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丑小鸭致富记 第538章

作者:单子 标签: 穿越重生

  陈欢和黄卫民清清白白,可也架不住黄宁宁诋毁。

  “坏了我的名声就算了,连累了沈桉,让他以后怎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

  “姐,你现在可越来越贤妻良母了,处处都为姐夫考虑,姐夫知道,一定高兴坏了吧!”

  陈欢说她贫嘴,心里也知道,这回楚楚和徐凌帮了大忙。

  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讲不清。

  他们这样斯文的人,就最怕遇到无赖。

  很快沈培和温雅也知道了。

  两人也夸这事处理的不错,做人善良是基本,但也不能没底线,让房子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不知道感恩还想霸占几万块的家具家电。

  这就是贪得无厌!

  这样的风气不能纵容!

  虽说沈桉和陈欢把福利房子退了回去,看似损失了,其实长远来说也没吃亏,这一举动为沈桉在学校赢得了挺好的名声,把房子让给更需要的人嘛。

  这是一种优良美德,大家都挣破脑袋想要分房子,只有他们把分到的房子还了回去,这样的行为很值得称赞。

  沈老师深明大义,夫人陈欢也是知书达理。

  好名声这种东西,虽然一时半会好像看不见什么好处,可日积月累总是会有用的,譬如学校评先进评优秀,沈桉总是被提名的那个。

  进修也有他的份,以至于沈桉能年纪轻轻就评职称。

  自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沈桉的这些好名声,也让温雅对陈欢越发满意,虽说现在沈桉和陈欢不在市委宿舍这边住,可周末都是过来住的,温雅都是提前买好陈欢爱吃的菜,准备水果。

  把陈欢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

  陈欢的幸福都写在脸上,脸色好,会发光一样。

  王怜花和陈楚楚看着,自然都开心。

  王怜花替大女儿觉得欣慰的同时,又担心小女儿。

  陈欢嫁的好,沈家那样高的门庭,也没对陈欢挑三拣四,再看看徐家,想到胡玉凤,王怜花的脑壳就疼。

  陈楚楚倒是看得开,徐佳在锡城待到三月份就回了宁市。

  宁市的第一家惠民超市生意火爆,已经在筹备接下来的分店,徐佳没忘记要帮陈楚楚挣钱的承诺,卖力的干活,把几个要好的同学拉过去一块干,一票高学历的大学生在一块,陈楚楚挺放心。

  她也没额外去关注胡玉凤和徐银山。

  照顾儿子分去她不少时间,余下的时间多半就是在工作上。

  陈欢得了好名声,陈楚楚也不赖。

  梨花村的女人织围巾织的热闹,一个月下来每家都添了至少一百多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家里的条件。

  外村的人都羡慕,也想来领这活干。

  九十年代的乡下没有那么多工厂,也没有那么多外资企业过来办厂,工厂挑人都招年纪轻的,像上了年纪四五十岁的女人,压根就找不着工作。

  梨花村开发了副业挣钱,消息传出去,大家都想分一份。

  奶茶店的门槛差点被挤破。

  陈楚楚这边不松口,丁丽不敢放货,丁丽这小姑娘是厉害,除了梨花村的人,连自己家亲妈要接这活,她都没让。

  陈楚楚知道大家都想挣钱。

  但没办法,这活数量是有限的,供应梨花村还行,供应几条村子甚至一个镇子,那真没这么大的销量。

  梨花村的村民也慌,怕这活分给了大家,他们就没活了。

  好在陈楚楚发了话,这活只给梨花村的人。

  外村的一律不给。

  别人倒也没话说,陈楚楚安家在梨花村,自己发家了,拉梨花村的村民一把,传出去大家还要夸一声陈楚楚良心好。

  山北村就不乐意了。

  陈家原来是山北村的,当初如果不是被李秀兰赶走,现在梨花村的福利就是山北村的,眼前的织围巾就是些甜头,以后陈楚楚事业做的更大,谁知道还会给梨花村带来什么好处。

  山北村的村民急红了眼,冲到陈家揪出李秀兰和陈老太,要让这两人去给陈楚楚她们母女三个道歉,然后把好处也分给山北村一份。

  可惜山北村的人不知道陈家母女都不在梨花村住,白白把人压到梨花村,让梨花村的人看了场笑话。

  陈楚楚那边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也是无语。

  现在想要好处了一个个都凑上来,那当初李秀兰厉害欺负她们一家人时,也不见山北村有人站出来帮她们说句公道话。

  还有陈阿水的事,这么些年了,山北村的人不也都对外瞒着。

  有些事陈楚楚能不计较,有些事真不能。

  直接让梨花村的人带话了,如果以后山北村的人再过来,让他们断了这念头,甭管把谁押过来赔罪,不行就是不行。

  山北村的人没得着好处,又开始咒骂陈楚楚良心坏。

  对,挣了钱不分给他们就是良心坏。

  这回梨花村的人可没沉默,遇上谁在那说陈楚楚没良心的,梨花村的人冲上去就和人对骂,梨花村的村民现在可团结了,一致对外,谁敢说陈楚楚一个不好的字,就是他们的敌人。

第690章 奸夫淫妇

  陈楚楚成了梨花村的村宠,自然也是梨花村村首富,这一点根本没人会质疑,陈家的小洋房在那,往后三十年,这房子也还是气派。

  两三年前,没了陈水生,大家都以为陈家就要败了,一个女人当家,带着两个不成大器的女儿,活着就不错了。

  可现实狠狠扇了大家的脸。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

  三个女人创造了事业,也创造了好生活。

  所以说能力这种事,和男女是没关系的。

  每次陈楚楚从梨花村回城,后备箱都要装满,乡下蔬菜粮食都不值钱,但胜在一个新鲜。

  拿到城里,自己留一些,给沈家分一些,潘斌和濮洁那送一些,再有的多,就给蔡老板家也送些过去。

  进入夏天了,陈楚楚也更忙,两个儿子分去她很多注意力,服装厂、惠民超市、安心电器,虽然不用陈楚楚管,很多决策方面的事还是要找陈楚楚。

  重中之重则是服装厂开发羊绒衫产业的事。

  陈楚楚这几天都在服装厂和梅娘讨论这事,干脆把两个儿子也带去,陈阿水的儿子小平安也养在服装厂,小家伙已经会走路。

  没事就喜欢扒着婴儿车,看看老大,又看看老二。

  别看小平安还这么小,辈分可是不低,是两个小家伙的表舅。

  小表舅年纪小,不明白两个孩子咋会长的一模一样,看了会就抬头找妈妈,嘴里呀呀呀的,把大家都逗笑了。

  陈阿水便对小平安说:“你以后要好好照顾两个小外甥,保护他们知道吗?”

  小平安地懂非懂的点头。

  陈楚楚看着三个孩子玩了会,和梅娘她们讨论正事去了。

  羊绒衫价格贵,针对的人群肯定不是普通的百姓,但也不能因此就说羊绒衫没有市场,有品位有身份的有钱人就会追求有品质的东西。

  机器要从国外引进,员工也要培训,最主要还是毛线。

  国内好的毛线都来自蒙州牧区。

  “可惜你现在有两儿子脱不开身,不然咱们三个女人就得一块去趟蒙州,亲自去谈羊绒供货。”

  羊绒里头的名堂也多着,成分多少,品质好坏。

  不亲眼去看看,哪里会晓得这些。

  陈楚楚眼下肯定是走不开的,两个儿子还在哺乳期,至少也要满一周岁,那就要再等小半年。

  陈楚楚不去,梅娘和濮洁都觉得心里没底。

  那就先等等。

  反正预订的机器从国外过来也要几个月。

  哪知道这一等,又等出个故事来。

  这就要说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沈市长了,国家大力推崇经济发展,有的城里引进外资,有的城市倚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蓬勃发展。

  锡城算是比较尴尬的,老早以前民族工商业倒是繁荣。

  但到了这个年代,反倒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型企业。

  在这一点上,陈楚楚也有些发言权。

  她经历过后代的事,锡城绝对不算落后,但真说要有什么特别好的发展,也真的没有。

  有的城市发展旅游,有的城市婚纱产业闻名全国,有的城市多湖,那就养大宅蟹,养珍珠,或者做服装批发城,电子产品批发城,甚至专门做童装,或者专门是毛衣批发,大半个国家的毛衣都从这里批发出去。

  这些都是自己做起来的,不像外资,一旦外资公司撤资,什么也留不下。

  在沈培的办公室,陈楚楚和沈培聊了一下午,从天亮聊到天黑,陈楚楚的观点不至于全对,但许多还是挺有道理的。

  外资企业过来办厂,看中的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以及税收方面巨大的优惠,是能提供工作岗位,带动经济发展。

  可以说引进外资和自己发展并不冲突。

  锡城有什么?

  天然的资源要利用,有一片湖,湖里能养鱼,不同的水质养不同的鱼,有山,山上能种果树,果子能加工成果脯。

  投入资金下去,这些不难做到,但怎么打开销路,怎么打开市场,这些可能就需要政府力量的干预。

  自然,改变这种事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才能看出效果,但经过一年年的努力,必定会看到成效。

  一旦那个产业在锡城形成了有效的产业链,对后代的人来说也会获利许多,一个行业的兴旺往往能带动其他无数产业的兴起。

  聊到最后,沈培就问陈楚楚:“如果我让你来做这个指挥人,你觉得怎么样?”

  “我应该没有这个能力的。”陈楚楚直言,“但我会努力做好我的事业,贡献什么的先不提,希望能带给一部分人工作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