耐心了。”林斐夸道,“比她姐姐当年强百倍。”

  谢玉璋讪讪。

  嘉佑听见“姐姐”这个词,抬眼看了谢玉璋一眼,又垂下眼去。

  林斐问她:“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又怎么这时候才回来?”

  谢玉璋道:“哎,我给陛下跑腿出力去了,累死了。”

  待知道河西郡主的情况,林斐叹道:“这位郡主不知道面对陛下又是什么心情呢?”

  河西郡主本该姓霍,出自凉州霍氏,是河西数一数二的著姓。如今,这个姓氏整个都没了。

  不比许多世家在某些特定时期或收敛或避世,等着以后翻身。霍氏和王氏被李固杀了个干干净净,已经从世间彻底消失了。

  “万幸她那时候小,应该记不住。”谢玉璋道,“她既跟着母亲生活,还是受母亲影响大。咱们李娘娘在宫里呼风唤雨,舒坦得紧,我看不会叫河西郡主对霍家生出什么追思的。”

  烛光匕影的迷案真相,只有河西的一些当事人才知晓,因为涉及李珍珍的夫婿、河西郡主的父亲,没有人会把真相说出去。

  众人只知道在河西之乱中,霍王二家站了李二郎,因此被李固灭了满门。李固也因此有凶戾之名,被诟病为杀性过重。

  林斐在谢玉璋府里用了晚饭,两人哄着嘉佑回房。

  林斐握着嘉佑的手,问:“今天可以自己睡吗?”

  谢玉璋不忍,想说话,林斐以目光止住了她。

  嘉佑沉默良久,点了点头。

  林斐很高兴,夸了她,又道:“值夜的人便睡在脚踏上,你害怕了便喊她。”

  谢玉璋送林斐到大门口。

  林斐道:“珠珠,升平十二年你做了那个梦,也是夜夜惊惧的。可你自己走出来了。嘉佑也一定能走出来。”

  谢玉璋这些年,已经渐渐将从前那些阴霾的情绪都抛到身后了,已经甚少再露出难过的神情。

  可夜色里,她的眼睛流露出悲伤:“可我希望,她能走得更轻松一些。”

  林斐道:“你尽力了,福康的事不是你的错。”

  谢玉璋点头:“我知。只是……”

  “福康她,是个多么好的孩子啊。”

  待送走林斐,谢玉璋还是又去了嘉佑的房中。

  “这个给你。”谢玉璋又拿了数颗夜明珠出来,以半透明的纱囊装起来,放进嘉佑枕头侧面的小抽屉里。这袖珍小屉本来是用来放香丸的。

  “若晚上怕了,就取出来,就更亮了。”谢玉璋摸着嘉佑的头说。

  第二日,谢玉璋带着毛郎中的夫人入宫去见李珍珍。

  不想崔邓二妃都在李珍珍宫中。听得她来,李珍珍笑吟吟地道:“快请。”

  二女目光都朝门口投去。

  那女子肌光胜雪,身姿轻盈。

  穿的衣裳明明不是时下的流行,却没人会觉得不对、不好。只因不管什么衣裳穿到她身上,便都好看。她根本不需要追什么时兴。

  崔、邓二妃都相信,很快,云京就会流行起这种贴身、飒爽的剪裁风格了。

第116章

  公主和四妃其实都是一品,品级上来说,是一样的。

  但即便是同级官员,也有冷衙门热衙门的区别。一边是外姓公主、亡国之女,一边是皇帝的姐姐和枕边人、皇子们的母亲……谢玉璋从来也不会真的当自己就能和四妃平起平坐了。

  她率先给三人福身见礼。

  李珍珍坐着没动,崔、邓二人都欠身还了半礼。她二人皆容貌秀美,气度出众,不愧是世家嫡女。比起前世在张芬手下讨生活,今生也都更鲜活一些,观之便令人赏心悦目。

  毛夫人也给三妃见礼。

  崔、邓二妃皆道:“佐州毛氏,人才辈出,代代都有大家。我等倾心神往已久。”

  毛夫人微笑自谦,不卑不亢,气场与她们二人天然就融合在了一起。毕竟都是世家女。

  李珍珍其实心里面特别腻味这些世家女、世家妇。她出身将门,天生跟她们就不是一个路数的。

  然而再不喜欢她们,当涉及到自己的女儿时,她却又期望囡囡也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家女,或至少成为一个能被世家女们认可的女郎。

  只是霍家灭门之后,囡囡就再也没有接受过世家女的教育。因这等教养非是请几个老师就能教得出来的,这得是长年累月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祖母、母亲、伯母、婶婶、嫂嫂们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随时有人指点才能熏陶出来的。

  这几年李珍珍掌着李固的后院之权,大江岸北,她便算是最尊贵的女人了。她自然不甘囡囡不如人,延请了多位饱有才学的老师来教导囡囡。

  然囡囡越是长大,越是知道自己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更意识到对自己的父亲和父族,所有人都讳深莫测。

  再大些,敢问会听了,终也是知道父族已灭门。而灭了父族的那个人,就是当了皇帝的十一舅舅。

  亦渐渐察觉出母亲与舅舅的关系,与宫中其他嫔妃的不同。

  纵皇帝舅舅待她亲切,百般荣宠加恩,母亲又掌着六宫,二妃三嫔皆要低头。这女孩子依然越来越沉默。

  李珍珍与毛夫人相谈几句,虽心中百般不喜这些世家女,也得承认毛夫人端庄沉静,气质过人。

  她使人将河西郡主唤来,与她说:“来见见毛夫人,他们毛氏族学是极好的,里面都是些和你年龄相仿的女郎。娘想让你过去附学。”

  河西郡主困惑:“宫里的老师们有什么不好吗?”

  “郡主。”谢玉璋微笑唤她,“宫里处处都是好的,老师们都有才学,只一点,宫墙深深,不免闭塞。老师对郡主自然精心,宫人们也恭顺整齐。然而郡主得走出去才会发现,原来宫外的人不是这样子,人人都有自己的性情想法,人人都闪光,与旁的人都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千个人便有一千种模样,极是有趣的。”

  崔贤妃率先赞同道:“永宁说的是。”

  邓淑妃也点头:“是呢,说起来,也真有点怀念从前的旧时光了。”

  毛夫人道:“正是这个道理。我家族学也不只是自家女郎,杨家、张家、薛家、唐家……还有许多相熟人家的孩子都过来附学。”

  李珍珍从来到哪里都是横着走,她的女儿却安静娇怯。河西郡主听大家这样说,也微微意动,却又犹豫。

  李珍珍心中暗恨女儿不大气,却又不能当着众人的面斥责她,眸子中不免便闪过一丝躁意。

  谢玉璋察言观色,将母女俩的神情都收入眼底。她笑盈盈地支招:“郡主也莫怕到那里人生地不熟,郡主身边相熟的伙伴,尽可以唤上两三个,结伴一起。我想毛大人家定然是欢迎的。”

  毛夫人笑道:“孩子们都有进学之心,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李珍珍抚掌:“叫上你大舅舅家的菡菡,你五舅家的芸芸,可惜你七舅舅八舅舅的闺女都太小,你十舅没闺女。你蒋伯伯家的雯雯稍大些,没关系,说亲之前多学点,正好。”

  毛夫人眼睛愈亮。

  河西郡主却犹豫道:“芸芸也小。”

  谢玉璋笑道:“那没关系,正好郡主是姐姐,多照顾妹妹便是了。姐姐妹妹在一处,原就该彼此照应的。”

  河西郡主想了想,有些羞赧,道:“我尽力。芸芸也很乖的。”

  这事便成了。

  众女就着茶点,又随意说些话题。

  邓淑妃道:“我出嫁前原有一套程注版的《春水集》,成亲时匆忙,便留在家里,被妹妹们占了去,再不肯还我了。现在想想还心疼,唉……”摇头笑叹。

  那《春水集》正是毛郎中的祖父所著,毛夫人笑道:“娘娘莫遗憾,这《春水集》我家收藏最多,待我回去寻一套程注的给娘娘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