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娇 第126章

作者:吱吱 标签: 穿越重生

  在她看来,老安人既然不愿意告诉她,那她在任何场合都不应该再去打听这件事了。虽然她好奇得要死。

  可裴家的另外几位小姐也会过来,还是让她很意外的。

  她问:“二小姐她们怎么也过来了?”

  五小姐心思全在绣筐里的绢花上,一面细心地翻着绣筐里各式各样的用具,一面心不在焉地道:“三姐姐马上要议亲了,三叔祖母的意思,得先看看人才行。那家人就想趁着来给老安人问安的机会让三姐姐看看人。快过年了,裴家大宅人来人往的,三叔祖母特意来和祖母商量,祖母就答应了。”

  倒还说得通。

  可为什么要把她也请来呢?

  她又不是裴家的人!

  郁棠还是没有想清楚。

  只是还没有等她细想,顾曦突然过来了。

  她身边跟着的是她前世的陪嫁丫鬟荷香,荷香手里还提着个篮子,不知道装了什么。

  “没想到在这里又遇到了郁小姐。”顾曦微笑着,下颌微扬,语气温柔却神色倨傲,和前世她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一模一样,让郁棠有片刻的恍惚,差点没有分清楚前世今生。

  她想,难道是顾曦知道了她的身份,因此才会对她摆出这样的一副面孔?

  但顾曦对五小姐显然就真诚亲切多了,她对五小姐道:“我前几天做的佛香做好了,准备拿一匣子你试试,谁知去了你屋里才知道你来了郁小姐这儿,沈太太又染了风寒,我要侍疾,不好在你屋里久等,就跑了过来。”

  她说着,荷香拿出了一个黑漆镙钿的匣子。

  五小姐的贴身丫鬟阿珊忙接过了匣子。

  “谢谢顾小姐。”五小姐道,笑容腼腆,还显得有几分稚气,并不多话,哪里还有刚才的活泼好动。

  郁棠心中微动,若有所思。

  顾曦却好像习惯了这样的五小姐,她歉意地对郁棠笑道:“不好意思,之前不知道郁小姐也过来了,我就拿了盒百花香过来,平时看书写字的时候用最好不过了。”

  前世顾曦就喜欢制香,而且制的香在临安非常有名,临安很多乡绅秀才家的娘子都以能得到顾曦制的香为荣。这百花香前世郁棠也得到过,闻起来的确芳香扑鼻,沁人心脾,特别好闻。可惜她只得到过一匣子,没等她用完,林氏就以她是孀居之人,不应该玩物奢侈为由,把剩下的香拿走了。

  后来,她渐渐适应了新鲜的空气,反而不太喜欢点香了。

  但她还是笑着收下了——以后当成礼品送给喜欢用香的人也不错。

  顾曦就参观起郁棠住的地方来。

  家具、幔帐等都是裴家的,可挂屏、花觚、茶盅却应该是各自在家里惯用的。

  那挂屏是四幅黑漆描金的梅兰菊竹,不管是制作还是用材、图样都非常普通,花觚则是尊随处可见的景泰蓝,茶盅就更不用说了,是套没有任何花纹和颜色的白瓷。她刚住进来的时候,圆桌上也摆的是这样一套茶具,当时被分到她屋里服侍的裴家小丫鬟告诉她,这是摆来好看的,等住进来的人换上自己带来的茶具,她们自然会把这些收起来。

  郁棠住的地方分明都布置好了,这茶具却还摆在桌子上,若不是不知道裴家的规矩就是她没有带自己惯用的东西上山。

  一个千金小姐,到别人家小住,却没有带自己惯用的东西,那还是千金小姐吗?

第一百五十八章 欢笑

  顾曦想到自己找人对郁棠做的调查。

  临安人,秀才家的女儿,家里只有个铺子和一百亩水亩,三、四个仆人。

  她之前还以为郁家是低调内敛不想惹事,现在看来,恐怕是真的很穷。

  顾曦白皙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光亮无尘的黑漆桌面,无声地笑了笑,这才转过身去,温声对郁棠道:“郁小姐,那我就先走了。等沈太太好些了,我再来拜访。”

  郁棠笑着点头,甚至没有问一声沈太太怎样了,就看着双桃把顾曦主仆送了出去。

  然后郁棠就听到身边的五小姐几不可闻地吁了口气。

  五小姐在面对顾曦的时候很紧张吗?

  郁棠不解地望向五小姐。

  五小姐的脸立刻涨得通红,喃喃地道:“顾小姐,很厉害,什么都会,我胆子小……“

  因而让她倍感压力吗?

  郁棠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来。

  前世的顾曦也是这样的,只要一出现就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今生她就算是在裴家人面前有所收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她若真是有所求而来,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些她引以为傲的东西会成为她融入裴家的阻碍吧?

  郁棠只想仰头大笑。

  她心情灿烂地安抚五小姐:“没事,没事。像顾小姐那样厉害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都是普通人,远远地看着就好了。”

  五小姐连连点头,看郁棠的目光又亲近了几分,道:“顾小姐和二姐姐、四姐姐玩得好,三姐姐喜欢和我一起玩。”

  郁棠想到那个趾高气昂的二小姐和目光灵活的四小姐。

  也就是说,目前顾曦笼络住了二小姐和四小姐。

  她有些意外。

  她以为自律守礼的三小姐会更喜欢顾曦,傲气的二小姐会和顾曦争艳。

  可见她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郁棠抿了嘴笑,回到内室,见丫鬟们已经铺好了床,她也有点累了,就问五小姐:“你要不要和我一起歇歇?我们等会再一起去给老安人问安。”

  五小姐想了想,欣然答应了。

  五小姐身边服侍的丫鬟就进来给五小姐卸妆、熏被子。

  一通忙碌之后,两人并头躺下。

  小丫鬟们放下了纱帐。

  五小姐看那纱帐顶是原来就挂在这里的普通白色银条帐,她不由道:“郁姐姐,你喜欢什么颜色?我让阿珊给你拿一顶来。我那里有好多纱帐、花帐的,我送你一顶。”

  “不用了。”郁棠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前世,林家的小姐来李家串门的时候,不要说帐子被褥了,就是马桶都只会用自己带来的。

  她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当然,也是因为她讲究不起来。

  而且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她都没有打肿脸充胖子的习惯。

  “我也只是在这里小住几日,换来换去的,太麻烦了。”她笑着侧了身,望着五小姐,“再说了,我觉得就算是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也和你们家用来装饰客房的东西差不多,就别折腾我们家的小厮了。”

  五小姐见她说得真诚,小声地笑了起来,道:“郁姐姐,那我送你一个暖炉吧?是我舅母从金陵送过来的,说是金陵那边最时新的样子,我也觉得很好看。”

  郁棠记起来,二太太娘家的兄弟好像是在金陵做官的。

  她见五小姐说得诚挚,不好扫了小姑娘的兴致,忙笑着向她道谢:“这可好!你们家烧着地龙还好说,我在家里的时候,连大字都不练了,手伸出来一会儿就冻僵了。”

  五小姐显然没有住过没有地龙的屋子,听她这么说半点也没有怀疑,还暗暗高兴自己送对了东西。

  两人低声笑着说了半天的话,睡意渐袭,慢慢地就都睡着了。

  等到两人被叫醒的时候,已近申正时分,五小姐慌忙坐了起来,焦急地道:“完了,完了,晚了,晚了!”

  阿珊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据说自五小姐出生之时就在五小姐身边服侍了。到底比五小姐年长,她不慌不忙地笑道:“五小姐别急,这个时候起身穿衣梳洗正好。”

  五小姐看了旁边一眼,见郁棠一脸的镇定,她这才放松下来,抚着胸讪讪然地朝着郁棠笑了笑,解释道:“我,我总是迷迷糊糊地,好几次都迟了……”

  郁棠毕竟不真的是个十七岁的小姑娘,若是前世的这个时候,她看五小姐可能会觉得可笑,可现在的这个时候,她看五小姐只觉得可爱。

  “你慢慢来。”她安慰五小姐,“若是迟了,这不还有我陪着你吗?”

  五小姐羞涩地笑了笑,一面由着阿珊服侍她起身,一面问阿珊:“几位姐姐过来了吗?”

  阿珊笑道:“刚刚上山。这个时候估计还没有安顿下来。等小姐收拾好了,正好一道去给老安人问安。”

  五小姐的神色更放松了。

  郁棠暗暗奇怪。

  看二太太的样子,是个很好说话的人,怎么到了五小姐这里,却一副被管束得极严的样子?

  她们打扮好了出门,还正如阿珊所说,在正厅的门口遇到了来给老安人问安的裴家另外三位小姐。

  二小姐还依旧如之前那样地骄傲,她穿了件蜜色却裹着银红色边的褙子,手里捧着个鎏金梅花纹的手炉,看人的时候头抬得高高的。

  三小姐穿了件月白色镶着灰鼠毛的比甲,笼着白色兔毛手笼,毛茸茸的,看一眼能让人暖到心里去。

  她看见郁棠和五小姐,规规矩矩地喊了声“郁姐姐“和“五妹妹”。

  四小姐则兴冲冲地跑了过来,拉着五小姐的手,和郁棠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起家里准备年货的事来。淡绿色斗篷在这冬日里显得特别有活力。

  或者是屋里的人听到了动静,或者是之前已经有小丫鬟进去通禀,陈大娘笑盈盈地出来给她们撩了帘子,对她们道:“老安人算着几位小姐应该到了,刚刚吩咐下去让我们煮了桂花蜜进来,几位小姐就过来了。”

  大家嘻嘻笑着进了屋。

  四小姐任由自己的丫鬟帮她脱了外面的斗篷,高声笑道:“还是伯祖母最好,知道我们想喝桂花蜜了。还很厉害!捏指一算就知道我们要过来了。”

  老安人被逗得笑了起来。

  四小姐拉着五小姐第一个跑到了老安人面前给老安人行礼。

  老安人受了她的礼,随手赏了她一个把玩的玉器。

  四小姐高兴得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儿。

  郁棠以为二小姐会和四小姐争争宠的,谁知道二小姐什么也没有说,和她、还有三小姐一起,上前给老安人行了礼。

  老安人看着眼前一群漂亮的小姐妹,眉眼舒展,道:“快过年了,让你们上山来轻快轻快,你们可不许乱跑,不然下次再也不带你们出门玩了!”

  大家齐齐道谢,轻声笑着围着老安人坐了。

  老安人就问问这个这些日子在做什么,问问那个字练得怎么样了,气氛十分融洽温馨。

  郁棠眼角的余光忍不住几次打量安静地坐在旁边的二小姐。

  四小姐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凑到了她的耳朵边,悄声笑道:“郁姐姐不必奇怪,二姐姐马上要出阁了,她不好意思和我们一起玩闹了。”

  郁棠恍然大悟,却被听到四小姐说话的二小姐狠狠地瞪了一眼。

  她只好歉意地朝着二小姐笑了笑。

  二小姐别过脸去,不理她。

  郁棠哭笑不得。

  计大娘进来请老安人示下,能不能用晚膳了。

  老安人挥了挥手,道:“摆饭!小姑娘们肯定都饿了。”又温声对她们道:“厨房里今天做了八宝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