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 第57章

作者:落雨秋寒 标签: 爽文 女配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村长,这是咱们大兴村西村?”

  “看地型,这是咱们的族地啊。”

  意识到什么,族人一个激灵,指着图中的房子问道,“村长,咱们要建这样的房子?”

  族人们闻言,眼巴巴地看向周永正。

  “我是有这个想法,来,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两幢房子。”在周永正的示意下,桌子上摆上了两座房子的模型。

  这几天,周郢顺手将一百平大小的模型图一并做了出来。

  这些日子,他和周徽嵐聊族地的规划,学到了很多,许多以前觉得晦涩不明的地方突然间就茅塞顿开畅通无阻了。

  周徽嵐所阐述的新农村构思,有点类似于联排别墅的设计的,而且庭院的设计更是一代又一代地产设计师的灵感结晶。

  周郢就是做这行的,他又是个肯下苦功钻研的人,受益匪浅也正常。

  两幢模型一出来,大家都很喜欢。

  “这房子我喜欢,这阳台很大,晾衣服很好。”

  “看看这窗户,那么大的窗户,屋里一定很明亮!”

  “还有这三楼楼阁,夏天纳凉一定很好,那么高,应该没有蚊子吧?”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房子,完胜吴氏的砖瓦房,哈哈哈。”

  女人们围着模型,双眼放光。

  过了好一会,周永正才说道,“看来大家对房子都很满意,那我来说说根据周郢的估算,建一幢这样的房子,需要花费的价钱。”

  “多少?”

  “最少得两万块,而且还是毛坯。”

  什么毛坏不毛坯的没人在意,在农村,目前还没有很强烈的装修的概念。

  大家知道这样的房子定然是不便宜的,但一听周永正提起造价,还是有人大惊失色,有人却觉得正常。

  要知道,吴氏那边建四五间青砖大瓦房的价格就要两三千元了。这么一幢房子,光是材料费就是他们的四倍五倍了,而且楼房用到的钢筋水泥,是他们的砖瓦房能比的吗?

  周永正说,“我的意思是,钱呢不够的话,我们可以再攒攒,毕竟房子可是一辈子的事。”

  “村长,这房子看着很好,但贵是真的贵,如果有人不愿意建这样的房子呢?”有人弱弱地问道。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了,人和人是不同的,各有各的想法我也能理解。或许有人就喜欢小房子砖瓦房不喜欢大房子呢。”

  他说这话时,大家哄然大笑,两相比较,谁会更喜欢小房子砖瓦房啊?这不是没办法才修砖瓦房的吗?

  “所以我们经过商量之后,准备了两套方案,那就是这一片族地拆分南北两个区域,愿意建这样的房子的,宅基地规划在南区,然后每户先行缴纳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费用用于购买钢筋水泥红砖玻璃和大门等材料。不愿意的就在北区安家,不用交钱。”

  “还有,这样的房子可不是砖瓦房,必须要请专业人士来帮我们修建,所以我决定将这工程委托给周郢的挚诚工程公司,大家没意见吧?”

  大伙儿都摇摇头,周郢是自己人,他公司来修房子他们放心,况且他公司里有好多员工还是他们的亲人呢,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最后呢,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考虑好了,愿意修这样的楼房的到我这里来报备一下,顺便准备好钱。”

  “村长,有必要那么早交钱吗?我们最少明年才能凑足修房子的钱,也就是说明年才开工呢。”

  “材料的价格又不是一层不变,不早做准备怎么行?早点交钱上去,周郢公司看到材料便宜的时候也好入手啊。”周永正又抛出两点好处出来,“还有,谁先交钱等开工就优先开建,且在宅基地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优先权,但有可能要补差价。”

  这次开会的内容太劲爆了,大伙儿一直留在那里讨论着,久久不肯离去。

  “别人我不管,我是一定要修这样的房子的。这么宽敞的房子住得舒服,即使儿子娶媳妇也够住。”

  “可是你不考虑价钱吗?我承认这房子是好,但它是真的贵啊。”

  “贵就贵呗,卖点力,多种几茬稻谷就回来了。”

  “你不想想,万一以后稻谷不能卖了咋办,你不多留些钱傍身?全砸房子上去?”

  “你呀,就是想太多了,本来卖冬稻的钱就是运气好了赚的,能赚几茬是几茬呗,你还患得患失起来了。想想,即使最后稻谷又变回原来那样,成不了特供,那我们至少也赚了一栋房子了,不亏。凭咱们先前那样,什么时候才能修得起这样的一栋房子啊?”

  旁边的人若有所思,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周氏今天开会的内容传出去了,特别是周郢公司那张设计图纸,更是被传得神乎其技。用他们的话说,真建出来,他们西村这边就犹如仙境一般。

  这些话有鼻子有眼的,传到了吴氏那边,让他们很不是滋味,一想到日后外人一进大兴村,见到东西两处截然不同的景观,这意味他们吴氏岂不是要被周氏压制得死死的?顿时,他们连盖好的房子住着都觉得不香了。

  三层半的小洋房别墅啊,他们这青砖瓦房和人家一比,高下立见。甚至不少人产生了自我怀疑,他们建房的事是不是太操之过急了?如果,如果他们慢一点,就跟在周氏身后,也建一幢这样的房子,该是多么壮观啊。

  但家中老妻却喷他们白日做梦,没有钱。他们都听说了,建一幢那样的房子,最少得准备两万块以上,小一点的也要准备一万五,他们哪来的钱?

  而小姓氏王氏等人,则是联袂前来村长家中相询此事。

  周永正没有藏着掖着。

  他们见了图纸和模型,纷纷询问他们能不能加入进来。当然,他们小姓族里也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们就打算如同周氏那样,将人分为两部分,愿意加入建三层半楼房的就加入,不愿意的,就自己玩儿去。

  一句话,他们就想跟着周氏玩耍,请周氏别不带他们。

  周永正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说要考虑几天才能给他们答案。

第66章

  对于动员整个族地的人建楼房一事,周徽嵐父女和周永正等人当然是希望周氏族人共同进退的,这样一来,整个族地也比较好规划。

  否则的话,将族地分为南北区,有可能会产生需要置换宅基地等等的问题。

  而且最终的最终,他们可以预测到,等整个新区建设好,不合群的那部分人肯定会后悔的,到时又是个问题。

  好在不愿意建楼房的人只是极个别,随着王氏等小姓族人加入的要求,直接刺激了周氏族人中极少数心中有犹豫的人。然后这些人都被家里老娘媳妇叮得满头包,还犹豫啥啊,他们周氏牵头的项目,人家姓王那些外姓人都想加入进来,他们有啥好犹豫不决的?人家建楼房,他们建砖瓦房,剩下的钱能发财了还是咋滴?还不够丢脸哪?钱不够?钱不够就攒呗,村里家家户户谁不是这样子过来的?

  这一通臭骂下来,有钉子户倾向的男人们都安分了。

  所以说人是群居动物,很难避免羊群效应的。

  三天,只花了三天时间,就将由挚诚工程公司建设周氏新族地的事确定下来了,全族人没有一个掉队的。便是王氏等小姓氏那边,也有过半的人参与进来了。一共八十二户人家,光是定金,就收了二十五万有余。

  每一户人家,挚诚公司都与之签了正式的合约,并且挚诚公司的人与每一户人家细细商谈过,完全了解他们对新房子的想法,然后将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录入其中。

  交了定金签了合约,所有人都莫名安心,大家有说有笑的憧憬着未来,现在啊,他们就等着来年住进新楼房了。

  周氏一族的人那么团结,加上王氏等人还巴结于他们,吴氏的人酸了,不敢惹周氏,暗地里直骂王氏等人马屁精!

  王族长听了淡淡一笑,他能理解吴氏那些人的心理,他们无非是一直争着做大兴村的老大,却怎么也争不过周氏,也看不上他们这些老三老四亲近老大罢了。这心理,他懂。

  这事办妥之后,周徽嵐就开始建实验室了。

  周徽嵐的实验室打算建在韩家的宅基地上。本来他们家和韩家就是相邻的,应该说,韩永福的那片宅基地是从周永善这里划分出去的。现在只是将它收回来,合二为一而已。

  这事她和周郢报备过,他在设计图纸时已经将它考虑进去了,她提供的地点也得到了他的认可,所以她提前动工建实验室是没问题的。这情况也在族里通报过,族人们都能理解,并未有异议。

  于是,韩家的房子都被拆掉了,周徽嵐让人在上面重新打的地基,紧接着院墙被推倒,两处地方正式打通,合二为一。

  建设进度一天天推进,周徽嵐相信,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先前韩家生活的痕迹会渐渐地被抹去,

  在实验室建设期间,周徽嵐寻思着,这实验室没电也不成啊,没电的话根本运转不开。

  于是周徽嵐父女俩和周永正周郢等人合计,决定向仪水县反应,将大兴村通电工程给申请下来。申请书由周惠兰执刀,敲边鼓的事由周郢来做,周永正就拿着申请书直接到供电局提交便可。

  大兴村有特供稻米的牌子,周郢又不是汲汲无名之人,加上仪水县县委书记葛洪涛和农业局局长杨天都陪着省领导来过两次大兴村,对大兴村村民以及村长周永正的印象都颇好。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官场上的人都是人精子,所以他们大兴村申请通电的报告一打上来,供电局没多久就通过了,然后获得批准。而且批准了还不够,动工的速度也很快。

  等电线杆一立,电缆一拉,立即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大兴村的村民们这才知道他们的老村长给他们争取到了什么。

  周永正看着村民们,也不揽功,直接将周郢周惠兰为此事付出的努力都通报了。

  在此之前,村民们都已经知道建议周氏全族修楼房的主意是来自于她了,甚至连设计图和模型都是她和周郢双方合作完成的。再加上这桩,村民们感慨,自打她归来之后,或主动或被动地为村里做了多少事啊。

  尽管吴氏的人听了,心里贼不是滋味,并且对于这一点不怎么乐意承情,却也无语可说。

  甚至有不少人心里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他们大兴村的老村长年纪大了,下一任村长必然是在周惠兰或者周郢之中产生。周郢有自己的公司,并且越做越大的话,就得在外打拼,反倒是周惠兰一直呆在村里,似乎比他更合适呢。

  供电局安排电工师傅来安装线路的时候,周郢也从公司里挑出了两仨个在这方面有点基础的员工来给电工们打打下手。

  电工师傅们看到这两三个年轻人手脚麻利,干活也能干到点上,没有给他们添乱,也就乐得轻松,默认了大兴村这边的安排。

  这三个小子也是机灵鬼,趁着干活的时候向这些电工师傅们讨教了不少问题。电工师傅们对大兴村不反感,这几个小子也挺会来事的,所以也不藏私,能教的都教出去了。其实这些电工师傅们心里也清楚大兴村能在那么多村镇里拔得头筹先装上电,肯定不简单,多结点善缘总是不错的。

  大兴村即将通电的事,给附近几个村子造成了轰动,要说冲击最大的自然是柳树村了。想他们柳树村,出过一位市组织部长,不,现在已经是市长了,出过妇联主任,还出过一个省状元,可他们的村子至今都还没通电呢。

  大兴村有什么人啊,啥人也没,偏偏人家就将这事给办下来了。一想起这个,柳树村村长忍不住仰天长啸。要知道他曾经也想过提交申请的,却被钟树鸿压了下来,如今想起这事,他就吐血。

  钟树鸿一向以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称著官场,当然,别人高看他给他的亲人大开方便之门那是别人的事,反正他从来没有张过口。所以,他从来没有主动替他所在的村子柳树村争取过什么。柳树村村长想过争取,被他拦下来了。

  而韩惠竹向来是以夫为天,自然不会越过丈夫去给村里办这事。

  不过那些年,通电条件也不如现在成熟就是了。但老百姓可不管你这个,你办不下来就是你无能!不过当时十里八乡没一个村子能通电的,所以老百姓们也没啥说的。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大兴村一通电,柳树村村民的目光全落在村长和钟家身上。面对村民们的舆论压力,柳树村村长一点也没替他兜着瞒着了。

  听见自家村长的话,村民们可都炸了,好哇,你自己无能不替他们村子谋福利也就罢了,他们村长自己争取你也要拦着,让全村人做出牺牲来成全你的美名?

  所以这段时间,钟家的日子不好过。钟母经常被人含沙射影地拿话来刺,钟家其他人亦然。后来他们不得不给钟树鸿去了一个电话。

  钟树鸿接到电话,沉默了半晌,然后说了一句他知道了他会解决的。

  京城大学图书馆

  “这位同学,这本书怎么样?”

  周思恬趁着周末的时间来京城大学的图书馆还书,顺便再借走一本。她已经挑好了,就是这本《基因工程学》了。她瞅准了一位在书架前认真选书的男同学,拿着手中的书上前相询。

  她这是给她亲妈挑书呢,京城大学的藏书比较丰富,钟国栋的借书卡最多能借三本书,她占用了一本的额度,用来给她亲妈借生物学类的书籍,这事她不会让她妈知道的。

  而钟国栋也不知道她借的是生物类的书籍,还以为她借的是英语类的呢,对此也颇能理解,毕竟京城大学底蕴深厚,相关的参考书和课外书也多。所以这段时间,他的图书证是姐弟二人共享的。

  赵青豫被叫住,转头看到周思恬整个人都失神了。

  周思恬的面容姣好,她的长相七分随周惠兰三分随钟国栋,算是集合了两人的优点来长的吧。小巧的鹅蛋脸,小内双的眼睛,不大也不小,小琼鼻给她加了不少分。加上这段时间,她妈她外婆给她寄了不少吃的穿的还有擦脸的润肤膏。这润肤膏她用了一段时间,肤质明显好转,小脸透着莹莹白光。她之前就如同一块璞玉,现在有了亲妈亲姥姥的照顾,一点点地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这润肤膏是前段时间周徽嵐得空时自制的,主材料是凡士林,加入了灵液,做成了简单的护肤品,供自己和老娘及女儿使用。

  “同学?”周思恬以为他没听见,又唤了一声。

  赵青豫猛然惊醒,耳根有些发烫。

  周思恬又重新问了一遍,赵青豫看了一眼她手上的书——《基因工程学》,“师妹,你是大几的?”

  “大二的。”

  “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可能会比较深奥。”赵青豫含蓄地建议,“你可以看看这本《植物生物学》或者《基础生命科学》。”

  “谢谢你的建议。”周思恬看了他所说的那两本书一眼便移开了视线。这两本书她借过了,也就是说她老妈已经看过了。

上一篇:这该死的修罗场

下一篇:嫁给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