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将军的白月光 第164章

作者:袖侧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那人弯腰给她捡起。

  谢玉璋忙坐起穿鞋,怨道:“怎么走路没声。”

  顿了顿,指责道:“又不使人通禀。”

  李固道:“还没进屋呢。”在院子里呢。

  他的视线落在谢玉璋粉嫩纤美的秀足上:“怎么不穿袜子?”

  谢玉璋狼狈,来不及唤侍女,忙去套鞋袜。

  漠北女人夏日里脱了鞋袜贪凉很正常,她便也不是很讲究。且这是在自己院子里,离宫里虽有臣子,也有专门的居住区域,和她们这些女人并不在同一片内。

  简言之一句话,谁想到李固大晚上悄没声息的就冒出来了啊!

  她愠道:“陛下怎么来了?”这不是陈述,也不是问句,其实是一句指责。

  但李固显然听不出来,他在旁边石凳上坐下,道:“随便走走。这两天怎么不见你出去玩?”

  谢玉璋三日前闹了个乌龙,羞于见他,才憋着没出去。李固怎么会不知道,分明是明知故问。

  谢玉璋放下裙子盖住鞋面,不使他再看,却见他手中还握着马鞭,不由奇道:“陛下才回来?”

  李固却把马鞭递过去:“给你的。”

  谢玉璋莫名问:“给我马鞭做什么?”

  李固道:“既给了你马,当然也该有鞭子。”

  简直是莫名其妙的逻辑,莫非是马鞭有什么玄虚?谢玉璋就着琉璃灯的光细看那马鞭。

  鞭子很普通,未见稀奇。木头手柄,一颗宝石也没镶嵌,可以说颇寒酸。不过的确倒跟李固一贯的风格相符,他喜欢简单实用的东西,不喜欢过于华丽花哨的。

  拿这样普通的一根马鞭来给她做什么?

  谢玉璋狐疑地看了李固一眼。

  李固那神情不太对,努力想绷出一张死人脸,可眸中似乎有什么期待?

  谢玉璋的目光又落在马鞭上。

  仔细看,不仅是普通而已。那木头手柄上的花纹,雕工也太普通些了吧?一点也不像是技艺精湛的匠师雕刻的,倒像是……

  谢玉璋的心里忽然闪过一丝光亮。

  她抬起眼,不满地道:“今日我生辰呢,陛下给我个马鞭,既不镶金也不嵌玉,也太小气了罢?”

  见她明白了自己的心意,李固的死人脸消融,咧开嘴笑了。

  年轻英挺的皇帝欣欣然告诉她:“我雕的。”

第148章

  因着在离宫行猎,她最重视最亲近的人都不在,谢玉璋便没想在这里过生辰。也是怕李固知道了,又给什么赏赐,惹了别人的眼。

  但皇帝这副样子实在有趣。谢玉璋终于忍不住笑了。

  她为那日的事恼了三天不肯出离宫,还不是为了躲着他。李固心里明白得很,见她笑了,终于松了口气。

  谢玉璋道:“你竟还记得我的生辰。”

  李固道:“都记得。”

  李固想说的是“你的事我都记得”,只他说话的风格素来如此,出口的时候便已经简略为“都记得”半句。

  谢玉璋却以为他说的是诸妃的生辰他都记得,暗叹了句做皇帝还真辛苦,要是以后开禁选秀光记这个生辰不得累死他?

  便倒了杯新榨的鲜果浆汁给他。

  李固只喝了一口便皱眉:“这般甜。”

  谢玉璋窃笑。

  李固横了她一眼,一口饮尽。

  翌日已经是这次夏猎的第八日了。原计划是在这里待十日。田猎虽快活,皇帝也不沉迷于此,并没有打算如前朝皇室那样,整个夏日里都在离宫避暑。

  这一日却下起了雨,大家便都没出去,躲在离宫里玩闹。

  李固去李珍珍那里的时候,邓婉、谢玉璋诸人皆在,还有不少诰命夫人带着女儿。

  他来得晚,踏进殿门的时候,谢玉璋最后一个琴音刚好划出一个余韵。见他进来,众人纷纷起身。

  李固道:“不必多礼。”

  坐到李珍珍身边问:“在做什么?”

  李珍珍笑道:“囡囡和永宁弹琴给我们听呢。”

  河西郡主抢着道:“我先弹的,要不然公主弹了之后,我可不敢再献丑了。舅舅,你不知道公主的琴弹得有多好!”

  自她去了毛氏族学后,这半年眼看着开朗活泼起来,李固十分喜欢,笑道:“定是你偷懒,光顾着玩耍,不勤练。”

  河西郡主气道:“才没有。不信舅舅问公主。”

  李固便向谢玉璋看去。

  她今日没穿骑装,流素缎的窄袖衫,杏子黄的撒花烟罗齐胸裙。这颜色太过轻薄,一般人穿在身上显得浮,谁个敢作齐胸裙穿的。

  也只有她,人便轻盈欲仙,裹着这样轻的颜色,仿佛要化作一缕烟似的叫人抓不住。

  耳上一对琥珀珠,鬓间一支钗,钗头亦嵌着一块琥珀,垂下一串小珠。在这样阴雨的日子里看起来清清爽爽的。不似殿中许多人,金簪珠翠的叫人看着累。

  谢玉璋笑道:“我不过占着年纪大的便宜罢了。郡主在这年纪已经早超过我少时许多了,我那时候才是真的懒散,哪有郡主这样勤勉。”

  众家贵妇便都恭维起河西郡主来。这场合轮不到年轻贵女说话,只跟着母亲们,悄悄打量皇帝。

  皇帝的威仪一日盛过一日,实在是越看越好看。

  只怨永宁公主实不该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里,她一在,便把众人都压了下去,皇帝连看都未曾看过她们一眼。

  心里有想法的贵女们自是期盼能借着这次夏猎与皇帝多见几次,只没想到下午皇帝便回云京去了——云京有快马急报,崔贤妃的母亲过身了,消息送到宫里,崔贤妃动了胎气,提前发动了。

  按照计划,再有两天大队人马也该回京了,如今皇帝提前回去,想来也不会再回来了。臣子们便都跟着走了,只留下了女眷在离宫。

  皇帝在离宫,云京城有邶荣侯李卫风坐镇,原是无碍的。但宫里无人主持,按说李珍珍这个贵妃实该跟着一道回去。

  只李珍珍实在不愿。离宫自由自在,她如脱了笼的鸟一般,一回去便要归笼,下一次可能要明年了。她哪里情愿,何况李固只跟她招呼了一声便走了,也并没有非要她一并回去的意思。

  李珍珍便道:“陛下都回去了,咱们就不用担心了。”

  邓婉也不动。

  她道:“我连孩子都不生,还怕什么。我前半生皆为家族,后半生我就想活得自在。陛下宽容,允我自在。贵妃都不动,我才不充什么贤良大度。”

  她与崔十七之间的事,不足为外人道,只她绝不会为着崔十七怎么样便是了。

  谢玉璋忽地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喜欢亲近崔婉。

  她并不是为李固而活的。不管从前怎样,现在,她是一个为自己活的人。

  这世道之下,女人能为自己而活的真不多。便是大穆朝最最尊贵的贵妃李珍珍,她的苦也没法对外人说。

  贵妃与淑妃硬是又拖了两天,才与众家女眷一起返京。

  崔贤妃生下了三公主。

  皇帝失望不失望不知道,他便是失望也不会叫人看出来,送往玉藻宫的赏赐一如既往的厚。贵妃却是明白表示了失望,对秦昭容说:“指望你了。”

  又对郑昭仪、苏昭媛道:“你们也努力些。”

  只邓淑妃轻摇着团扇,自自在在的。

  李珍珍现在只当她是个疯子,一心想等以后看她晚年凄惨的笑话,也不管她了。

  在旁人眼里,便是邓淑妃盛宠,贵妃也避其锋芒。

  谢玉璋回到云京补办了生日,杨家的姐妹们和林斐都来为她庆生。宫里妃子们听闻,也纷纷派人送来贺礼。连河西郡主都有贺礼。真个有金有银,有翠有玉。

  待入宫,李珍珍嗔道:“你生辰怎么也不说。”

  谢玉璋笑道:“不过散生罢了。”又问:“贤妃娘娘可好?我去看看她。”

  李珍珍道:“去吧去吧,你最会说话。她现在天天哭,可烦。”

  谢玉璋便去了。

  崔盈娘一提起母亲便泪流满面。

  “她一直身子就不好,我来了云京,父亲兄弟都跟着来了,只母亲还一直在凉州养病。已经数年未见。再没想到,昔日一去,便是永别。”

  崔盈原不是个话多的人,提到母亲,便也忍不住抽泣着倾诉起来。她也是美人,哭起来着实令人怜惜。

  谢玉璋安慰了她一通。

  待到了邓婉那里,邓婉道:“她们都想看我踩她。我一个膝下空虚的,踩人家儿女双全的,踩什么踩?”

  谢玉璋道:“宫闱里从来都是这样。憋得久了,人心都变了。陛下的后宫人员如此精简,已经很清静了。从前,赵宫里是不是总会有人悄无声息的死去。”

  邓婉凄凉一笑:“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变成那样。像你说的,面目狰狞。”

  谢玉璋心惊,握住她的手道:“别胡说。你现在多好,守住本心。陛下宽容仁厚,你在他身边,别被旁人影响。”

  邓婉道:“只因我曾作过他的妻,他对我实在宽容,我也知自己幸运,我尽力。若真有那一日,不需他动手,我先自裁了。”

  谢玉璋骂她:“可闭嘴!不许乱说!”

  谢玉璋如今都是先去后宫,再去紫宸殿。

  李固问:“你去看盈娘了?”

  谢玉璋道:“是,贤妃娘娘还好。”

  李固说:“她想守母孝一年。”

  谢玉璋盛赞:“孝为忠之本,娘娘的心是可以体谅的。”

  李固看了她一眼,道:“我已经准了。”

  谢玉璋又赞:“陛下仁厚。”

  有邓婉不生孩子在前,崔盈要守母孝就一点都不扎人眼了,何况她做的事又跟邓婉借皇帝怜惜肆意骄横很不一样,是宣扬孝道,竟无一人指责她,全是赞她的。

  又赞皇帝仁厚,忠孝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