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男配成亲了 第103章

作者:弯钩一月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林溪静静坐了一会儿,便吩咐双燕准备文房四宝,她要给京城那边写封信。

  一个月以后,傅皇后的宫中就多了两盆野茶花。

  新帝来傅皇后宫中的时候,傅皇后正看着宫人浇灌这两盆野茶花,连新帝来了也没看见。

  新帝放轻脚步,走到傅皇后近前才道:“皇后倒是好兴致。”

  傅皇后一回头,就看见了脸上呈放松之色的新帝。

  “皇上这是从哪来?”傅皇后笑道,“臣妾宫里刚来了两盆野茶花,臣妾还没见过这野茶花呢!”

  新帝扫了一眼那两盆野茶花,“朕刚从陈妃那里过来,陪她们母女说了会儿话。”又指着这野茶花道,“这野茶花哪来的?”

  傅皇后笑道:“是那位沈夫人送来的。皇上可还记得,您之前赏了臣妾两盆茶花,后来害了花叶病,还是这位沈夫人治好的。”

  新帝漫不经心道:“记得,不过没想到江西那边竟然也有野茶花。”

  傅皇后道:“皇上没想到的还多着呢!说来皇上很长一段时间没去看珍婕妤了。”

  新帝道:“朕每次去见她,都看她抑郁寡欢,心里也不是滋味。”

  珍婕妤怀胎五六个月的时候,因为意外流产,自那以后便一直称病不出。

  傅皇后道:“珍婕妤心里难受,面上难免露出几分。臣妾倒有个主意,珍婕妤底下还有个妹妹,不如把她接进宫里,好好陪珍婕妤住几天。”

  新帝沉吟道:“难得你如此体恤珍婕妤,那就把她妹妹接来吧!”

  傅皇后道:“既然皇上答应了,回头臣妾就派人去江西接珍婕妤的妹妹过来。”

  “江西?”新帝问道,“珍婕妤的老家在江西?”

  傅皇后笑道:“皇上还不知道吧,珍婕妤的妹妹之前一直寄居在沈家。沈夫人跟着沈大人去了江西后,珍婕妤的妹妹自然也跟着他们去了。”

  新帝不由问道:“珍婕妤的妹妹怎么会寄居在沈家?”

  傅皇后便把珍婕妤姐妹是如何一个落入康钦王府,一个被沈家收留的事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末了道:“珍娘是幸亏遇到了皇上,要不然这一辈子就困死在康钦王了。她的妹妹运气也不错,遇到了心善的沈夫人。要不然这姐妹俩摊上那样的爹娘,真还不如没有呢!”

  新帝不置可否,不过从傅皇后宫里出来,再翻到下面弹劾沈默的奏折时,想起傅皇后的那番话,终究还是把那些奏折都推到了一边。

  傅皇后说到做到,半个多月以后,派来接玉娘的福公公就到了东昌县。

  福公公来之前,傅皇后特地叮嘱过他,要他不要怠慢沈家人。

  因此福公公来了东昌县以后,不敢仗着宫里出来的身份作威作福,见到沈家人时,也非常客气。

  林溪见到福公公的时候,便让双燕递了个荷包,“福公公一路辛苦,皇后娘娘和珍婕妤都还好吧?”

  “好,好,都好。”福公公接过轻飘飘的荷包,笑的两眼眯成了一条线,“皇后娘娘还托我跟沈夫人带句话,说那两盆野茶花很好,她也喜欢。”

  林溪听到这句话便放下了心,“皇后娘娘喜欢就好。公公一路来肯定舟车劳顿了,我这就派人带公公下去歇息。”

  福公公也想知道荷包里装了多少银票,便笑着点头:“那就有劳沈夫人了。”

  福公公在东昌县一共待了五天,前两天,福公公还想出去走走,领略一下东昌县的风光,不过下面人得了沈默的授意,每次带他去的都是不甚富裕的地方。

  福公公觉得有些扫兴,自此便不再动出去的念头。接下来三天,沈默特地叫来县衙的几个属官,天天设宴招待福公公,这几个属官奉承惯了历任县令,最擅长的就是溜须拍马。

  福公公被他们几人围着吹捧了这几天,临走时林溪又奉上了一份厚礼,便心满意足的带着玉娘离开了东昌县。

  福公公走后,林溪不由松了口气,沈默怕这位福公公在东昌县为非作歹,她也跟着提着心,好在这位福公公不甚难缠,塞够了银子便万事大吉。

  不过玉娘这一走,林溪身边少了个带孩子的帮手,人手方面便有些捉襟见肘。

  杜鹃原本是服侍玉娘的,后来麒哥出生以后,玉娘一直帮着带他,两人便一直共用杜鹃这个丫鬟。

  现在玉娘这一走,又带走了杜鹃,麒哥身边不仅没了照料他的人,连服侍他的人也没有了。

  林溪只好暂时把小丫鬟翠羽拨给麒哥使,过后便跟方忠说起要买人的事。

  方忠道:“这个奶奶不提,老奴找机会也要跟奶奶说的。麒哥现在这么大了,奶奶是不是要预备小厮的人选了。”

  林溪道:“你这么一说,倒提醒我了。我记得你家的大孙子阿顺比麒哥大一岁多吧!”

  方忠笑道:“奶奶记性真好,阿顺刚好比麒哥大了一岁半。”

  林溪道:“改天有空的时候,你把阿顺带来,麒哥一直嚷嚷着弟弟太小,没人陪他玩。”

  方忠便笑着应下,出去不提。

  过了几天,方忠便把阿顺送到了内院,阿顺只比麒哥大了一岁半,可是个子却高出不少,加上懂事得早,一口一个小少爷。

  麒哥本来就喜欢比他稍大一点的男孩子,见到阿顺以后,便带着他去园子里玩。

  两天时间不到,两个孩子便玩得很好了。

  这时候方忠也找到了一个靠谱的人牙子,与京城的人牙子不同,东昌县这边的人牙子没京城那边的专业,带来的小姑娘们也没京城那边生得齐整。

  林溪只挑了两个长得尚算清秀的小姑娘,不过这两个小姑娘在人牙子手里没学过什么规矩,因此暂时还不能领差事。

  而林溪这边实在是缺人手得厉害,无奈之下,便往晋城去了封信,找沈老太太讨两个得用的丫鬟。

  林溪之前一直避开向沈老太太张这个口,无非是为的怕对方再有给沈默纳妾的意图,如今她一连生了两子,觉着沈老太太应该是不会再有这个心思了,因此这才给对方去了一封信。

  十月底的时候,晋城沈家的一个管事便带着一行人并两辆马车的东西到了东昌县。

  两辆马车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给麒哥和慎哥的,管事说,老太太听麒哥又添了一个弟弟,高兴得不行,直说二郎有福。

  除了两辆马车外,沈老太太还挑了四个丫鬟过来,两个是十三四岁的二等丫鬟,两个是七八岁的小丫鬟,一下子补足了人手的缺口。

  林溪让双燕先带这四人下去歇息,便详细问起晋城各人的情况。

  管事道:“我来时,老太太还让我去过林家,看他们有没有东西捎给二少奶奶。林老太太看着气色还好,其他人也好。至于老太太,她老人家身子一直都不错,倒是大太太,这两年身体不是太好,我来时还病在床上。”

  管事说的是沈大太太,自从那年她昏迷后又醒过来以后,身体便不像之前那么好了,加上去年操持沈梓馨婚事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累得还是舍不得女儿,总之沈梓馨刚嫁出去,沈大太太这边就病倒了。

第140章

 

  时光飞逝, 转眼林溪一家人已经在东昌县待了一年半。

  慎哥过周岁的时候,抓周宴上抓了一枚印章。

  沈默当时没说什么,过后却跟林溪道:“那枚印章是我一时兴起放在桌上的, 没想到竟然被慎哥抓住了手里。”

  林溪不太相信抓周的时候抓到什么将来便从事相关的职业,因此对这件事并不放在心上, 反而趁着沈默发呆的时候,偷偷钻进了他的被窝。

  沈默回过神,身边便多了一个人,他轻轻道:“你又想给慎哥添个妹妹了?”

  林溪道:“你每天脑袋里都在想什么,我过来是想跟你说正经事。”

  “什么正经事?”沈默漫不经心的问道。

  林溪道:“明年春天你就任满三年了, 我想问问你是怎么想的?”

  沈默转头看向她, “好好的,怎么想起说这个了?”

  林溪道:“我想问你是怎么想的,也好早做打算。”

  沈默道:“这个问题我没想过,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林溪道:“如果,我是说如果新帝有一天对我们放下成见, 你是想留在地方还是回京城继续做京官?”

  这两年多,林溪发现沈默无论是在临川府还是在东昌县,都过得极为充实, 一心想为当地百姓做点事。而选择回到京城, 就要面对尔虞我诈,远不如在地方上自由自在。

  可是沈默的回答却出乎林溪的意料, “如果太子没有被废, 反而顺利登基, 我应该会选择留在京城。”

  “为什么?”

  “做一县的父母官只能造福一方,可若是能坐上首辅那个位置,就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沈默道,“可惜我站错了队,应该是没有那个机会了。”

  林溪原本意外于沈默的答案,不过听到后一句,心中却暗道一句,那可未必。据她所知,新帝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在狩猎场了。

  只怕不出一个月,京城那边就会传来新帝驾崩的消息。

  果然不到九月底,新帝驾崩的消息就传到了东昌县。

  沈默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有些不可置信,后来听到新帝是在狩猎的时候被一只突然冒出来的黑熊一掌拍死后,也不知是轻舒了口气还是轻叹了口气。

  整个十月,人们都在议论新帝驾崩后,谁会坐上那个位置。新帝没有子嗣,只能从先帝留下来的几个王爷中选立一人,有猜是三王爷的,有猜是四王爷的,但独独没有提到废太子。

  林溪听她们说的热闹,只微微一笑,并不参与这样的话题。

  一直等到十一月,才有确切消息传来,说是原来的废太子被百官推立为了新帝,改元永泰。

  永泰帝登基后,林溪立马察觉到东昌县的夫人对她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因为她是县令夫人,不得不巴结她,如今却是待她异常殷勤,话里话外透着以后提携他们的意思。

  毕竟谁都知道沈默就是因为是废太子那一边的人而被之前的新帝贬到这里的,如今永泰帝一登基,沈默得以重用是迟早的事,所以这些天,不管是相熟的还是不相熟的人家,都带着厚礼过来县衙这边串门,连东昌县接连下了两场小雪,都没能阻止他们的热情。

  相比这些人,沈默表现得却异常淡定,该去衙门去衙门,该断案就断案,比平时更多了几分淡然。

  相比沈默的淡然,永泰帝登基以后被册封为婕妤的曾清芬却是心急难耐,不止一次跟永泰帝说要把公主接回来。

  当初曾清芬生下女儿后,永泰帝便利用原来布下的眼线偷偷把这个女儿运出了宫,交到了朱衡派出的管事手中。

  朱衡却担心这么小的婴孩会受不住路途颠簸,便让管事把这个女婴交给了住在京城的沈家。

  如今永泰帝得以重见天日,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女儿接回来,没想到却从朱衡口中得知,这个女儿却跟着沈家一家人去了江西。

  江西比晋城要远得多,而且这时候隆冬腊月,天冷不说,路还不好走。永泰帝只得按下立刻把沈默召回京城的念头,准备等第二年春暖花开以后再把这个女儿接回来。

  苏皇后把永泰帝的考量说给曾婕妤后,曾婕妤才放下心事:“还是皇上想的周到,这个季节确实不好赶路。”

  苏皇后道:“小公主不仅是你的第一个孩子,也是皇上的第一个孩子,他想见这孩子的心情不亚于你。如今小公主还没接回来,皇上就已经给她想好了封号。”

  曾婕妤一来是想念远在外地的女儿,一来是怕永泰帝会把这个女儿抛在脑后,如今听苏皇后这么一说,立马放下了心事。

  苏皇后还要再说什么,坤宁宫的掌事太监李公公苦着一张脸进来了,“娘娘,您快去看看吧,李太后又闹起来了。”

  李公公所说的李太后不是别人,正是刚死去的新帝的生母,也就是原来的李贵妃。

  新帝意外离世后,李贵妃就疯了,不仅不相信新帝已经死了,反而时不时就要闹腾一场。

  新帝的傅皇后和一干妃嫔都已经搬到了偏远的寿康宫,只等永泰帝发落,是送去皇寺出家还是发还本家。

  这些人都还好办,可是李贵妃作为先帝的嫔妃,不管是哪个王爷登基,都要尊她为太妃,是以苏皇后对于李贵妃闹腾一事也头疼得很。

  幸好傅皇后不像李贵妃那样闹腾,只伤心了两天,就开始约束底下的妃嫔,过后还主动配合的住进了寿康宫。有她带头示范,新帝留下来的妃嫔们也都老老实实窝在寿康宫等待永泰帝的发落。

  永泰帝下朝来坤宁宫时,苏皇后便问及李贵妃和傅皇后等人的事,“皇上打算怎么处置她们?”

  永泰帝听苏皇后说及此事,心情便有些复杂。说实话,不恨新帝他们母子是假的,若不是他们,自己大可顺利登基,也不会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受尽众人白眼,尝尽人间苦楚。可是另一方面,新帝到底是他的亲兄弟,当初也因为一时心软放过了他。如今他意外离世,留下的后妃也多是无辜之人。

  永泰帝沉默良久方道:“朕打算以后逐年缩减后宫的开支,傅皇后等人留在宫中不免多添开支,把她们送到皇寺出家为尼,朕又于心不忍,还是把她们这些人发还本家吧!”