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 第30章

作者:落雨秋寒 标签: 爽文 女配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想起这些,周徽嵐的情绪难免有些低落,但她很快就回过神来。思及考察团的请求,不用想,她都知道岛国考察团想拿一些稻谷种子回去是打算用来做为研究的样本,研究他们村这一片稻谷增产的原因。

  她近来也摸索出来了灵液的一些其他的功效,它除了伐毛洗髓之外,用在植物上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植物本身的优质基因潜力。比如这一片稻谷,应该是强化了产量方面的潜力,在基因链上应该会有相应的变化。

  他们要稻谷种子,可以,谈妥了条件就能得到。送,那是不可能的。她才不打算展现什么东道主什么天下第一国的风范,将好东西白白送人呢。

  周徽嵐心里很清楚此时人多眼杂,不是一句拒绝就能阻止他们的。

  况且现在正是稻谷成熟的时候,他们要是想偷偷带走几粒种子他们也很难发现。即使真的发现了,闹起来场面也会非常难看。

  既然不给不行,但白给是不可能的,她才不假大方呢。

  钟树鸿注意到周徽嵐靠近了她爸,低声说了两句什么。

  完了之后周永善说话了,“岛国考察团的意愿我们会充分考虑的,不过这个不急,现在咱们先去药田参观菊花吧?领导们这边请——”

  岛国参观团的领导山田千景听到这话,心里微微吃惊,不是说中国人都很大方的吗?他的同事先前也是来中方考察,几乎是看上什么中国就送什么。当然,他同事也不会盯着人家的贵重物品来要。中国地大物博,总有一些在他们眼中的宝贝被中国人寻常视之。他同事钻的就是这么个空子。

  而他此行,这一路走来,都没什么能入他的眼,所以他一直都不怎么开口。直到看到这片成熟的稻谷。

  这么一大片成熟的稻谷,他以为随口一问要点种子,中方这边就能答应呢。

  不过他也不着急,现在他们考察团可是处于买方市场。

  他心想,或许他可以在菊花采购一事上卡一卡中方。

  但等他们一行人到了药田,看到那一地摇曳生姿的菊花时,一个个都发现了惊叹的声音。

  特别是岛国考察团的团员又叽叽呱呱地叫开了:

  “我的天啊,这是我见过的最高品质的菊花。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菊花,真是造物主的恩赐!”

  “山田君,赶紧将它们买下来,我忍不住要将它们采摘了,然后送进我们的实验室!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实验要出成果了。”

  “山田君,你真是太有眼光了,这次中国行的决策太正确了。”

  “这批菊花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量太少了,问问中方这边,别的地方的菊花也是这种品质吗?”

  “山田君……”

  山田千景苦笑,计划泡汤,看看他底下的人,一个个冲他吼着嚷着要他赶紧将购买事宜落实,他哪里还有拿乔的资格,他现在只求中方别要价太狠就谢天谢地了。

  中国这边的招待团也发现,大兴村种植的这一片菊花品质极高,他们只站在边上,就闻到了属于菊花的阵阵芬芳。那沁人心脾的香味,让人闻之精神一振。

  钟树鸿看着这片药田,再看着这些考察团成员之间击掌相庆的模样,仿佛找到了宝藏一样。

  他都听说了,他们接待考察团几天了,很少见到考察团成员情绪这么外露的时候。即使言语不通,此刻他也能感觉到他们对这批菊花的满意程度。

  省领导笑眯眯的,“钟同志啊,我之前就说了,你们仪水县这片地乃真正的钟灵毓秀之地嘛。”

  没待他回话,省领导脚步一跨,从他身边大步走了过去。

  他回头一看,原来岛国考察团那边的一个老先生拽着翻译,让对方帮他向周永善询问他这一田的药材都是怎么种植的。

  省领导笑呵呵地过去解围,“周老同志是吧?既然秋本老先生想知道你们怎么种植的,您就可以简单说一说嘛。”

  钟树鸿苦笑,仪水县确实钟灵毓秀,但钟灵毓秀也不仅仅只是说他家那一片。

  他发现周惠兰回来后,他被打脸的次数比他五年里加起来的还多,每次以为她不行的时候,她总能折腾出更大的动静,然后成功地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农业局局长杨天看到这一幕,他心里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他对目前发生的一切满意得不得了,这周家父女真是他的大救星啊,也是他们仪水县各单位的救星。

  省领导和考察团到来之前,他已经得知了农植院那边的情况,果不出他所料,原定参观的那一片菊花田因为排水的问题蔫了,状态比前两天更差。

  他不敢想象,如果他没准备第二套备用方案,或者给考察团开天窗或者硬着头皮将人带到农植院,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除了菊花,他们还参观了同一片药田的其他药材,都是品质很好的药材。

  参观完毕之后,按理说他们就应该走了,后续的事将由上面派人下来洽谈。

  但日本考察团那位最年长的秋本老先生不同意,强烈要求立即采收成熟的菊花,他们要直接带走。

  省领导苦笑着,告诉他,即使他们现在立即安排人力采收完毕,他们的大巴也带不走。

  老先生大手一挥,对省领导说,让他们调车辆来,用车期间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他们会社承担。

  农业局局长杨天又是为难又是着急的,因为他还没和周家谈收购的事,甚至连价钱都没谈,这就要采走人家的菊花,这是到哪里都没有的事啊。

  他看到秋本老先生一副志在必得的执拗模样,就能猜到省领导也拗不过他们的,何况他们这方本就极力促成此次合作。

  当下他顾不得了,死命挤到省领导身边,小声地道,“郑常委,我们和周家这边还没开始谈收购菊花事宜。”

  郑常委闻言一愣,他没料到他们竟然和周家这边都没谈妥,但身为实干型领导,他的能力毋容置疑,当下几条指令就安排下去。

  考察团等人被安排到了周永正家中小坐,他又让安排晶市市长随仪水县县委回到县上打电话给省里调车,让周永正在村里找人来采收菊花,钟树鸿和杨天负责监督以及指导。而他本人则带着相关人员前往周徽嵐家中与他们父女谈收购事宜。

  周徽嵐父女也不是拿乔之人,很快就商定了菊花的收购事宜。

  郑常委这边带来的专业人员经过综合评估以及双方协商,菊花的收购价是市价的三倍。

  这个价是岛国那边的购入价了,省领导看重的是外汇,没有变成中间商赚差价,售价按汇率换算之后,是足额补给他们的。

  人多力量大,他们那一亩多地的菊花,没多久都被采收完成了,并经过一下午在晒场的晾晒,可以放心装箱。

  “稻谷,还有稻谷,别忘了我们的稻谷!”考察团的人还不忘冲着山田千景叫嚣着。

  郑常委没想到考察团还一门心思惦记着这个,“周村长,你们看?”

  “郑常委,这稻谷我们不送,如果他们要的话,我们可以卖一点给他们。”

  闻言,郑常委、杨天等人怪异地看着他,连稻谷也想卖钱,这个村长不是掉到钱眼里去了吧?

  周永正一口咬定,卖可以,给不行。

  钟树鸿无奈地道,“周村长,说话是不是该注意点影响?乞丐来乞讨咱们都能给两斤呢。”

  和郑常委他们大惊小怪不一样,日本考察团的成员听翻译说大兴村愿意卖稻谷,倒高兴了。所以钟树鸿话没说完,就被考察团的欢呼声打断了。

  郑常委这时却觉得挺有意思的,决定从中传话,“岛国朋友问你们,这稻谷什么价钱。”

  “一块一斤,谷子!”周永正喃喃地道。

  大兴村的开价直接将领导都给吓着了。现在大米的价格一斤在两毛上下浮动,大兴村竟敢直接叫价一块,而且还敢强调是谷子卖一块,不是大米卖一块。

  其实不仅领导吓着,就连周永正本人都是懵的,他大哥让他开出这样的价,对方又不傻,能答应?

  想不到人家还真答应了。稻谷,岛国那边第一次要了五百斤。

  唯一的条件,同样是不等,总之就是要现货,直接让人挑金黄成熟的那一片割了。晾晒了半天水分直接装袋拉走。

  据说后来他们吃着好吃,又加单,一口气买走了一万斤。不是岛国那边不想多买,而是大兴村这边直接限购了,说产量不多,没有了不卖了。而且这加购的一万斤,大兴村又坐地起价,直接要三块一斤,人家岛国还都不还价,直接要了。

  问题是交完了货,人家竟然还问还有没有,看得负责接洽的外经贸同志一阵无力。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周徽嵐就在一旁看着,岛国会答应她并不觉得意外,这个价钱还是她向她父亲建议的。她可是知道后世岛国的大米可是卖到五六十块一斤的,她这个价钱才哪到哪啊。如果她猜得不错,这批稻谷的口感会非常不错,甚至比后世的五常大米口感更佳,完全对得起这个价钱。

  上头的领导对于他们配合的态度很满意。随后,省外经贸合作厅那边派了人来和他们洽谈来年菊花的统一收购事宜,他们顺便叫上了仪水县农业局局长杨天,让他负责解决周家在种植期间遇到的问题。

  当领导的也不傻,岛国考察团明显对大兴村周家种出来的菊花品质很满意。他们不搞滥竽充数的事,谁行谁就上,谁行他们就给予帮助,政策上再倾斜,将产业将项目扶持起来。

第35章

  送走了这几波人后,周徽嵐对她爸和她叔说,稻谷的卖价他们大兴村一定得对外统一了价格,否则不然不利于他们村以后的发展。

  周徽嵐估计着,岛国那边对大米应该还能有一波采购。

  周永正狠吸了一口旱烟说道,“侄女,你这要求,短时间可以做到,长期怕是不行。”

  大兴村毕竟还有别的姓,不是他们周家一言堂。

  没有辖制他们的手段,想让他们一直乖乖听话,除非用利益一直吊着喂着。而且人心都是不足的,由别人分配的利益,哪有握着在自己手里舒爽呢。

  周永善不语,默认了他的看法。

  周徽嵐沉吟,辖制的手段,她不是没有。大兴村能有此际遇,皆因她先前大湖滴入了一滴灵液,而他们村用大湖的水浇灌农田,才有了这一季农作物的丰收。

  大湖不是一个死活,即使流速缓慢,仍有外流的。随着湖水的使用还有上流流水的流入以及湖水的流出,湖中的灵液必然会日渐被稀释减少。而且灵液本就是江河湖海的精华,同样会随着水蒸气回归到大自然中。总而言之,湖中的灵液肯定是越来越少甚至消失的。

  届时,即使来年继续浇灌大湖的水作用也不大甚至没有作用了。除非她还像之前那样默默做着好事。

  她当时给大湖滴灵液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想让自家药田里的药材长得更好一些,让她爹的劳动获得更多的收获。至于惠及全村,那只是顺带的。

  现在不一样了。

  对上韩海,甚至隐约与钟树鸿及韩惠竹都成为敌人,她需要更多的资本。这资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应该包含了政治资本,因为她的敌人都不是普通人。

  对于他们,她一直都未曾放松警惕。

  她回归之后,似乎将韩氏兄妹以及钟树鸿都弄得灰头土脸,实则并未让他们伤筋动骨,甚至说起来钟树鸿夫妇几乎没吃亏,仅韩海的工程队损失较大。

  钟树鸿,现在明显是选择了保韩家的。所以即使不正面对上他,他是韩家的后盾亦是不争的事实。

  她不去公安局工作的一个原因也在此,机关单位真的很讲究资历,即使你能力出众,在那里不可能每每越级升迁。

  对于他这个人,撇开对他在周惠兰一事上的作为不提,他部队出身,还是立功后受伤退伍,后来一步步爬到现在的位置的。如果她进公安局,就是同样在体制内,她至少在三五七年之内,都得处于下风,而他想要让她不好过,就太容易了。

  所以,她选择了功夫在诗外的做法。

  她之前想种大棚蔬菜,一开始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她当时也没认真想过,只是觉得可以利用后世的见闻加上自己所学让他们家过上好日子。至于如何定位如何做强做大,如何积累足以与他们抗衡的资本,她最初是将希望放在实验室上的。

  直到那天去了县公安局,听到了两位局长关于出口菊花的谈话,她顿时茅塞顿开。她找到了她所要建的大棚蔬菜的定位,走高端路线,最好能出口的那种。

  她选择了另一条路,做一个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甚至不可或缺的人,这样也能更好地借力,能与钟树鸿抗衡甚至比他强的人并不少不是吗?只要她成为了对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真到了那个地步,甚至她什么都不用说,上头的人都不愿意她受委屈蒙冤屈。

  而现在,她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至于永正叔说的,辖制那些刺头的手段,她手里捏着灵液,要辖制村里其他人也很简单。

  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通过肥料,她可以通过自制的肥料,里面加入灵液,通过施肥,让禾苗达到增产的目的。

  另一个办法,就是谷种育种之时,通过灵液稀释的水浸泡发芽,她估计这样的办法可以改良谷种,以达到增产以及改善稻米本身口感的目的。

  具体如何,需要实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她有这个能力,不介意带着全村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她希望,有一日能将大兴村甚至仪水县的大米打造成国内外都有名的知名品牌大米之乡,让人一提起,就竖起大拇指。

  她想将自己对大兴村的构想告诉两位老人,但周徽嵐在此之前,她需要拿出点实力来,并且需要做一点掩饰。但并不妨碍他们大兴村做好相应的准备,赚岛国大会社一笔。

  听到周徽嵐分析岛国那边对他们大兴大米应该还能有一波采购,两位老人坐不住了,决定走一趟吴家和王家,和他们的话事人聊一聊。

上一篇:这该死的修罗场

下一篇:嫁给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