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娇 第196章

作者:吱吱 标签: 穿越重生

  她在心里琢磨着。

  突然觉得能这样也很好。

  她忙道:“那您快过去吧!我这边有青沅姑娘,有阿茗,还有您派过来的小厮,很安全的。”

  裴宴想想,最不安全的是彭十一,他得赶紧把这个人解决了,不然就是派再多的人守着小姑娘,小姑娘也会害怕的。

  “那我就先走了!”裴宴心里有点急,和郁棠说出句“注意安全,有事就让人去告诉我”之类的话,就离开了。

  郁棠全身都松懈下来,瘫软在了有些硬梆梆的罗汉床上。

  青沅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温声喊着“郁小姐”,问她有没有什么吩咐。

  郁棠怎么好用裴宴的丫鬟。

  她也睡不惯大师傅们用来冥想、做功课的静室。

  她有些难为情地道:“我觉得好多了,想回自己的住处休息。能不能烦请青沅姑娘帮我看看我母亲现在在哪里,给她带个信。”

  裴宴走的时候已经派人去看陈氏醒过来没有,还没有回音,青沅当然不敢告诉郁棠。她笑盈盈地应诺,用一种商量的口吻对郁棠道:“我这就派人去找郁太太。只是阿茗的药马上就要煎好了,您看要不要喝了药再回您自己的住处?”

  郁棠觉得这样安排很好,遂颔首谢过青沅。

  青沅闻言很恭谨地道:“郁家和裴家是通家之好,郁小姐千万不要和我们客气。您喊我的名字好了。您这样一口一个姑娘的,可折煞我了。要是被老安人听到了,也会说我们不守规矩的。”

  重活一世,郁棠不太喜欢和人客套了,青沅既然这样说,她也就从善如流,开始喊青沅的名字。

  青沅则轻松起来。

  她在三老爷身边服侍了这么长时间,还从来没有看见过三老爷对哪个姑娘家有这样的耐心,以她能通过重重考验成为裴宴的贴身丫鬟的聪明机敏保证,这位郁小姐在三老爷心目中肯定是个特别重要的人物,她还是敬重点为好。

  郁棠喝了药,谢过了阿茗,青沅也有了陈氏的消息。

  说是陈氏已经醒了,知道郁棠安然无恙,喜极而泣,趿了鞋就要过来,被二太太以“郁小姐看着你这样会担心”为由劝下了,正在重新梳洗,等会儿二太太就会陪着郁太太过来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 包子

  青沅松了口气。

  她再什么体贴周到,也只是个丫鬟,不如陈氏这个母亲在身边。

  等到二太太扶着陈氏过来,青沅忙迎了过去。

  二太太就向陈氏介绍青沅:“三老爷屋里的大丫鬟,从小就在三老爷身边服侍,跟着三老爷身边的舒先生读过书,是三老爷身边缺不了的人。”

  十分地抬举青沅。

  陈氏不敢怠慢,忙笑着称了声“姑娘”,谢了她帮着照顾郁棠。

  青沅不敢拿大,恭敬地应着陈氏,几句话间就把郁棠还不知道她晕倒的事告诉了她。

  陈氏听着暗暗点头。

  难怪二太太如此看重这位青沅姑娘,的确是个伶俐人,说话、办事滴水不漏。

  因此她和二太太进了静室都没有提刚才的事。

  陈氏拉着郁棠的手左右打量了半晌,见郁棠精神很好,这才放下心来,问她:“你这孩子,既然不舒服就应该早说,你看你,突然晕倒,不说是我了,就是几位老安人,也被你吓得不轻。等你好了,可要记得去给几位老安人请安。特别是裴老安人,你晕倒了,她老人家还给你把过脉呢!还有二太太,亲自送了你到静室。”

  至于她自己的事,她决定暂时不告诉郁棠,等确定郁棠没事了再告诉她。

  郁棠这才知道裴老安人还懂医术,她晕倒之后二太太也帮了大忙。

  她汗颜。

  裴宴为着她的面子虽然对外宣称她是身体不好,因为胸闷气短才晕倒的,可老安人肯定知道她是受了惊吓。

  的确像她母亲说的那样,她得去向老安人道谢才是。

  还有二太太。

  郁棠忙向二太太道谢。

  二太太笑吟吟地受了她的礼,见这边没什么事了,起身向陈氏母女告辞:“眼看着要到中午了,我还得去服侍几位老安人午膳,就不耽搁你们休息了。等那边的事完了,我再来看你。”

  耽搁了二太太的事,陈氏和郁棠都很不好意思,两人送了二太太出门。

  青沅趁机指使着丫鬟把郁棠用过的东西收拾好了,又叫人抬了软轿过来,把郁棠和陈氏送回了她们在昭明寺落脚的厢房,又帮着忙前忙后地服侍郁棠歇下,安排午膳,被打发去见郁文的双桃这才得了信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陈氏看着就将她拽到了门外,看了一眼正和青沅说话的郁棠,这才小声地问她:“老爷知道小姐晕倒的事了吗?”

  双桃连连摇头,喘着气道:“老爷和大老爷、大爷到法堂的时候没有看见三老爷,还特意问来着。三老爷那边的人多半是得了三老爷的叮嘱,只说三老爷有事出去了。老爷知道小姐和您都陪着裴老安人,满殿的女眷,他也不好去给裴老安人问安,就托了个丫鬟进去给您递话,那丫鬟出来只说您和小姐等会儿要陪着老安人用午膳,晚上再说。正巧吴老爷他们也到了,老爷就没再问。我还是看着老爷身边不需要我服侍,回了东殿才知道小姐晕了过去,被送了回来。”

  陈氏听着就念了声“阿弥陀佛”,还好裴家应对得体,要不然,郁文知道郁棠晕倒了还不知道会急成什么样子呢?

  陈氏就问:“那捐功德箱的事顺利吗?”

  “顺利!”知道郁棠只是不舒服,双桃放下心来,说起这件事来眉飞色舞的,“我们家这次捐赠的东西可出了大风头了,一抬上去,就被宋老爷看在了眼里,还特意让人抬过去给他仔细地瞧了瞧,和大老爷说要在我们家订几个箱子呢!大老爷喜得合不拢嘴,说大少爷八字好,一出生就给家里带来了财运,还说等会儿要向无能大师给大少爷求个平安符呢!”

  陈氏闻言忍俊不禁。

  大伯那样严肃规矩的一个人,看着孙子心就像化了似的,什么好事都能扯到孙子身上去。

  好在是孩子还小,怕受了惊吓,留了大嫂和相氏婆媳俩在家里照顾孩子,不然大伯肯定要把孩子抱到讲经会上来的。

  双桃说到这里,眼珠子直转,道:“太太还有没有什么事?要是没什么事了,我想去看看小姐。”

  她关心郁棠,陈氏只有高兴,肯定不会拦着:“去吧!青沅再好,也是三老爷身边的人,你去帮衬一把也好。”

  双桃就高高兴兴地去了郁棠那里,还和郁棠说着悄悄话:“您不在太可惜了。顾小姐知道讲经会不再由各家单独展示捐赠的礼品后,脸色都变了,偏偏武小姐是个直肠子,还问顾小姐怎么了!”

  郁棠知道裴宴说到做到,并不担心捐赠之事,她更关心苦庵寺的佛香。

  双桃兴奋得两眼发光,道:“那还用说,自然是和我们家的功德箱一样,出了大风头了。特别是那款檀香味的佛香,不是檀香却如同檀香,大家都打听这苦庵寺在哪里?怎么能调出这么好闻的香?当即就有乡绅人家的当家太太叫了苦庵寺的人过去,问庙里都有哪几种佛香,各卖多少钱。照我看啊,苦庵寺的佛香就要出名了。小姐的心血也没有白费。”

  郁棠点头,觉得如果让顾曦知道这佛香是从她那里来的就更好了。

  可惜,顾曦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双桃又问起郁棠晕倒的事来:“您真的没事了吗?”

  “有三老爷呢,我能有什么事?”郁棠正说着,吴太太和卫太太联袂而来。

  陈氏亲自迎了出去。

  吴太太拉着陈氏就是一通打量,并道:“听说你不舒服?怎么样了?瞧了大夫没有?我和卫太太是回厢房用午膳才知道你晕倒的事。我把留守在那里的几个婆子都狠狠地骂了一顿,这么大事,居然没有一个来告诉我们的。”

  卫太太在旁边也直点头。

  陈氏忙道:“是我叮嘱她们的。你们好不容易来趟讲经会,不能因为我的事扫了大家的兴。再说了,我也只是有点胸闷气短,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没有告诉你们。你们要是不相信啊,可以看看,我这不是什么事都没有了吗?”

  她不希望女儿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借口,就用了郁棠的病因。

  卫太太和吴太太不疑有他,见陈氏红光满面,不像是难受的样子,遂放下心来。

  陈氏谢过吴太太和卫太太的好意,想着吴、卫两家守在厢房的婆子在她去了之后尽心地照顾,知道她们因为住的地方不方便,午膳就只是自家做的干粮,就很诚恳地邀请她们一块儿用午膳。

  卫太太和吴太太想着一上午多半的时间都在弄捐赠的事,下午无能大师才正式开讲,两人都不想错过这次聆听高僧解经,想了想,就没有和陈氏客气,决定留下来用午膳。

  青沅又临时叫人送来几个菜。

  两人坐上了桌才发现桌子都已经摆满了,而且还是昭明寺的招牌斋菜。

  吴太太和卫太太很是惊喜,特别是吴太太,指了桌上的一个个男子拳头大小的包子道:“我还是三年前来昭明寺的时候吃过寺里的素心大包。昭明寺的素心大包现在越来越难吃到了。”

  昭明寺的素心大包,是用昭明寺师傅们自己种的青菜、萝卜和豆腐做的。又因昭明寺有非常好的泉水,做出来的豆腐比别人做的都细腻香滑,别处买不到。这素心大包也就格外地好吃。又因寺里的师傅人手不够,做出来的豆腐数量有限,用来做素心大包的豆腐也跟着没有多少,而随着昭明寺香火日渐鼎盛,素心大包越来越有名,来买包子的人越来越多,这素心大包早已到了一包难求的地步。通常有些人还会半夜起床跑到昭明寺里买包子。

  卫太太听了笑道:“我倒是过年的时候吃过,是请人帮着买的,跑腿费就花了二两银子,算下来,一个包子差不多要五十文了。”

  吴太太吓了一大跳。

  卫太太笑道:“这不是四儿媳妇怀着身孕嘛?她吃什么吐什么,我这也是没有办法了,要不然再有钱也不能这么造啊!”

  吴太太呵呵地笑,问起卫太太找谁买的包子:“说不定哪天也要请人来买包子。”

  卫太太就笑着道:“就是板桥镇的曲氏兄弟啊!他们做事还挺守信用的,就是有点贵。”

  郁棠大惊,没想到曲氏兄弟什么生意都做,连这种排队给人买包子的事也不放过。

  陈氏看着那一大盘包子,一个人一个根本吃不完,想着留在他们各自厢房的卫老爷、卫小川和吴老爷他们,她让人把剩下的包子包了起来,让用完了午膳的卫太太和吴太太带去给吴老爷等人吃:“既然难得,大家就都尝尝。”

  若是别的东西吴太太和卫太太就拒绝了,想着这包子是昭明寺的特产,来了昭明寺吃几个也算是个念想,也就没有推辞,大大方方谢过陈氏,带着包子回了他们的住处。走的时候还对陈氏道:“你好好休息,我们晚上再来看你。”

  陈氏笑着送了两人出门。

  用过午膳的二太太过来了。

  陈氏见她额头上都是汗,心里十分过意不去,道:“我们这边您就别管了,阿棠已经用了药,大夫也说了没什么事,让您这样跑前跑后的,让我们怎么好意思。”

  二太太却拿了个小匣子递给陈氏,道:“我可是受了老安人之托过来送药的。”

  陈氏愣住,随后湿了眼眶。

第二百四十七章 药丸

  裴老安人送了人参归脾丸来,用来安神镇定的。

  用匣子装着。

  就算是常吃的人不打开闻一闻,也不会知道是什么药。

  二太太不知道,陈氏那就更不知道了。

  陈氏接过药,二太太就又问了问郁棠的病情。

  “没什么事了,透过气来就好了。何况您还给请了大夫,已经用了药。”陈氏正说着,徐小姐和杨三太太过来了。

  两人午膳的时候听说的,等用过了午膳就过来了。

  身边的丫鬟还捧着药材。

  陈氏自然很是感激,又忙迎了两人进来。

  徐小姐见杨三太太和二太太、陈氏寒暄着,就去了郁棠屋里探望郁棠。

  郁棠当然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受了惊吓,支吾了几句,就把这件事揭了过去。

  徐小姐也没有多想——中暑这件事可大可小,只要人能清醒过来,修养几天,通常都会没事。

  她就笑着道:“正好,你可以陪着我们一起在屋里歇着了,借口都不用找了。讲经会,谁愿意出风头谁出去。我们等讲经会结束了,一起去杭州城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