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国才是王道 第60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李嗣源走到沙盘旁坐下,还有些没回过神来。

  石敬瑭有些奇怪,“岳父,怎么了?”

  李嗣源突然长长叹了口气。

  “冯先生吃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略不以素贵介怀,真士大夫也。”

  石敬瑭:……

  李从珂:……

  *

  冯道到了大帐,还没进去,就听到李存勖爽朗的大笑,掀开帘子,笑着进去,“殿下遇到什么好事,不妨给道说说。”

  “可道,快来,”李存勖招招手,把手中密信给冯道。

  冯道接过信,在李存勖旁边坐下,展开一看,顿时惊喜道:“这贺瑰居然死了?”

  “是啊,本来上次就听说贺瑰回去就病了,没想到这家伙居然真没想开,硬生生把自己憋屈死了。”李存勖笑着说。

  冯道摇摇头,“这贺瑰也算是名将,怎么这么看不开,不过贺瑰一死,梁朝皇帝定会再派统帅,也不知下一个来的是谁。”

  “是王瓒,”李存勖把一封信递给冯道,“刚才刚到。”

  冯道忙打开,一目十行看完,笑道:“居然是昔日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的公子王瓒,这人道倒是听过,据说其练兵严苛,令行禁止,有汉将周亚夫之才,只是,道好像以前并未听说其领过兵。”

  “他领兵,他纸上谈兵还差不多。别人看在他老子面子吹吹他,朱友贞还真当真了。”李存勖嗤笑。

  “不过话虽如此,殿下还是不要轻视为好。”冯道一见李存勖如此说忙劝道。

  “这你放心,对方毕竟还好几万大军呢,”李存勖笑着说,“不过这次为了救德胜渡口,咱们带大军来的匆忙,粮草也不够,本王可不在这呆了,你给其他将军写个信,让存审和嗣源在这守着,咱们先回魏州,等那王瓒来了,咱们再来大战一场。”

  “是,”冯道从抽屉抽出纸,铺平,先提笔给魏州的张宪写了一封,让他准备好粮草,等着大军到来,又给其他几路本来要来德胜正在路上的将军去信,让到魏州集合,最后给李存审李嗣源两位将军写了任命,让李存审老将军守德胜双城,李嗣源将军守旁边的澶州。

  写完,冯道拿给李存勖。

  李存勖扫了一眼,就递给旁边亲卫,亲卫拿着下去。

  然后李存勖就带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去了魏州。

  李存勖在魏州没休整两个月,就得知王瓒带大军来,只是这大军来的有点奇特。

  *

  冯道拿着信匆匆进了李存勖的卧房,就看到李存勖正斜倚在床上搂着一个美人亲。

  “王爷,王瓒大军来了。”

  李存勖一把丢开美人,坐起来,“那龟孙子终于来了,老子都等他两个月了,都快等得长蘑菇了,他到哪了?”

  冯道:“又退回梁地了。”

  李存勖:……

  瞪着冯道,李存勖一脸你逗玩我呢!

  冯道忙说:“王瓒自从接了任令,并没有直接去德胜,而是带着五万大军,从德胜渡口的上游,偷偷渡河,然后绕过德胜,打算来偷袭王爷如今驻军的魏州。”

  “偷袭魏州?”李存勖嘴角一抽,对这位素未谋面的王大将军充满敬佩,魏州在魏博腹地,这一路都是平原,毫无遮挡,五万人马这么显眼,居然想着偷袭。

  果然,就听冯道接着说,“结果刚走到澶州,就被驻守的李嗣源大将军发现了,李嗣源将军刚要率军堵截,却不想王瓒一见晋军,居然带着五万大军溜了,又跑回了梁境。”

  李存勖再次嘴角抽了抽,这位王大将军,是属泥鳅的么,王重盈当年也算一代枭雄,怎么生了个这么没胆的儿子!

  “那他现在带大军跑哪去了?”

  “在德胜渡口上游十五里处的杨村。”

  “杨村?他在干嘛?”

  “在仿着德胜渡口建杨村渡口,也建了南北城,看样子是打算盯着晋军。”

  “够无耻!”李存勖直接站起来。

  王瓒被梁帝朱友贞任命为北方招讨使,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他南下,刘鄩、贺瑰两位名将都是想着带兵直接打败他,而这王瓒,不知道是太有自知之明还是太过小心,可能觉得打不过他,就想着阻拦他,不要让他威胁到汴京,而阻拦的方法,就是在德胜渡口的上游再建一个南北城中间带浮桥,他在黄河以北,如果他一旦领兵去攻打杨村北城,王瓒就可以从南城支援,而如果他绕过王瓒去攻打汴京,王瓒就可以从浮桥到黄河以北,断他后路。

  这方法虽然无耻点,但确实管用。

  不过,李存勖笑了,王瓒只凭一个杨村渡口,就想辖制他,做梦。

  “咱们的德胜渡口的浮桥修好了么?”李存勖问。

  “没有。”冯道回答。

  “他王瓒新建一个杨村浮桥都建好了,咱德胜的浮桥居然还没修好?!”李存勖诧异。

  冯道摊手:“咱穷,没建材。”

  李存勖:……

第74章 双更合一

  李存勖听冯道说德胜渡口之间的浮桥一直修不好, 是因为缺建材, 忙让他爹另一个养子李存进去看看。

  李存进带兵跑去一看,好么,这还真是缺建材。

  众所周知,之前李存审为了建德胜双城和浮桥,那可是下了大功夫,更是保质保量, 光那浮桥, 就是用了碗口粗的铁索, 弄得贺瑰想烧都烧不了, 最后弄了碉堡战船,才截断。

  而李存审如今想修复,自然还得重新弄个铁索, 可光着一个铁索, 要让旁边城池的铁匠打,没好几个月都打不出来。

  李存进得知这个情况后, 顿时着急,王爷都要带大军和王瓒干仗了,浮桥却还没修好, 这像什么话。

  李存进不愧是被李克用收为养子的人, 亲自考察了一番后, 决定改变修浮桥的策略,不用铁索,用麻绳。

  李存审修浮桥用铁索, 不是为了万古千秋,而是怕被敌军火攻,可如今梁军也在不远处建了一个浮桥,却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毕竟一旦用火攻,两个浮桥离得这么进,肯定一起着了,梁军只要不脑子有病,就不敢用火攻。

  于是,李存进带着手下的兵,就地取材,用芦苇编绳,用树林伐木头,很快,德胜南北两城之间的浮桥修好了。

  听得浮桥修好,李存勖立刻带大军来了。

  李存勖带大军来了后,就和王瓒干起仗来,只是这仗,打的有些憋屈。

  按李存勖的想法,两方把大军拉到野外,直接硬刚一仗,一仗定胜负,这是最好,可李存勖这么想,王瓒可不这么想,王瓒虽然有点纸上谈兵,有点胆小,可他不傻,而且还很有自知之明,晋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铁骑!铁骑在打仗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野战!

  也就是只要打野战,李存勖是无敌的存在!

  他脑抽了,才和李存勖在平原上玩野战。

  身为将二代,王瓒虽然经验欠佳,可常识必备!

  所以从李存勖的大军来,王瓒就坚决执行一个政策,坚守不出,派小股骑兵去骚扰李存勖大军。

  李存勖大军一出,他就跑,李存勖大军一回去,他就再去骚扰。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这一招,不仅周德威、李存勖会,王瓒也照葫芦画瓢,玩的很遛。

  不过这招虽好,可也得看对象,晋军玩的好,那是因为有天下第一的骑兵,马好,跑得快。

  晋军的马,那是李存勖的太太爷爷,拿两万族人的命换回来,昔日沙陀族本是西突厥的一支,世代生活在西北河套一带,后来吐蕃势大,沙陀族被吞并,就成了吐蕃的一支,可谁想到,吐蕃却觉得沙陀并非自己族人,所以吐蕃每次打仗,都让沙陀族打头阵,几仗下去,吐蕃是大获全胜,可沙陀,却几乎要被灭族,在情况下,身为沙陀族族长的朱邪尽忠(李存勖太太爷爷)和长子朱邪执宜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狠下心来决定带全族剩下的三万老少逃跑,在逃跑途中,因为吐蕃愤怒沙陀的背叛,派重兵追杀,沙陀族且战且逃,三万老少,最后只有不到一万人活着跑到了山西,而逃到山西的沙陀人,穷得只剩下一物,那就是身下的马。当时河东节度使正好打仗,缺骑兵,就禀明皇帝,出钱征召了其中一千二的精锐,组成了沙陀军。一穷二白的沙陀族这才靠着给唐朝打工活下去,后来朱邪执宜因替大唐征战有功,升为刺史,再后来其子朱邪赤心因战功被李唐皇帝赐姓李,改名李国昌,再再后来李国昌子李克用因攻打黄巢军,成为晋王。

  晋军的马,就是当初从万里逃亡中活下来马的后代,而梁军的马,却是朱温花大价钱从西域淘换回来的,孰轻孰重,不用比都知道。

  所以当李存勖一看王瓒玩这套,直接把自己的轻骑派出,然后,王瓒的骑兵就如同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了。

  王瓒见派出的骑兵被收拾,知道玩骑兵肯定不行了,于是立刻改变策略,玩水战。

  打仗就要扬长避短,王瓒自己虽然没长处,可也知道找晋军短处,晋军都是北方人,不善水。

  梁军在黄河南岸,晋军在黄河北岸,中间两座浮桥,王瓒就弄了不少小船,每每去北岸骚扰晋军,晋军一出来,梁军就驾船逃跑,晋军都是旱鸭子,只能瞪眼。

  弄了两次,晋军吃了不小的亏,李存勖直接恼了,不就玩水战么,谁怕谁,李存勖立刻造了几十只小船,选了会水的晋军,和梁军在黄河里干起来。

  于是,两方上百艘船,几千人,天天在水里干仗,三个月的时间,居然打了上百场。(一天一场,定点定时开始)

  战况之激烈,两方军士都站在河边齐齐喝彩。

  一直打到快过年,李存勖突然醒悟过来。

  丫的,他脑子进水了,天天在这陪王瓒玩过家家。

  两方都是好几万大军,天天缩在军营,弄千来人,在水里打水战,要这样,他带来的几万大军干什么,在营里吃粮草么?

  王瓒想这样打,是因为他头顶着朱友贞,他得给朱友贞交差,李存勖都能想象的到,王瓒现在必定每天给汴京一封奏章,上面夸如今战况多么多么激烈,自己多么多么勇猛,每天都能和晋军打成平局。(事实证明,李存勖想的没错。)

  李存勖当即叫停了自己的迷你水军,至于黄河中的梁军,呵呵,你爱呆河里就呆着吧!

  然后李存勖开始调集骑兵,通过浮桥,去袭击王瓒大军的粮草。

  你不是一直在大营缩着么,没粮草看你出不出来。

  李存勖的骑兵向来不是吹的,装备好,跑的快,尤其适合袭击押运粮草的车队。

  于是,晋军上下所有将军,都开始玩起去黄河南岸偷粮草的活,甚至连李存勖,也乐此不疲。(偷菜是会上瘾的)

  只是,李存勖忘了,他,比粮草值钱多了。

  *

  冯道抱着几卷新送来的文书进了李存勖的大帐,把文书放到文案上,搓了搓手。

  呼,这天真冷!

  拿起旁边的铁钳养火盆加了点碳,冯道就在文案后坐下,开始处理政务。

  冯道处理政务相当快,几乎是看完,就能提笔写上批示,如果之前有惯例的,甚至还能引经据典的写出出处。

  所以几卷政务,不过是盏茶的功夫,冯道就处理完了。

  “李全,”冯道放下笔,对外面喊了一声。

  却没有动静。

  李全是王爷的亲卫,平素帮着晋王传信。

  难道是跟着王爷出去了,冯道心想,就又对外面喊道:“谁在外面侍奉?”

  “是卑职,”一个亲卫立刻进来。

  冯道看了一眼,也是晋王的亲卫之一,就把几卷文书给他,“派人送去魏州。”

  “是,”亲卫接过文书。

  “王爷又去截梁军粮草了啊,什么时候去的?”冯道在旁边洗笔,随口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