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手遮天 第212章

作者:饭团桃子控 标签: 甜文 欢喜冤家 穿越重生

  他若是早想到这一点,就不至于笑得比哭难看,哭得像是在偷笑了!官家这样一想,又犯起愁来了,不笑同笑都有人抢先了,他总不能一直哭吧……

  “什么奇事?说来听听。”官家说道。

  谢景衣等了半天,可算等到了官家捧哏,“这可是真奇了!有个游方郎中,一回去了西京,恰好遇到了一个病患,你们猜怎么着?一户姓贾的人家,九代单传,到了这一辈怀了个双胎,一男一女,已经是瓜熟蒂落,就等着生出来了。”

  “贾家人高兴得啊,这可当真是祖坟上冒了青烟,祖宗在地府里做了伟业,要不能得此喜事!可凡事啊,都容易乐极生悲,那贾家娘子生产半宿,怎么都不见孩子冒头,稳婆就急了啊,大喊,不好啊,怕不是寤生,孩子倒了,孩子倒了!”

  “那游方郎中一把脉,直接摇了摇头。柳家哭倒一大片,我家娘子不行了?郎中摇了摇头,贾娘子不假,生的娃子假!他说着,还拍了拍那贾娘子的肚子,砰砰砰的,像个熟透的西瓜。”

  谢景衣说话的时候,表情丰富不说,还带比划的,远比一般的说书人墙,一旁的刘太妃听得入迷。

  忍不住问道,“为何呢?肚子都大了,这双胎也不是人贾娘子张嘴说了就算数了,定是郎中诊过脉了,还能有假?”

  谢景衣顿时高兴了,太后身边有刘太妃这样的“帮手”,可真是太妙了!

  “要不说是奇事呢!那郎中是个有见识的,一语便道破了天机。原来啊……”

  谢景衣说着,还卖了个关子,对着皇后眨了眨眼睛。

  “原来啊,这民间啊,流传着一种秘法,用了之后,不光能够把出喜脉来,那肚子啊,还能鼓起来!可这秘法啊,就是有个不好的地方,用了之后,整个人都发黄!”

  “嗯,就像全身涂了黄连苦胆一样,那贾娘子为了骗人,佯装说自己个皮痒痒,涂了黄连苦胆这般解毒之药,可哪里瞒得见过识广的老郎中!”

  刘太妃吃惊的瞪圆了眼睛,“还有这等秘法?”

  谢景衣眨了眨眼睛,“太妃,这是奇闻奇事,我才多大年纪啊,哪里见过这些,都是听人说的,听人说的!”

  她说着,看向了太后,又看向了皇后。

  太后再也没有之前半卧着的悠闲姿态,眼神像是一把刀子一样,钉在了谢景衣的身上,而皇后那双捂着肚子的手,像是被灼伤了一般,快速的跳开了。

  谢景衣勾了勾嘴角,眼眸一动,向二人送去了一箩筐的秋波。

  一旁的柴祐琛抽了抽嘴角,还好谢三不喜欢对他这样,就她这“勾”人的本事,一般人实在是承受不来!

  刘太妃忍不住,又急着问道,“那后来呢?这贾娘子是个傻的么?为何要等到瓜熟蒂落的那一日,她既然没有怀孩子,又如何生得下一个孩子来?”

  不等谢景衣说话,太后便冷冷地说道,“如此不合常理,自然是编造出来的。民间上不得台面的逸闻趣事,也拿到宫里头来说?”

  谢景衣半点不恼,脸皮比那城墙还厚,她拱了拱手,笑道,“太后教训得是,原本就是想要博君一笑,既然太后不喜欢听,那谢三便不说了。”

  “您可别生谢三的气。我祖父前一阵子还说,太后最是和善,当年我祖母初入京城,全都仰仗太后您的照顾了,我这一瞧,您跟那墙上供着的菩萨一般,一时之间,竟是放肆了,还请太后莫要怪罪。”

  太后一梗,面色缓和了几分,倒不是她不气了,而是谢景衣话里话外都在提醒着她,她向来都是个“活菩萨”,今儿个若是为难小辈,未免太过难看了!

  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人,对着仇敌,竟然也毫无障碍的夸奖得下去!

  只不过她没有心情细想,却是当真发起愁来。

  谢景衣眼眸一动,往后退了一步,站在柴祐琛身后不言语了。

  坐在上头的官家,哈哈哈哈的笑起了起来,当真是笑得比哭都难看!

  那啥,不知道该如何打圆场的时候,朕只好哈哈哈哈哈了!

  谢景衣到底怜惜官家,拽了拽柴祐琛的衣袖。

  柴祐琛面无表情的站了起身,“官家,今年臣妻三日回门,天色不早了。”

  还一直婆婆妈妈的,我丈母娘等急了,揍我你来挡吗?

  官家急了,就这样完事了?解决了?

  柴祐琛不为所动,谢景衣忙笑道,“我阿娘说,初怀孕的人,最是容易累了,我们在此怕耽误了皇后休息,请辞出宫,望官家恩准。”

  官家松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恋恋不舍的看向了柴祐琛。

  皇后一瞧,越发的心烦意乱起来。

  ……

  马车从宫门口,朝着国子学附近的谢家驶去。

  谢景衣四仰八叉的躺在柴祐琛的腿上,指了指一旁放着的桃子干儿,“来一块。”

  柴祐琛拿了一块,塞进了谢景衣的嘴中,“你今日怎么还对皇后暗送秋波?”

  谢景衣哈哈一笑,“我的天,就许你同官家亲爱的,不许我同皇后情深深了?”

  柴祐琛无语的捏了捏谢景衣的脸,“你猜得没有错,皇后的确是没有怀孕,而且她们就是打算按照上辈子的做法,借口说身上痒,涂黄连苦胆,掩盖身上泛黄。”

  “你说故事的时候,我一直注意在看,明显他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如今先机叫你占了,这个借口她们肯定用不了。”

第414章 回门

  “那皇后的黄应该没有办法掩盖了。按照太后一贯的性子,就这几日,这场闹剧便会收场。你二姐要当心了。”

  谢景衣点了点头,“没问题,恰好也需要第二招,来告诉所有人命之星可不是我谢景衣胡吹的,是真的!”

  柴祐琛眼皮子跳了跳,旁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怎么不是你胡吹的了,明明就是你夜观星象,不对,你根本就不懂观星!

  随手指了两颗最亮的,一拍脑门就想出来了这说法!全靠那位老宗亲骗人经验丰富,给补齐全了,言之有物引经据典,像了那么回事!

  柴祐琛伸出手来捂住了嘴,今日回门,若是把谢景衣怼急了,她能在老丈人面前告状告上三天三夜!嘴!今日乃是你的休沐之日!

  柴祐琛心中打定了主意,顺从道:“与其日日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何时他们会出手,不如将他们逼得狗急跳墙,一了百了。我家谢三,就是聪明!”

  “还有高敛英……”谢景衣说了一半,突然觉得不对劲了,嗖了一下坐了起身,警惕的看向了柴祐琛,“你怎么突然夸我?”

  柴祐琛无语,“夸你也不行?”

  谢景衣果断的摇头,“我阿爹夸我,那是顺嘴,我阿爷夸我,那是夸他自己个,你夸我,那铁定是骂我!”

  “同官家相比,你还是挺聪明的。”

  谢景衣松了一口气,又躺了下去,“这才对嘛,我就知道,你夸我就是骂我。比官家聪明,能叫夸奖吗?那是羞辱!”

  柴祐琛笑了出声,半撩起了马车的窗帘子。

  “你干什么?”谢景衣警惕的问道。

  柴祐琛吹了一口气,“今日有风,可不将你这话,吹到官家的耳朵里去。”

  谢景衣眼珠子一转,摆了摆手,“多大点事儿!到时候我便说,您误会了,我说的是,柴二夸我比您聪明,那简直是对您的羞辱!”

  柴祐琛撩着帘子的手一僵,对着谢景衣拱了拱手,“若论溜须拍马,柴二自愧不如,谢嬷嬷您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谢景衣笑了起来,“那你可就错了。你可知晓东京城第一奸佞之臣是谁?人可都说的是柴丞相,人家溜须拍马用嘴。柴丞相你……咳咳咳,我最亲爱的……”

  柴祐琛气了个倒仰,官家那个死孩子,胡说什么,这下子叫谢嬷嬷抓住了把柄,怕不是要笑他一年了!

  两人斗着嘴,很快便到了谢家门前。

  柴贵站在一辆华丽的马车前,同谢家的门房说着话儿,却是没有进门去,一见到二人,欢喜的迎了上来,“公子,三娘子,你们可算来了。再不回来,夫人都等急了。”

  不是他说,这还是头一遭瞧见,三日回门,礼回来了,人还没有回来的。

  柴祐琛同谢三进宫,遣他先将谢景衣的嫁妆,从齐国公府搬了过来不说,还将回门的礼,用马车拉了,让他先送过来,这一车的好果子,再被晒上一晒,都得坏了!

  谢景衣揉了揉眼睛,撇着头问柴祐琛,“回门还需要哭吗?”

  柴祐琛摇了摇头,“我头一次陪妻子回门,没有经验。你不知道?”

  你不是嬷嬷么?竟然还有你不晓得的?再说了,你大姐姐不是回门过?

  谢景衣甩了甩脑袋,大步流星的走了进去,“娘,我回来了,快要饿死了!”

  柴祐琛叹了口气,遂跟了进去。

  谢保林同翟氏早就等了许久了,见到二人进门,翟氏一把拽住了谢景衣看了又看,见她不但没有瘦,好似比出嫁之前,面色还红润了几分,顿时高兴起来。

  “你看看你,都出嫁的人了,还这么咋咋呼呼的。这才什么时辰,哪里就到了吃饭的时候,可是没有用朝食?听闻你们进宫去了,我这心啊,七上八下的。可见着你二姐姐了?”

  谢景衣摇了摇头,“见着了,没说上话,今日去的是中宫。二姐姐好着呢,能吃能睡的,您倒是担心担心我,饿着呢!”

  翟氏嘴硬心软,嘴里说着没有吃食,已经使着身边的嬷嬷,去厨上端汤来了,“天不亮便起了,炖了鸡汤,逸天喜欢清淡的,我叫人把油都剔了。还放了栗子,就是这栗子不当季,是陈栗子。”

  柴祐琛笑了笑,整个人都温暖了起来,“谢谢娘。”

  翟氏一愣,眼眶一热,“哎!你可要多喝一些,若是觉得腻了,还有泡萝卜做配菜。你事务多,三囡也忙得脚不沾地的,阿娘闲得很,别的不说,只要你们来,就有一口热汤喝。”

  “既然都饿了,早些吃了饭,一会儿早些回去歇着。”

  谢景衣这下不干了,“不是,阿娘,我们才来,凳子都没有坐热呢,你就赶我们回去了,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当初大姐姐回门,你可是一万个不舍得,拉着她的手叮嘱又叮嘱的,说了好些话呢!”

  翟氏瞪了谢景衣一眼,“你跟你大姐姐一样么?我叮嘱你,怕不是要变成你叮嘱我了。再说了,你就住在隔壁,我蒸了笼包子,隔墙递过去,那还是热乎的呢,有什么好叮嘱的?”

  谢景衣想想倒也是,也不犟了,逗着小弟等着喝汤。

  谢保林拍了拍柴祐琛,示意他跟着去书房,谢景泽也跟了上去,屋子里一下子只剩了女眷,气氛都变得柔和了几分。

  翟氏神色微微一变,叹了口气,“你大姐姐那边来信了。”

  谢景衣捏了捏小弟的脸,疼得那孩子嗷嗷叫,漫不经心的问道,“是大姐姐来信,还是你在大姐姐对门安排的看着他们的人来信啦?”

  翟氏老脸一红,“你这孩子,浑说什么?”

  谢景衣吐了吐舌头,“大姐姐说什么?”

  翟氏有些失落,“什么也没有说,只说去了荆州还好。说你姐夫去了一家书院,给人做夫子,他们已经站稳了脚。你大姐姐打算等生了孩子之后,盘个铺面做绣活。”

  “杨家盘了个小田庄子,虽然紧巴,但也能够度日。倒是她那婆母,不太好,杨家打点了一二,倒是允许他们送汤送药的,这情形,也不知道熬不熬得过去。”

  谢景衣点了点头,“这不挺好的么?有打算就好。人各有命,该如何就会如何的,阿娘你隔这么远,操心也操心不上。大姐姐愿意什么事都同你说了,这是好事儿。”

第415章 东城新案

  翟氏叹了口气,她又何尝不知晓这些。

  只是自打杨家出了事之后,谢景衣对于谢景娴的事情,便不怎么上心了。虽说其中缘由,她心中也清楚,但是做母亲的,总是希望几个子女能够相互扶持,相亲相爱才好。

  这样待她百年之后,也能放得了心。

  谢保林总是劝她,说孩子大了,自己个怎么个活法,那都是自己个选的。可当娘的同做父亲的还是不同,一只手,五个手指头有长短,总有孩子过得好,有孩子过得不好。

  做娘亲的,多半会对那弱一些的孩子,怜惜几分。

  翟氏叹气归叹气,也是个有分寸的人,别说谢景衣已经帮衬了太多,就算没有,她这个小女儿,看上去好说话,实则最是固执,心中有了盘算,那是八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谢景衣眯着眼睛没有吭声,待柴祐琛回来了,一家人早早的用了午食,便同柴祐琛一道儿,回了隔壁的小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